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共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真假共和-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芝祥,生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直隶通县人(现北京通州区),字铁珊。1909年考中举人,1911年任广西布政使,并兼巡防营中路军统领,那是一支旧式军队。辛亥革命中反正,任广西副都督。因陆荣廷出任都督,他在广西立脚不住,率部北伐到达南京。1912年3月,黄兴整理南京军队,任王为第三军军长。因为他是直隶人,辛亥革命后流行本省人治理本省,南方革命党人以及直隶的一些前清谘议局议员推举他任直隶都督。柏文蔚,生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安徽寿州人(现寿县),字烈武。安徽武备学堂毕业,1906年在南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任第一军军长,率部北伐,击败清军张勋所部,抵达徐州。张勋退居兖州。张勋顽固地效忠清王朝,清帝退位后,仍顽固地拒绝剪掉辫子,所部被称为“辫子军”。革命党人希望以柏文蔚取代张勋。但袁世凯一直支持张勋,让张勋屯兵兖州,成为对南方的监视部队。
  唐绍仪认为,当时只有袁世凯能够统一中国,而要把国家治理好,就必须与同盟会合作。他在南京组阁时,曾和孙中山、黄兴联名要求袁世凯任命王芝祥任直隶都督,并一再进行力争。同时,唐以安全为理由,要求袁世凯同意让王芝祥率一师兵力护送国务员北上。但是,袁世凯既不理会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决定,也不顾唐绍仪与南方会商的意见,着力巩固他的统治基础。当时,直、鲁、豫三省受到的革命冲击比较小,仅烟台为革命党人占领。3月15日,袁世凯任命张锡銮署理直隶都督,代替张镇芳,3月24日,任命张镇芳署理河南都督(后转实任)。山东都督张广建与烟台都督、同盟会员胡瑛屡起冲突,袁世凯接受黎元洪的建议,调走了张广建,于3月19日任命周自齐为山东都督,调胡瑛为陕甘经略使,复远调为新疆青海屯垦使。不过,胡瑛迟至7月31日才实际卸任。袁世凯牢牢地控制住了直、鲁、豫三省,对于其他北方各省也有不同程度的部署。对于唐绍仪提出的要求,袁世凯反应非常强烈,他一再表示,都督是由地方上公开选举,还是由中央任命,这是要等将来正式国会开会以后决定的问题,但北方三省都督我已经任命了,绝对没有更换的道理,如果参议院一定要强迫我撤销已经发布的命令,那么,就先取消我的总统职位好了。袁世凯在给唐绍仪的电报中,语气非常激越,甚至动了感情,现在读起来好像也值得同情。他说:南军北来及自举都督这两件事,是万万行不得的。我已经老了(他当时只有52岁),生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但是,国家的大局从此遭到破坏,谁来负这个责任?所以,我只能以生死去就力争。我同你有几十年的交情,我的心情你都不能理解,我还能指望国人什么呢?只有放声痛哭了。不过,袁世凯也留下了活话,就是说,王芝祥如果不带兵北上,也可以考虑任命他为直隶都督。这就为后来的风波留下伏笔。军队和地盘问题,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从此以后,人们慢慢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到了袁世凯死了以后,争地盘的军阀混战成了家常便饭。但辛亥时期,许多人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意识到。
  唐绍仪从南方组阁回到北京后,继续向袁世凯力争由王芝祥担任直隶都督,柏文蔚担任山东都督,并且建议把张勋的部队裁撤,以缓和与南方军界的矛盾。他希望担当起责任内阁的责任,避免袁世凯与各方面之间的冲突。他敢于与袁世凯相争,对于总统府的公文,认为不可行的,也就予以驳回。他希望按照《临时约法》的规定,履行总理职权,调和南北争议。对于裁遣军队,唐也主张南北同时裁遣,而不是单方面裁减南方军队。在袁世凯眼里,唐不过是他的僚属,现在竟然挟同盟会以自重,有独树一帜的趋向,他讽刺唐说:“少川,吾老矣,子其为总统。”阁员中,袁世凯的亲信们也就疏远唐绍仪,没有把这个总理放在眼里,直接听从袁世凯的旨意,形同独立部门,甚至连国务会议都不屑参加。袁世凯并没有把《临时约法》的责任内阁制度放在眼里。唐绍仪的政策根本无法推行,甚至连一个施政大纲都制订不出来。他也发牢骚说:“我之内阁,乃背包内阁,多任总理一日,即多负罪一日。”6月初,同盟会阁员和他商量辞职一事,他鉴于和银行团要签订合同,希望再等一等,不要误了国家大事。事实上,银行团一直吊着中国政府的胃口,唐绍仪也没有等到签订合同的那一天,在王芝祥担任直隶都督的争议上,终于爆发了府院冲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唐绍仪出走天津(3)
王芝祥本是一个旧官僚,在广西任官时,对那些年轻的革命党人尚能同情保护,革命后又率部到达南京,所以,和革命党人的关系也不错。南京临时参议院直隶籍的参议员谷钟秀,不支持袁世凯任命的都督张锡銮,和一些直隶的议员们积极奔走呼吁,要求由王芝祥代替张锡銮。但直隶是袁世凯的根本之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过,袁世凯是个很有手腕的人,由于唐绍仪力争,他口头上也竟然表示对王也很倚重,现在不方便提早发表,只要王到了北京,就可以发表任命令了。唐绍仪得到了袁世凯的承诺,就在5月5日放心地发电报催促王芝祥到北京来。王是个做官的人,接到电报,就带了他的参谋长耿毅从上海乘轮船北上,经天津于5月26日到了北京。
  这一下问题就来了。天津警察局长杨以德在王到天津时,竟然发放传单,攻击王芝祥。一个叫做天津顺直全省保卫局的乡绅组织,也公开发电报给袁世凯,指责王芝祥作为北方人竟然主张北伐。直隶五路军界也于5月30日、31日连续发表通电,反对王芝祥担任直隶都督。袁世凯接到这些电报,振振有辞,一本正经地对军、民两方面各打五十大板。他斥责军界将校说:各省都督的职责,文武各部都要管辖,任免的权限,应该归中央主持。由军人来欢迎或者拒绝主管将领,那是唐末五代时候的恶习。民国草创的时候,有这样做的例子,现在民国已经统一,必须严格遵守军事纪律,服从命令。本大总统一再下令,军人不得干涉政治,你们的来电是违背命令的。以后军人必须服从命令,不得越权干政。同时,他也驳斥民间来电,重申任免的权力应该属于中央。即使以后有法律规定人民可以参与,也要由法定的机关来办理。如果听任本省人民随意欢迎或者拒绝,势必造成党派分歧,互相冲突。那造成的祸乱,到什么时候才能平息下来?南方各省都督在改革的时候,是由军人拥戴的,也不是民选的。一旦解职以后,仍然是由中央任命的。他要求直隶都督把情况查明,如果是绅商学界发的电报,就好好劝导劝导,如果是坏人乘机捣乱,就必须依法严厉惩办。参议员谷钟秀读了袁世凯严厉申斥的电报后,就在参议院里就这个问题对政府提出质问案,指责政府没有按照南京临时参议院作出的决议案办理,申明直隶人公举王芝祥为直隶都督是直隶人的合法权利,并且是经过总统和总理当面答应过的,等到王芝祥到达北方,就会任命。现在人已经来了,怎么可以半路上变卦了呢?如果借口人民不能公举而拒绝任命,将对天下人失去重大的信用,又蹂躏了参议院的决议案,民国的前途将非常危险。袁世凯的答复倒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他说: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南京决议案在临时约法之前,《临时约法》没有包含进去,已经无效,现在当然应该遵照《临时约法》的规定。似乎袁世凯很是守法的,这场口水战,袁世凯并没有吃亏。本来,民国初年的体制还很混乱,要整理很难,这是个实际问题,还很难用统一的法律去规范。政治问题要用政治手段去解决。如果缺乏必要的政治手段,那当然在政治上就会失利。南方各都督之任命,例如柏文蔚于4月间被任命为安徽都督,就因为政治优势当时在南方手里,袁世凯鞭长莫及。而直隶是袁世凯的根本之地,别人是没有力量可以动摇的。
  我们现在已经很清楚,袁世凯当然不会认真看待法律,他更看重权术。如果现在还有人以为袁世凯会尊重法律,那一定是个书呆子,把真实的历史放到九霄云外,幻想着自己的理论逻辑。袁世凯完全不理会外界的舆论,他直接和王芝祥谈话,答应给他一笔富裕的办事经费,让他回到南京去,会同江苏都督程德全遣散南京军队。王芝祥毕竟是个前清官僚,看风使舵,竟然不管支持他的朋友,在既得利益面前,屈从袁世凯的意志,答应了袁世凯的要求。5月31日,袁世凯预先通知了程德全,并拟就了任命王芝祥为“督办南京整理军队事宜”的命令,要唐绍仪副署。唐气愤难平,以政治生命为代价,断然拒绝副署,表现得很有气节。然而,王芝祥很在乎官位,不愿意得罪袁世凯,竟拿了没有总理副署的命令,于6月14日到南京上任去了。 。 想看书来

3.唐绍仪出走天津(4)
唐绍仪被他支持的人出卖了,他的愤怒与无奈可想而知。他虽然现在是同盟会员,但毕竟不是革命过来的人,原是袁世凯系统的人。内阁中的同盟会员一直在考虑辞职,他深感孤立无援,没有力量与袁世凯抗衡。6月15日晨,他身穿便服,悄然坐了一辆人力车,只有二三个随从人员,到前门车站,登上了去天津的火车,倒身而卧。他已心灰意懒,筋疲力尽。到了天津就住进了租界的利顺德饭店。
  唐绍仪离京的消息很快被袁世凯知道了,这使他有点被动,急忙派秘书长梁士诒赶赴天津,请唐绍仪回京。第二天,又派段祺瑞赴天津,与唐晤谈。唐去意已决,但留了一点面子,于17日致电袁世凯,称病请假,并请派人代理。袁世凯一方面准假5日,一方面命外交总长陆徵祥代理总理职务。随后,唐绍仪又以病情加剧为由,请求辞去内阁总理职务。延至6月27日,袁世凯正式批准唐绍仪辞职。
  民国统一后的第一届责任内阁,正式成立不到两个月,就以这样搞笑的方式垮台了。北京政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唐总理为什么去了天津?整个政界为这一突发事件陷入了懵懂之中,流言四起,混沌难清。要知道,当时虽然有了电报,但发电报和收电报还是很费时间的。一两天内,信息传达很难详细。
  同盟会的反对派,主要是4月初才组成的共和党人(包括又从共和党独立出来的统一党),他们是拥护袁世凯的,他们把唐绍仪看成是同盟会总理,乘此机会,正好落井下石。他们指控唐绍仪是因为滥用华比借款,“监守自盗”,害怕参议院弹劾他,因此“擅离官守,乘间潜逃”。有的说,是宋教仁想谋取总理职位,借攻击熊希龄来逼迫唐去位。还有花边新闻,说唐绍仪打算娶一个德国女人,不好再当总理,要美人不要江山,因而一走了事。反正,唐绍仪走得离奇,谣言也格外地多。在盛产谣言的时代,在盛产谣言的地方,出了一件离奇故事,谣言盛行也就见怪不怪了。
  同盟会阁员是看着事件发生的当事人,但这几位《临时约法》的守护神,对事件的发生很麻木。也许他们认为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也许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