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青春的纯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过青春的纯白-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部长依旧是那副我刚进公司时宽容的笑脸,满面和气地说:“来,小李,我和你一起去秦部长的办公室,替你引荐一下。”

    我心说,情意虽然生分了,不过,这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吧。

    杨部长引领着我去了秦部长的新办公室,两人落座后谈了好长一段的家常话,好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但我在来公司的一年半时间里,却经常会听到杨部长拿北京分公司说事,而且言语之中难掩与秦部长在业绩上较劲儿的决心。

    我不自禁地仔细打量了几眼我的未来领导:中等个头,体型匀称,不似总部机关的大部分中层领导那么大腹便便;他浓眉大眼,言语间很是和气,但这份和气与杨部长的满面春风截然不同,秦部长的和气是一种见惯了大场面后的从容和坦然。

    杨部长告辞后,秦部长让我介绍下自己的情况。我把自己在学校和来公司一年半时间所从事的工作大致说了一下。秦部长耐心地听着,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末了,他笑笑说:“我们今天才算是第二次见面,但你在去年年初年轻员工座谈会上的发言还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内生式发展方式外,要想快速做大,必然要依赖外延式的扩张和投资。所以,投资部在公司的所有部门里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公司发展很快,业务知识更新也很快,希望你能不断地提高业务能力,跟上公司的发展步伐。”

    我点了点头,说:“我个人也很希望能够不断地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而成长。秦部长,请问我们部门近期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秦部长说:“过两天,有一个北京回来的同事会调到我们部门来。你做好准备,这几天可能就要出差。”

    我心说,果然是快人快语,没有拖泥带水的寒暄,这么快就准备派我上战场了。

    过了两天,北京回来一个同事,叫林栋,比我大十几岁,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我问他部门今后的业务,他人倒是爽快,知无不言。从他嘴里,我对北京分公司的业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话说北京分公司当年作为大股东单位扶持志化集团的未来快速发展而注入的资产,业务范围以全国铁路的货运代理服务为主,尤其是大宗货物代理运输,对外宣称是运营唯一主体,其实直白的意思就是垄断。任何其他企业在没有经过国家交通部委许可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在铁路上**操作,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这块业务占有了垄断的政策优势。

    此次,昆明的一家国有大型化肥生产厂根据其化肥物流业务提出了一个新的运输工具设计方案,拟使用该运输工具在铁路进行长距离运输。在交通部委相关审批部门走了层层关系后,该集团终于找到了我们。我们集团准备前期对化肥市场、运输总量、经济成本和实际运输条件等进行全面调研,论证可行后,有望为该项目投资至少一个亿的资金购置运输工具,并为该化肥厂承揽全国的运输业务。

    林栋介绍道:“此次由大股东单位、志化总部机关投资部及北京分公司三方人员共同前往昆明实际调研。如果一切顺利,在确定方案可行后的半年内将正式招标,确定厂家,随后下单生产,项目最快在明年前半年就可以正式运作。”

    我听了以后,顿时热血沸腾,心说,哥们在企业管理部忙忙碌碌一年半,天天被告诉要干大事,最后天天在家文山书海地整些官样文章,这下终于等到大项目了。

    我心情激动地对林栋说:“林哥,以后我们两个人在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您学习。”

    林栋毫不做作,大方地说:“没关系,你尽管问。”

    一周以后,我们正式确定了行程:先前往北京与相应领导及工作人员会合,随后由北京直飞昆明。秦部长和林栋先行前往与北京领导会面,我则带着摄影器材随后赶去。

    匆忙的准备,紧张的赶场,我的状态一下子由悠闲自在的机关生活切换到了繁忙出差的快速通道,这让我兴奋不已。

    清晨,我穿着西装,背着宽大的笔记本包,一身公务出行的架势就离开了家门。走在街上,我前挂摄影器材,后背笔记本电脑包,像个全副武装的战士一样,雄赳赳气昂昂。那一刻,我的心情大好,仿佛正在通往成功之路,沿途则铺满了鲜花和掌声。

    由于是第一次乘飞机出差,我对时间没有丝毫的概念,出租车在前往机场的途中被结结实实地堵在了上班高峰期的车流中。在出租车上,我眼睛死死地盯住表,生怕会耽误了航班。车窗外,密密麻麻排列的汽车整整齐齐地堆砌在高架桥上,如蜗牛般地呻吟和爬行,就差在后备箱那里插只尾巴了。

    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兔子不拉屎,野鸡不打鸣的地方,我只能是望车兴叹,期间不停地低头看表。司机师傅也看出了我的焦急,一个劲地安慰我,说堵车很快就可以解除。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司机师傅一句轻松的“走了”,放肆地踩开了油门。我无奈地盯着那所剩无几的时间,软软地堆在座位里,浑身没有了生气和力量。

    谁料这司机师傅比我还性急,一踩油门,顿时让我感觉颈后虎虎生风,全身如腾云驾雾般地悬在空中。我下意识地把安全带紧了紧,嘴里面哼起了周杰伦的《漂移》:我用第一人称在飘移青春,输跟赢的分寸计算得很准确;我踏上风火轮在飘移青春,故事中的我们,在演自己的人生。得漂得漂得意地漂……

    这感觉,爽得让人想哭。

    我在起飞前的最后一刻赶上了咸城飞往北京的航班。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在“嗡嗡”声中,飞机缓缓起飞,我望向窗外,温暖的阳光柔和地投在建筑物上璀璨生辉,蔚蓝的天空在白云的点缀下干净整洁,清晨的都市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起飞平稳后,我跑到后排,找了个空置的座位坐下,安静地听起了音乐。空姐在最后经过我身边时,甜甜地一笑,亲切地问我:“帅哥,你喝点什么?”

    我抬眼看看不算惊艳、但令人感觉很舒服的空姐,腼腆地笑笑,要了杯矿泉水。

    前往北京的路上,我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昔日的恋人谭晶晶,想到了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当年,谭晶晶一门心思地要去北京发展,寻找自己的理想和幸福。而我如今则阴差阳错地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途。据林栋介绍,以后我们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很多,这不禁让我开始有点想当然地幻想着谭晶晶和北京——对现在的我而言,至少他们之间有一样是相同的,都显得陌生而神秘,又充满了希望和诱惑。只是,不知道这个看似前途光明的诱惑中,又有多少是为我这样的小人物精心准备、量身定做的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古老的北京,曾经埋没了多少英雄豪气和美人容颜的帝都,即将在我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

    远去的谭晶晶,曾经泯灭了我几多天真幻想和崇高理想的旧情人,在经历了百转千回后,我终于要与你和你的城市相见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十七章 道不相同
    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那一刻,我不禁透过窗户张望着外面的天空。据说北京的空气污染严重,如果在下雨天穿白色的衣服淋雨,会留下一身的泥点子。这点目前我倒没有感觉,后来一打听,原来首都正在为举办奥运会严阵以待,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紧锣密鼓,有序进行。

    林栋已经在北京提前安顿下来,住进了志化集团在北京的办事处,秦部长则自己住进了离大股东单位较为临近的宾馆。在林栋一路电话的指引下,我也顺利入住办事处。办事处是一层两套超大户型的居住民房,公司将其改造成了办公和休息两用的办公地点。屋内设施豪华,生活、家庭用品一应俱全,办公设备及网络也很方便,其位于京城的北面,靠近八达岭,与我们会见客人的城区相距甚远。但即使是这样的地理位置,其房价也已经接近两万元每平米,轻而易举地将我们公司这项固定资产投资价值在短短一年就升值了一倍。

    晚上,我站在办事处的落地窗前,看着国内最大都市夜景的灯火阑珊,高楼林立,不禁有点恍惚,如在梦中。我想着谭晶晶、黄灿等一干学生时代曾经认识的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漂泊和打拼,无亲无故、无根无源、摸爬滚打、冷暖自知,想象着我自己孤独一人走在北京街头的茫然若失和彷徨无助,不禁对大城市有种莫名的敬畏和疏远,曾经的理想在现实冰冷的城市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这是我第一晚来北京,却平生第一次忽然有点儿想家。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起来忙碌。我赶上了北京上班的高峰期,在地铁站连续错过了两列地铁也没有挤上去。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时间段的北京地铁上人满为患:每列车厢如汉堡一样被塞得严严实实,肥肉,瘦肉,各种肤色、各种味道,让人气闷得濒临窒息!更令人无语的是,在到达市中心之前几乎没有人下地铁。于是,每到一站,车里车外就多了一次斗争的机会。车厢内已有的“肉”迫于空间的渐趋狭小而本能地想拒绝更多的“肉”塞进来。而外边的“肉”则攒足了力气,竭尽所能硬往里挤,带着夏日的热气,如同刚从锅里捞出来一样。而整个满载的车厢则像极了秋刀鱼罐头,黏黏糊糊又软软塌塌。

    尽管拥挤得令人窒息,地铁里面的乘客却表现得坦然自若,在拥挤的空间里游刃有余,读书的,看报的,玩ps游戏的,背雅思的,看托福的,令我大开眼界,自叹弗如。也许,一个人想专注地做事情是不需要环境的,即使浮于闹市,眼耳充塞,一样身心平静;反之,纵然深处幽静,心不静,还是无所事事,深受凡尘困扰。我猜帝都的人民大概早已深谙“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道理,于繁华中自有一份平静与安详。

    在大股东公司的楼下大厅里,我们和秦部长会合,前往大股东公司领导办公室。林栋和我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没少给我讲过他在北京知道的事情。这大股东公司是国家交通部委下属的公司,级别虽然高,但并不是完全按照公司规律在运营,有着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官僚作风和等级观念,事事讲级别,人人讲政治,对公司运作基本上还是个市场经济的初学者。

    在他们眼里,志化集团地处京城以外,级别低、资历浅,收购前在国家交通部委根本排不上号,是名符其实的乡巴佬。所以,虽然名义上两家是总公司与下属公司的从属关系,但由于在合并前没有任何历史渊源,因此,融合得非常艰难,常常是面和心不合,各打各的算盘。

    其实纵观全世界的公司并购,最艰难的无外乎都是文化整合,要把两家文化不同的公司完全整合到一起,那可绝非易事,尤其是在中国。

    接待我们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