《兴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唐- 第5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天后答案便出来了。

吐蕃一行使节终于冒着一把飞雪,来到了洛阳。

先是报丧,正常的两国外交礼节。

李治说了一些了无生趣的外交辞令,进入了正式的话题’论塞调傍说道:‘…这些年来,因为对吐谷消的纠纷’我国与大唐发生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李治冷哼一声。

刘仁轨与裴行俭冲李威对望了一眼,若是提起吐谷浑,那么这次议和没得谈了。难道没禄氏变蠢了?

论塞调傍继续道:“这是前赞普与前大论制订的一些策略,孰对孰错’皆成过去。吐谷汪对于大唐来说,对于吐蕃来说,皆只是一个属国。然而为了这个’属国,两国发生了多次激战,无论谁胜谁负,给两国百姓都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得不偿人“……

“既知如此’为什么你们吐蕃人还不从青海撤军回去?”裴炎冷冷问道。

论塞调傍看了裴炎一眼’临来之前,没禄氏再三提醒,要注意此人。心中想到,幸好太后有了种种的安派’否则这一次议和将会成一个笑柄,立即答道:‘…裴相公;我说的是太后的意思,也是我们大多数吐蕃的意思。此次来只是表达求和之意’可成见已经种下,青海也成了不解之结。裴相公,非要翻出吐谷涅;马解决,那么臣等只能告退。让吐蕃听从另外一些人的意思去做……”

即使李威也不想这个结果。

若是让噶尔兄弟的主战派占据风,没禄氏母子性命堪忧不题,对唐朝也不利。突厥暴乱西域还有隐患,然后吐蕃恢复元气再战,这样密集的战事’对唐朝必将形成沉重的负担。当然’吐蕃也未必有好结果’两败俱伤;大家皆不想。从伐交的角度考虑,吐蕃主和派力量很弱,此时唐朝扶一扶,让他们强势一点,也能让两派在国内形成掣肘。有了掣肘;意见就不能统一;而且这种掣肘不象季治与李威;怎么说还是一家子,唐朝的大方向在种种妥协下,继续在发展。吐蕃这种掣肘很可怕的;是赞普与权臣的掣肘。那是真正的刀光剑影;狠不能将对方全部杀死。

这都不用说的,说出来也没有意思。

武则天在帘后咳嗽一声,裴炎听到后’立即明白自己这句有些急切’就连魏玄同与郭待举都在用狐疑的眼神看着自己,于是立即闭嘴巴,没有再说。

刘仁轨转了一个’圆场,问道:“那你们前来想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不快已成过去,耽搁下来,以后协商解决。可也要我们这些人;能向国内有一个交待。’’

很委婉的一句;但意思大家都懂,你不让我们主和派占据风,即使是谈吐谷混,谈西域,在国内也没有发言的权利。而且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你帮助我们,我们就能与你们唐朝联手,击杀噶尔家族’除去这个强硬的主战派力量,两国将来也会走向和好。有噶尔家族存在,谈什么都没有用。不敢说出来,可想来通过唐朝皇帝,唐朝这十几个最重要的人,个个’心中皆有数。

李治脸色缓了缓,道:“那你们太后想如何个协商法?”

“和亲!”

裴行俭眼睛一亮,这倒是一个妙着。

这个小王妃果然不简单,一个册封,一个和亲,即便搁置了吐谷浑与西域的事不谈,她也能向吐蕃国内交待。但随后想到一件事,又头痛了’不好办的。和亲,那怕从宗室子女中挑出一个人,也都是这个小赞普的堂姐妹,怎么成亲?

李治不知道其中的过节’望着几位宰相,想征求几位宰相的意见。

论塞调傍继续说道:“我们吐蕃听闻贵国小公主也到了及笄之年,自幼慈悲为怀,温柔娴雅,虽然我们赞普才八岁,小公主年长几岁,又能教导赞普,从小打下两国谊’也乃国家和好之长久之计。’,

若真有八岁,岁数相差不是很大,结婚也可以。似乎说得也对’岁数大,说话就有权威”公主虽是李治亲生的女儿,然而从小半姐半母的教导赞普,赞普长大成人,必会受到小公主季令月的薰陶,两国更有走向和平的趋势。

多健…”

刘仁轨与裴行俭、狄仁杰开始打冷摆子。

李义琰一下子从胡床滑下来。

李威坐不住,站了起来,道:“胡闹’胡闹!“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十四章 荣誉即吾命

李治奇怪地问道:“你们几个一人怎么啦?”

小五自幼对这个小女儿宠爱无比,失态很正常。可刘仁轨、裴行俭与狄仁杰为什么也失了态?

吐蕃人的要求不过份。那个温柔娴雅,不当真,不过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吐蕃想求亲是情理之中。不成罢了,一成,那个小太后更有话语权。自己的女儿也到了及等之年,一家养女百家求,很正常啊。大不了不同意就是。

当然,这几个人没有一个能回答真正的原因。

然而也是非常之人,首先裴行俭第一个醒悟过来,冲李威挤了一个,眼色。

别当真。

胡人蕃人不守中原礼制,有时候婚姻喜欢胡来,但没禄氏自小就喜欢汉家文化,这个礼节还是知道的,和亲可以,但不会与小公主和亲,这两人是什么妾系?

这样说,是以进为退。就象是做生意,价码先开得高高的,才能有还价的空间。

李威也渐渐回过神,心中依然有气,道:“胡闹,胡闹!你们那个,赞普别的人不说,会有八……”

忍了回去,没禄氏虚报岁数,不仅是为了加重求亲的可能,还有一个用意,怕自己父亲有什么胡思乱想。哦,吐蕃赞普小啊,才两三岁,正好大用兵。很难说的,包括东炎厥暴乱,父亲已经开始指手划脚了。

突然灵机一动,说道:“也不巧,前几天,小公主为了替父皇还愿,出家为女道,号太平。让诸位失望……”

李治点了一下头,儿子这招好,直接拒绝不妥,但出了家,这门亲事肯定不能达成了,他也不想最痛爱的女儿嫁到吐蕃受罪。陛和道:“正是。虽然你们太后是好意,来晚了一步。”

手向后拖了拖,隔着帘子,在武则天腿上掐了一下,武则天会意,对身边太监低语了两声,太监立即下去,儿子这么说了,可很好查的,说出家为道,得有一个道观。所以得立即去布置,成为定局,吐蕃人也就没有怨想的话可说了。

经过这一停顿,李威怒气渐解。

然后就看到这一手胡闹的微命……

眼前不由地浮现出与没禄氏的一次次见面。在姚州,还很小,智慧没有成长起来,那一天站在茶花下面,说了一些话,自己心中觉得十分好笑。第二次是在长安,又见了面。稍稍成长起来,依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换作现在的没禄氏,说不定那次就让她得逞心愿,与唐朝合作。后乘到了青海,智慧并不比自己遑让多少,甚至有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许现在又成长了一步。

不由地又想到在玛多城外,那个昏蒙的月色中,她将大红的极风系在自己身上的画面。

不知道她在逻些城,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将来是友是敌,难以分清,居然生起一份牵拉。

但与没禄氏好,还是与母亲好,最大的好处,从她们身上能学到许多东西……比如这次没禄氏对各人心理的揣摩。

正在想着,论塞调傍又说道:“若是小公主出家,能不能再选一个,公主。”

这是退而求次。你亲生的女儿舍不得,可能从宗室子女中挑选一个,就象文成公主那样,搭成和亲,那么没禄氏与亲唐的大臣贵族们,同样有了话语权。

大约这是没禄氏心中最想要的,并且做了许多布置,可是李威也不会同意。没禄氏喜欢汉家文化是不假,但终是羊同没庐部的小公主,喜欢不精通,让自己儿子与小妹成亲,不会胡来。可后者,却不会有那么顾忌。

然而行不行?唐朝明文规定,同姓不能成亲,这个同姓不一定是所有姓李的,陇西李家、赵州李家与皇室就不是一姓。可就是这样,平时也有所顾忌,就象唐高祖的几个女儿,有嫁给崔家的,有嫁给郑家,有嫁给裴家的,但有没有公主嫁给两个李家的?

除非没禄氏这个儿子身份永远保密,否则一旦揭晓,皇家颜面何在?

立即打断论塞调傍的话,说道:“你们赞普年幼,是学习成长时数,谈论婚嫁,尚且过早。不过此次你们带着诚意而来,我也很赞许。过几天,我们会商议一下,择出使者,前往逻些城替你们吐蕃赞普吊唁,并且会带十万册佛教经义,以彰你们吐蕃太后弘扬佛法美意。不仅如此,既然你们太后喜欢汉家文化,另外刊印《论语》《礼经》《诗经》《孟子》《周礼》《礼仪》《字林》《老子》各一万册,馈赠于你们吐蕃。同时从国库里拨出五千金,用作兴修寺庙,弘扬佛法。以及一些布帛瓷器茶叶。至于和亲……”对和亲,李威很反对,不过这次性质不同,是自己的儿子,作为父亲,也要管的。

况且,他心中还有一个梦想,等到诛杀噶尔家族后,看能不能利用一些手段,将这母子二人接到长安来居住。也能一家团圆。就是不能,也要一步步地稀释赞普的血脉。

于是说道:“再过几年,等他稍长几岁,我会择一名相貌出众,品德贤淑的公主,与你们吐蕃和亲。但现在不行,年太少,恐有非议。”

只能学王昭君,到时在异姓人家挑一名好女子出来,冒充公主下嫁。

“可……”

“我不会打逛语,至于什么原因,我会写一封信,给你们家太后解释,勿得多言。”

“是……”论塞调傍只好应喏。没有想像的好,可得到了那么多书,又有一些金帛,同时派出使者前往吐蕃吊唁庆贺,还有一个将来的和亲承诺,比自己预期的最坏结果要好。

“你们远路而来,也很辛苦,先下去休息吧。”

“嗟。”

也许对李治不尊重,可对李威,皆有些心寒,立即退了下去。

郭正一道:“陛下,似乎没有必要……”

李威只是看着他,连一个解释也没有。没禄氏打那么远过来示好,没有谈西域与青海的事,也没有立即允诺和亲,再不付出重利,没禄氏没法向吐蕃交待。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李威没有说。在论钦陵带动下,吐蕃人尚武成为一和风气,所以士兵凶悍。所以拿出一笔巨款,修寺庙,送书籍。书这时候成本下降,可仍然是毛笔写的小梢铸成的铜活字,一张纸印不了多少字。纸张油墨成本也比后世高,还有鼻后的排版方式,比如一本薄薄的《论语》小册子,后世十块钱用不了就可以买来了。但这时候,没有四五十文钱拿不下来。只能说比原来的雕版印刷与手工抄写便宜得多。

这么多的书籍也是不一笔不菲的费用。

可是什么书?皆是儒家讲道理的书籍,仁爱中庸孝悦忠信友爱,正好与吐蕃习性颠衙过来,再加上佛教的无为与因果报应的洗脑,会对吐蕃产生什么影响?看到的,唐朝为了回报没禄氏,花了不少的钱。可这时代,有几个人能看出来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洗脑作用?就算有那么很有远见的人看出来,又有什么证据证明?

而且李威很小心,包含荆卜素的辨证观的《易经》与讲兴亡的《春秋》皆不在这批书籍行列。

李治也没有看出来,说道:“就这么着吧。”

花了一些钱,买一个安。不然打起来,唐朝两边作战,对国家百姓没有好处,另外让赞普党系壮大,似乎能让吐蕃形成掣肘,对唐朝有利无害,想到的就这些。

“大哥,我为什么贾出家?”李令月气冲冲地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