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的黄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帝国的黄昏-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九件事是万历二十七年的己亥京察,北察主计人吏部尚书李戴秉承阁臣沈一贯意大肆打击东林党,东林党反击,此事过后,东林党人被迫去无锡听顾宪成讲学。
  第十件事是关于真假楚王的,当时,楚王朱华奎的下属向朝廷告发朱华奎是异姓假王。当时,沈一贯想隐瞒此事。但东林党人礼部侍郎郭正域上疏请勘,楚王派人送礼给郭正域,郭正域依旧不依不饶,后被沈一贯一伙清除出朝廷。在这件事上,楚王的真假另当别论,而沈一贯不想把事情闹大是符合当时形势的,郭正域偏想要事情水落石出,被弹劾去无锡听讲是活该。
  第十一件事还是关于书的,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一本《国本攸关》的图书出现,大学士朱庚得到此书后,发现此书是托“郑福成”问答的。“郑福成”喻郑贵妃之福王当成。时谓之妖书。这一次,皇帝大怒,东林党人没有挑起事端,但沈一贯却以此事拿下了东林党人大学士沈鲤。正要趁势拿下其他东林人士时,太子朱常洛大怒,此事才算结束。
  从这以后,几乎每件朝廷之事都有东林党人的参与,直至其被阉党打败。也就是说,从有东林党那天起,党争在明末就没有停止过。
  魏忠贤没有掌权时,东林党的最大敌人是掌权人物,比如当时的王锡爵,后来的沈一贯,还有万历皇帝。东林党人大部分都是言官,分布在六部里,自从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将内阁权力降低,大权尽归于六部,所以,六部的言官们敢于向内阁首辅发威。而万历皇帝又对这些事情置之不理,内阁首辅自然就要反击,归根结底,都是万历皇帝的错。
  万历皇帝是非常明智与愚蠢的,在有关于他自己的争论中,他总是不肯给答复,或者是默许内阁对东林党进行打击。而内阁,也就是朝廷的掌权派对东林党人的态度却是四个字:坚决打击。可以这样讲:谁在内阁,只要不是自己人,东林党人就发了疯似的去咬。一件事只要被东林党人捉到了,就绝不轻易放口。比如,明末三案*,它促成了党争,党争反过来又影响了三案,使得一件很普通的案子,成了惊天动地的大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在正义与非正义之间挣扎(2)
我们还不得不提发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的辛亥京察事件,和以前、以后的京察事件一样,党派之争如火如荼。这一年的京察在北京的主持者大都是东林党人,所以齐、浙、楚诸党遭到了他们的打击。但南直隶的京察却为齐、浙、楚党所把持,故在南京的东林党人受到了排斥。正是辛亥京察南直隶的形势,科道言官们遂依籍贯有了齐、楚、浙三党。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的丁巳京察,三党势力大盛,由楚党的吏部尚书郑继之、浙党的刑部尚书李志和考功郎中赵士谔主持,因此东林党人在此次京察中几乎被驱逐殆尽。
  通过这几次京察,朝臣们的党派归属一步步地明确和巩固,党争之风日盛,并几乎使朝中大臣都卷入了党争,大有不依附于一党一人便无法立足之势。从这次以后,一直到天启朝东林党才再获朝政大权。如你所知道的,他们却和对方一样,不但不以国事为重,反将排除异己党同伐异的行动进一步加大,把党争带进了白热化阶段。
  天启年间,东林党由于扶持熹宗即位有功而命运出现了转机,当时的首辅刘一景、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尚书熊廷弼,都是东林党人或东林的支持者,可以说明朝的军事、政治、文化、监察和人事大权全都被东林掌握,他们从在野的清流成为了主持朝政的主要力量。于是,就有了那次大清洗。
  [事实上,对明代官吏的京察在万历之前是极为严肃的事情。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考核过程并不怎么严格,但无论清官、冗官、贪官,却莫不视被考核察典点名批评为终身洗之不去的人格及政治污点。在当时政治和风评上,这都是极严重的问题,故人人凛然,廉耻之心常在,是以它既是一种他律,也让官员们因此自律。然而,从“癸巳京察”起到“辛亥京察”、“丁巳京察”之后,在大计中被点名弹劾者,几乎都是因党争而致,弹劾与被计官吏的品格及政绩几乎再无什么关系,实际上京察和外察已全然失去了评判标准的职能,彻底沦为了党争工具,成了党争的代名词,士大夫官僚们也从此彻底失去了对大计的尊崇,再不把大计当一回事,其凛然及廉耻之心荡然无存,故而吏风日坏。]
  可当他们将对手清洗完毕以后,发现又出现了一个魏忠贤。这些士大夫居然想以笼络的方法希望魏忠贤不要干政,他们曾把对手同样是士大夫的三党清洗干净,却面对着日益强大的阉党而束手无策。似乎在这些人看来,动用武力永远是匹夫所为。最终,他们丧失了在朝中的优势地位,被阉党轻而易举地消灭。
  从顾宪成成立东林书院到被魏忠贤屠戮,东林党人苦心经营十七年。最终,他们整体以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消失了。当时人对他们的赞颂至今仍在史书的某一角落里发着光芒,现今我们来看他们,多一点理性,总归是好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上蹦出个努尔哈赤(1)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秋,朝鲜使者来到京城,除了进贡一大批人参外还带来一个他们认为十分重要的消息: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在北方自称天命汗,建立“大金”政权。内阁以及万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略有些惊讶,这个叫努尔哈赤的人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怎么可能自封天命汗?一向在战争上很认真的万历皇帝问别人:“此人难道不知道自封天命汗的后果吗?他难道想造反?”
  有人立即告诉万历,此人对朝廷的忠心程度无人能比。从(万历)十八年(1590年)到(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他亲自八次来京师向朝廷进贡。这样的一个人如何会造反?如果情报属实,他肯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万历不相信一个人能有多大的苦衷,居然自寻死路地想要造反。他立即问:“那么,这几年他为何不来进贡了?”
  立即有人告诉他:“您不知道吗?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咱们下令不允许他朝贡了,第二年,咱们又把和他经营多年的马市给关了。但三十八年(1610年),他还是派人送来了贡品。”
  万历不相信,难道这就是他的苦衷?
  又有人跟万历讲道:“大概是因为去年咱们向他索取他们世代耕种的田地吧。”
  万历并没有在意,他当时想的是,这个人虽然自称天命汗,但我大明帝国并不承认他。况且,他的祖先和他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派几个人跟他讲一讲,能有什么深仇大恨,居然要跟朝廷对抗。万历不想再动干戈,仁义之邦理应以仁义待人。
  朝鲜使者带来的人参让明帝国很是欣喜,可这条消息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原因很简单,历来在东北边境上闹事的人都被打击过,并且都死得很惨。
  可朝廷不了解的是,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崛起的这个努尔哈赤要比以前的那几位闹事首领强出许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朝九边重镇空虚多年,这种所谓的空虚正如大学士叶向高指出的,“无大将,无可战之兵”。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叶向高上疏请求“修理”努尔哈赤,但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皇帝只是在经济上制裁了一下努尔哈赤。可叶向高所谓的“修理”肯定是动大手术的“修理”,也就是对其用兵。叶向高的主张没有得到朝廷关注后,他就开始研究起这个努尔哈赤来。他希望此人只是个草莽英雄,但研究的结果却和他的希望恰恰相反。
  努尔哈赤的五世祖是明朝建州三卫之一的建州左卫的都督,当初,明朝为了控制北方的这些少数民族,就采取让他们互相牵制的做法,谁也不能做大,建州三卫必须平衡发展,谁若做大,明帝国就收拾谁。不巧的是,到了努尔哈赤的爷爷时,由于兄弟众多,所以建州左卫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朝廷立即采取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镇压,到了努尔哈赤的父亲这一辈时,他父亲只不过是建州左卫枝部的一个酋长了。
  本来,这应该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按照宿命的安排,永生永世都会为大明效力。但天有不测风云。努尔哈赤的父亲忽然就娶了建州三卫之一、建州卫都指挥的孙女。本来,这并没有什么,但努尔哈赤的这个老爷爷和老爷爷的爹并非常人,他们经常骚扰明朝边境。辽东总兵李成梁气愤不过,就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向两人的老巢发动了一次攻击,并将努尔哈赤的老爷爷打败,不久又杀掉。在这场战斗中,努尔哈赤不但失去了老爷爷,还失去了爷爷与父亲。
  明朝给出的理由是,你爷爷和你父亲领着我们去进攻你老爷爷,在战乱中,我们一不小心把他俩射死了。明朝给出的这个答案应该很明确——是误伤。
  努尔哈赤恼火非常,心想,我老爷爷做了对不起你们的事情死了活该,但我爷爷和我父亲可是为你们领路的,你们说一句是误伤难道就完了吗?
  他跑到明军那里,要讨个公道。明大将李成梁也觉得对不住这个年轻人,就给了他许多好处。这些好处包括,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都督敕书一道、爷爷和父亲的尸体。
  

天上蹦出个努尔哈赤(2)
努尔哈赤不干,在他看来,这些好处对他一点用处都没有。首先,都督敕书虽然是许可了他当建州左卫都指挥,但此时的建州左卫已经不是从前的建州左卫了,它的辉煌已成为过去。努尔哈赤无疑是得了个空衔,死了几位亲人,换来一个空衔,鬼才干呢。他虽然不同意,但明朝却用两百多年的存在和无数兵马震慑他,他只好同意。
  被人逼迫下的同意永远都不可能坚持太久,当他得知原来是另外一个少数民族图伦城城主唆使明军去攻打自己的老爷爷时,他把怒气撒在了这个城主身上。
  但是,图伦城城主敢怂恿明军攻击别的少数民族,就证明他是明军的培养对象。事实也的确如此,明朝想以他的力量来控制建州女真各部。在明朝的积极培养下,该城主得到了建州女真许多支部的拥护。努尔哈赤的建州左卫被人称呼为满洲部,就是这些人也都倾向于图伦城城主。
  努尔哈赤只好自己动手,率领一百人(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七的人没有盔甲穿)去进攻图伦城。这一年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二十五岁。
  图伦城立即就被攻破,城主逃跑。努尔哈赤气得直叫唤,似乎是为了撒气,第二年,他招收了四百多人攻克了一个小部落的城池,接着就是一系列疯狂的攻城掠地。到了万历十四年(1586年),他已经收服了三部,统一建州已经提上了日程。
  就在这一年,努尔哈赤得到消息:图伦城城主正在一个部落中吃香喝辣,他立即带兵攻占了此地。图伦城城主再次逃掉。
  努尔哈赤无处泄愤,一想到明朝杀了自己的父亲,就把当时城中的汉人杀掉了十九个,然后又把六个汉人射伤,让他们带着箭去明朝传信:将仇人图伦城城主送来给他。
  明军见他这两年的确折腾得还算可以,又见图伦城城主简直就是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