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朱由检传奇-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88年11月初,分区通知到留守处结账,到乌鲁木齐机场遇上原政委袁国祥,时任南疆军区纪委书记,分区政委李志恒,我们在候机厅聊了一阵,他们去兰州军区开会,我坐飞机到喀什后回留守处结账。附原式结账单:

那年丁德福任留守处主任,他对我们转业干部非常关心和照顾,安排我们住师职楼,吃小灶,外出办事派小车,离开部队进行欢送,体现了战友情和领导的关怀。

总结十几年的机要工作,出现过一次大的失误。记得在当参谋时,将我住印度大使刘文质译出后写成刘文盾,上报外交部后,当日外交部就给我科回电更正,反映出工作中不细心认真。

在军营十八年中,一直在号称“世界屋脊”的藏北高原,参加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西藏高原,气候恶劣,氧气稀少,环境艰苦。一般人视为畏途,矢志不渝,决心坚持,即头昏心悸,尽量适应,克服诸多困难,战胜不少痛苦,扎根边陲,坚志如碧。由于远离故乡,关山迢遥,往返不易,书信难通,亲老子幼,思念弥深,而以保家卫国为重,家事私情为轻,努力工作,尽己綿薄,于绝域高原坚持工作达十八年之久。发扬了毛主席同志提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战斗在祖国的前哨阵地。在艰苦紧张而有秩序的戍边生涯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联系实际,不断改造思想,陶冶情操。从战士到干部,从参谋到科长,职务变了,但工作态度,细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严格管理,严密组织的工作作风没有变。尽管地位变了,但团结同志,关心战士,艰苦奋斗的本色和为人表率的思想和作风没有变。在边防执勤和执行战备任务中,克服高寒缺氧,不惧条件艰苦,想方设法完成各项任务。因品德端正,志向坚定,能吃苦耐劳,追求进步,虚心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服从领导,完成任务突出,多次受到组织的奖励和领导的好评。

从事党的机要工作十几年,能忠诚党的机要事业,严守党的机密,继承了机要工作的好传统,发扬了机要工作的好作风。对机要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拟写了密码文件的使用和各种资料的汇编等文秘工作。培训了多批机要人员,培养了机要工作的后备力量,保证了机密的安全。克尽厥职,奋斗数载,得展鸿志,领导机要人员,发奋图强,改革创新,追求目标,力求荣誉,圆满完成了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后勤保障,边防巡逻,战备执勤等项工作中的密码通报任务,为保卫边防,建设边防,做出了积极贡献,履行了一个军人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第五章 企业十八年

企业十八年

(1989、1----2006、12)

甘肃省永昌县河西堡镇地处金昌境内兰新铁路与省道212线交汇处,金昌市区与永昌县城之间的中心地带,既是亚欧大陆桥工业重镇,又是金昌市对内对外交流的窗口。河西堡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逐步形成的工业重镇,是省内一个重要的能源、化工、钢铁、水泥、建材基地,特色是工业,优势是工业。

河西地区属于干寒的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较凉爽,年气温变幅较大,全年平均气温在7—8℃,最高气温的八月份达36℃,最低气温的元月份在零下24℃,冬季长达5—6个月。风大是河西堡地区的最大特点,大风常拌有扬沙,有时大风刮来,风沙蔽日,天昏地暗,能见度很低,以西北风为主。

永昌电厂位于河西堡镇中心偏北金川河西,河雅路以东的狭长地带。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东距省会兰州市区280公里,南距永昌县城25公里,北距金昌市区20公里,距兰新铁路金昌站4公里,辖区河西堡镇。该厂于1960年9月10日筹建,五台中温中压机组,总容量9。9万千瓦的中型发电厂,屹立于丝绸古道畔。首台机组于1965年8月23日建成投产发电,实现了向金川镍钴基地的送电,称为戈壁滩上的一棵明珠。

1991年6月18日,永昌电厂两台十万千瓦机组改扩建工程奠基,1993年9月18日全部投产发电,从中温中压的中型企业跨越到高温高压的大型企业行列,装机容量达到29。9万千瓦,成为西北电网西端的骨干电源点。

1988年12月,我到甘肃省电力工业局报到,被分配到永昌电厂。转业时是副团级,组织关系必须交到省委组织部后,再开调任单位介绍信。兰州以前去过一次,可以说很不熟悉,一路问了几个人,到组织部随即给我开了永昌电厂报到通知书。当时厂组织科长陈远瑞,干事黄亮同志就把我安排到招待所,在他们科上班,和黄亮一个办公室,没有分配具体工作,帮他填写资料做点零活,月底还发了几元奖金,部队上只有工资,哪有什么奖金。局里给我按副处级算的工资,每月150元,和部队职务加级别工资一分不差。相比和厂里同年参加工作的同志,我的工资比他们高一级半,所以到企业我工资没有吃亏。

1989年1月,党委任命我为行政科科长,该科是一个集医疗卫生,儿童保教,车辆运输,职工生活服务,环境管理等一体的机构,工作比较繁忙,性质比较复杂,稍有马虎,职工就意见很大,就会直接找厂领导。记得一次夜班饭,食堂送去的馍头、菜和面条,有两个职工没吃上面条,半夜他们就到我家,我问啥事,他俩说没吃上饭。随后我就到食堂问了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说“我们炒了两个菜,拿了些馒头,还做了些面条,面条都买完了,可能就有两个人没吃上面条,菜和馒头现在还有,怎么说没吃上饭呢,科长你看看吧。”我没回家直到早7时再也没见人来买饭。早操时厂长张敬轩同志去了食堂,我就感觉不秒,肯定是夜班饭的事。随即我就向行政副厂长许中俭同志作了汇报,并要求不能处理食堂值班人员。许说“是那个,”我说“听说是王利谋的职工,”许接着说“不管他,那是个瞎货,”这样我心里就有了谱。九时的生产协调会上,运行副总解根生同志又提起了此事,我当着许多人说“就两个人没吃上面,菜和馒都有吗,怎么说没饭呢,我一直等到早晨也没见一个人,这不是称心折腾人吗?”解说“我查看了运行记录上面写着夜班人员没吃上饭,我还认为食堂没有送饭。”我当时很生气地说“部队上也有人给我倒水端茶,不管什么事都要调查了解,”当时副总熊珠华同志就给我倒了杯水,笑了笑。厂长接着说:“杨科长企业就是这样的,半夜三更经常都给我们打电话,昨晚上他们都给我打了电话,所以我上班时就去食堂看了,确实馒头和菜都有,这事不做处理,现在开生产协调会吧”。会和解总到我办公室谈了此事,我们相互交流了一阵,至此解总对我很客气。还有一次是刘炯然同志任行政付厂长,主管后勤工作,科里干事白世芳同志管理卫生和绿化工作,职工黄**的姑娘,身体和精神都有毛病,是个神志不清楚的人。在运行楼搞卫生,平时就不好好干,白世芳说过多次也不听,没办法,单身职工意见很大,反映到厂里。刚上班,刘厂长叫我和白世芳一同去检查,卫生间的大便就堆满便池,其他卫生也都没有搞,人也找不到。当时刘厂长就给我俩说:“这样不行,今天就换人”。我们还没来得急换人,中午吃饭时黄就领着姑娘拿着碗到许厂长家要饭吃,许厂长才知道这件事。下午开中层干部会,黄就在会议室门口等我们的答复。厂领导都清楚,黄是厂里的老职工,也是厂里有名的无赖,所以就继续让他姑娘干,我就通知了黄,他才离开会议室。

在我任科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职工食堂进行了改革,那时单身职工特别多,加之厂里又办的一个技校,职工和学生意见很大,经过了解和征求食堂人员的意见,认为立即调换管理员是搞好食堂的当务之急。我将征求的意见和管理员人选汇报了厂里,待同意后就将管理员换了,并将账目和物资进行了盘查和清点。积极配合新管理员整顿了食堂的管理,调整了工作人员后,食堂的工作秩序和服务态度等发生了变化,饭菜质量和数量也有了新的提高,就餐人数越来越多。我每天中午和下午就餐时就在食堂监督,尽量满足就餐人员的需求。那年“十一”和中秋节在一起,食堂一天的销售额就达一万多元,可想就餐人之多。

按军队转业干部规定,转业干部到所属单位要解决住房,我报到时新建的21栋楼即将竣工,许厂长就给我说:“新房已分配完不好调整,这次搬的旧楼房你任一调”。有一天下午和黄亮、热工主任苗世鸿同志在福利区看了一下,他们提出让我住四栋的一户,苗就给许说了,许就给我说:“好吧,待搬后,我安排人给你把房子粉刷了”。这段时间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就在老家,房子粉刷好后妻子来厂里收拾,我和二哥坐厂里的车去张掖将东西拉回,就快到89年春节,春节我回家里过的,正月初六和妻子、儿女一同来厂里居住,92年10月又搬到24栋。3月妻子被安排在幼儿园工作,9月儿子上永昌电厂子校,女儿上幼儿园,一家人过着稳定、和谐、温馨的生活。

1989年11月,参加了兰州电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学习班,是省电力局统一安排的,学期2个月,成绩为优秀。

1990年甘肃省电力局在全局系统开展职工生活管理达标工作,要求职工生活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按达标要求配备,厂区及福利区的绿化、卫生、设施等都按达标规定进行。厂里根据2*10万千瓦机组改扩建工程的进度和职工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职工生活达标93年完成。从那时起,我在主持行政科日常工作的同时,就开始准备职工生活管理达标的前期工作。7月份金昌供电局第一批验收时,局行政处通知我参加验收工作,实际是让我学习他们的经验,以便搞好我们厂的职工生活达标。

1990年8月,我和工会副主席李景山同志参加了省局在盐锅峡水电厂召开的后勤工作会议,会上进一步布置了达标工作,要求领导要重视,主管领导亲自抓落实,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积极配合,按时完成达标工作。会议期间参观了该厂区、福利区、单身楼、职工食堂及农场,对我们感受很大。回厂后向主管领导作了汇报,并提出了我们的设想。

在贯彻落实后勤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我就开始制定【永昌电厂职工生活管理达标的设施细则及考核办法】、【永昌电厂职工生活五年规划】及【永昌电厂厂区及福利区绿化的长远规划和短期安】等有关工作。一个当兵的到企业可以说什么都不熟悉也不懂,部队上那种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突出,不管思想通不通,愿意不愿意,必须服从和执行,在企业就行不通。既要考虑到领导的意图,也要掌握职工的心里动态,还要了解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得罪一个人,就是一大帮,亲戚关心连成一片,工作太难。为了工作顺利,为了站稳脚,为了家庭和孩子的生活及前途。而今漫步从头越,我就一边坚持日常工作,一边探索企业的性能,一边了解职工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一边掌握人员的关系网和处理问题的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