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对话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图穷对话录-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水一方
  案例提示:
  乐一吟,女,二十五岁,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却阴差阳错地在亲戚的怂恿下到日本学习日语并攻读历史学硕士。三年后回国,看到同学朋友在国内充实的生活成功的业绩,对自己留学日本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乐一吟何错之有?乐一吟错在何处?
  惊鸿出现
  假如我笔下写到的人物全是美女,请我的读者原谅,因为在新东方,我见到的所有男孩都英俊,所有女孩都美丽。至少,我有一种能力,能够穿透时空,看见未来的他们,一个个都会更加迷人,更加激动人心,只要他们按照我的人生设计去追求自我。就人的命运而言,我能从你不幸的今日看到你辉煌的未来;我也能从你辉煌的现在,看见你不幸的过去。当俞敏洪在新东方学生面前抱怨他当年在北大没有谈过恋爱时,同学们感到的是他的幽默和魅力,而我看到的却是过去的他的孤独与悲伤。既然敏洪同志尚且有那样的过去,同学们还怕什么呢?人只要努力奋斗,什么境界不能达到啊!
  所以,当一个人稍微有一点吸引人的地方,就会给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使我想起来就会久久地为之激动。留学日本的乐一吟,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姑娘。
  但是当她在2001年夏天见到我的时候,我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生命还没有开放就已经开始萎缩的女孩。因为,在她美丽迷人的脸上,写满了错误和迷惘。托福考试选择题的四个答案里面,肯定有一个是对的。但在乐一吟的眼睛里,我看见了连错误答案都没有的可怕的苍白。
  “徐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这是乐一吟见我的开场白。
  乐一吟三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后,直接去了日本。我问她去日本的缘由是什么,她说她有一个亲戚在那里。我一下子就知道了她的留学结局一定很不幸:留学这样决定自己事业前途的大事情,如果理由是一个亲戚的话,那么其结局一定不会比这个亲戚好到哪里去。留学是要理由的,这个理由,必须是自己的兴趣和追求。而不是什么亲戚。万一这个鼓动你出国的亲戚是个单身表哥、离婚叔叔,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当乐一吟在北大的同学们纷纷投入国内火热发展的各行各业,开始自己人生追求,或者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捷足先登去了美国,开始攀登自己学业高峰时,乐一吟却去了日本。到了日本干什么?当然首先要学日语。我问乐一吟为什么要学日语?对这样重大的问题,她居然没有明确的回答。她想了想,告诉我:既然到了日本,总得学日本语言吧。对于自己如此重大的奋斗行为,乐一吟的回答就是这样缺少理由。
  日语学了一年多,乐一吟总得读个什么学位吧。于是二十四岁的她,报考了日本一个不知名的大学,开始攻读历史学硕士。听说她学历史学,我心里咯噔一下收紧了。我问:你为什么要读历史学?难道你对日本侵华历史真的如此感兴趣将来想在这里有所作为?乐一吟撇了撇嘴无奈地告诉我: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得这么深刻。只是想“既然来了日本,就要在日本读下去,免得半途而废”,不读一个学位如何对得起自己?如何向家乡父老、北大母校校友交代?
  我这个时候已经完全知道乐一吟的人生问题了:如果说北京大学英语系高才生的她,毕业立即去日本毫无理由地学日语已经是一个错误的话,那么两年后她并无目的地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可以说是错上加错,雪上加霜。对她本人的事业前途而言,是南辕北辙之后的进一步对于北的迷失。
  涸澈之鲋
  90年代末,对于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英语系的学生们而言,简直是千载难逢的黄金岁月。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达到饥不择食的地步。假如有人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工具”的话,那么此时此刻这个“工具”的市场价格达到了最高水平。无数语言学生在烽烟滚滚的人才市场上找到了可以奉献自己毕生精力、施展自己全部才华的专业领域。成功的故事层出不穷。举两个看上去最不起眼的故事吧:我的一个学语言的朋友,毕业后去了全国妇联,两年后以“研究中国妇女问题”为名,得到美国一所大学的全奖去了美国;我另外一个学语言的朋友,毕业后也去了全国妇联,五年后被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授予全奖,研究中国妇女劳动立法的问题。
  一滴水见大海。我之所以提到这两个并不激动人心、并不代表最佳境界的故事,是为了从反面证明乐一吟的失败:假如国内机关小职员的工作经历都能够成为人生腾飞的跑道和航空燃油的话,美丽而智慧(她痛苦时就能够看出来)的乐一吟在毕业后放弃自己的专业和祖国去日本的行为,就更加显得毫无道理,更加反衬是一个错误,一个并不美丽也不智慧的错误。
  三年后,迷失在日本的乐一吟第一次回到北京。而此时的北京,和她离开时已经大不一样了。最使她感到震撼的,是发生在同学身上的变化。他们虽然还不太富裕,但已经踏上了淘金之路;他们的工作虽然紧张,但明确的目标使他们精力充沛精神健旺;他们的梦想依然是出国,但出国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国内积累的职业经验为资本,出国补充加速度所需的能量。繁忙、紧张、充实、兴奋、冲动、疯狂、具体……在市场经济的跑道上,人人向着终点狂奔。
  她见到的同学中,有的做了电视台的主持人、制作人、编导;有的做了广告公司的市场、销售、客户经理;有的做了外企里面人力资源部助理、市场部专家、Logistics, Administration;有一个在央视市场调查公司做收视率调查,因为英语好,经常被领导拉着参与和外国媒体调查公司的合资谈判,现在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还有一个同学,大家都以为他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失败者,居然在一家著名的美国律师事务所做英文翻译,月薪竟高达一万多人民币。老同学相聚,大家都兴奋异常,纷纷请她吃饭泡吧,但每个人给她的感觉,都好像马上就要紧急赴约,完成下一个重大的任命。
  最让乐一吟无法忍受的,是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自信和快乐,虽然许多人都明确表示了对于出国的向往和追求,都计划着要在某年某月某个时刻,去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新加坡去进修、深造、或者读学位。他们很多人也已经考完了托福、上完了GMAT、拥有了GRE,还有两个同学包括那个在律师事务所做翻译的哥们,考了LSAT,准备去美国读J。D。法学博士,回来做跨国律师。人们对自己的未来,依然有某种焦灼和恐慌,但繁忙的岁月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叹息,纷至沓来的机会使他们没有时间感到无聊空虚。
  同学们感到充实得意的地方,成为乐一吟人生失落之处。她发现自己站在日本最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和地下铁道边上,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下一步做什么?乐一吟问自己。二十五岁的她,马上就要回日本继续读她的硕士学位。但是为什么?三年前离开中国时没有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乐一吟,此时此刻无法再无法回避。
  乐一吟终于明白,幸福虽然是一个虚幻的词,但幸福的构成,却非常明确而量化:幸福的物质构成之一,是拥有一个明确的事业目标,没有这个事业目标,人生就立即失去了幸福的理由,哪怕你嫁给默多克或是李泽楷。而确立了自己事业目标的人,只要倾其毕生精力为之去努力就是了!
  但乐一吟却没有这个方向和目标。她原以为留学日本本身就是前途。她从同学艳羡的目光、从亲戚祝福的神色中,好像看到了幸福。但这个幸福之光,只不过是小市民庸俗心理的回光返照。这个转瞬即逝的虚荣,是她三年美丽青春遗失后,一池春水涟漪的皱纹。当她回到北京试图打捞记忆中这三年有什么收获时,绝望的心理能够抓住的,只是一片片支离破碎而无法凑成完整画图的叹息和遗憾。
  君子好逑
  二十五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个年龄,你如果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你的奋斗之程就不会那么空虚飘渺,而将一路高歌、阳光明媚——因为他知道他的人生之车要驶向哪里。如果这个时候,你并不知道你自己想做什么、爱做什么、能做什么,你的未来就有可能黑云压城,就潜伏着如磐风雨。你就必须从噩梦中大叫一声惊醒自己:我的事业在哪里?我的一生做什么?
  夜深人静,乐一吟的叹息离我已经将近大半年。为什么她的到来特别令我难忘?我承认,是因为乐一吟的美丽——当她出现在新东方咨询处时那种惊鸿一瞥的美丽。这个条件本来可以在国内为她带来惊人的职业机会,使她成为非常杰出的成功女性:她可以做电视台主持人(美丽而聪明的主持人,好像总是还没有诞生,其实只是诞生了而乐一吟她们早早去了日本!);她可以做外企高级助理并迅速登上企业管理台阶成为另外一个魅力四射的管理豪女;她还可以找到俞敏洪,先把他迷倒然后再去迷倒学生,在新东方做一个优秀主讲老师。工作三四年之后挣很多钱,然后像钱永强、王昆嵩、张叙那样去美国读一个MBA、J。D。或Master of Education,回来再继续施展自己的才华与魅力,最后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一代天骄。
  妹妹你大胆地朝前走——朝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路,九百九十九!可惜的是,虽然我心里有这样的歌儿,但我没对着乐一吟妹妹一展歌喉。大胆走自己的路的妹妹,脚下必须有路,有路才能大胆走。而乐一吟,正是因为自己看不到道路,才来到了我的身边。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
  乐一吟显然搁浅了。去日本三年,她浪费了两个人生最宝贵但却又是最容易浪费的财富:青春时光与美丽资源。青春时光,过去了就不复存在,如空山鸟语;美丽资源,不使用就落英缤纷,似黛玉葬花。
  乐一吟的错误是去了日本。我要说明,去日本留学本身绝对不是错误!我也绝对没有对日本留学有任何贬低的含义。相反,日本过去是今后也必将是中国学生包括新东方学员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国。但北京大学英语毕业生乐一吟的日本之行却是一个简单而绝对的错误。她的错误在两个方面:第一,她浪费了在国内各种火热的发展机会;第二,既然去了日本,又没有选定一个可以发展的事业通途。
  去日本的错误在于对于人生和青春没有一点点远见和计划。当三年前她听信了亲戚的话语去日本的时候,她根本没有想到三年后或五年后她将在什么社会过什么样的日子。“出国”——仅仅这个充满魔力的单词,就可以扭转和歪曲乐一吟、以及很多很多中国家庭和学生心中对于自己未来的方向盘和指南针。
  世纪之交的过去几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可能是历史上最深远和最宽广的。在奥运会和WTO的热潮中,中国从一个封闭的社会,最终走向了全方位开放的国家。从前“出国”、“留学”所代表的一切人生追求,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已经有了可以替代的目标!假如在过去,青年人的许多梦想只能通过留学和出国来实现的话,这几年中国提供了越来越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