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观音菩萨传奇-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荆石十分高兴,又想起观世音菩萨的种种灵迹,便发愿聘请名手画家,画一千幅菩萨法像,施舍民间,使他们一心向善。这一来是他信佛心虔,二来也可以借此移风易俗,使合境的人们不要为非做恶,补政教所不及。
  他打了这一个主意,便去和圆通法师商议道:“我闻得观世音菩萨列代显迹,所现宝相,各各不同。我今欲画菩萨像一千幅,施舍民间,使大家信奉,不知画何种宝相为宜?”
  圆通法师道:“居士肯如此尽力佛教,功德真是无量。若问菩萨宝相,照《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上边说,共有八相。第一是金刚观自在菩萨,第二是与愿观自在菩萨,第三是数珠观自在菩萨,第四是钩召观自在菩萨,第五是除障观自在菩萨,第六是宝剑观自在菩萨,第七是宝印观自在菩萨,第八是不退转金轮观自在菩萨。八尊菩萨有八付相,各有一般神通。究竟宜画哪一相,贫僧也不敢断定,还待居士自决。”
  荆石踌躇了一会道:“那么如此吧,我们就多雇几个画工,先期命他们斋戒沐浴,虔诚祷告菩萨,请赐一兆,菩萨显现何相,即叫他们看见。然后依梦中所见的照画,岂不是好?”
  圆通法师道:“如此却好。”
  荆石于是命人招雇画工,一月之内,恰恰招到八位。便将画像祈梦的事,告诉了他们一遍,大家自然照办。可是一连几日,八人中一个也没有得到梦兆,荆石心中甚为不解。
  其时,菩萨恰巧在此经过,闻得此事,便化身为一个白衣秀士模样,造门请见,说是善画各相观音。荆石一听此话,甚是喜悦,连忙请入相见。谈论之下,甚为合意。秀士自称曾七次梦游佛国,敌熟悉诸般菩萨的面目,既是善士发此宏愿,愿相助成功。
  荆石又问:“究竟画哪一副宝相?”
  秀士道:“既然圃通法师向善士说起八相,愚意不如八相都画,以免缺陷。”
  荆石大喜,使命设下香案,预备了金银汁、纯净笔砚、清洁纸张,请秀士动手。秀士略不凝思,提起笔来就画,出手迅速异常,真是运笔如风,挥毫似电,不消片刻,一尊已就。重又取过一幅纸铺了,又是一阵子挥洒,又成了一尊。如此费了大半天功夫,八尊宝像,已完全画就,端的是八样法身。
  第一幅,题着“金刚观自在菩萨”,画得棱眉怒目作嗔之状,云是忿怒相,慑伏群魔。第二幅,题着“与愿观自在菩萨”,画得慈眉善目,左手执一经卷,右手作施愿之状,云是大慈之相,广结善缘,第三幅,题着“数珠观自在菩萨”,合目冥坐,手中扣着一串念珠,作默数之状,云是大悲相,了除尘劫。第四幅,题着“钩召观自在菩萨”,一首三面,正面熙怡,头戴天冠,冠有化身阿弥陀佛;左面怒目可畏,鬓发耸竖,首戴月冠;右面颦眉眢目,狗牙上出,一身六臂,一手持绢素,一手持莲花,一手持三叉戟,一手持钺斧,一手施无畏,一手把如意宝杖,结跏跌坐,云是圆通相,钩取人天之鱼于菩提之岸。第五幅,题着“除障观自在菩萨”,一首三目,右手执宝镜,左手作施愿状,云是普照之相,破除六道三障。第六幅,题着“宝剑观自在菩萨”,顶上涌现莲花,一手执宝剑,一手举胸前,云是解脱之相,斩除六贼。第七幅,题着“宝印观自在菩萨”,一身三面,都现慈悲状,一手执宝印,一手把铃铎,—手执幡幢,一手持剑,一手执宝镜,一手把莲花,云是迅奋之相,驱驰三界。第八幅题着“不退转金轮观自在菩萨”,玉面含笑,首戴宝冠,冠中有化身无量寿佛,两手捧金轮作旋转状,云是如意相,转除恶业。
  荆石看了这八幅图像,大喜过望,赞不绝口。那秀士又说道,“如今善士有了此八幅蓝本,可以给画工临摹,小于却要告别了。”
  荆石苦留不住,送金银给他,又不肯受,反是他取出一颗圆子,送给荆石,说是西方无患子,常佩在身可以免除灾害,益人智慧。荆石谢了又谢,一直送到大门之外,才拱手而别。
  于是他就带了画去找圆通法师,告知一切。
  法师道:“恭喜居士,今天却遇见菩萨了!”
  荆石道:“此话怎讲?难道作画的白衣秀士就是观世音菩萨不成?”
  法师道:“怎么不是?要不是菩萨,凡间人哪能画出这种宝相?又何从得此无患子呢?”
  荆石方才恍然大悟,于是一发高兴起来,将八幅画像悬挂在大厅之上,命八个画工每人认定一帧去临摹。一帧脱手,他便自己写上一卷《多心经》,送给人家。又把那一颗无患子种在地上,果然发芽结子,分送人家,使大家获福远祸。整整的一年有余,才送满一千幅观世音像。菩萨手画的八幅,留在家中,奉为传家之宝。从此,太仓的佛教大兴,尤其是王氏一门,大小都信仰菩萨,子孙如王烟客等,都是科名望重,大家以为是奉佛的善报。
  菩萨自从留画给王荆石之后,便又化为一个卖药草的行脚医生,挑了两个藤斗子,斗中放着好几十样药草,走到闹市之中,在人烟稠密处,找了一个干净地方,将担子放下,取出一块巾袱来铺在地上,盘膝而坐,专等主顾上门,暗中观察那来来往往的行人,细辨忠奸贤佞。
  正在观看,忽来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身上穿得破烂不堪,鹑衣百结,赤足蓬头,奔到跟前,劈口问道:“卖药的老丈,你可会治得病?”
  菩萨道:“痴孩子,不会治病,如何好卖药,岂不要误人性命?”
  小孩道:“那么请你治病,不知要多少钱才行?”
  菩萨道:“行医之人,原是半积阴功半养生的。我只要遇见有缘之人,贫苦之辈,非但不要诊金,连药也肯送哩I”
  小孩听了此话,不觉喜欢得跳跃起来,拍着小手道:“好了,好了!今天我父亲遇见你老丈,就有了救了。我只求老丈慈悲一下,医治我父亲得活,永世也不敢忘了你的大恩!”说着拖了菩萨就要走。
  菩萨道:“你且莫慌,可先将你父亲的病,说与我知道,看我医得医不得。如其是医得的,那时再跟你同去不迟。”
  那小孩子便将他父亲的病情,说了出来。正是:
  看他纯孝子,定是有缘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第三十七回 治危病煎服薄荷汤 医痧症传说观音柳
  话说那小孩子听了菩萨的说话,一面放了手,一面说道,“我家父亲名唤张四,一向卖烧饼为活,家中除我们父子二人之外,没有旁人。穷也穷到十分,一天卖下来的钱,只够吃薄粥。不料两天前,父亲却说身子不好,可是还勉强出去卖饼,因为一天不卖就一天没得吃。晚上回家就支持不得,倒头就睡,这一睡就睡糊涂了,竟然不省人事。喊他也不答应,推他也不动弹,身上热得好似烘烧饼的炉子,干焦焦地灼手。我急了去找二伯,无奈二伯也穷得腰无半文,没法可想。第二天就想请位郎中来看看,只是没有诊金给他们,一个也不肯来。倒是前天晚上病倒的,昨天整整的一天不声不响,今天又是半天了,身上的热更烧得厉害,看来是难救的了。我正想到城外去请娘舅,不料在此却遇见老丈,真是再巧也没有。请你好歹去替我父亲医治一下,那才是阴功积德的呢!”
  菩萨道:“如此,我们同走好了。”
  于是便收拾担子挑好,跟着小孩子一路行来,连转了两个弯,来到一座破碎不堪的土地庙中,只见张四直躺在一张板铺上面,咬紧牙关,闭着双目,如已死去一般。菩萨见系风寒蕴结所致,便从藤斗里取出一束药草,交给孩子,叫他去煎服。  不多一会煎好了,倾在瓦罐里,只觉得香气四溢,清心并胃。菩萨又帮同孩子用竹筷撬开了张四的牙关,热热地灌了一碗。隔了半个时辰,又浓浓地灌了一大碗,只见头面渐渐地滋出汗来。
  菩萨说:“如今不妨了。出得一身畅汗,自然清醒,病就好了。”
  当下便告别要走,孩子道:“老丈且慢,你的药也要本钱的,我身上还有五个青钱,就送了你吧!你莫嫌过少,这是聊以见意的啊!”
  菩萨暗想,难得穷苦人家出此孝顺儿子!当下便对他说道:“不消你破费钱钞,我这药草,却是自往山中去采取的,不曾费得本钱。我看你小小年纪,倒有如此一片孝心,甚为可敬。如今给你一包种子,你尽可以往河岸之处撒了,长成收获之后,你便可刈了去卖给药店之中,名叫薄荷也。可以博些蝇头之利,与尔父图活。”
  孩子接了,拜了又拜,谢了又谢,菩萨就扬长而去。那张四在夜间果然出了一身畅汗,又下了一次大解,顿时清醒,不久便愈:便依了菩萨的吩咐,自此种薄荷为生,后来竟得成小康。
  薄荷这一件东西,现在各地都有得出产,但终以太仓的出品算最好。据说还是因为菩萨的手泽,才能不同凡晶哩!其实或许是地气的关系吧?
  再说菩萨又离了太仓,一路向西北而行。走入海虞地界,路上听人说起,近来虞山之上,忽然产生了一种怪虫,似蛇非蛇,全体翠绿,生有四脚,形似壁虎,却又大上几倍,当地的人呼为四脚蛇。此物匿伏草间,行动极为迅速,且与草木颜色相类,很是不易辨认。况又毒而无比,一咬了人,奔跑不上十步,就得毒发倒毙,无药可救。故近来一班靠山为生的人,都吓得不敢入山,绝了生计,叫苦连天哩!
  菩萨一听此话,记在心头,便又化为一个卖眼药的捕蛇化子模样,直到海虞城外,果真说有此事。大家因他是外来的捕蛇者,谅来有些本领,便都来请他设法除此四脚蛇之害。菩萨是有求必应的,当时就答应下来,独自个儿背着贮蛇的簏子,走入深山,找到蛇洞,施展法力,将合山的四脚蛇,完全捉到,放入簏中,带下山来。
  菩萨当众说道:“此物虽毒,却可以入药救人,世间缺不得它,故我不能加以杀害。如今待我用禁咒之法,使它钳口,以后不再咬人就是了。”
  众山樵也但求如此,自然无话可讲。只见菩萨自己咬破了一只中指,从簏中一条一条将四脚蛇捉出,在每条头额之上滴上一小点鲜血,仍旧放入草间。说也奇怪,自从这么一来,那四脚蛇虽然很多,见了人却只有逃避的分儿,再也不会咬人。直到如今,虞山的四脚蛇,额上的确还存留鲜红的一点,据说是个特点,别处的四脚蛇却无此标记的。
  闲言少叙,却说那时正是春夏之交,因为天时忽寒忽暖的关系,一班小儿,多患痧疫之症,差不多到处都有,并且最危险的丹痧,往往透了出来,一不留心,偶然受了一点风或热得太过,以至内陷,毒气攻心,不可药救。
  菩萨见了,好生不忍,在药物中一算,只有赤柽柳可以救得此厄。幸喜此物民间野生的很多,又恰当夏令,正是此物盛生之时。
  当时菩萨想寻觅一个有缘之人,将此方传授给他,以求一方小儿之命。于是一路行到辛峰之麓,听见两个人坐在山麓上面讲话。
  一个年轻的说道:“如今天道是反了,行善的人,一向弄得七颠八倒;作恶的人,倒反而逍遥快乐。老伯伯你想,城东严家的老员外,他是多么行善的啊I修桥补路,他哪一件不做?夏令开堂施诊给药,冬天开厂施粥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