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党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代党争- 第3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历代党争》第九章(8)
在明朝,与东厂相对的是西厂,西厂在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明宪宗成化年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个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网罗了很多太监,意图不轨。虽然李子龙和他的党徒最终被锦衣卫一网打尽,但明宪宗由此深感侦刺力量的不足。于是他身边的小太监汪直被选中,派往宫外打探消息。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宪宗。宪宗认为这些消息很有价值,对汪直的表现也十分满意,要他继续做下去。
  几个月后,宪宗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首领便是汪直。西厂的军官主要从禁卫军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
  在这种情况下,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大学士商辂为首的辅臣集体上书,向宪宗痛陈西厂之危害,并将汪直办下的不法之事一一举报。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撤销西厂,遣散了西厂的人员。贬汪直为御马监。尽管如此,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于是宪宗仍然让汪直秘密的探查宫外的情况。御史戴缙揣摩到了宪宗的心意,就大力宣扬汪直的功德,于是组织了西厂。让汪直领导,于是汪直趁机陷害项忠,先把项忠下了大狱,又把项忠削职为民。后来又陷害商辂。商辂就推说身体不好要求退休。戴缙得到汪直授意编造冤案,想要借此整倒汪直的政敌。因此波及到几十个大臣。汪直也因此更加骄横。时间久了宪宗对他也就渐渐疏远了。天顺十八年,宪宗解散了西厂,驱逐他的党羽,但是汪直。斥逐其党。然直竟良死。
  孝宗即位以后,有贤相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相继辅助处理朝政。将国家治理的很好,但是由于孝宗以前宦官弄权;积弊太重,国家元气大伤,所以一时很难恢复。而且在宦官以外,又出现了所谓阉党,也就是依附于宦官而结成党羽的官僚。宪宗时,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与大学士万安、都御史王越、方士李孜省、僧继晓等内外勾结。后来汪直得罪;王越被罢官。宪宗死后,万安、梁芳、李孜省、僧继晓等人也被相继放逐。于是在宪宗时阉党已经全部被铲除。
  当时太监李广获得皇帝宠信,与寿宁侯张鹤龄等人互相交结、狼狈为奸。后来李广因罪自杀。张鹤龄也因此辞职。他们对于朝廷的政局并没有形成大的影响。武宗即位时,年仅十五岁。喜欢亲近身边的小人,东宫太监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邱聚、谷大用、张永俱都受到中用。当时的人称这些太监为“八虎”。这些人整天引导武宗嬉戏,并且怂恿武宗命令大臣每人进献万金,置办皇庄三百余所。京城人民受到滋扰十分严重。大学士刘健、谢迁,户部尚书韩文等人向武宗上书说刘瑾等人蛊惑作乱,奏请把这些太监杀掉。司礼太监王岳、范亨、,徐智等人向来就对刘瑾等人的所为不满,也暗地里支持刘健他们。事情就快成功的时候,吏部尚书焦芳把这个泄露给了刘瑾。刘瑾一听,大惊失色,连夜到武宗面前哭诉求情,说“王岳联合内阁大臣想要控制陛下”。武宗以为真,也就改变意图,还将司礼监、东厂、西厂也让他们分别掌管。

《中国历代党争》第九章(9)
对于曾经联合起来想置他于死地的大臣们,刘瑾当然是恨之入骨。在自己掌握大权之后,便向这些大臣开刀了。他用的方法很多,一是处罚,即罚米供应边境。因为罚的数目很大,有的竟达到几千石之多,使很多大臣被罚得倾家荡产。其次是身体处罚,最狠毒的是脱掉衣服进行廷杖。明朝原来的廷杖仅仅是对大臣的一种人格侮辱,并不是身体处罚,所以允许大臣用毡、毯以及棉衣垫在身上。但刘瑾却要大臣*受刑。行刑期间又授意执行的锦衣卫加力责打,结果大臣们常被当场打死。还有,刘瑾造了一种大枷,有150斤重,被他*的大臣戴上这种枷后,没几天便被拖累致死。
  刘瑾知道负责劝谏的言官们对他的威胁很大,在掌权后,对言官也不放过。除了借故进行罢免、廷杖以及诬陷定罪外,在平时还制裁威胁这些言官:命令他们在早晨寅时(三点到五点)入朝,一直到下午的酉时(五点到七点)才让走。一天上班时间竟达14个小时左右,刘瑾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不得休息,让他们没精力弹劾自己。
  刘瑾打击异己时随心所欲,对于在平时只对他作揖而没有磕头行大礼的翰林院的官员,他也不放过。找了个借口一次就把20人赶到南京去任职,有的还削职为民。
  在将异己的大臣们都清除后,刘瑾便随心所欲地专权了,他很会控制皇帝为他所用。先用打球跑马、带鹰抓兔等缠住爱玩的武宗,然后,专门在武宗玩得高兴的时候向他请示政事,武宗总是心烦地说:“怎么什么事都来找我,你们这些人都是吃闲饭的吗?”刘瑾装得灰溜溜的样子退下,心中美滋滋地专权误国去了。通过这一手,刘瑾很容易地将内阁的大权也握在手中了。
  为了彻底掌握内阁,他还将原来向自己告密立功的焦芳安排在内阁任职,焦芳则什么事都看刘瑾的眼色行事,这就开了内阁辅臣听从太监指挥的恶例。
  武宗受到这帮宦官蛊惑,不甘宫内枯燥的生活,索性离开了紫禁城,住进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大权落到刘瑾手中,凡事都由刘瑾决断,刘瑾又让他党羽刘宇曹元进入内阁、张彩做了吏部尚书。大臣不附和他的人都被驱赶光了。
  又一次早朝退朝以后,有人将匿名上书藏在宫殿前的红色台阶及台阶上的空地之间,该书历数刘瑾的罪过。刘瑾大怒,将三百多人下到狱中,由于当时正处盛夏季节,天气酷热,竟有很多人被热死。第二天,才知道原来是他的同党陷害他的,这才放了众人。
  正德五年,安化(今甘肃庆阳县)王以诛杀刘瑾为名,举兵造反。武宗下诏右都御史杨一清总理军务,让太监张永监军,前往征讨。杨一清知道张永怨恨刘瑾,便与他秘密谋划,叛乱平定之后,在向武宗报告战况时,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惊,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后来证据确凿,将其诛杀,并抄没所有家产,他的同党也或被贬职,或被杀死。而后内监魏彬、马永成,幸臣江彬、钱宁等开始把持朝政,直到武宗去世。
  第三节冲动是魔鬼
  一、明朝士大夫的脾气
  儒教经过宋代儒家改革之后,演变成为道学。周敦颐、程颐、张载、朱熹等人都是一介书生。他们以传授理道家理学为。他们的学术主张以格物致知、身体力行为主,而作为考核的标准就是一个人的品德是否高尚。所以虽然宋朝最终灭亡了,但有节义的人却很多,这都是先贤大力提倡的结果。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国历代党争》第九章(10)
明太祖起兵以后,百忙之中仍然不忘搜罗人才。他曾经下令相关部门每年向朝廷举荐人才,包括有勇有谋的武士和通晓天文的人,精通书史和廉正的官吏都能得到举荐。凡事向朝廷举荐人才的人,朝廷都给予重赏,但是滥举人才或者埋没人才的人朝廷也给予重罚。后来,朝廷又明定了文武科取士的办法。洪武二年,命博士孔克仁教授诸子经文,功臣的子女,也被令全部进入学习。又命所有市县全部设立学校。洪武六年二月,朝廷停止科举考试制度,改由相关部门推荐人才,而考核人才的一条重要标准便是这个人的品德,诗词才艺能力位居第二条件,而品德的考核标准就是看一个人是否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顺、勤于农事。人才分为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五个等级,全部以很高的礼遇送到京师,而各省的贡生也要先进入太学学习,由太学毕业的学生,即可获得出身资格,进入仕途。。
  洪武七年,朝廷重修曲阜孔子庙,树立孔子、颜回、曾子三人的雕塑。洪武八年,朝廷下诏命天下遍立社学,以教育民间子弟。洪武十三年,对国子监及府、州、县学在校生员给予了优厚的待遇,既免费供应食宿,又免其家庭的徭役二人。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国子监祭祀孔子。同年八月,重开科举考试制度,此后每三年举行一次,而监生与荐举人才参加考试后被录用的占了大多数。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下诏恢复社学,民间设立的社学,有司(即指府、州、县等地方政府)不得干预。凡是被政府判为有过失的人,不许担任社学的老师。并从民间选取俊秀通文义的士子,送充国子学生员。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任命名儒方孝孺为陕西汉中府学教授(从九品),方孝孺深为蜀献王赏识,被聘为世子师,方孝孺读书的书房被称为“正学”。这时,学校、科举、杂流三途并用,教育较为发达,各种制度也颇为完备,教官的选授、考核较为严格,待遇也较优厚,升迁机会较多,而朝廷所得到的人才也很多,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由于明朝大力提倡儒教,注重实行,勉励有气节的人,崇尚名节是这一时期的特色。所以当时的官吏都很淳厚,士大夫都很朴素。
  惠帝即位以后,召方孝儒为翰林院侍讲,后来又亲任他为文学博士。靖康之难,自孝儒以下共同殉国的臣子们非常多,这也都是太祖在位时养成的士风。成祖即位后,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颁布了《五经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儒家学说于天下,令在校生员人人诵习。
  英宗初年,王振乱政,末年,曹石乱政;宪宗时代,汪直乱政;武宗初年,刘瑾乱政。朝廷中但有触犯他们的,大多数都被关到狱中,或被廷杖责打,或被贬官外地,甚至被处以死刑。然而翰詹科道与部寺小臣却极力弹劾他们,认为他们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些人都是只知道有国家,而不知道又自身的人,他们只觉得奸人就应该被铲除,从不考虑自身的风险。
  太祖即位之后的百余年间,人民尊崇节义,儒教学说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形成风俗。历代的贤相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李贤、彭时、商辂、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正直的大臣有诚意伯刘基、平遥训导叶伯巨、监察御史王朴、浙江按察使周新、侍讲邹缉、主事萧仪、侍读李时勉、监察御史罗汝敬、主事郭循、侍讲刘球、御史钟同、礼部郎中章纶、大理寺少卿廖庄、翰林院编修章懋、黄仲昭、检讨庄宪宗时等人;奉公守法的官吏有汉中知府费震、苏州知府况钟、吉安知府陈本深、抚治荆襄副都御史原杰等人;道学名家有礼部侍郎薛瑄、江西征士吴与弼、翰林院检讨陈献章、大学士王鏊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