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圣记- 第6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之舟顿了顿,心想:这么小的孩子,对世事竟如此通透!

“。。。。。。倒有一句,我想问问。”陈璟又道。

“什么?”杨之舟精神一正。

“您不是望县人吗?我在这边将近一个月,你们本家亲戚来得颇多,应该是一族人都在明州的。”陈璟道,“上次您说来明州,我以为您是访友。不成想,您竟是回家。”

陈璟观察能力很强。

杨之舟却摇头笑。

饶了半天,陈璟只关心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原本就是明州人士。”杨之舟道,“小的时候,先父在望县做个小县丞,我们阖家跟着他到任上。我八岁那年,他因病辞世。县丞俸禄原本就低,先父生病又拖了两年,家财耗尽,把明州本家的宅子和田地都卖了,也回不来。我和母亲就留在望县。

我十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本家没有亲叔伯,无人愿意管我。三哥是堂伯的独子,家底也薄弱。念我到底是杨氏一脉,三哥亲自到望县,将我领回来。说到底,我们的身世倒有几分相似,都是兄嫂养大的。”

杨岱舟就是杨之舟口里的三哥。

“。。。。。。那时候,三哥刚成亲没两年,添了大侄儿。三嫂娘家也是寒门祚户,没什么陪嫁支撑。多个人吃饭,家境就艰难一分。不成想,他们从未抱怨半句,还供我念书。我当三哥是亲兄弟。

这次你治好了三哥,就等于治好了我父亲。这份恩情,我是要回报你的。既然是朋友,更应该答谢。”杨之舟道。

“哦,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给点钱就好了。”陈璟笑道,“我想着,你这老头肯定有钱,多给点嘛。多多益善。”

他从杨之舟的称呼,从老先生,变成了“这老头”。

杨之舟原本是诚心实意感激他,气氛有点严肃。不成想,陈璟这么一搅合,要道谢的气氛顿时破坏殆尽。

说到往事,杨之舟心里莫名沉重。

但此刻,他什么沉重也没了,圆目一睁:“你这混小子,一身铜臭!张口要钱,怎如此厚脸皮!你们陈氏,还是书香门第,着实叫你丢尽了脸。”

“要钱怎么了,书香门第也要吃饭呐,没钱怎么过日子?”陈璟笑道。

杨之舟也笑了。

两人的交情,似乎更进了一步。

从前说是往年友,杨之舟对陈璟,其实是有点戒备的,怕这孩子想借自己的势;直到现在,杨之舟才彻底放下了这种担心。哪怕陈璟真的要借势,杨之舟也愿意帮他。

说了身份来历,也算彻底敞开心扉了。

“真要钱?”杨之舟追问一句,“不是说笑?”

“不是啊。”陈璟道,“是真要钱。反正不给钱,你们心里还是过意不去的,我可是救了命的。多给点啊,别小气。我可是知道的你们家有钱,从你们吃穿用度都看得出来!”

“要钱,是做什么?”杨之舟又问,“家里急用,还是另有用途?”

“我想开间药铺,自家没那么厚的家底。”陈璟笑道,“所以缺钱啊。”

杨之舟就明白了。

他沉思了下。

“那你多住几日,我保管你回去的时候,就有钱开药铺了。”杨之舟笑道。

陈璟抬头,看了他一眼。

这是第一个听到陈璟说要开药铺,没有劝他再考虑考虑的人。

外头的雨,渐渐停了,屋子里全部暗下来,丫鬟们进来掌灯。

下过雨,暑气全消,凉风习习。

外头月色新起,琼华从门口透进来,素光清辉明媚。

第075章请客

第075章请客

一顿饭,吃了两个时辰。

言语投机,越聊话题越深。

杨之舟是曾经做过高官,半辈子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说话都留意三分,对其他人,哪怕是至亲的儿子们,也不敢彻底坦露心声。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但是和陈璟说话,哪怕他话里所有保留,陈璟也听得出来,立马会意,不追问。

在望县玉苑河边相遇时,就知道和陈璟脾气相投。如今,了解越多,越发现彼此的性格相似。

他甚至把他在京里的家庭告诉陈璟:“。。。。。。这次南下归桑梓,是散散心。老妻和孩子们都在京里,明年秋上要动身回去。”

他还说,他有四个儿子。长子今年二十三岁,官不大,名堂却不小。最小的那个,是爱妾所生,才十二岁。

陈璟心想:“官不大、名堂不少,应该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吧,是皇帝儿时伴读之类的吗?”

他这样猜测,也没有深问,只是道:“没想到,令郎才二十多岁。”

这个年代的男子,有的十六七岁就成亲。

杨之舟都五十六了,他的嫡长子才二十三,成亲生子有点晚。

“当年考进士,就考了四次,十几年的光阴!那时候年轻气盛,哪里肯娶寒门小户女?定要个大家闺秀。直到考上了进士,考中了知府,才去提亲娶妻。”杨之舟笑道。

陈璟知道进士难考。

考了十几年,能考上,已经是祖宗保佑,没有让那十几年的时间白费。中了进士,想要做官,还要再考。整个过程,杨之舟轻描淡写,陈璟却是知晓艰难万分的。

杨之舟算运气好,耗费了几十年读书,最后总算功成名就。多少学子,蹉跎半生,到老连个童生都考不中!

这个年代,每一科取士非常少,这就注定了绝大部分学子空负治国艺,难卖帝王家。陈璟微微胆寒。

与其也去念书考学,还不如好好行医来得实际。

现在两浙路做好郎中,打下神医的名头,名满天下。将来若是有机缘去京城,恰巧碰到宫里皇帝或者皇后,也或者皇子公主们谁生个怪病,自己治好了,讨个爵位,做个富贵闲人,也算人生圆满。

陈璟觉得,他现在再去念书,考中进士的概率,比他正好碰到皇帝家有人生病的概率低。

每个人都会生病,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中进士。

陈家的祖坟冒青烟,让他哥哥中了举人,估计是不会再冒第二次青烟了。

“你摇头做什么?”杨之舟见陈璟沉思半晌,然后一个劲的晃脑,不由好笑。

陈璟笑了笑:“我听到您说考了十几年的进士,心里觉得考学真难。”

“哪条路不难走?”杨之舟感叹,“怎么,你也想去考一考?”

“没这个想法啊。”陈璟道。

哪怕是自己的儿子,杨之舟也很少强迫他们去做什么,更何况只是认识的朋友?陈璟说他不愿意考学,杨之舟丝毫没有劝说的打算。

人,总是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孜孜以求。所以要求儿孙去考学、做官的,往往都是那些自己没有考上、自己没有做官的长辈。

像杨之舟,他是从考学出身的,也做到了自己想要的官位,算是成功了。回过头再来看,他不觉得那有什么,更不会劝晚辈把考学作为毕生所求。

名利都是给别人看的,只有自己知道值得不值得。

像陈璟,一身医术,能起死回生,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口饭吃。

这未必不好。

如果再来一次,杨之舟倒愿意这样。历尽繁华,心态也会变得淡漠无求。

一顿饭,杨之舟一个人喝了一坛酒。

喝完了,他脸不红、脚步稳健,丝毫不露醉态。

陈璟不由竖起了大拇指:“老当益壮,酒量真好!”

“老老老,总说老!”杨之舟其实有了醉意,说话也不那么顾忌,对陈璟总把他当成老人分外不满,“就你这种混账小子,我一手能撂倒十个!”

没人喜欢年轻后辈总说自己老。

“哦,厉害。”陈璟说。

杨之舟这才满意。

陈璟把他送到院门口。

等他折身回来,小厮们已经开始收拾碗筷。

陈璟盥沐之后,自顾睡下了。因为下过雨,这天的夜晚分外凉爽,陈璟睡得格外踏实。可能是即将要回家了,他心情也好。

杨之舟却睡不踏实。

因为喝了酒,有点烧心。而且他那两臂隐隐作痛的毛病,缓了半个月多,现在又开始复发了。

这种作痛,不强烈,若是有什么大事分散心神,都注意不到。

“明日,还是找央及看看吧。”杨之舟原本是对这个挺忌讳的。他年轻的时候,受过一次伤,总不愿提及。他怕这两臂作痛,是当年那次受伤导致的。医者问缘故,必须实言相告。

那还是算了。

杨之舟宁愿疼着。

陈璟第一次说的时候,杨之舟并不知道他真的有这么厉害的医术,也未曾放在哪心上。

如今,他知道陈璟医术好,而且不会多问,才有了让陈璟看看胳膊的念头。

到了后半夜,杨之舟迷迷糊糊睡着了。

两臂的轻微疼痛,也消失了。

这几天,杨之舟还有正事。反正他也要回望县,到时候跟陈璟一起走,回到望县再慢慢治不迟。

杨之舟把杨岱舟的嫡长子杨昀交到跟前,吩咐他:“你父亲生病的时候,哪些官员送了拜帖问候?”

杨昀没想到叔父会问这个,愣了愣,道:“侄儿不太清楚。叔父说过,不想有人打搅,故而收到的拜帖都在门房管事那边收着,侄儿都没见到。”

杨昀其实只比杨之舟小十岁。

杨之舟因为养尊处优,面红白皙红润,不见老态,看上去和杨昀像是同龄人。

杨之舟二十岁离开明州,往京里赶考。那时候杨昀才十岁,不太懂事。之后,杨之舟鲜少回明州。等他做官之后,每年派人送钱送物,自己却是没空回来。

所以,叔侄俩没什么感情。

倒是杨昀一口一个侄儿、叔父,叫得情真意切。

“去拿来看看。”杨之舟道,“不管谁送了拜帖,都一一回复,说后日咱们家设宴,庆贺你父亲大安,让他们都来。”

“是。”杨昀连忙应下,心里却是满腹的疑问。

他知道杨之舟这次回乡低调。

两浙路有十六个州,明州只是其中之一。每个州又有许多县城。州官、县官,每个州都有十几人;而两浙路十六个州,大大小小的官员,足有成百。

虽然有科举,但是做官的话,很大程度并不是才学,而是出身。

攀关系格外重要。

这成百的官员里,不乏消息灵通的,知道杨之舟回了明州,纷纷登门拜访。

杨家一概回绝。

这很反常。杨家这些年凭借杨之舟的声望,没少收两浙路官员们的财礼,所以他们家格外富庶。

这次却不见,反正证实了猜测。

又听闻杨岱舟生病,官员们更有借口,又拜帖要探病。

杨之舟很生气,一个也不让他们进门。

没想到,杨之舟现在居然主动说,设宴招待他们!

杨之舟的确是告老还乡了。但是,他在京里的势力并不弱,能巴结上他,以后的官途自然更加畅通。

两浙路这些官员们,削尖了脑袋往杨家来。

杨昀出来,就叫人把他儿子杨少泽喊来,吩咐杨少泽去办。

“叔祖父真的说,要开宴席招待那些人?”杨昀的儿子杨少泽也惊疑不已,“爹,您没会错意思吧?”

“这是你叔祖父的原话。”杨昀道,“既要设宴,酒、肉都少不得。叫庄子上送两百扇羊肉来,其他的另说。”

杨少泽道是。

他仍是不解,又追问一句:“叔祖父回来的时候,不是说不许告诉任何人吗,怎么现在要广而告之?”

“这我哪里知晓?”杨昀道,“快去办事,聒噪什么!”

杨少泽忙去了门房,从管事那里,把拜帖都找了来。

足足有五十多张。

两浙路的官员里,有骨气硬的、有财力薄的,都没有递拜帖。而递了拜帖的这些,都是挖空心思想更进一步的,平日里也没少搜刮民脂民膏。

杨少泽帮着他父亲写回帖。

杨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