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崛起- 第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辖挚褚蓝娜チ恕
  晋明帝平叛之后,余恨未消,掘出王敦的尸体,焚毁衣冠,绑赴刑场,砍头示众,算是报了父子两代帝王被欺负的仇恨。
  

门阀世族

  东晋朝廷对在战乱中大量南下的北方大族和流民,设置侨州、郡、县,一仍北方###之前的政治格局,以维护侨迁士族的特权和利益。北方原有的徐、兖、青、司、豫、雍、秦、幽、冀、并等州,在南方也都有相应的侨州。其中大族的显姓就有100多家,这百家大族就是东晋政权的支柱。司马睿到南方后,即以王导为谋主。在王导的建议下,司马睿最初大量启用北方大族,使北方士族在政治上长期凌驾于南方士族之上。
  在门阀政治中,门阀士族对皇权起着限制和制衡作用,门阀之间也互相制约。皇权离开门阀士族的支持,就会倾覆;反之,门阀士族如果抛弃皇权,也就不能和平相处,大家共同遵守着这一游戏规则,从而形成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因此,当司马睿试图要打破这种格局时,无形中就侵犯了这些士族大家的利益,于是就发生了王敦的叛乱。而王敦的叛乱以及其后桓玄的叛乱,之所以不能成功,实际上也是高名第士族与一般士族之间、南北方门阀士族之间互相牵制和平衡的结果。
  据《世说新语?仇隙》记载,当年元帝任用谯王司马承为湖州刺史以防备王敦时,就为王敦之弟王廙所杀。王敦死后,司马承的妻子才敢哭着对其子司马无忌兄弟说:“是王敦假借王廙之手杀了你们的父亲。我所以多年没有告诉你们,是因为王氏门强,你们兄弟年幼,我不想因此使你们遭到灾祸啊!”由此可见,琅琊王氏势力之大,以至宗室也不敢道其杀亲之仇,这正说明了门阀政治的特性:“主弱臣强”。
  虽然东、西晋实行的都是门阀政治制度,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晋是宗室诸王掌权,门阀士族多依附于其门下,更多的是作为皇权的装饰品而存在。而东晋却正好颠了个个儿,门阀士族成为权臣,宗室王公反倒要仰食于门阀士族了,皇权成了门阀政治的遮羞布。譬如当时随晋元帝一起到江南的除他本人外,还有彭城王、汝南王、南顿王、西阳王,号称“五马渡江”。但这些宗室诸王,皆因不满士族当权而先后丧命。可见皇权政治的衰落,门阀政治的强大。
  琅琊王氏以后,犹有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等门阀士族相继执政,这种主弱臣强的“共天下”之局一直终东晋一朝都不曾改变。
  门阀士族拥有优厚的政治、经济特权。只要凭藉门第,就可青云直上,轻易位至公卿。当时的中央和地方的文武要职都由士族担任,依旧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格局,权力尤其集中在北方士族王、庾、桓、谢和江南士族周、陆、顾等七大家族手中。他们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过着寄生生活,奢侈荒淫,为所欲为。但却一代不如一代,逐渐退化,再无优秀人才出现,门阀士族也就日趋衰落了。
  当门阀士族日趋衰落时,寒门士族却在崛起。当时寒门士族出身的刘裕,凭着军功,一举成为北府军将领,在推翻桓玄的门阀政治和镇压农民起义后,顺利地掌控了东晋政权,终结了门阀政治的格局。而门阀政治的结束,也就意味着东晋王朝也到了谢幕的时刻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气吞万里:刘宋帝国崛起真相解密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不乏出身低微者,他们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南朝宋的建立者宋武帝刘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西晋自八王之乱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族,在中原点起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火。###打破了一切规则,为了躲避战乱,数以百万计的北方汉人成群结队地向南逃亡。这些南迁的侨民,在丧失了土地和房产的同时,也失去了赖以证明自己煊赫身世的家谱,因此也便失去了做地方豪强的资格。刘裕的先祖就是随晋室南迁到丹徒京口里(今镇江)落户的,丹徒因此成了刘裕的出生地。追溯久远,他家虽贵为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但到刘裕的祖父时,煌煌贵胄的血液早已稀释,其祖父勉强能官至东安太守之职,而刘裕的父亲刘翘则没有那么幸运,不管怎么努力,也只能出任本郡功曹,薪资已不足以养家糊口。彻底疏离了士族行列,沦为不入流的寒门。那时,寒门能做到郡太守,已经是烧了高香,要想进入上流社会,那只能是痴人做梦,比登天还难。而代晋自立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却创下了一个奇迹,跃登九五。因此英雄传奇,宋代文豪辛弃疾曾激情地写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豪迈的词句,赞扬他的功绩。
  

刘裕出世

  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人,是汉朝楚元王刘交的第21世孙。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板荡。南迁的北方民众,大批涉淮渡江,迁徙到安定富庶的江南。到刘裕父亲刘翘这一代,这支南迁的刘氏宗族已在京口繁衍了三代。刘翘因为疏离了士族行列,在最重门阀的东晋时期,只能担任郡功曹的官职。虽忙碌于案牍之间,而薪资已不足以养家糊口。好在刘裕的祖父在做侨郡太守时(所谓侨郡,是东晋南渡之后为了收纳流民,表示追怀故土而虚设的郡级行政单位,侨郡太守其实也就是手无寸土的挂名太守),硬要与同僚把酒结盟,指腹为婚。因此,后来刘翘才于升平四年(360年)娶了曾经是平原郡(侨郡)赵太守的女儿,名叫赵安宗。赵家和刘家结亲,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但这段幸福的婚姻只持续了短短四年,就以悲剧的形式过早谢幕了。
  赵安宗撒手人寰时刚满21岁。
  晋哀帝兴宁元年(364年)3月壬寅日的夜晚,赵安宗艰难地生下了她唯一的儿子刘裕。据说,这夜的产房通宵被神光所罩,满堂红亮,还有甘露降临在刘家祖坟的树上。
  这诸多神异的现象,足以说明刘裕一出生就迥异于凡人。当然,后来附会的成分居多,而这也是胜利者所乐听乐见的,表明他是天命所归,本清源正,地位正统。历史上类似的把戏在改朝换代之际都能寻到踪影,譬如陈涉的狐狸夜吼,高祖的斩蛇起义,王莽的谶纬符信等,不一而足,而这也是正统史家所津津乐道的。后来,史官曾向已是皇帝的刘裕求证过,刘裕笑而不答。可见其妄,连当事人也不大相信。
  但这一切,却预示着这孩子的出生大有来历,将要兴旺刘家。因为他是大富大贵之人,所以命硬妨母。赵安宗因产后血崩而死。
  刘翘家徒四壁,盎中无斗米,架上无悬衣。幸亏他的同宗兄弟刘万夫妻,及时伸出了援手,算是搭救了刘裕。为了给刘裕哺乳,杜氏毅然把本应属于次子刘怀敬的母乳断了,而将充足的乳汁让刘裕一人独享。在这种情况下,刘裕的身体越来越结实,而怀敬却日渐羸弱,智商也有缺陷。后来刘裕发迹,对怀敬一族恩宠有加,视为亲生兄弟,他内心深处未尝没有报答和负疚的成分吧!刘裕在三岁以前,就一直寄养在他家,刘翘因此给刘裕起了个小名叫寄奴。
  刘翘不久又娶了一房继室萧文寿。没两年,继母接连给刘裕生了两个小兄弟,就是未来的长沙景王刘道怜、临川烈武王刘道规。本来,刘翘曾经想放弃刘裕,彻底地给人算了。但贤惠的萧文寿坚决不同意,说服丈夫,将刘裕接了回来,养在身边。她对这个身世凄凉的孩子异常怜悯疼惜,倍加呵护,视如己出。穷蹙困顿的时候,她也时常要到娘家寻求接济,这样日子才勉强能过。
  刘裕4岁时,父亲刘翘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家里的顶梁柱垮了,刘家的生活顿时陷入了更深的贫穷无依的境地。母弱子幼,生计无着。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刘家一直没落,几乎沦为丐户。萧文寿每天除了抚养孩子,料理家务农田,就是没日没夜地编织草鞋。刘裕从六七岁起,就不得不背着草鞋四处叫卖,除此之外,他还得拼命地下地耕田,入湖打鱼,上山砍柴,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什么委屈耻辱都受过,没有一刻的闲功夫,也没有多余的想法。他知道只有拼命劳动才能养家糊口,作为长子,刘裕深知肩上的重担。他时刻都在寻找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为此,他曾和人赌博,给富户当过打手,但都以失败告终。以致后来去从军,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从此发达起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嗜赌成性

  寒门出俊才。刘裕渐渐长大,尽管全家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但刘裕却发育得很好,是瘠地里的一颗壮苗。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史书记载他身高七尺六寸(相当于现在的米),天生的豪杰之相。他游侠放任,性情豪爽奔放,平素喜好拳脚棍棒,练就了一身武艺,路见不平,也出手相助,在乡间早已闻名,时获馈赠。但也因此,便不安于坐守家中,不似先前勤勉劳作了,常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大话空话很多,似乎很有壮志。亲戚朋友们对他颇有微词,但是继母萧文寿却对儿子很偏爱,旁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由于他的爱好是全武行,读书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这使他以后吃了很多苦头。后来同在京口起兵###桓玄的刘毅,曾与他展开激烈的相位之争。刘毅很看不起刘裕,常言词里带刺,讥他没有文化,仅有匹夫之勇。刘裕有苦难言,英雄气短。而刘毅常在朝廷上谈玄说幽,吟诗作文,很有一套,又能广交社会名流,团结高门大户,风云际会,冠绝一时,令刘裕羡慕得要死,也嫉妒得要死。刘裕深知,想要压倒刘毅,在朝廷上站稳脚跟,一定要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强项,在战场上决雌争雄,建立盖世功勋才行。这也是他后来多次进行北伐的原因之一了。
  刘裕长到18岁,依然穷苦潦倒,一事无成,举债度日。而且性情粗野,好斗性格依旧,就由继母做主,与郡里功曹臧隽的女儿臧爱亲结婚。继母想,或许结婚以后,有妻子约束,刘裕就多少能改变自己放纵的性情了。
  刘裕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总想出人头地,可总是时运不济,干啥啥不成,想啥啥不来,多遭亲友奚落,邻人冷落,骂他百事不成,刘裕很是孤独。常慨叹自己是待时未遇的英雄,说:“富贵我所取,贫贱非我愿。”
  据说,刘裕有一次到京口竹林寺游玩,曾经倦卧讲堂廊下休息,路过的僧众看见他倦卧的地方,云气蒸腾,幻出五色龙章,罩着他酣眠,不禁大惊失色。刘裕听说之后心中暗喜,但是嘴上推说:“上人不可妄言,多是看花了眼。”此事发生后,刘裕更加断定自己前景不可限量,甚至到了妄想的地步。一天到晚无心干活,游手好闲,到处求高人指点。
  刘裕父亲的墓葬在丹徒县候山上,远溯至秦代,候山就曾被众多占卜家断定是有“天子之气”的风水宝地。当时有一个著名的风水师叫孔恭,名闻天下。刘裕想尽办法接近他,取得他的好感,邀他一同出游,有意将他带到父亲的墓边,故意装作局外人的模样问孔恭:“你看这家人的墓地如何?看坟头也不像大户人家。”孔恭仔细看后答道:“年轻人,话可不能这么说。我走遍大江南北,还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