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书-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要把眼睛挖出来,置吴东门上,幸灾乐祸地观看越兵的入城式。
  为越王勾贱献美人计的文种,也没有好下场。破吴之后,范蠡急流勇退,临行前劝文种:“勾贱此人,可以同患难,不可共富贵。你还是走吧。”文种不听。没想到有一天文种生病,越王探视,解剑而坐,说:“‘志士不忧其身之死,而忧其道之不行。’你有七术,寡人行其三,而吴已破灭,尚有四术,安所用之·”文种回答不知。越王按捺不住,点拨他:“可不可以把剩下的四术用以谋地下的吴王·”于是扬长而去,把剑留了下来。只见剑匣有“属镂”二字,即夫差赐子胥自刭之剑也。文种仰天叹曰:“古人云‘大德不报。’吾不听范少伯之言,乃为越王所戮,岂非愚哉!”复自笑曰:“百世而下,论者必以吾配子胥,亦复何恨!”于是伏剑而死。
  

申不害
(前385—前337)天道无私
  战国时法家,郑国人,前355年被韩昭侯任为相国。他主张君主“术治”。君主不动声色地靠诡秘的手段来考核监督臣下是否称职。臣下无从猜测国君的意图,这样,君主就可以做到“独视”、“独听”、“独断”,操纵一切。
  申不害为相十五年,“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犯”。临死之前他说:“天道无私,是以恒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
  参考:《群书纪要·大体》
  ##苏秦
  (?—前284)死后之计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人,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
  苏秦先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乡。
  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发愤,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悬梁,锥刺骨”。
  一年后,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开始二次周游列国。这回终于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
  苏秦衣锦还乡,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嫂子老远跪在地上迎接他。
  世态炎凉如此。苏秦不由叹息:“人生在世,地位财富,真不可忽视啊!”
  据《史记》载,苏秦后来与燕易王母私通,怕被杀,便说服燕易王,派自己去齐国行反间计。齐王不知内情,厚待苏秦。齐国诸大夫妒其获宠,派刺客刺杀他。刺客刺苏秦未死。齐王通辑刺客,多日不得。苏秦垂死时对齐王说:“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齐王按照苏秦所说,张榜寻求杀苏秦的英雄。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立即回答说:“这好办,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苏泰临死了,还会动脑筋,借人家的手替自己报仇。真是搞谋略人的头脑啊。
  

商鞅
(约前390—前338)“作茧自缚”
  商鞅,卫国人,喜好刑名之学,在魏国当差,怀才不遇,离魏入秦,做宠臣景监的门子,得到秦孝公的多次召见。商鞅察言观色,多方试探,以三寸不烂之舌,极力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于获得秦孝公的首肯,被秦孝公任用为左庶长,开始着手实施变法。
  商鞅变法,特点是轻罪重判,刑罚严酷。他首开连坐的法律先河,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互监视,彼此检举,对作奸犯科者处以腰斩,藏匿者给以和投降叛变分子相同的严厉处罚。凡打架斗殴的,均按情节轻重一律科刑。不从事农耕而专事工商末利者和因懒惰而贪者,一律拘捕,妻子没为官奴。
  商鞅任秦国相,大力推行变法,积怨甚深。有识之士赵良曾谴责商鞅,用严刑酷法残害民众,积怨结恨、埋下隐患,不得人心。赵良直言不讳警告商鞅:有朝一日,秦王会收拾你,你的死期指日可待。肺腑之言,却被商鞅当作了耳边风。
  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等人欲报仇雪恨,罗织罪名,告发商鞅谋反。国君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遁,亡命边关。
  他打算在客栈住下,但身无有效证件,店家不知他是商鞅,说:商鞅法令规定,留宿没有证件的人要治罪。商鞅不禁喟然叹曰:“嗟呼,为法之敝一至此哉!”他何曾想到,其苦心孤诣推行的法律如今被用来对付自己了。无栖身之所,商鞅只好逃往魏国,但魏国认为他是秦国的窃贼,拒绝收留他。走投无路,商鞅再次入秦,回到封地商邑,纠集党羽攻打郑地,被秦惠王发兵打败,车裂示众,灭了家族,应验了赵良的话。临死前,眼见无人为自己求情,他不住叹息:“真是作茧自缚啊!”
  古往今来变法者,莫不触动传统势力的切身利益。无论变法成功还是失败,变法者本身都没有好下场。吴起在楚国,后世的王安石、张居正都是这样。虽如作茧自缚,有利的是国家和后世,损害的是自己。
  参考:《史记·商君列传》
  链接:《商君书》,又称《商子》,为战国商鞅一派法家著作的汇集。在《汉书》中录有二十九篇,但现在仅存二十四篇。《商君书》着重论述了商鞅一派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司马迁说:“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认为它的思想内容和商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相符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李斯
(约前284—前208)牵犬东门,岂可得乎
  始皇帝的千古功绩,一半是李斯的。李斯虽出身寒微,却遇到了好老师———荀卿,还有个暗地较劲的同学韩非子。
  李斯谏阻逐客,二十余年助始皇一统天下;以刚柔相济小篆为标准书体一统文字,以霹雳手段一统度量衡,造千古功绩。可惜凭仗地位显贵,李斯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推行酷刑峻法。他听信赵高的邪说,废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为帝,遂造成大秦帝国须臾崩溃,最终,李斯被指鹿为马的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判五刑,诛连三族。
  他临终遗言:“牵犬东门,岂可得乎。”牵黄犬出东门去猎兔的闲情是不可再得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良
(?—前186)急流勇退
  张良,字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
  张良辅助刘邦夺得天下后,多数时间称病不出,自言:“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汉书·张良传》)于是学道,不问政事,飘然而逝。
  张良是聪明人,历史上与他类似的还有范蠡、朱升等,都是对时世和未来的国运、个人命运有预判的人。
  

陈平
(?—前178)暗种祸因
  陈平,秦末汉初谋略家,始投魏王,继属楚王项羽,后离楚归汉,佐汉王刘邦,一匡天下,终成汉室名相。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陈平之人多奇事:年轻俊美,偏纳他人之###,为当时笑谈;六出奇计佐汉,助高祖解白登围,又平定叛乱,使大汉江山天牢地固。陈平之人善谋身:高祖欲杀“连襟”樊哙,一边真命天子,一边是皇亲国戚,陈平夹在中间受难,便对灵哭奏,解吕后构陷之心;后结交周勃,终于翦灭吕后势力,得了善终。
  文帝二年,陈平去世,临终前意味深长地说:“我经常使用诡秘的计谋,这是道家所禁忌的。我的后代恐怕会被废黜,终归不能再兴起,因为我暗中积下了很多祸因。”后来果然如此。
  陈平是高祖临终前点过名要做宰相的人,也被高祖认为是最聪明的人,但过于聪明缺少意志力。可见高祖知人善任。
  参考:《史记·陈丞相世家》
  

曹参
(?—前190)萧规曹随
  汉初诸臣,张良引退山林,学习仙术,韩信身死宫中,百般无奈,萧何遭遇猜忌,郁郁而终。求其根源,莫过于功高震主,才盖于天。那些隐藏在他们身后的人,如曹参隐在萧何,陈平隐在张良,周勃隐在韩信,却能独善其身,荣泽后世。
  曹参是西汉丞相,嗜酒成性,不理政事,这使惠帝大为不满。
  惠帝对曹参的儿子说:“你私下问问你父亲:‘高帝刚刚去世,我又年轻,你作为相国,整天饮酒,如何能忧虑国家大事呢·’”哪知曹参听了儿子的话,一怒之下,打了儿子二百大板,并且说:“赶快进宫侍奉皇帝,天下大事不是你应当说的。”
  事后惠帝责备曹参。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考虑一下,关于圣明英武,陛下能比得上高帝吗·”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呀!”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才能及得上萧何吗·”惠帝说:“你好像不及他。”曹参说:“讲得好,高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明确的法令,只要我们遵循这些法令去做就行了,这不是很好吗·”惠帝说:“说得对。”
  萧何与曹参一向不和,临死的时候,他却向惠帝推荐曹参,以公事为重。曹参没有辜负萧何嘱托,“萧规曹随”,终于为“文景之治”开创了一个好局面。
  曹参临死前推荐陈平,同样以公事为重。汉朝正是这些开国之初的名相治国,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和汉武之风。
  参考:《史记·曹相国世家》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读洪迈《容斋随笔》,一直对其中一段倾心不已。这段记载的是几个人的临终遗言。
  孙吴奄有江东,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
  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
  孙权初掌事,肃欲壮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浔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个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周瑜临终托鲁肃,言其忠烈;鲁肃临终托吕蒙,言其才略;吕蒙临终托陆逊,言其意味深长。正是他们以公为主,尽忠为国,孙吴才能成为三足鼎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