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代说岳:岳飞真传- 第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300贯,绝对是过不去的。”秦桧混迹太学三两年,心里也有阴影。

  月娥走下床来,在已经关着的门边,做了个关门的动作,笑道:

  “你真可喜!我来关着门启发你一下:朝廷为何要废除科举,以太学自主考试取代?就是要便于舞弊,培植亲信。朝廷又为何要频繁异动太学人事?就是要使用亲信。太学学正的命运在谁手里?不就是在童太尉他们手里?莫说厚礼薄礼,童太尉的干女婿肯和他谭学正往来,他就已经很占面子了。随手在家里拿样东西做礼品,装在漆盒里也就足够了。”

  秦桧暗中自诩自己是使心设计的高手,岂知强中自有强中手,秦桧恍然大悟:

  “有道理!既然不需准备礼物,我们今夜前往,也好了却一笔事。”

  月娥恃着与童太尉的关系,对谭学正不以为然,断然道:

  “不必着急,缓几日再去不迟。”

  捱了几日,月娥随手拿了样东西,装好在盒子里,陪秦桧乘轿往太学登门拜访谭学正。此时谭学正在家中迎接不暇,天色已黑,谭学正刚送走一个太学生,谭氏对丈夫道:

  “该来的都来过了,只有那个秦生很久不见登门。以前,他隔三叉五地来走动,帮你抄抄写写。而今享用相门孙女,忘了你这起手恩人。”

  正说着,家人报说秦桧夫妇来了。谭氏方才笑嘻嘻地附着谭学正耳朵低声道:

  “考期临近,料定是为营谋考试及第之事而来。”

  谭学正嘱咐浑家道:

  “此时秦桧不比未做相门高婿时节,千万别吩咐他做三做四。”

  浑家道:

  “这是自然。”

  说罢,轿至宅前。秦桧与王氏下了轿,谭氏见月娥也来了,高兴得对丈夫道:

  “把新妻也带来了,以示我们通家往来。”

  夫妻俩人降阶迎接。秦桧道:

  “来晚了。惭愧,惭愧。”

  谭学正道:

  “有心来拜年,端午也不迟。”

  哈笑声中,相见已毕,茶果殷勤上来。品茶间,谭学正双手捧着一只蜡制包子递给秦桧,秦桧接过来。谭学正笑容可掬道:

  “回到府上有空一阅,参看好文,每题自做一篇,拿来参酌改定。”

  秦桧会意笑了。

  谢别了谭学正,回家打开看时,乃是六个四书题目,八个经题目,共十四个。

  “铁公鸡身上,拔下毛来了。”夫妻二人得意地嬉笑了一番。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四节  石头打天
次日,秦桧摊开那张考题纸,依次将每题各做一篇,参酌好文改定。

  那乐生终日埋头习读,每天从所读的圣人经典中,自拟一道题目,写出一篇文章。把应考士子的必读书《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的,读得烂熟。试期临近,恐考题冷僻,不解题意,乐生逐句解释圣人经典,还不以为充分,又选了艰涩的语句为赋题而做文章,写得满意,方才罢手。

  试期至,秦桧生怕考题有变动,入场前,心中忐忑不安。当打开试卷,见七个考题都是蜡包子里面的,顿时放心下来。因是预先做下的文字,别人还在冥思苦想之时,他早已成篇出场。

  乐生与秦桧同场考试。乐生自恃准备充分,满怀信心,上了考场。见了考题,自觉如拾芥之易,思绪似泉水般涌来,便伸纸疾书,洒洒千言,一如宿构。乐生不屑做争先交卷、草率成文的浮华之徒,出于谨慎,反复检查,直到监临人收卷,方才出场。乐生料必高捷,专望黄榜揭晓。

  到了张榜唱名那日,京师东京如同疯狂了一般,万人空巷,四面八方聚集太学广场,等待张榜唱名时刻,达官显宦亦涌至榜下,围观择婿。

  只见黄榜上写着:

  上舍上等若干,如下:某某

  上舍中等若干,如下:某某

  上舍下等若干,如下:某某

  这就是所谓“三舍法”取士。“三舍法”将太学生分为上舍生、中舍生和外舍生三个级别。如果考试成绩优秀,外舍生升为内舍生,内舍生升上舍生。每个级别又分上中下三等。如果考至上舍上等,立即“引见释褐”,赐进士出身直接授官;上舍中等“免礼部试”,可直接参加殿试;上舍下等“免解试”,可直接参加礼部考试。与一般科举不同,“三舍法”不从社会取士,只从官学中取士。

  释褐,即授官,意为脱去平民布衣换上官服。

  上舍上等的太学生,加红袍。

  上舍中等、下等,加绿衣。

  此次,上舍下等21名,秦桧的名字赫然其中。当唱到秦桧的名字时,秦桧上台,加绿衣。王府家人兴高采烈,呼呼叫叫,吵吵嚷嚷,旁若无人。

  张榜唱名完毕,红袍绿衣在众人的簇拥下,游行街市,走向大内御前广场,好不风光。

  “怎么不见乐生在榜上?”人群正在离开太学广场之际,人丛中有人才得以走近黄榜,抬头望去,自言自语发问起来,却有人接言道:

  “乐生终日埋头习读,却名落孙山。秦桧也不是十分坐得下来的,半年没好好听课,名字却赫然榜上。”

  “这就叫天落包子,狗的造化。”人丛中也有不平的人骂道。

  在人丛中早已惊得木呆的乐生,钻出人丛,跑进太学僻静处,独自坐在长凳上,抱头发呆:

  “我出了什么差错?哪里不对劲?为何一些诗不成诗的,文不成文的人,却赫然榜上?”正不知其故,身后响起一个陌生的声音:

  “考场中最是黑暗,鬼怪弄人。有的人高中全然不费力气。你也要学滑头些,省得在黑暗中独行,仍不能如愿。”

  乐生举头一看,是太学扫地的老头。他只管说,并没看乐生一眼,也不作停留,往前扫去。

  外面街上热热闹闹,此时乐生只有冷落和孤独,与他相伴。在这失意头上,乐生想喝顿解闷酒,既无钱买,也无人陪。

  秦桧风光一日回到家里,想起只考得上舍下等,还需参加礼部考试,脱去绿衣,对妻王氏说道:

  “你去太尉府上走走,打听徽宗皇帝近来喜爱看什么书,谈论什么话题?”

  王氏随即去了,满意而归。

  此后三日,正是政和五年三月九日,徽宗御集英殿,亲试那二十一名上舍下等生。徽宗以何栗才学博赡,特赐第一名及第释褐。秦桧是二甲赐进士出身。

  自从与王府联姻,秦桧自觉升天,没有他领略不到的风光。时时乃热落时节,平日里那些鄙薄腔子对他的人,掇将转来,一时间太学师生,多称诵他的好处。哪怕是他的缺失之处,人们只管看出好来。尤其名登黄榜之后,王公贵族携子孙,来请教文字的,络绎不绝。秦桧心中好不夸张得意。

  只是冤屈了那乐生,没人放他在心上,时时乃冷落时节。又见谭学正一听人提他,便鄙夷摇头,太学师生自然眉高眼低瞥他,嫌他左不是右也不是,没个是处。动不动对他变脸,将其好言当恶语听,弄得他没趣没味。可怜他常常惊得目睁口呆,不知其故。其实,这一切都源于那可怕地惦记。

  一日,谭学正阴阳怪气问秦桧道:

  “那乐生近来如何?做些什么大事?” 

  “老样子,独自默坐,叹口气,噙着泪。”秦桧心下暗笑。

  “无奈又无奈吧?他那所谓逸致翩翩,出尘之态,又有何用?此生他也只有这搬石头打天的份了。”他冷笑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节 马植来投
谭学正冷笑足意,溢美之词,不惜倾倒秦桧:

  “初登大第,补密州教授。正八品,是个美差。自此直步青云,前程不可估量。”

  州教授之职,是比他父亲秦学敏官品高。因须离开京师,并不足秦桧的心意。

  别了谭学正回家,对王氏道:

  “我们去太尉府上走一趟,求个京官做做,不也安逸?”

  收拾打扮一番,夫妻二人,一同来到童太尉府上。

  童太尉正要出门入朝。见月娥领夫君前来,只得陪坐一阵。听了月娥的来意,童太尉不加深思,淡淡说道:

  “已补密州教授,不便更改,先去那里走走,呆个三五月便回,只当休闲度假,回来再升太学学正。以后的事情如何进展,看看再说。”

  二人听了,相视而笑,连声称谢。

  见两口子满意,童太尉便说道:

  “眼下皇上急召你干爹入朝。若没别的事情,我就出门了,你们多玩会儿。”

  秦桧夫妇留在童府,摸牌掷色,玩了通宵。

  童太尉上朝面见徽宗皇帝。

  原来是雄州知州送来了紧急文书,其中附有马植的亲笔信。书信开篇第一句,马植写道:“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表明他的心迹:虽在异邦,仍时刻不忘儒家文化,遵循圣人古训;辽国已成危邦,愿南归“圣域”,恢复汉家衣冠,请求接纳。

  于是,徽宗急召童贯与蔡京入朝共议可否,二人一致认为应该接纳。徽宗遂密诏马植入境。

  当年四月马植抵达东京。

  因马植是位敏感客人,处理不好,会引响宋辽两国关系。为了保密起见,并没有安排马植在班荆馆(即国宾馆)下榻。童太尉在金明池边有座花园别墅,秘密安置马植在那里居住。

  次日,马植得到徽宗召见。童太尉领马植至延庆殿,马植拜舞礼毕,即把女真族叛辽的情况,一一禀报徽宗:

  “辽天庆元年,不!大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与太尉卢沟桥分别后,微臣着心腹潜入女直完颜部落试探,未及策反,完颜部落早怀异志。次年,完颜阿骨打在“头鱼宴”上拒绝跳舞,完颜阿骨打就是今日女直首领。他尝到甜头之后,积极备战。去年,女直兴师叛辽,冬十月,宁江州首战告捷。十一月,出河店小捷。 十二月,女直军乘胜连克宾、祥、咸三州。女直兵骤增至万人。心怀不满的辽人早已放出话来:‘女直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以灭辽军威风。辽国有一名叫杨朴的儒士,极不得志。见辽国国事日非,年底,投奔女直,献称帝建国之策。今春正月,女直推尊杨朴之计,依汉制建国,阿骨打自称女直帝,建国号曰女直国。国都设女直腹地会宁府。奉辽正朔,年号遵辽纪年为历,正与辽朝讨要册封,作为议和的条件。女直极慕汉风,自觉名字不雅,上层人物皆又另取汉名,完颜取汉姓“王”。阿骨打,汉名旻。弟吴乞买,汉名晟。”

  徽宗问马植何以去辽附宋?

  “我世世代代本是中国人,思念故国已久。”马植耿耿忠心,叩首奏道,“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侔矣。” 侔即等待。

  言下之意,就是趁辽国危机重重之际,尽早出兵辽国,收复燕云,以免他日女真强大起来,收复将变得困难。实为“趁人之危”计。

  徽宗闻言大喜,对马植颇为赏识,当即授秘书丞,赐国姓“赵”改名“良嗣”等等,留在内殿赐酒。

  正在徽宗大喜豪饮之际,可急坏了一个人。

  这人就是相州(今安阳)一做远客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