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纪事- 第2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为什么这么说,他和皇上作对,是他自己找死。”,提到那个人的名字,她不由有些情绪激动,毕竟那个人这么多年来跟她耳鬓厮磨,歆儿看着皇上,咬牙说道:“他想跟随长公主而去,也算死得其所了。”

皇帝吻住她,热烈甚至略有些粗野,让她把刚刚的疑虑忘到了九霄云外。

这一夜皇帝格外疯狂,连着要了她三次,仿佛是在证明这个女人只属于他一样。

王美人的禁足忽然解除了,因为本来就没几个人知道,这件事就仿佛没发生过一样。皇帝又连着来了好几天,王美人又重新获宠,而魏才人,自从那次皇帝急匆匆的去了那里一晚之后,就再没去过。

魏才人好几次想要进到御书房,却被刘胜挡了回去。皇帝的宠爱就像易变的天气,如今轮到魏才人,宫里的人只会在一旁幸灾乐祸。

不过,老天似乎并没有抛弃魏才人,在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魏才人忽然晕了过去。太医一诊脉才发现魏才人怀孕两个月了。

皇帝毕竟还是放不下她,他告诉自己,他应该相信两个人之间这么多年的感情,而不应该因为一点点捕风捉影的事情就怀疑她,她现在是自己孩子的母亲。是啊,他们有了孩子,还有什么不能过去的。

“皇上,陈将军来了。”刘公公的禀奏。

皇帝收回思绪,眼前的人已经离开军队多年,仍然保持着一个军人威武的气势,纵使他跪在自己的面前,仍然能感觉得到他的气势,陈成——在战场上,被人称为万夫不当之勇,曾经在战场上带领三千骑兵击退敌方八万大军。

最初的时候,他是一个死囚犯,是长公主救了他,并且让他父亲沉冤得雪,从此,他便只效忠于长公主。

“这些年,你还在怨朕吧……”皇帝看了他半天,开口却是这么一句。

陈成把头弯的更低:“臣不敢。”

“起来吧,坐。现在就我们两个,我们就像原来一样。”皇帝走过去,把他扶起来。

陈成没再推让,坐在御椅旁边早已准备好的椅子上。

“我知道你是怨朕的。”皇帝走回御椅,也坐了下来,一手扶着额头,表情痛苦,声音带着哽咽:“怨我没有救姐姐……”

陈成眼神一黯:“臣只怨自己无能。”

“我知道,这事我们都有责任,这也是朕的错,朕没能保护好姐姐。”皇帝明知道自己说的是谎话,然而内心却感到无法言说的痛苦与伤怀,他却希望这才是事实真相:“朕辜负了你,也辜负了刘锦。”

陈成抬起头看着皇帝。

皇帝也看着他:“朕没有想杀他,你知道吗?他得罪的人太多了。”

陈成双手抱着脑袋,不让皇帝看见自己眼中的愤怒,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在推卸责任,他对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人,纵使他是皇帝,纵使他掌握了实权,但他陈成照样鄙视他,永远都这么没有担当,连自己做的事都承担不起,还不如那个女人羸弱的肩头,他深吸一口气,让声音尽量平静:“刘锦的事不怨皇上,我知道皇上不想杀他,只是不得不抓他,他是自己求死的。”

皇帝一愣:“为什么这么说,朕一直很内疚,毕竟是朕把他关进内卫的。”

陈成控制住了情绪,抬起头,对皇帝说道:“其实,刘锦说过他如果想要跑,就算被关在内卫最深的牢房里,一样能跑得掉。”

“这是什么意思?”皇帝问道。

陈成说道:“臣也不知道,但刘锦不是吹牛说大话的人,其中必有什么缘故,内卫是长公主一手建立的,内卫的房舍也是那时候修起来的,至于其中有什么隐秘,臣就不知道了。”

陈成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在想着曲惜柔转述涵因的话:“想必陈成将军性情耿直不擅长说谎,也不用他说谎,只要引导皇上去怀疑,比如,刘锦本来可以跑掉,却没有跑,宁可死……”于是他就想起了这件事,那个女人实在太不简单,总是能调动出来他们自己想不到的东西加以利用。

皇帝果然皱了眉头:“他这么说的……难不成那里会有密道?如果真有这个密道,为什么他不跑呢?”

陈成摇摇头:“不知道,那时候,他还信誓旦旦的要为长公主报仇,说不惜拼上自己性命,大仇未报,他为什么要死!!”陈成说到后面,几欲失控,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掩盖不了的愤怒,刘锦,你为什么要死,就为了那个背叛了你的女人,之后,他舒了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充满哀伤的说:“也许他想要追随长公主而去,臣能理解他,臣有时候甚至也这么想。刘锦他……他也算死得其所了。”

皇帝被这话重重的一击,为什么歆儿会跟他说同样的话,刘锦为什么会死得其所。若是不知道刘锦原本可以不死也就罢了,可现在他知道了,就不由想要知道为什么。陈成知道刘锦可以逃跑,那么歆儿是不是也知道……

勉强平定了一下情绪,皇帝只顾着自己的心事,都没有在意陈成的失态,见陈成激动了起来,忙安抚他说:“你们是朕最好的朋友,如今成了这样,朕也不想,往后朕会像姐姐那样待你们,你和惜柔姐也这么多年了,她也不容易,朕给你们赐婚,让她风风光光的嫁给你。”

陈成下跪叩首:“谢皇上”声音有些颤抖。皇帝笑着点头,很满意他激动的样子,却没有看见陈成低伏在地上,一双眼睛几欲喷火。

皇帝的眼神骤然变冷,把刘公公叫过来,递给他一块令牌:“去内卫,掘地三尺,我倒要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五章 绝情

求粉红求推荐

陈成走后,皇帝一个人坐在御椅上思绪如同开锅一般沸腾起来:

陈成很显然不知道朕是杀害长公主的元凶,要不然不会千里迢迢跑去给自己报信。但刘锦知道,歆儿也知道……

刘锦应该猜到歆儿是背叛长公主的人,他一定恨死了歆儿和朕,他要为长公主报仇,为自己报仇,应该会利用那条地道逃跑,可是为什么他不这么做呢。

不,歆儿当时根本不想杀长公主,长公主是她的救命恩人,歆儿一直把她当做再生父母一般尊敬,朕当时还向她保证,绝不会伤害长公主,歆儿也没想过杀刘锦,朕也曾经答应她不动刘锦,但朕都没有做到。所以她其实是恨我的。

对了,根本不是朕做了个局干掉了刘锦,而是刘锦和歆儿同谋骗取了朕的信任。

他用命换区了朕对歆儿的绝对信任,歆儿就可以来到朕的身边,利用朕的信任,把朕置于死地……

可她本来有很多机会直接刺杀我,但是她没有……

是啊,她不仅是要朕的命,更是要朕眼见着失去自己的江山,这个女人何其狠毒!

魏伯颜呢,魏伯颜是朕的奶兄,他不会害朕,不……不……我可以在姐姐身边埋钉子,姐姐也可能在我身边埋钉子,魏伯颜也许就是姐姐给我埋的一颗钉子……要不然,他在内卫那么长时间,怎么还是对刘锦束手无策……

皇帝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他本能的否定,从理智上想要剔除掉这种想法,然而这个想法却像藤蔓一样。缠在他的心底,他越抗拒,缠得越紧,却无法遏制。

魏伯颜跟在自己的身边,阻断和长安的联系,又和刺客配合想要了自己的命,否则那些刺客怎么接近到他身边的,否则陈成都知道的事情。为什么内卫指挥使却一无所知,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让朕知道。歆儿则在宫里和那些人里应外合,好让那些人成事,一定是这样!好一个完美无缺的计划,朕差点把命丢了,差点眼见着把江山丢了……

东征失利。又遭遇两次暗杀,回到长安,发现群臣各怀鬼胎,甚至想要把他废掉立另新帝,那种不安全感已经让皇帝濒临崩溃。他已经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满眼看到的、满脑子想到的全是针对他的阴谋诡计。

怀疑的种子已经根植在他心里。如今长成了参天大树,他越联想过往到如今的种种,就越对这个想法深信不疑。

“皇上,找到了一条地道。”第二天,刘公公回来请旨。

伏在书案上萎靡不振的皇帝一下子坐直了:“真的,在什么地方?”

刘公公刚要说,皇帝摆手打断了他,站起身来:“行了。朕亲自去看看。”

刘公公知道拦不住他:“陛下稍后,老奴去准备出行仪仗。”

“一切从简吧。”皇帝不耐烦的说。

地道已经打开,散发着冰凉的湿漉漉的霉味。砖墙上沁着水,时不时落下来一滴,发出“啪嗒”的声音。在空旷的地道中分外刺耳。

皇帝要钻进地道,刘公公却拦住了:“皇上。里面分叉众多,弄不好就会迷路。还有一些机关,进去探路的人已经伤了几个了。”

“探出来通到什么地方了吗?”皇帝收回了卖进去的脚。

刘公公答道:“只探出来一条,是通到温国寺的。其他的还不知道。”

皇帝不假思索的说道:“那就摆驾温国寺。”

刘公公忙拦住,赔笑道:“皇上,温国寺在皇城以外呢,您看这天色,宫城的门快关了,皇上今天也劳累了,不如明天再驾临吧,也好叫主持准备接驾。”

皇帝一皱眉头:“就现在去。”

刘公公擦了擦汗,只好称是,叫人赶紧安排。

住持手忙脚乱的带着全寺僧众迎接皇帝。

温国寺虽然香客多是达官显贵,但是接待皇帝却是第一次。

皇帝阴沉着脸,但好歹还没有忘掉基本的礼仪,在大殿里面参拜了释迦牟尼。之后便在刘公公的带领下赶往后面密道的出口。

在舍利塔中,果然是有同样的密道,散发着同样湿凉的霉味。

皇帝让人把主持带过来:“这里有没有供奉长生牌位。”

“有,就在精舍后面。”住持答道

“带朕去看看。”

长生牌位供奉在温国寺精舍后院的正堂中,方便来此参拜的贵人们纪念先祖亲人。

这里因为主要接待达官显贵,因此供在此的长生牌位的并不算多。一间正厅,加上两侧的厢房就完全够用了。

刘锦的牌位被放在一侧的厢房之内。相比于其他精雕细刻的名贵木材,这个牌位显得格外普通,上面几乎没有装饰,那几个字的雕工也并不好,勉强能看出来行楷的笔意,似是一个生手一刀刀刻出来的。

然而皇帝一看那几个字却像傻了一般,愣在当场。

那些字的笔画吐纳之势对于他来说是如此的熟悉——那正是歆儿的笔迹。那几个大字写的是“吾夫刘锦之牌位”

皇帝颤抖着拿起那个牌位,也不管这个举动多么不合体统,多么不尊重死者。

住持站在一边上前也不是,退出去也不是,皇帝把那牌位“啪”的一下扔在地上,猛地转过身,狠狠的瞪着住持问道:“是什么人立的这个牌位?”

“阿弥陀佛,这个只能查查供奉人的名录。”住持被皇帝这个举动吓了一跳,但他到底是高僧,还保持着高僧从容平静的样子。

“把名册找出来。”皇帝吩咐道。

刘公公忙称是,冲着刘胜一使眼色,刘胜立刻跟着小和尚去找那个名册了。

不一会儿,名册找到了,上面只记了一行字:天禧十六年七月杨氏供。

这个日子正好是在歆儿入宫之前。皇帝看到“杨氏”二字,手抖了起来:“这个杨氏是什么人?”

住持摇摇头:“皇上赎罪,老衲不知,这位女施主并非本寺常客。”他自然不会承认,是收了人家一千贯钱的布施才给她安放的这个牌位。

“知道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