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国医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牛国医妃- 第16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易,几乎不可能。也不知是不是她李华现在母凭子贵了,让人和万历爷一说,万历爷居然一口答应了让王氏入宫。
    王氏坐上马车,带上三女儿,一块进宫看望大女儿。
    在宫里,李华知道王氏爱吃甜的,让杏元到御膳房,拿来王氏最喜欢吃的三层枣泥糕。
    王氏带李莹刚到,李华已经帮她们泡好了花茶。
    李华自己什么东西都不敢随便碰,只让她们两人随意吃。
    李莹昨晚上因为被老太太识穿了目的,心头有些惶惶的。而自己母亲,只顾着李华肚子里的龙胎,并没有来得及顾得上她。
    最后,是李华眼尖,发现了自己妹妹有些不对劲。
    “莹儿莫非是因为快要嫁到三爷府上去了,所以有些担心?”李华斜靠在榻上的软垫上,眯着眼审视李莹左脸上那条没有全好的疤。
    听到这话,王氏吃了口茶,不在意地说:“哪个女子出嫁前,要离开父母了,能不紧张的?”
    两姐妹听王氏这个口气,同时一惊,多少都能察觉到王氏变的不一样了。要说王氏以前有自信,也被上次的假怀孕事件打击到不得不收敛。王氏这样嚣张的口气,好像可以重振以往威风的样子。
    李华之前略有听闻,不由嘴角一勾,贴在王氏耳边问:“母亲是不是得到了什么宝贝了?”
    王氏沉着地说:“得到宝贝,但是,不能进献给皇上,也是没用的。”
    “母亲似乎忘了。如今,我身怀龙子,皇上经常都要到我这儿来——”
    王氏想的是怎么让女儿一飞冲天,沉吟道:“不是说皇上要立贵妃了吗?”

  ☆、【106】六宫战事

皇宫里多的是为这个贵妃头衔争到头破血流的事。但是,要说最不镇定的,当属没法争这个头衔的皇后。
    光禄寺卿家早在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为自己女儿焦急了起来。
    王氏在大女儿的咸福宫,给大女儿使了个眼神。李华立即把周围的人散了,只留了杏元在这儿。李莹竖起两只尖尖的耳朵,早忘了其它事儿,貌似什么事儿,都没有王氏眼下说的事儿重要。
    “华儿,皇后娘娘的娘家,有放过话给我。”王氏终于托出这个重大信息。
    对于这点,李华却显得早有所料。毕竟皇后现在处于最不利的位置。万历爷想立贵妃,皇后怎么可能阻拦。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打算是万历爷新立的这个贵妃,是皇后娘娘忠心耿耿的铁杆。这样,万历爷立不立这个贵妃,对孙氏来说,也就无所谓了。
    孙氏现在应该是急着寻觅同盟,在那些可能被万历爷立为贵妃的人选中找合适的人选。要皇后说的话,虽然皇宫里外,对于万历爷最可能立为贵妃的候选人里面容妃的呼声最高,但是,容妃没有皇子公主,这点绝对是致命伤。
    皇后想的是,容妃不用想的了,不可能结盟的,从容妃入宫到现在,容妃压根独善其身,从不与任何人结盟。万历爷看中容妃的是这点,容妃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改变自己的风格,等于前功尽弃,自抽自己的脸,怎么都不可能这样做。
    李华这样推测皇后的想法之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皇后宁愿把赌注,都压在自己阵营里。比如华嫔、庄妃、静妃这些人物,年轻点的,像是她李华。
    她李华不是没有这个机会的,眼瞧她李华现在身怀龙胎,太后据说吃了她叫舅舅做的安神丸以后睡眠有所好转,再有自己母亲王氏突然在京师里名气大增走了狗屎运。
    听王氏说到光禄寺卿家都找到了自己,李华气定神闲地端起茶盅,慢悠悠地喝了口水。
    李莹看到自己大姐这般自信,光彩照人,看起来与皇后娘娘一样高大上的姿态,心头突然间紧了紧,是蠢蠢欲动了起来。虽然万历爷年纪大了些,可是,万历爷是全国最高领导者,想要什么有什么。嫁给万历爷,李华真是嫁对了。她李莹再怎么嫁,都不可能超过自己大姐的了。
    除非,除非她嫁的夫君是未来的皇帝。
    李莹眼皮子一跳。
    眼角一扫,像是掠过了李莹脸上不留意间流露出来的想法,李华嘴角微抿,露出两个梨涡:“莹儿不用着急。皇上的身体安康,对于我们李府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大姐这个意思是?”李莹小心翼翼。
    李华轻轻磕了磕茶盖子,垂着眉,像是有意无意地说:“据说,三爷近来减少到太子宫的次数了。可能是由于三爷事儿忙了许多,因为皇上给三爷布置了更多的作业,也有可能是由于三爷与莹儿的婚期近了,三爷府中需要重新置办家具。静妃娘娘都出宫到三爷府上亲自监工。”
    这里面,很多消息却是李莹没有听说过的。想这宫里的消息和宫外就是不同。她李莹在尚书府听到的是,朱璃每天往返于衙门,没空遵守婚约给她置办婚事。静妃出宫到三爷府上监工,她是听都没有听过。
    李华好笑地望着她脸上那抹迟疑,道:“妹妹不知情纯属常理。静妃出宫到儿子府上监工,说出去,岂不是会贻笑大方的笑话了。皇室里难道没人了吗,需要静妃亲自出马?”
    李莹听她这样一说,意即自己婆婆和皇家都很重视她这个婚礼,这颗心稍微可以安定些。
    王氏却从李华的话里听出了一层意思。静妃重视与他们府里女儿的婚礼,岂不是说明静妃本人也想和他们尚书府亲近。尚书府的好处显而易见,想拉拢她大女儿或是她。
    “华儿。”王氏心里琢磨了一番,问大女儿意见,“你觉得,哪个靠谱一些?”
    “母亲是想宝贝献给谁吗?”李华问。
    “肥水不流外人田,倘若不利我女儿的,我能给吗?”王氏道。
    这话不假。
    李华挥手,让杏元站在门口望风,回头与王氏私语:“如今,想拉拢本小主的人太多了。既然皇后娘娘的娘家都有这个意思,到时候立贵妃的人选,都得通过皇后娘娘那关子,母亲先察言观色,看看皇后娘娘自己的意思是怎样,再择对策。”
    如果,孙氏是想帮她李华成为贵妃,是最好不过的了。只怕,孙氏未有全然信任她李华。她李华与孙氏不算完全亲密接触,毕竟入宫年龄短,不如庄妃等与孙氏不知道都合伙干出过些什么事了。
    上过同一条贼船干过坏事的,和上了一条贼船但是没有干出过事的,结果截然不同。
    王氏听大女儿的话,点头:“待我回去之后,再试探下孙夫人,再说。”
    李莹在旁边都不吱声了。
    想大姐要做贵妃了,做了贵妃最少能风光好多年,因为万历爷这个身体,看起来不到*十不会死的。身体太过健康长寿的皇帝,让人心头难免不爽。尤其他们这些在万历爷底下当臣子做牛做马的。恨不得自己也能当上主子一回。瞧瞧太子熬了这么多年都是太子可想而知了,据说太子头上的白发比万历爷都要多了。
    最糟糕的是,自己未来要嫁的这个男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心思。朱璃现在连太子都不亲近了,究竟是什么意思了这是。难道是自暴自弃了,像十爷?
    要是像十爷,那真是猪马都不如。
    李莹脑子里不知觉是想到了那晚上来尚书府的朱隶。隶王的气势,隶王那句绝不纳妾,李莹脸蛋莫名地一红。
    “莹儿?”坐在她旁边,李华都能注意到她脸上不自然的神色。
    奇怪了,这个妹妹,哪怕当年李莹刚开始思慕朱璃的时候,也不像现在这样的表情。
    “华婉仪。”李莹轻轻舒口气。
    “本小主知道你是要嫁人了,不过,既是要嫁人了,更不能像以前那样。嫁了人之后,你才明白,那个男子不是属于你一个人的。”
    这话要放在以前,李莹绝对懂。是女人都不能痴心妄想男人只属于自己,因为都是三妻四妾,没有哪个不是的。可是,偏偏给她撞到了一个口口声声声称自己绝对不纳妾的男人。
    李莹微微地吐出了一句声音,说:“华婉仪,这个世上,真有不纳妾的男子。”
    李华被她这话一惊。
    王氏瞬间则变了脸色,瞪了瞪小女儿:“你尽是听人信口胡言!”
    “不是吗?”李莹不解地看着母亲。
    王氏冷哼一声。别看朱隶那天在尚书府里说到多坚决。说到底,朱隶倘若真能掰倒自己母亲尤氏,不会到至今护国公府里李敏和尤氏的冷战依然不断了。
    “男人的话,向来只能是听着,不能放心里的,不信问你华姐姐。”王氏哼道。
    李华对这话点点头,教育自己小妹:“不要对男人抱有幻想。要记住,这个世上只有你自己是可靠的。”
    李莹眉头纠结了。她本来想当面问朱璃可不可以不纳妾。
    对此,李华早有耳闻消息了,正想与母亲商量,说:“静妃娘娘也算是很尊重我们尚书府了,曾叫她底下的江姑姑,送了张帖子过来。”
    “帖子?”
    “是,上面列了好几户人家待字闺中的闺女,都是皇上前几年选秀中落选的,静妃娘娘有意给三爷留着的。”
    王氏听到这话,为自己女儿十分欣慰,对大女儿说:“改天,你替我和你妹妹,向静妃娘娘道声谢意,说,莹儿有静妃娘娘这样贴心护着,是三生有幸的福气。”
    婆婆选中的侧妃,让他们尚书府决定,让她这个未来的三爷府上的王妃决定,李莹是该对这样的婆婆感激到泪流满面的。要是李敏,都没有这个福分呢。尤氏想让朱隶纳谁当妾,完全不问李敏的决定。
    李莹听着母亲和姐姐这样两层劝说之下,果然心情好了许多。
    在这个朝代做女人,聪明的,应该像她李莹这样,顺从婆婆的心意给自己老公主动纳妾,至于选来的女人可以由她自己决定,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这些妾,说是妾也好,姨娘也好,侧妃也好,反正说到底到了府里都位低一等,在她李莹之下。
    到时候,卡着自己老公不到这些女人房里鬼混给这些女人机会就行了。
    愚蠢的是李敏,现在可好了,被婆婆憎恶了,据说是连带被容妃也憎恶了。之前,李敏在宫里混,大家或许看在容妃的份上对她李敏有些客气。现在,没有了容妃在后面撑腰,这个六宫里,有谁能在背后支撑她李敏?
    李敏的气数尽了,不止在护国公府,还有在皇宫里。
    尤氏也是这样想的,无论如何要这个儿媳妇就范,与妹妹在宫里宫外里应外合。否则,这个儿媳妇哪天骑到她头上了,能得了。尤其是听说了自己儿子都在那天尚书府里大声放眼说绝对不纳妾的话以后,尤氏气到了头顶冒烟。
    喜鹊端来周太医给开的药,每天三次,给尤氏服用。
    尤氏每次看到那个黑糊糊的药汁立即胸口犯恶心。她之前旧疾都没有治好,都是因为她像很多病人一样,一看到苦涩的药汁容易反胃。
    吃药总是吃不了三天,症状一旦缓解,自己停药不看大夫了,反正想着死不了人。要死的时候,请大夫来治病就可以了。为此,那些之前给她治过病的大夫,都畏惧了她这种病人。她身份高,吃药又不按量遵医嘱吃完。要知道,药到病除这个话,是指药量服用到位,病根才有可能除去。这样自己偷斤减两吃药的病人,怎么治都不可能治好了。一次两次,劝说都无效之后,那些大夫干脆都躲着她了。这也是为什么尤氏经常更换大夫的原因。
    尤氏对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