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10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这由不得他,不干也得干。吕雉看中了他,哪允许他由着性子来。看来人太老实的确不是一件好事。

    这又是一个傀儡皇帝。

    纵然是个傀儡,总该有个称号,虽然不当家,但毕竟是有身份的人。但吕雉这个缺德的老**,竟然送给他一个“少帝”的称号。记得前任刘恭就被称为“少帝”,刘弘也很荣幸地使用了几年,这真够不容易的。说他俩是难兄难弟,一点也不过分。

    虽然刘弘坐上了龙椅,但事实上,这段故事里根本没他什么事,他连配角都没混上,最多算是个群众演员。大家都清楚,群众演员通常是露个头就被咔嚓掉,因此还是尽量让他少露头,免得过早歇菜。皇帝当到这个份上,的确够悲哀的。
第十一章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
    赶走王陵,朝廷里敢唱反调的人越来越少了。这种氛围,很适合吕雉的表演。

    吕雉也毫不客气,开始按自己的套路出牌了。

    第一个被封王的是吕泽。也许大家会疑惑,吕泽不早死了吗?现在突然冒了出来?

    的确,吕泽死了好多年,早已化成了灰,但这并不妨碍被封王。有个专有词语叫“追封”,但不管怎么说,死鬼吕泽称王了,称号为“悼武王”。

    拿死鬼大哥说事,是吕雉又一次试探。给死人上尊号,虽然有些违规,但容易让人接受,阻力要小很多。

    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有个别人对此不满,但只是暗地里发几句牢骚,并没敢闹出大事。大家千里为官只图财,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和老寡妇较的太真。

    吕雉是个很彻底的人,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这一次,既然开了个好头,绝不会就此收手。为大哥捞这么个荣誉称号,不值得抖这么大精神,也没必要背着个黑名。应该说,这只是这段故事的开始。

    吕雉的第二步迈了出去。

    高后元年四月,大封天下。吕雉还真不是盖的,她一口气分封了三个王、十个侯。

    但敬请注意,这十三个人中,只有两个姓吕的。

    三个王的名字分别是鲁王张偃(张敖儿子),淮阳王刘彊(刘盈儿子),常山王刘不疑(刘盈儿子)。

    十个侯中有三个是刘盈儿子(刘山、刘韩、刘武,请记住刘山那个人,因为他的名字和身份将发生两次变化),一个是刘肥儿子(刘章,请记住这个人,随后的故事情节中还有重头戏),两个是吕家子弟,剩下四人是吕家嫡系。

    本次分封就是这么个结果。

    也许有人会很失望,觉得吕雉这么搞也很正常。张偃虽然是异姓王,但从人家爷字辈起就有过类似的称号,并且他本人还是吕雉的亲外孙,此时封王也没什么大不了。

    第一步封了个死人,第二步封了自己的外孙,虽然吕家还出了两个“侯”,但并不扎眼,和同时被封的“刘”家比起来,要少的可怜。

    这就是吕雉的手段。很多打破常规的事情,需要温火炖,绝不能爆火炒,如果操之过急,会适当其反。吕雉很明白这个道理,虽然大家都清楚她想干什么,可吕雉就是不开口,反而卯着劲封刘家的人,这让一些人感到困惑。

    准备工作做足了,那就该进入正题了。吕雉第三步棋下了出去。

    吕雉一口气封了这么多人,可吕家并没沾到多少实惠。这种局面,吕雉是不愿意看到的。但我们华夏民族有个优良传统,就是谦让,明明自己很想要,但就是不明讲,让别人去猜、去琢磨。

    一次朝议,吕雉似是无心地说道:“吕家诸人为朝廷出力颇多。”

    接着是一阵沉默。

    随后,又和身边人言道:“吕台功绩显著,封王也未尝不可。”

    能在朝廷里混的人,都不是傻子。吕雉频繁提起娘家人,用屁股想想都知道她操的是什么心。

    几天后,群臣联名上书,洋洋洒洒上千言,请求太后封吕台为王。

    如此一来,吕台成功晋级,封为吕王。同时晋级的还有一个叫吕禄的人,不过他的级别比较低——“胡陵侯”。

    吕家人终于露头了。至此,老吕家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吕台虽然能力一般,但毕竟经过些场面,吕雉对他是给予厚望的。

    可令吕雉不曾想到的是,吕台很差劲,只当了一年多“吕王”,在高后二年十一月嗝屁,去向阎王爷报到了。

    当然,三条腿的蛤蟆难寻,两条腿的王爷是很容易找的。吕台死后,其子吕嘉上位。

    吕台死后,吕雉开始了又一轮分封。要说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千方百计找了个比较靠谱的侄子帮自己支撑大局,可没想到,死的太早。最可气的是吕台留下来的几个儿子,没一个能拿上台面。

    就比如那个刚上位的吕嘉兄弟,就是极扯淡的一个,彻头彻尾一个花花公子,吃喝嫖赌样样都干,还有个毛病——不听话,连吕雉的话都不听。这位兄弟,天不怕地不怕,除了玩就再也找不到事干了。这位小兄弟玩了四年,最后连吕雉都受不了他,气的不行,把他被赶下了台。当然这是后话,随后还会提到。

    但不管怎么说,吕雉是需要进一步扩大吕家势力的,因为这是她的理想。她第四步棋下了出去。

    高后三年,吕雉又一次大封天下。这一次,她一口气又封了十三人。看来吕雉对“13”这个数字是比较感兴趣,每次分封都要凑这个数。

    虽然我们对“13”并不存在什么好恶,但就吕家随后的结果来看,这真不算是一个吉利数字,看来西方人有时候说的话也不全没道理。

    这次分封,没有诸侯王,清一色“侯”,其中吕姓四人,嫡系九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封侯的人中,有一个女人,名字叫吕嬃。吕雉算把所有能想到的人全给拉了出来,真是下了一番功夫。

    时至目前,吕雉先后分封了二十九人。虽然在这段时间,个别人由于身体原因,没坚持多久,但毕竟老寡妇为吕家的整体上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说,在吕雉称制的最初四年,吕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吕家替代刘家,似乎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也许有人问,吕雉这么肆无忌惮的搞,怎么没人站出来反对。事实上是有个别人反对的,但反对无效,因为吕雉毫不犹豫地让他们回家种地。你想想,连陈平、周勃这些人都不敢唱反调,还指望群臣们闹出什么大动静。

    如此一来,吕家的势头就更足了,当然,她闹腾的也就更严重了。

    就在吕雉忙着分封天下,构建和谐社会时,一个不搭调的声音发了出来,这让吕雉很恼火,吕雉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很生气。她无厘头的闹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十一章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
    上节提到过,“祖制”成了摆置吕雉面前最大的障碍,影响了她的表演。

    在小民百姓的观念中,似乎老大无所不能,只要高兴,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人敢说个“不”字。

    但事实绝非如此。很多事情,老大们也是无能为力的,或者说是困难重重的。其中的一个困难是“祖制”,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传统。

    无论地位再高,都高不过“祖宗”;权势再大,也大不过“祖制”。历代帝王,在这一方面,通常是不敢造次的。

    但“祖制”这东西也不绝对,活人绝不会被尿憋死。虽然“祖制”比较死板,但只要善于开动脑筋,总会找到一些变通的方法,让一些绝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合情合理。

    吕雉就开动着自己比较发达的大脑,准备在“祖制”两个字上做些文章。她留下王陵三人,就是她这个论文的开篇。

    也许有人会问,这三个人有资格在第一时间站到吕雉的面前,难道都是吕雉的嫡系?

    事实上,这三个人和“嫡系”两个字根本不沾边。虽然他们的地位比较高,但在吕雉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些干活的人罢了。

    他们之所以有资格被留下来,关键原因还在于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不用我介绍,相信大家就很清楚丞相、太尉都是些什么样的角色。说白了,他们是群臣的领班,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态度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官员的想法。

    吕雉找他们谈话,只是想探探大家的口风,试试水的深度。应该说,这是她实现自己目标第一步。

    磕过头、行过礼,吕雉让人设座,给三个人一些优待。毕竟都是老熟人了嘛,私下里的谈话,没那么严肃。

    嘘寒问暖,拉了一会家常。打了半天太极后,吕雉似乎是很无意地问道:“我欲封吕台为王,不知几位爱卿意下如何?”

    听完这句话,王陵“噌”地站了起来,两眼瞪的滚圆。陈平和周勃见此,也连忙站起。

    三个人都是老江湖,吕雉虽然是征求的语气,可明显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让三人都吃了一惊。

    这是一件大事。

    吕雉突然说出这句话,相信不是在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对三人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挑战。

    三人急忙思索,暗中盘算自己的答案。

    王陵思考的时间比较短,因为他的位置摆在那,丞相嘛,好事坏事自然由他第一个面对。更关键的是,这个老头比较古板耿直,听完吕雉的话,吃惊之中带了一些愤怒,根本没准备用一些委婉的词语来回答吕雉的提问。

    吕雉的目光投向了他。

    王陵不暇思索地答道:“高祖杀白马为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封王,有悖此约!”

    王陵的话,气的吕雉细牙紧咬,面带寒霜,一抹杀意抚过眼角。

    她把目光投向了陈平。

    而与此同时,王陵也把目光投了过来,他认为陈平的答案不会比自己高明多少。

    该表态了,这只是一个“行”和“不行”的问题,立场很明确,打马虎眼肯定是蒙混不过去的。

    陈平干咳了一声,说道:“高祖平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今太后临朝称制,封吕氏子弟为王,没什么不可以的。”说白了,陈平是在和稀泥。别说封吕台称王,就算封驴台称王也无所谓,反正你当家,随便折腾。

    听完他的话,吕雉笑了,而王陵怒了,老头瞪着两眼,把牙齿咬的“咯吱”响。

    陈平表了态,那就轮到周勃了。这一次,每个人都得发言,谁也跑不了。

    周勃和陈平比起来,花花肠子要少很多。但他毕竟在朝廷里混了几十年,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他每走一步,都先要看看陈平的套路。能有这么个结果,还完全拜樊哙所赐。当年逮樊哙,因陈平的一句话,救了俩人的命,这让周勃在内心深处极为佩服。因此,他和陈平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但在朝堂上,两个人还是刻意拉开了些距离,甚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