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生至要,无如教子。此言正合我意。”遂望着姚氏,“他娘已将绸染好,准备做成新衣裳明年上学好穿。”

  “无需等到明年。”姚大翁指着岳飞道,“他的几个舅舅比他还大些的时候读孝经,苦读小熟。五郎在旁听人读几遍,早已朗朗背诵了。凭他的智数,今秋足以上学攻书了。”

  听了姚大翁的一番话,岳员外甚是动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节 天地君亲师
次日,用过早膳,岳员外不声不响,独自去了孝悌里书院,打听今年开学的日子。书院说是过完中秋,即收童教授。

  忽地又值仲秋天气,此时正是大观三年(公元 1109年)。

  中秋节后,姚氏对岳员外道:

  “明日是开学日,五郎要做些准备才好。若教授考这不会,考那不会,小孩子好不失趣。”

  “做些什么准备?”岳员外想到,儿子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上学第一天起码得会写自己的名字。若明日教授要考考小学生,令书写自己的名字,也未可知。想到这里,岳员外准备教他写,以备教授考问。

  姚氏吩咐岳飞梳洗干净,岳员外进去换了一身衣服,头戴蓝帽,身穿圆领长袍,穿戴整齐,来到桌前。姚氏早已在书桌上摆好了文房四宝,并磨好了浓墨。岳飞也已站在桌边。岳员外右手提笔,左手将铺在桌上的纸张反复抹展,又左右看顾,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写姿,便埋下头来,准备书写。

  “后人的事情,当慎之又慎。” 姚氏在旁如此说道,言下之意,就是好认真地写,不要写得随随便便让孩子模仿,误了小孩。

  此言一出,岳员外格外紧张起来,赞同道:

  “面对国家的未来,下笔是当慎之又慎。”

  岳员外半晌下不得笔,想了又想,最后终于郑重地写下岳飞的名和字:“岳飞、岳鹏举”。字迹写得很端楷。

  岳员外自己看了又看,甚是满意。姚氏在旁看了亦很欣赏:

  “按士人的夸法,真可谓楷法遒美。”

  听了妻子的夸赞,岳员外越发自豪,对岳飞说道:

  “‘岳’是百家姓中极小的一个姓,但‘岳’字是个很大的字。岳乃山上之丘也。比山高的称为‘岳 ’。”

  说罢,岳员外把笔递给岳飞,先教岳飞拿笔的姿势,后教岳飞写自己的名字。岳飞很快学会,反复练习,不在话下。

  晚膳时,岳员外、姚氏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叮咛岳飞道:

  “在学校,见了教读先生,要毕恭毕敬,尊呼教授。自古道: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若父。教授就如父母一般。”

  “父母若不让你读书,是父母对你不起。你若不好好读书,是你对父母不起,”

  做到这些,在岳飞看来,都不是问题,他一一答应了。

  此时,岳飞迫不及待地想要上学,令他难熬的,是一夜的等待,他那想要上学的心情,急切得恨不得将夜晚缩成一刹那算了,禁不住对父母说道:

  “要是今日和明日中间,没有长夜连接就好了。若能用剪刀把长夜剪去就好了。”

  “眼睛一闭,一觉醒来,就是明天。”

  “今天晚上,我睁着眼不睡去,明天绝早起来,第一个到学校拜师。”

  岳飞这样想,躺在床上,好久强逼自己不要睡着,巴到半夜,不想精神困倦,一觉睡去,次日清晨,打鸣鸡也没吵醒他,父母见他睡得很香,直到太阳升起后才叫醒他。

  岳飞醒来,见太阳早已东升,把父母好生埋怨了一番,急忙穿好新衣裳新鞋袜,梳洗完了即刻要走,饭也不肯吃,带着束修,直奔学校。出门一看,还好,路上有很多蒙生,三三两两,陆陆续续正在上学途中。

  走到孝悌里书院,但见:柳林环抱的小院子,门前有一前状如半月形的水池; 称为泮池; 泮池上有一座很小的石桥,即泮桥。岳飞经泮桥入宫,被人领去先拜了孔子,再去跪拜了教授。

  这教授正好是文先生。岳飞见了教授,刷地立正身来,扑地跪下磕头。

  “起身吧!苦读诗书,才是给教授行的大礼。”

  文先生淡淡说道,表情十分肃穆,岳飞听命退下。

  一个接一个村童鱼贯而入,前来给文先生行礼。文先生总是一副板板的神情。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愿富贵否
文先生是个饱学秀才,十岁即工诗古,涉猎史子百家。十八岁,益事博览,精通数学,兼及岐黄、历算、韬略诸书。为的也是“功名”二字,指望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赴东京应试前,他的父亲文公,一再嘱咐道:

  “要仔细答题啊。穿绸缎还是穿布衣,就是这一笔之差咧。”

  也许过度紧张,一举不中。

  正待应举下科,不期崇宁年间,宰相蔡京实施“崇宁兴学”,科举取士不再面向社会,只从官学按“三舍法”升贡。就是说,想要获取科名,唯有进入官学系统,先入县学,再升入州学,最后入太学。只有取得太学生的资格,才能参加殿试。随后干脆用太学考试取代了殿试。这意味着,那些自学者和私立学校的学生,排斥在科名之外。

  何况入得了县学的学童,少之又少。汤阴县每年才录取三、四十人,那些贵显者子弟,既免考试,又免学费,欲入县学者前后接踵。虽说也招收庶民之俊异者。如何确认俊异者? 内中机关,不知多少?

  可怜的文先生,因出身乡野,未入官学。若钻山打洞入县学上小学,大大过了年龄。入不了县学,亦升不了州学。升不了州学,更进不了太学。这完全断了文先生求取功名的道路,他那向上的心不死也冷了。只得以讲诵为业,成天与一些小男女打交道。那副板板的习气,也不是天性所致的。

  二十来个童子如此鱼贯而入,给文先生行拜师礼。

  文先生自此教授这二十来个童子。那时,兴把小女儿送来附学,故学童中,有男有女。且长幼不一,一般自八至十二岁不等。岳飞年纪最小,只有七岁,王河朔最大,年过十二岁。

  文先生终日不言不笑的,但教授学童起来,却甚是尽心。

  他的第一堂课是《劝学》,无非讲些为劝学而作的宋词佳篇,诸如: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说的是读书的百般好处。这些小男女,哪里体会得到读书背后功名利禄的诱惑,一脸茫然。

  文先生见学童与自己毫无共鸣,心想:真宗皇帝的《劝学诗》,语言诱人,比喻通俗,我就不信学童听不进去,不信他们不产生共鸣。遂向学童将真宗皇帝《劝学诗》吟颂了一遍: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文先生遂细细讲解道:

  “君临天下的一代皇帝真宗,用最诱人的语言,劝我们好好读书,功名利禄全在书中,读好了书,就会拥有深宅大院,如云美女,车马随从,任凭使唤……” 

  可谓说者津津,听者并不十分会心,文先生便换了一种方式,顺问学童有何志向:

  “愿富贵否?”

  “何为富贵?”

  “富贵就是万顷良田,就是深宅大院,就是如云美女……”

  此时,孩子们议论开了:

  “我不要深宅大院,房子大了,好怕闹鬼的。”

  “我不喜欢美女,嘴脸抹得好红好红,怪吓人的。”

  “男人若喜欢乔模乔样装束的美妇,都会变成大灰狼的。”

  “这么多学童,就没得个说出正经答案的。” 文先生心里好不生气,鼓着眼睛将一屋学生扫了个遍,只有岳飞默坐案前,文先生眼睛盯着望着岳飞问道:

  “愿富贵否?”

  “愿有成就。” 岳飞回道。

  “欲有科名否?” 教授又问道。

  “欲有学问。” 岳飞又回道。

  “乡野孩子,纯朴见识,要吃亏的。” 文先生心里遗憾不已,把堂中全体学童大大地埋怨了一番:

  “来上学的,谁不多少长点学问?问题是,我们有学问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嘛?你不取得功名,国家怎么会用你?国家不用你,你哪来的成就?”

  学童仍旧胸中漠然,文先生很不称心,十分不悦道:

  “我这辈子是取不到功名了。你们日子还长,说不定那天‘崇宁兴学’中止了,你们还可以等到春榜动,选场开的那一天。待那时再去求取功名。”

  这孝悌里小学,不过是乡村私学。他堂中的学童,入学第一天,因为“崇宁兴学”,就与科名无缘了。但文先生并不为他的学生死心,他认为他的学生年幼,大有时光可以等待。他为他的学生梦想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节 气杀我也
时下层读书人,因“崇宁兴学”,看不到前途,多已消沉,不得已招收几个小男女,胡乱教授一下,下午送走学童,便闭门睡觉,终年不见外人。

  文先生虽也叹息自己生不逢时,功名路上甚不得意,却用意教诲,罄心指教学生。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等,真切教授。这是他的可贵处。

  古人读书,倡导苦读,这苦就苦在死记硬背上。文先生教授学生,也离不开背诵,学生背熟一篇文章,便在学生的书角上,红笔写一个奖字并画个圈圈上,以此鼓励学生背书。

  堂中二十来个学童,聪愚不一,勤懒不一。却喜岳飞果然资性敏捷,不费先生之力,一读即诵,一诵即解,先生甚是欢喜。王河朔最勤奋,可惜苦读小熟,不善举一反三,比如说,教授说今天是初一,他绝不会想到明天是初二。文先生遂令与岳飞同桌而坐。姚政最为村劣,不耐烦坐听,不从师教。文先生令其与王处仁同桌。

  过了几个月,文先生小考学生《数学》,满堂学童,只有岳飞和王处仁满卷答对,其余均不及格。 

  “连几个小男女都教不好,如何在里中做人?”文先生含怒侧坐,越想越怒,忽地正过面来,大声叱道:

  “你们学通《数学》,日后官府摊派赋役,账目往来,不用求人,也好少受欺诈。”

  说完,站起身来,前后踱了几步,猛地回头责备道:

  “我又没喊他们两个来房里单独教。为什么他们两个会,你们不会?”

  一气之下,一个个叫到前面,伸出手来,让教授用教鞭抽打手心。文先生着实打个满堂红。

  虽说岳飞勤学善学, 毕竟是小孩子家,好玩好动,风风耍耍。课间尽情地和学童们追赶嬉闹;不是耍几手相扑,就是蹴几脚鞠,甚至在地上翻滚,弄得全身骯脏。

  文先生见了,好不皱眉。他以教出规矩博学的学生为己任,一心要求自己教出来的孩子,礼仪规矩甚好,揖让应对,同成人一般。一进课堂,文先生把那“慎威仪、肃衣冠、重诗书、尚和睦……”之类的条条框框,反复解读,郑重地重申了一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