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泱泱大清- 第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可纲祖宽皆为大将之才,此刻更是身先士卒,带着麾下儿郎们,扛住了多尔衮所率领的正白旗的攻势。

“杀奴!”

“杀奴!”

??????

四周明军高喊着“杀奴”的口号,宁死不退。

_文_多尔衮就感觉自己面前是一堵墙,任凭自己怎么打,怎么踹,他就是不倒!

_人_这样子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产生无力感,此刻多尔衮猛然意识到身为一名冷静果断的将领的自己,心底都产生了一丝无力的苗头,那自己的手下呢?

_书_祖大寿埋伏的精锐,终于止住了正白旗的攻势,将对方的气势,击散!

_屋_局面开始慢慢倒向明军一方,正白旗的勇士们下意识地开始护着自家贝勒爷,他们也预感到不妙,但是守护自家拥戴的贝勒爷是他们的本能。

“看来,不行了。”多尔衮知道,这次进攻是无法击垮祖大寿部了。对方已经站住了脚跟,并且仍然有余劲反扑。

??????

“下令,镶白旗各部,分两路横切,将正白旗和明军分开来,掩护正白旗退回来!”一直观察着战场局势的多铎使劲一扯自己马儿的鬃毛,对着身旁的固山额真下令。

“喳!”

听着后方传来的马蹄声,多尔衮明白,那是镶白旗动了。

周围的正白旗勇士发出一阵欢呼声,他们认为是自家援兵到了,可以和自己一起冲击这些明军。

“撤!”多尔衮的命令仿佛给这些仍然在兴奋点上的正白旗浇了一盆冷水。

“结阵!”祖大寿再次发令。

“弟兄们,结阵!”何可纲对着身旁的袍泽传令。

“听他的。”祖宽此时也将自己的指挥权递交给了何可纲,在战场上最忌讳的是各自打各自的,不互相呼应。尤其对战满洲兵这种人少但是战斗力却极强的敌人,没有统筹安排各自为战,那是找死。

顷刻间,由何可纲祖宽部为骨干,其余辽东军为补充,一道新的防线给树立了起来。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正白旗勇士的情绪一下子跌落到零点,辛辛苦苦拼杀这么久,才破开了的防线,原本以为可以长驱直入,击垮这支明军。没想到明军居然挺住了自己的攻势,然后再次结了一个防线,难道自家还得继续上?

不过,当多尔衮的撤退命令被传达后,正白旗所部在心里也虚了一口气。

镶白旗这支生力军压阵,使得正白旗勇士可以从容退去,而何可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退下,自己却没有力量再去追敌什么的了。一方面镶白旗在旁虎视眈眈,自己若是追敌,刚刚结好的阵势势必会乱,到时候镶白旗再趁机突击,说不定原本的平手局面就变成了己方的溃败!

而且,正白旗兵勇是撤退,不是溃败,也不算什么哪门子穷寇,你就算追上去也没机会痛打落水狗。

祖大寿将令令旗扔在地上,这攻势,总算给顶下来了,可惜啊,要是手上能有这么两千关宁铁骑,这仗就不必这么打了,说什么自己也不会打得这么束手束脚,只求自保支撑,这鞑子正白旗,自己起码也能咬下来一大块肉。”

心里微微可惜着,祖大寿就闭上了眼睛,因为即使他没有下战场亲自拼杀,但是作为统筹全局的将领,他的精力消耗是惊人的,因为他的每一道命令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快速分析和决断,手下儿郎们的性命可都在自己手上呢,岂可大意。

PS(还是写人物刻画流吧,打仗场面真心不怎么会写,兄弟们凑合着看吧。战斗细节我在积累,相信在以后的战斗场面描写中大家会看到我的进步的。)

第四十三章   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守(上)

“多铎,带着你的镶白旗压着祖大寿,我去找大汗请罪。”多尔衮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哥,何必去呢。我们又没败。”

多铎这话说得算对的,正白旗只是退下来了,镶白旗还蓄势待发,两白旗总体上来看根本就没有伤筋动骨,顶多算和祖大寿打了个平手罢了,甚至这么说还算抬举了祖大寿,因为两白旗还有进攻的能力,而祖大寿只能被动挨打。

“汗命是让我们击垮祖大寿部,可不是叫我们来和祖大寿对峙的。”

“那也不用哥你亲自去请罪啊,派个传令兵回去不就行了吗?”

“我亲自去,表明的是一种态度,这态度,在大汗眼里,可能比一场胜利还要重要。”多尔衮也顾不得清洗自己了,调转马头,向着中军奔去。

??????

“多尔衮有辱汗命,未能击破祖大寿部,请大汗治罪。”

一身血渍,甲胄上更有多处破损的多尔衮就这样恭敬地跪在皇太极面前。

“胜败乃兵家常事,再说也没有打败仗,退下吧,收整你的人马去吧。”

“谢大汗不罚之恩!”多尔衮再次行礼,完全是臣子对君上的礼节。这在此时后金上层社会中还是很少见的,因为大家都是兄弟亲侄,都觉得搞这些嘘嘘绕绕没有必要,况且如今虽说是皇太极为汗王,但仍然有着四大贝勒同朝议事的传统,皇太极个人的权柄并未全部收回。

但作为十四弟的多尔衮这番举止,在皇太极眼里,无疑是给了其他兄弟们做了个很好的表率。就连城府极深的天聪汗心中都有着一丝欣慰出现,当然,仅仅一丝,并没有表现出来。

“南面刚刚受挫,祖大寿部必士气正盛,那我们就打西北面的王承胤,莽古尔泰,上前听命!”

莽古尔泰磨蹭许久,才来到皇太极马前,也不下跪,就这么站着受命。

“命你率部击垮王承胤,不得有误!”

莽古尔泰脸上还带着笑,斜着脖子,拱了拱手,算是领命。

俗话说,有对比才能体现差距,多尔衮的姿态和莽古尔泰的狂妄正好做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对比。

不过对此,皇太极却无丝毫反应,神色也没什么变化。

倒是莽古尔泰在不经意间偷偷打量着皇太极,见皇太极脸上并无什么不愉,心头也暗暗舒了一口气。其实,见自己十四弟对八弟皇太极如此恭敬,莽古尔泰心里就是一阵腻歪,难道日后他也要这般?按照莽古尔泰平时的作态来看,让他对皇太极如此恭敬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所以现在莽古尔泰比平时更加猖狂,平时见了皇太极礼节还是会敷衍下,这次连敷衍都懒得敷衍。

但是,莽古尔泰还是心虚的,不自觉地偷偷打量着皇太极是个什么反应。

满桂是粗中有细的“莽夫”,那这莽古尔泰才算是真正的莽夫一个。他的政治智慧现在仅仅和现在的多铎差不多,但是多铎还算年幼,十五六岁而已,他还可以成长,并且还有一个军事政治都拥有极强天赋的嫡亲哥哥多尔衮帮持着。但那莽古尔泰除了会打仗之外,就是一个政治草包,一个自以为是的草包。

可惜,他不明白,此时的后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会打仗的将领。

似乎上天将整个整个满洲族往后三百年内出的将帅之才九成九都空降到这个时代,造成了后金此时将帅济济,随便挑出一个都能独当一面。倒是大清入关后,满族将领在各大战役中表现平平,再也没了祖上那种将帅之才出现了。所以莽古尔泰这个将才在此时并不算怎么吃香,物以稀才为贵嘛,此时会打仗的将领在皇太极周围就像大白菜一样。随便丢出一个“巴图鲁”鳌拜,后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皇太极身边的子侄亲贵,哪个没有独自领军作战过?

所以,此时后金政治框架中,拼的不再仅仅是个人的武功,而是政治智慧。豪格在大清入关后战功赫赫,到最后还不是被多尔衮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一个人,能对“弑母”仇人恭敬如此,可见其心机之深沉,图谋之巨大!

但是一个人,能对一个跟自己有“弑母”之仇的弟弟如此重用,可见其心机之深沉,图谋之大。

前者是多尔衮,后者是皇太极,仔细看,两人的图谋其实不一样,皇太极明显比多尔衮高一个层次。但是多尔衮胜在年轻,彼此勉强算个旗鼓相当。

至于那莽古尔泰,算个球。

??????〖Zei8。Com电子书下载:。 〗

“祖大寿挺住了,那咱们也不能丢脸,督师还在后面看着咱们呢!都给老夫打起精神来,今儿个,老夫就在这儿扎根了,除非我死,否则决不允许后退半步!”王承胤掀开自己的盔甲,将膀子袒露着。

“卑职愿与将军同心抗敌,决不后退!”众将附和。

满洲军队在这个时代是武勇达到了顶峰,整个族群的血气武功都被集中到了这数十年内爆发,故而可以纵横天下难寻敌手。估计是血勇集中爆发的后遗症,大清入关后,八旗军勇就成了渣渣的代名词,曾经笑傲天下的八旗子弟也沦落成纨绔子弟的象征。

不过,就算是民族气运的巅峰爆发,也并非无敌的。

汉族能够一直挺立在华夏神州,延续传承,五胡乱华,蒙元入侵都无法将汉族泯灭,这满洲八旗骁勇,也不能泯灭汉族传承。

大明王朝正好气数尽了,一个单一民族王朝的兴衰往往也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兴衰,整个汉族就像被腐朽的大明王朝绑架了,一起滑下了低谷。但是,一个王朝往往是无法表现出一个族群的全面的一面,因为王朝的统治者代表的不可能是全族利益,或者可以代表全族利益,只是那个族不是民族,而是皇族,以及附庸皇族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后世的人们一直在迷惑,政权和国家民族究竟是什么关系?

每个政权都会将自己绑架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大义之上,造成一种错觉,反对这个政权就是反对自己这个国家,反对自己的民族。这点,曾经身为华夏二十一世纪的政坛巨擘的费扬古理解最深。

因为他也是个积极推动者,对全民日复一日地灌输政权即是民族,即是国家的思想,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事实说明,政权的,不等于民族的。政权的衰朽会导致这个民族气运下降,但是绝对不是绝对的。

就比如现在,祖大寿部挺住了两白旗的进攻,而在王承胤的誓死督战下,莽古尔泰也没能击垮王承胤部。大明王朝的腐朽,并不意味着整个汉家的腐朽,只要有人杰出世,统和汉家儿郎,也并非无法对抗处满洲的兴起。

辽东军这支被灌输了血性的部队,面对八旗铁骑也有着一战之力!这证明,在当时,汉家儿郎的武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废,汉族子弟的武勇还是有的。

即使这个大明王朝已经腐朽不堪,但是这个大汉民族仍然有着可战的士卒,到了大明后期,明晓大义的将领对抗大清入关的大势时,已经很少提什么复兴大明了,民族大义反而被拉了出来。大清入关所遭遇的抵抗大部分是这个汉民族对异族入侵的本能抵抗,作为汉家代表的明王朝已经无力组织代表这些力量了,自然谈不上指挥统筹。

因为汉族实权阶层已经放弃了腐朽的明王朝,明王朝已经无法代表这个民族利益了。

因此,南明王朝以及之后的几个小朝廷都指挥不动这些大将,像左良玉这些宿将早就看透这一层面纱,不过,似乎也正是这种民族自我觉醒与重新选择定位,给了大清入主中原的大好时机。

明廷对民族驾驭力,或者说绑架力下降,汉民族自我意识增强,可是,两者相互对抗的后果,反而是给大清带来了机会,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

眼下,在这大明京师之下,八旗劲旅两次进攻,都被辽东军给挡下来了。谁言汉家儿郎不善战?

莽古尔泰是灰着脸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