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青春的纯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过青春的纯白-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我有幸和中标企业的销售策划人员交流过,他道出了该公司的销售策略:这个楼盘根本就不是为了本地人量身打造,而是看准了本地作为旅游城市而衍生出的气候宜人、居住舒适的潜在需求,前瞻性地将外来人士作为目标客户,结果一击即中,赚得盆满钵溢。不过,该楼盘也成为了本地黑灯率较高的小区之一,除了旅游季节外,常年大面积空置。这是我第一次在家乡见识到中国“人傻钱多”的盛况,但在后续的人生中,它不过只是沧海一粟。

    却说房地产项目无疾而终,我又回到了文山书海的本职工作中。

    不知不觉到了年中,公司在本地最大的五星级酒店召开了半年度的述职会议。全国各地分子公司的老总齐聚述职。由于上半年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度预算进展,公司在酒店的庆功规模也是盛况空前。

    晚上,我和杜飞、赵浩先是与相熟的以陈总、苗胖子及邢斌为主的房地产公司高管们插科打诨、丑态百出地喝了一晚上酒,随后又跑到二楼的ktv包间唱歌。此时,包间里已经坐满了新上任半年的人力资源部郝部长、从北京分公司专程飞回来开会的秦总以及几个总部职能部门的员工。

    北京分公司的秦总显得有点落寞,整晚上都强颜欢笑,只略带伤感地唱了首《隐形的翅膀》: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据说他当年是公司年轻一代中层领导中最受花总赏识的人,没有之一。在集团当年收购了北京分公司以后,秦总从总部被直接空降到北京分公司任总经理。这北京分公司与其他的分子公司性质截然不同,名义上是下属公司,可实质上却是一个小小的**王国。这层渊源还要从其背景和前身说起。

    我们原本是个多元化且分散、主业不突出的公司,为了提高公司的业绩和吸金能力,又适逢国有企业整合热潮,国家有关部门半路为我们找了一家实力雄厚的典型央企做大股东。随着大股东的入主,其旗下一家盈利能力颇丰的分公司被注入到了我们集团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如今的北京分公司。这北京分公司地处京城,人多关系杂,我们将它合并以后所面临的业务和文化冲突在所难免。

    于是,这位秦总作为当时集团的“当红炸子鸡”,被花总委以重托,调任北京分公司的老总。原北京分公司老总则被明升暗降,提了级别,却丢了一把手的实权宝座。

    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位年轻的秦总遇到了其人生中最悲催的日子:由于大股东单位的众多领导与北京分公司固守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秦总在北京分公司的强势作风招致既有势力的不满,得罪人无数;北京分公司下属的人员作风散漫、效率低下,但仗着背景深厚而无视秦总的命令。矛盾反馈到集团总部,花总碍于北京分公司人员关系复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作壁上观;如今,北京分公司的业绩虽然年年稳中有升,但距离志化集团大幅增长的要求相去甚远;分公司业务战略转型势在必行,但改革阻力重重,无法前行。

    现在,秦总在分公司和总部的名声都不好,可谓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外界盛传其已经被花总勒令回总部。我对这个秦总虽然不了解,可从老高的嘴里数次听出对秦总的中肯评价:年轻、有魄力,是志化集团中实力属一属二的人才。而杨部长在平时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拿自己和秦总做对比,其一较高下的态度明显。但由于业绩相差太远,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显露出对秦总才情和业绩的嫉妒。

    想着一代青年才俊“虎落平阳被犬欺”,让总部机关这些每日里只知道看报纸、打扑克、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寄生虫”笑话,我心里不由得更加深了几分对这个秦总的好感,便多敬了他几杯酒。

    过了几日,杨部长突然通知我去办公室。我一进办公室,杨部长就满脸春风地说:“小李啊,最近的工作很出色,报告质量提升明显,上次房地产地块投标那个项目你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淡淡地微笑着,不知道杨部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杨部长接着公事公办地说:“集团决定调你去新成立的投资部,部长是刚刚从北京回来就任的秦部长。”

    我一听,心情有些复杂,说不清楚是喜是忧,但离开已经适应了一年半的新环境,留恋之情马上占据了情绪的大半。

    我刚要说话,杨部长摆了摆手,一脸惋惜地说:“其实我是不愿意让你走的,但是,公司的决定我们还是要服从。秦部长工作能力强,在多个领域都很有经验,你从他那里一定会学到很多的东西。”

    此时,我的情绪已经有些激动了,说:“杨部长,我,是不是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杨部长说:“没有,你的工作热情高、成长速度也很快,我是舍不得你离开的。不过,投资部要人,公司已经安排了你去,我也不能违背了公司的意愿。你回去整理下资料,和王正做个交接,明天就去投资部报到吧。”

    我回了自己的座位,回想着一年半以来在这个部门的点点滴滴,虽然说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职业生涯成长的预期,对总部机关的一些拖沓冗长的官僚作风及沾亲带故的裙带关系深恶痛绝,但是,和这些同事每日里朝夕相处,毕竟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如今孤身一人上路,投入新的工作环境,难免有点儿留恋和依依不舍。

    老高听说我要去投资部,丝毫不避嫌地在办公室里大声说:“好啊,好啊,年轻人有发展啊!”众多部门同事也是纷纷对我表示了礼貌性的祝贺。

    傍晚下班后,剩下我和老高在办公室聊天。

    我问他:“老高,我在公司也没有什么朋友,你算是一个长辈级的人物了,帮我分析分析这次去投资部的前景。”

    老高说:“当然是好了。秦部长是个高手,你在他手下一定会比在杨部长手下获得更多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我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可据说秦部长是被花总从北京勒令回总部的,也就是说花总对他在北京的工作不是很满意。我跟着走背字的他,会有大的发展机会吗?”

    老高笑了,说:“他在北京没有完成任务,花总当然要调他回来。在北京那个水深的地方,照他现在的境遇,再不回来就会被淹死。当然,任务没有完成自然有他的过失,但谁是制定政策的人?是花总。整个志化集团的政策,事无巨细,都是花总一个人的决策。秦总不过是执行花总政策的一粒棋子而已。所以,花总调他回来,表面上看是带有一定的惩罚意思,毕竟这么大的任务缺口,分公司老总作为直接责任人,责无旁贷地要承担大部分责任。不然,让花总承担责任吗?但花总心里其实还是认可秦总的,他仍然是花总最得力的助手。”

    我挠了挠头,说:“我觉得人虽然要一直工作,但是,自己还是要把握下节奏,定期做个总结。你觉得我这一年半在企业管理部怎么样?”

    老高“嘿嘿”地笑了,说:“小李,你还是很有悟性的一个人。说到你在企业管理部,其实热情和努力是有的,但是,我们部门的业务太杂,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始终没有给你提供一个持续发展的环境。”

    我点头说:“我虽然挺能写,但特别想接触点实质性的业务,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嘛。”

    老高正色道:“咱们公司不看什么业务能力,但是,很讲究策划能力,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说着,他的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个圈,说:“你把一篇文章做得四平八稳,有声有色,那你在公司就算半个高手了。”

    我问他:“这次调我去投资部,是公司的意思还是杨部长的意思?”

    老高神秘地笑了,欲言又止地说:“既是公司的意思,也是杨部长的意思。”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十六章 重整旗鼓
    我眼睛盯着老高,一刻也不曾离开,连眼睛都不眨。

    老高眼里全是笑意,坚持了半分钟,说:“好吧,看在你我相识一场,我在公司又是个局外人的份上,就再给你透露点消息。秦总光杆司令地从北京分公司回总部任职,必然会向花总要人。目前,他正处在事业的低谷期,虽然谈不上人见人烦,但起码也是人人避而远之,谁都不愿意去他门下。花总只能强令人数众多的企业管理部出一个人去投资部。杨部长在你们这几个年轻人中掂量了一番,就把你调走了。”

    我一脸委屈地说:“你那意思,我是被企业管理部淘汰下来的残次品?”

    老高笑着说:“非也,非也。你的能力在这几人里还是很强的。不过,杨部长心里认准了你和他不是一个战线的人。”

    我有些急躁地说:“我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都是为了这个部门?我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老高的笑意更浓了,说:“你工作努力是不假,但是,杨部长可能认为你心里时时想着另攀高枝,不甘于做一个普通的员工,这就是你的问题了。”

    我气急败坏地说:“难道要求上进也有错?”

    老高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过的吗?领导一旦从一件事情上认定了你和他有二心,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扭转过来的。任何领导都是这样,宁可要一个像王正那样能力一般,但绝对忠诚的下属,也绝不会要一个像你表现出来的这种锋芒毕现的出头鸟。”

    我不服气地说:“那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你也清楚,我并没有刻意地要损害部门利益。如今看来,倒真的成了教训了,我上哪说理去?”

    老高点了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意味深长地说:“你现在的境遇未必是坏事。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在当前公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环境下,恐怕也只有秦总那里会给你们这些年轻人更多的成长机会。别忘了,现在是他在走背字,你才幸运地进入了他的门下。在他风光无限的时候,你想进他的门下,恐怕即使挤破了头也未必能进得去,他可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领导啊。”

    我点点头,说:“反正我光脚不怕穿鞋的,只要肯给我机会提升能力,什么样的领导我都能接受,严师出高徒嘛!”

    老高也点了点,说:“有时候,人的成功就差一点努力和坚持。你要是能够一直保持这股劲头,那你的前途就有希望了。”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杨部长办公室告别。虽然知道了他将我变相抛弃的事实,但我心里对他依然是感激多于怨恨。毕竟,是他在我彷徨无助的时候,给了我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是他在我职业发展初期遭遇不公和危难时,屡次伸出援手救了我。

    杨部长依旧是那副我刚进公司时宽容的笑脸,满面和气地说:“来,小李,我和你一起去秦部长的办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