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王爷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代王爷传奇-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蒋介石得知德王和蒙古王公请愿团还在南京,并将即日返蒙,他让桂永清通知德王,先不要走,听候他的安排。
  德王的心里一下子“多云转晴”了,见了代表团的王公们一个劲地鼓励打气,让他们不要灰心,坚持就是胜利。正在他们策划谈论如何给蒋介石写信反映情况时,德王接到蒋介石的邀请。蒋在励志社要接见并宴请德王和“蒙古王公代表团”成员。
  蒙古王公请愿团请愿无果,一个个心灰意冷,委员长宴请使他们从冰点一下腾上来如热浪扑面,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见蒋介石和见皇帝的心情是一样的,一种荣誉感使他们兴奋不已,一刻一刻地在等待着接见的时间。
  德王此时虽然也激动,可他更重视抓紧时间组织大家应对这次难得的接见。他说,这次接见千载难逢,接见时既不能冷了场,又要抓住重点尽量讲得精彩。谁先说,谁后说,说什么,怎么说要有准备。委员长问话尽量用蒙语回答,由补音###统一翻译。会后,他让韩凤林启发大家,多讲一点以德王为中心的话。韩凤林跟补音###说,德王真是个人才,要把这件事搞得天衣无缝,佩服。
  蒋介石宴请这些蒙古王公有两个原因:一是外蒙古在苏俄的策动下脱离了国民政府的管辖搞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这边的共产党人,经常通过内外蒙古与苏俄联系,内外蒙古已成为共产党运送学生、交转情报的秘密通道。他想利用王公的保安队加强北线的防范。因为草原太辽阔,派军队少了不管用,多了派不起。再说不能靠外不靠内,眼看着人家从你眼皮底下过去你都逮不住,所以还必须靠“内”。二是日寇已占领了内蒙古东部的两个盟,现在时刻想进西部,经常有日本特务在草原上活动,有必要加强北线的基础力量。这次宴请王公们意在委以重任。
  德王和王公们都会这样想:蒋委员长这次接见宴请代表团全体成员,完全是德王的面子。因此,德王自我感觉良好。从此,这些王公们就服他了,所以很得意。
  德王这几日也常常失眠,他想有些奇怪,为什么奇迹正好在边缘的时候才出现,让人预想不到?他觉得是否真有神灵搭救?看来天助我成功,虽然在前进中还有许多坎坷,也许正像古书上说的“贵人多磨难”吧。
  蒙古王公们这一天起得很早,吃过早点,换上王公服饰,等待去见蒋介石。蒙藏委员会备了车等待在门外,石青阳亲自来接,吴鹤龄没敢露面。
  上午十一点刚过,代表团到达励志社时,励志社四周早已戒备森严,德王一看知道蒋介石已经到了。大伙进入宴会厅坐下之后,不知蒋介石从哪儿走进来,官员们全部起立排成两行,王公们在德王的指挥下也立即起立拍手欢迎,蒋介石挥手致意,而后让大伙坐下,他也坐在了主宾席上。
  蒋介石说,今天宴请一批特殊的客人,你们从草原来,欢迎你们,你们辛苦啦……
  “委员长辛苦!”这是全体王公共同喊出的声音。这也是德王预先安排的,他料到蒋介石会说这句话的。接着有两个人发言,一个是乌盟的拉希色楞,另一个是锡盟的郭尔卓尔扎布,前者用汉语,后者用蒙语。拉希色楞说,委员长在百忙中接见我们,说明对我们蒙古的重视,我们非常感谢委员长的接见。小卓王用蒙语发言后,补音###做谨慎的翻译,既讲了他们的目标和意图,又吹捧了德王。后几个人又重复做了补充。
  蒋介石对前一个人的话没太在意,听到伊盟代表谈到共产党在蒙古地方动员学生到延安学习时,他立即表态说,这可是你们的责任了,延安有个民族学院,就是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这批人将来派回来针对的就是你们这些封建王公。
  这时德王才插话了,他说,这批王公是祖国北大门的守门人,整个蒙古是国家北部的一道防护屏障,如果这道门槛被共产党和苏俄突破了,那可就国无宁日了,目前急需要加固这道防线,不使委员长再有后顾之忧。蒋介石听了很高兴。
  德王说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为他正在酝酿的一个大计划在作铺垫,他现在又不太重视倒吴的事了,他是利用这个机会笼络王公,在蒋介石这儿加深对自己的印象,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宴会上,蒋介石也说了不少话,从态度上看,蒋介石更看重德王的作用,依靠德王收拾蒙事已成定局。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4蒋宴德王一箭双雕 德王亲蒋同床异梦(2)
蒋介石接见宴请之后,桂永清陪德王去中央军官学校参观,在那里又酝酿了一个新的计划 —— 办军官学校。
  蒋介石接见蒙旗代表团以后不久,又单独接见了一次德王,对于德王来说,这就是幸运的了。在蒋介石接见的当场,桂永清递上了由他草拟的中央军官学校打算在张北县建立分校的方案,交给蒋介石审阅。
  张北设分校的事,蒋介石事前已同意了。他接过桂永清呈上的方案简单翻了翻,而后对德王说:“现在决定在张北设立分校,将派桂永清按照黄埔的精神办理,培养蒙古方面的军事干部人才,做建骑兵师准备。”
  德王听了心里暗喜,心想,武汉搁浅了的骑兵师计划终于又提到了委员长的安排日程,看谁再敢干扰钳制。德王听了当即表态这是有远见的决策。他说,北部草原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那里一个旗的地盘等于内地五六个县,靠步行丈量草原不行,只有骑兵才能胜任保卫北疆的重任。草原青年勇猛强悍,但是多数没有文化,急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和军事才能的领兵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英明决断,兴军兴国都需要人才。
  蒋介石听了觉得德王的想法正合他的想法,于是他更加看重德王的才气,觉得桂永清没有走了眼,他的推荐是符合事实的。
  蒋介石知道德王心里还想着一件事,他说:“蒙古王公制度是可以存在的,希望不要为此事操心。”德王说,我相信委员长会关心的。自从委员长接见宴请之后,王公们都已放心了。
  经过蒋介石两次接见谈话之后,德王对所有的事情心中都有了底,他重新考虑了下步的工作打算,走之前在南京要做几件事。一是安排韩凤林留在南京做他的军事教官,二是以需要军事干部为名,向中央军校( 即黄埔四期 )高级教育班交涉,要了正在这里受训的高才生云继先。
  云继先是内蒙古土默特旗的蒙古族人,他聪明好学,有军事才能,是一名优秀的蒙古族青年。德王非常看重他,要他去当军队的指挥官和军校的教官。云继先也愿意去,校方也同意。德王接出云继先高兴地说,人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已有千军了,就缺你这一将啊。
  云继先说,德王爷过奖了,继先不才,承蒙德王爷的厚爱,我愿为了蒙古民族的事业跟你去干。德王说,好,希望你多招一些青年人才到咱草原来,我双手欢迎。
  要了云继先之后,德王又到中央政治学校蒙藏班同蒙古族学生们接触。德王到这个学校倒不是马上来招人,他是来做广告吹乎自己的,让这些见过世面的学生加深对自己的印象,为他将来网罗人才,扩大个人势力打基础,他是不会放过所有机会来宣传自己的。
  德王在一个晚上单独去会见了外蒙古逃亡在南京避难的迪力瓦活佛。他通过迪力瓦活佛对外蒙古的独立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最后他问迪力瓦活佛:“内蒙古搞自治可不可以?”迪力瓦回答说:“外蒙古既可以进行独立或自治,内蒙古为什么不可以自治?”德王半天没有说话。迪力瓦问他:“德王爷想什么?”他好像从沉思中惊醒过来。他说,我想内蒙古和外蒙古有很大不同,汉人常讲一句话叫“山高皇帝远”。外蒙古离中央政府较远,“鞭长莫及”,想打又打不着,打不着就不害怕了;再就是外蒙古的背后有苏俄支持,有靠山不容易倒了。另外外蒙古有哲布尊丹巴这个宗教领袖,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中心信仰,能够统一意志,一呼百应,导致独立运动的成功。内蒙古比起外蒙古来,这三个方面都先天不足。内蒙古与北平相近,离南京也不远,在人家眼皮底下做不了暗事的。从蒙古族内部来讲,东西一条线,没有形成“链”,两头是王爷旗,中间是察哈尔总管旗,东西看像一条河,实际是一盘散沙,形不成中心,各自为政,很难统一,总是让人踩在脚下。
  迪力瓦活佛听了德王这番分析,问他:“你觉得没有希望吗?”德王说:“希望虽有,但很遥远。”迪力瓦活佛从上到下又重新打量了一番德王,觉得这个年轻王爷不简单,有雄心又不盲目,后生可畏呀。
  德王在与迪力瓦谈话中,受到了一点启发,他想到外蒙古借助苏俄的力量取得了独立权,内蒙古为何不可以借日本人的一点力量呢?这一闪念,埋下了他日后倒向日寇的祸根。
  德王在走之前,找桂永清详细谈了建立军官分校的事。张北县归张家口管辖,有关校址的选择、装饰和设施等事宜,桂永清全权交给了德王办理,他在南京筹划别的事宜。当然,生源的选拔也要由德王来初审,到复审敲定时南京再来人。德王清楚,这是桂永清为他着想才提出搞中央分校的,德王很感谢桂永清对他的帮助。
  德王经过这一段在南京的活动,想得多了,看得远了,对于反对吴鹤龄改组办事处的斗争,感到无味无益了,不再想在这些无味之事中纠缠了。他抓紧到军政部洽领在武汉时拨发的两门迫击炮,数百支步枪,而后准备同补音###及部分代表北返,开始准备他最近构思的较大行动 —— “蒙古自治”运动。从这段经历中,可以看出,德王去武汉谒见蒋介石是想取得军权;这次赴南京请愿,是想取得统治蒙古的政权。但是,这两件事均未如愿以偿,只是有了一线希望。通过拜访迪力瓦活佛,想到了“蒙古自治”运动的长远计划,从而又在思考如何动作。
   。 想看书来

14蒋宴德王一箭双雕 德王亲蒋同床异梦(3)
在离开南京之前,德王专门去拜访了班禅活佛。他请班禅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回内蒙古去。班禅说,冬天这里很好,夏天热了南京就住不得了,夏天草原太美了,夏天回草原吧。
  德王说,整个草原都在盼望着佛爷回去,草原都是您的信徒。德王想的是让班禅活佛回去助他一臂之力。
  会过班禅之后的德王很快就北返了。这一次他北返,不同于从武汉回来的那一次了,这次的收获是他意想不到的,这比他倒吴胜利还高兴。一是建军有望了,二是意外的出现了个军官学校,三是把王公们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了,这对他下一步搞自治运动大有益处。现在他什么也不想了,开始正式做起了他的“蒙古自治”梦了。这个梦做得很长很长,一直做了几十年,由青年做到中年老年,由争取自治到卖国求荣,因为背离时代和人民,美梦变成了“一枕黄粱”。
  列车在摇晃,德王在南京的忙碌太累了,在车上很快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草原在下雪,寒风吹过苏尼特草原,牛羊在雪地上发抖。在这个充满忧患的年代里,古老而沉重的马头琴声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兴衰史……忽然又下雨了,树绿了,花开了,他和班禅活佛站在一个寺庙的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