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地脉-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有着灵巧的心性,同时,“水稻栽培往往促进分散的离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乔伊斯·怀特语),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视政治的个性就较为突出。鲁迅曾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弊在狡,从相貌上看,北人长南相或南人长北相者为佳。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下面林语堂的这段话,是比较能抓住南北人文差异特点的:
  “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喜欢吃大葱,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之子。从各方面来讲更像蒙古人,与上海浙江一带人相比则更为保守,他们没有失掉自己种族的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在东南边疆,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他们是晋代末年带着自己的书籍和画卷渡江南下的有教养的中国大家族的后代。那时,中国北方被野蛮部落所侵犯。”
  感觉中,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样崇高、庄严、敦厚、朴实、壮阔,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样灵秀、柔情、细腻、飘逸、梦幻。这实际上是同一文化的两种异质,就像一个英伟豪爽的大丈夫和一个温婉美丽的柔女子,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家庭。
  若以区域文化详细划分中国文化的话,可以划分出很多,主要类型有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关东文化、荆楚文化、草原文化、岭南文化、青藏文化、巴蜀文化、滇云文化、西域文化、台湾文化等。在本书中,我们将对其中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进行一次深度的观照及巡礼。

历史名人与文化地理 

  一则幽默说:让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以大象为论题写一篇文章,德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情爱》,俄国人写的是《俄罗斯的大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象》,中国人写的则是《大象的伦理道德》。
  另一则幽默说:一幢杂居着各种民族的大楼在失火后,犹太人首先背出了钱袋,法人立即抢救情人,中国人则奋不顾身地到处寻找老母。

  这两则幽默形象地把隐藏在心灵世界中那种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质渲染出来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淮河以南的柑树能结出又大又甜的柑果,移栽到淮河以北后只能结出又小又酸的枳果。作为人文地理秘密塑造出的涂满釉彩的标志性个体,历史名人从来就不外在于人文地理的母胎。如果把历史名人喻为鱼,人文地理就是水,如果把历史名人喻为树,人文地理就是土地。离开一定区域的自然与社会交汇的总体背景去奢谈历史名人;无异于缘木求鱼。历史名人恰恰是区域性人文地理深境中“民族精神最大标记”的一种充分体现,同时它也进一步修补和深化了人文环境的外部功能。
  19世纪末年,泰纳·勃兰克斯等风头强劲的文化历史学派认为,种族、环境和时代是决定人文地理深境中民族文化的三大要素,其中特别突出的是种族因素,他们断言种族因素中的天赋、情欲、本能、直观是决定民族文化特征的“永恒冲动”。
  20世纪前期,弗洛伊德的高足奥地利心理学家荣格一生都在强调“集体无意识”的巨大影响力。在他看来,每个人一生的行为都受到背后一只无形大手的控制,这支大手就是长期以来积淀在传统中具有文化同构特征的综合价值观念,它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齐鲁文化为例,尽管如刘禹锡所说,齐鲁人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邹人东近沂泅,多质实;南近腾鱼,多豪侠;西近济宁,多浮华;北近滋曲,多俭啬”,但从总的角度来看齐鲁人给人的印象是壮实英伟、淳朴厚道、耿直重情、富有同情心,潜含着英雄主义的阳刚豪洒之气。在今天,齐鲁人被认为是保留中国北方传统风尚最多的群落,提到北方人人们最先想到的首先是他们。
  在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潮中,在早期儒家文化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北方文化的特质。传统儒家文化的正脉发迹于齐鲁,除了文化圣人孔子以外,早期主要人物绝大多数都出现在这一带,诸如孟子、子思、曾参、颜回、子路、子贡、曾皙、公冶长、原宪、伏生、主父偃、孔融等等。这一精英群体在齐鲁文化中应运而生并非偶然现象,只有适合于营造儒家思想的人文地理模式中这一切才可能发生。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齐鲁自古出贤相。诸葛亮、管仲、晏婴、王猛、王导、房玄龄等历史上重量级贤相都是山东人。齐国的建立者姜子牙和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也是两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贤相。另外,有人推断商代著名的贤相伊尹也是山东人。山东历史上贤相辈出的情况与唐代以前这里发达 的经济、深厚的儒家气脉、雄浑的人文情貌是分不开的。
  “文章不疗山水癖、身心每被野云羁”。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区域文化的闲书,一本图文并茂的文化随笔集。书中浮现着的正是中国那无比古老、硕大漫长的鲜活身影。读者手持一册,坐于斗室帷幄之中,而能在综罗百代的广博细微中餐霞饮月、燕闲清赏,则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此中有深意,如清初文人张潮所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瞄准“中国区域文化”这一靶心,我们大可以施展身手,因为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名山大川多得不得了,而历史更是长得令人目瞪口呆。这和喜欢回忆历史的美国人大不相同,美国历史就算从1776年算起,到今天也只有200多年,难怪法国人讥讽说,美国人喜欢回忆历史,但一回忆到他们祖父的父亲那里就再也回忆不下去了。
  在今天,对区域人才地理和区域人才资源的研究开发已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本书无疑是该课题一个很好的民间读本

燕赵乃慷慨悲歌之地 

  齐鲁多鸿儒,燕赵饶壮士。
  燕赵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土地深厚,阳光清旷,天气萧凉,自古就是雄视中原的兵家用武之地;以出产英雄豪杰而闻名,唐代大诗人杜牧感叹此地是“王不得不可为王之地”。

  燕赵大地盛产菊花和高粱。菊花散发着高洁苍凉之气,它英气逼人的骄人姿态就是燕赵人的写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同时也暗示了燕赵人特有的悠闲生活。高粱在北方的农作物中是最具有辽阔壮美的气质的,它不像黄云般的麦穗那么轻袅,也不似谷子穗垂头委琐的神气,它高高地独立着,在烈日下遍野碧绿,充满勃勃的生机;高粱熟了可酿成老白干酒,燕赵人就喜欢喝这个,离不开这个;高粱酒热烈、醇厚、浓郁的脾性就是燕赵人的脾性。美国人本尼·迪克特曾用菊花和刀来比喻日本人的民族性格,那么我们何不可以用菊花和高粱来比喻燕赵人呢?
  壮丽的碧海青天,巍峨的万里长城。大历史学家司马迁说:“燕赵自古多悲歌慷慨之士”,然而燕赵大地还蕴含了无限的优雅之气与闲散的情调,以及太多太多的无奈和苦难。
  燕赵与江南比起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燕赵形局 

  我们姑且在地理上把燕赵界定为今天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历史上的范围肯定还要大一些。
  在古代,据说燕子飞到燕山一带就不再往北飞了,所以当西周的开国君主周武王把同姓的贵族功臣召公封到这里后,这个新的诸侯国就被称为了燕国。 作为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赵氏孤儿》描写的是义薄云天的烈士程婴和公孙杵臼,他们救护的孤儿赵武,便是赵国建立者赵简子的祖父。赵国在赵简子手里很快就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北京是世界上著名的十大都城之一,即使从金代算起,它作为都城的漫长历史也已长达800年之久。
  燕赵北面有燕山山脉和万里长城,西部是太行山脉,东边濒临渤海,南方是丰足的大平原。古代军事地理观察家们称这里的地理是:地势雄要,山川巩固,内跨中原,外控朔漠,水甘土厚,物产丰富,以扼制天下。对文治武功皆有卓越手腕的忽必烈统一中国后打算建一个新都。当他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约20里)、大都(北京)之间拿不定主意,这时,僧人出身的邢台奇才刘秉忠和蒙古贵族巴图鲁就极力劝告说:“幽燕之地,形势雄要,南控江淮,北连朔漠,大王若欲经营天下非燕不可。”于是忽必烈便选择大都做了都城。
  燕赵地势开阔,沃野千里,兼有三面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而在汉代之前,北中国的第一大水脉黄河流向比现在靠北,那时的黄河绕太行山流经燕赵大平原,最后在碣石山一带入海。于是黄河一方面成为燕赵战略上的南部天堑,另一方面也是农业富庶的重要保证。那时候,北中国是整个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之一,在各个领域里扮演了历史的主角,三秦、燕赵、齐鲁等北方区域都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后来美丽富饶的长江以南区域那时还是地广人稀、火耕水褥的阴湿蛮荒之地。经济重心的全面南移是唐朝后期到五代时候的事。
  燕赵对于整个北中国的战略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打起仗来一旦守不住北部和西部的军事屏障,那么整个黄河流域就很容易沦入北来之敌的手中。楚汉相争时,如果赵王听信了李左车奇袭韩信粮道的计谋,那么在著名的井陉之战中,韩信的军队将在险要的井陉口遭到失败,那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家名句也就成为赵括式的“纸上谈兵”了。如果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北京后,刘宗敏、牛金星等人的行为稍微收敛一些,不致于惹得已经答应投降的吴三桂“冲冠一怒”,打开山海关迎接清军的话,满清人强大的八旗骑兵是否能入主中原还尚未可知。20世纪30年代,如果蒋介石一开始就真心抗日,在燕山一带集结重兵对付日本人,则日本人就算插上翅膀也不可能在短短不到一年就占领大半个中国。
  丰厚的燕赵文化对世界的最大献礼是北京城。
  施宾格勒在名著《西方的没落》中说:“人类所有伟大的文化都是由城市产生的。”北京东临大海,西面北面重冈叠阜,南面是开阔富庶的温带大平原,它是沟通华北与辽东、内蒙、热河的枢纽,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所谓背靠重山,君临大平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扼居庸以制胜,拥燕云而驭夏,总握天下大势。在风水术盛行的古代,北京被赋予了尊贵的地位。
  风水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物。“天人合一”是中国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