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科学文化的本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西方科学文化的本源-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入外江;洪水季节时,利用水流在弯道处的自然规律,四成水进入内江,六成以上的水进入外江。分四六,平涝旱,具有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功能。”

  静思道:“水流还有这样的自然规律,李冰父子对水流规律认识真是深刻啊。”

  东方老人道:“已选好了位置,现在要在江心修筑分水堤了。江心水高涌大,水流急速,筑成的堰提要很坚固,否则随时都会被洪水冲走。用什么材料呢?那时没有钢筋混凝土,即使有钢筋混凝土,也只是强行阻塞,而非天然疏导。”

  静思道:“往江心抛大石块,怎样,会不会被冲掉?”

  东方老人道:“开始他们采用抛石块的方法,结果没有成功。因为,抛下去的石块,经不住洪水的冲击,不断地被洪水冲走。这种以刚制刚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李冰想到以柔克刚的方法,编大竹笼,内装满鹅卵石,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大竹笼在湍流的水中安然不动,稳稳地固定在那里,周围再用大石头加固,就这样分水大堤建成。因大堤前端像鱼之头,故称为鱼嘴分水堤。”

  静思道:“这样分流泄洪、引水灌溉,基本上就解决了。”

  东方老人道:“是差不多了。只是岷江的水量,不论枯水季节还是洪水季节,水量都不是均等的。所以经分水堤引入宝瓶口的水量忽大忽小,很不稳定。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飞沙堰溢洪道。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当内江水量大时,就能漫过溢出流入外江,起二次调节水量的作用。”

  静思道:“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都建成了。都江堰的泥沙排放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是当今水利工程都为之困扰的问题。”

  东方老人道:“在鱼嘴分流处,内江处于凹地,外江处于凸地,根据弯道水流规律,表层水流流向凹地,底层水流流向凸地。随洪水而下的沙石,大部分将近八成随底层水流流向外江。分沙之后,仍有部分泥沙流入内江,这时,河道利用江水直冲水底崖壁而产生的旋流冲力,再次将泥沙从河道侧面的飞沙堰排走,洪水越大,沙石排出率越高,最高可达九成八。”

  静思道:“这真是一种精妙的设计,能天然自动地排沙。”

  东方老人道:“都江堰工程巧夺天工的三大部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首尾呼应,相互配合,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这是因时因地而制宜、效法自然,根据自然万物相生相克的规律,来天然的疏导处理,如同大禹治水,而非破坏自然,建立大坝强硬堵塞,人为开闸泄洪。”

  静思感叹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东方科学文化的杰作,是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璨明珠。” 。。

第十章  千年瑰宝(一)
日光亭内。

  石桌上放有一本书《黄帝内经》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东方老人道:“你开始就说了有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主张废除中医。实际上,废医论的声音,从近代以来就不绝于耳,那些所谓的国学大师们,不仅主张打倒中医,还要打倒千古圣人孔子及一切传统文化。”

  静思不解地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极端呢?”

  东方老人道:“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他们的心理从天朝大国的极端自豪心理跌落至极端的失落心理,在这种自信极端失落的心理下,就会有疯狂的过激反映,产生打倒一切的欲望;二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东方科学文明和西方科学文明的深层次的内在本质,未认识到西方科学思想和理论的适用范围,把西方科学当作真理,作为一切是非曲折的判断标准。”

  静思道:“您分析得真透彻。中医是什么时候起源的?”

  东方老人道:“三皇五帝时代,中医就开始了,如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远古时期,百姓以采食野生瓜果,生吃动物蚌蛤为生,腥臊恶臭伤腹胃,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寿命很短。

  炎帝神农氏为宣药疗疾,救夭人命,使百姓延年益寿。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了解百草平毒寒温之药性,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复为疾病所缠,故先民封他为“药神”。炎帝神农氏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

  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

  现存最早的秦汉时期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是划时代的一部煌煌巨著。

  静思道:“中医的说法怎样来的?难道仅仅是为了区别西医吗?”

  东方老人道:“ 中医的说法西汉时就有了。我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后来,中医演化为与西医对比的一个专有名词。”

  静思道:“人体的阴阳指的是什么呢?”

  东方老人道:“根据古代的有机统一宇宙观,老子的‘一’后来演变为‘气’,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建立了气一元论说。气又分为阴阳两方面,轻清的,活泼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属于阳,重浊的、安静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属阴。冬至时,一阳初生,开始成长上升,春分时已至天地中间位置,夏至时,壮大至极到天;阳极而阴生,一阴生成,开始下降,秋分时至中间位置,冬至时壮大至极到地,如此循环往复,这是天地间的大阴阳。由取象比类法,人体有一小阴阳,肾气为阳,心气为阴,肾比地,心比天,子午卯酉四时辰比冬夏春秋四时,心肾之气在体内循环往复。此即古人所说,心肾相交,阴阳既济,人会健康长生。”

  静思道:“现实中,人们为什么没有健康长生呢?”

  东方老人道:“现实中,首先,人们外有六欲影响,内有七情伤害,不能保持阴阳平衡。所以《黄帝内经》首篇提出养生根本原则: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次,天地四时阴阳影响人体阴阳的变化,即外界环境对人体内在的影响关系。人们应根据四时变化,如生、长、收、藏、温、凉、寒、暑等,来调整自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自然。”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一章  千年瑰宝(二)
静思道:“您对天地人体阴阳说得非常透彻。中医理论建立在阴阳五行理论之上,您再说说五行理论。”

  东方老人道:“五行理论,认为世间万物的整体功能或属性分为五种。《尚书&;#8226;洪范》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滋润、向下的属性归为水;火曰炎上,炎热、向上的属性归为火;木曰曲直,生长、升发的属性归为木;金曰从革,肃杀、变革的属性归为金;土爰稼穑,生化、厚重的属性归为土。”

  静思道:“现在一些人,错误地把金水木火土当作不变的实体事物,与西方科学中的实体元素对比,认为宇宙万物不可能由这五种事物组成,进而认为古人提出五行理论,是荒谬可笑的。”

  东方老人道:“是啊。当古人看到世间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事物时,难道会弱智地认为,所有事物只是由其中的五种事物组成吗?东方宇宙观,向来认为宇宙万物是生成的,不同于西方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组成的观点,况且西方科学中的基本组成微粒之间,没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理论的基础是它们的相生相克关系,你知道吗?”

  静思点头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东方老人道:“任何一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其实质是四种影响关系,即‘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如金生水,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

  静思道:“然后由五脏的功能或属性,类比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东方老人道:“是的。五脏相互资生关系: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五脏相互制约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然后以五行之象类推五脏外合体窍、通于天气的理论,将人体脏腑、器官、生理部位和情志活动与外界的声音、颜色、季节、气候、方位、味道等分门别类地归属在一起。”

  静思道:“五脏的相生相克关系,是把每脏当作整体来研究与其它各脏的辩证关系的。人体五脏等各部分与人体整体的辩证关系怎样呢?”

  东方老人道:“人体五脏等各部分对人整体的影响是显然的,无论那部分发生病变或受伤害,都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藏象学说的内容之一是藏于体内的内脏病理变化,在人体的外表产生各种征象。人整体对其各部分也是有影响的。如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即某一部分受到病变或伤害,人体能够自主地进行修复。人的精神情志对各部分的影响作用,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有明显的论述,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故在首篇就提出养生根本原则。”

  静思道:“我国古人真是了不起啊。西医直到近期才意识到人整体的精神情志对各部分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所谓的精神疗法。”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二章  千年瑰宝(三)
老人感叹道:“我国古人的智慧实在深邃啊。如根据经络穴位而来的针灸疗法,很是神妙。”

  静思道:“当前经络穴位理论,争议极大。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东方老人道:“古人由人合于天地,来取象比类。如《黄帝内经》云: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

  静思道:“经络有什么作用呢?”

  东方老人道:“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静思道:“经络有那些呢?”

  东方老人指着桌上的人体经络穴位图,道:“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人体纵行的主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横布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为络脉。经脉有十二支,络脉主要有十五别络。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