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辣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状元辣妻- 第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得已,谢文婧只能如此劝说三叔,不愿三叔太过执着,不仅仅怕苦了三叔,更怕三叔因此癫狂。

每一年因为科举考不中的学子,发疯的事,也时有耳闻,自己绝不想看到三叔也会有这样的一天。

三叔被侄女这么规劝,却更加坚定了要考中的决心。三婶心里倒是动了一下,是啊,相公万一考不中,难道就一直这么辛苦下去吗?

这天,三叔带着儿子文峰一起回扬州,谢承玉能出来相送了,难得的谢文宝知道他们要回扬州后,竟然没有吵闹。

谢文宝看着文峰堂哥紧张的神色,心里不禁可怜堂哥起来。

一想到,要是过一两年,轮到自己去考童试,会不会考不中啊?十岁之后就可以参加童试,乃至于后面的府试,乡试,会试。

大周的这些不同层次的考试,每年都有,但录取率依次极低。

童试还算好,取三分之一。通过就有了童生的资格。童生资格需要在当地考取,是以谢文峰需要跟着他爹回扬州。

而到了府试,县试,直接降低到五十分之一。考中便有了秀才功名。府试,县试地点,都是各个府县城中,有本地户籍的童生都可以参考。

童试,府试县试,每年都在各地举行一次。

到了乡试,则是千分之一机率。高中便是举人功名。到举人这个功名,基本上算是出人头地了。

大周会给举人按月发放俸禄,足够养活他一人,节约点的话,养活两三人是可以的。

而且举人可以被大周吏部安排到各个地方做县丞之类的,算是副县长的级别,公务员待遇。

乡试地点,是设在大周二十几个州的省会,扬州便是其中一个乡试考场。乡试每隔两年举行一次。

会试则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每一年参加会试的学子,起码几万个。全是举人功名的。每隔三年举行一次。

大周京都没有这么大地方安排,为了安排这么多学子顺利科举,也为了方便,大周朝,特意安排了南北两处考场。

一处便是大周朝的京都,燕京。算是北方考场。

一处便是大周的金陵,算是南方考场。

这两个地方每到科举的时候,人满为患,不仅仅有学子,还有跟随学子而来的仆役家人,还有随着而来的小商贩。

谢文峰的童试在谢承进的乡试前一天举行。两父子也因此提前赶去扬州一天。

“大哥,大嫂,你们都回去吧!我一定会考中的。文婷,你在家帮着你娘管好家。文宝,你这些天好好读书,等我回来,我给你带扬州的炸鸡。”

谢承进踌躇满志,辞别家人后,坚定的转身,神情充满志在必得,看的谢文婧心里都发虚。

“文峰,到了扬州,你可要寸步不离的跟着你爹,千万别走丢了,考完试,及时跟着你爹回来,家里都盼着你们平安归来!”

谢文婧如此嘱咐落在三叔后面的堂弟,希望堂弟能牢牢记住自己的话,跟紧三叔。

三叔如果跟前世一样的话,是不会考中的啊!文婧很是难过,看着三叔志在必得的气势,有些说不出的苦涩。

“文婧,看着你三叔他们斗志昂扬的前去扬州赴考,爹也觉得热血沸腾,爹知道,如今养身体要紧,到了后年,爹一定也可以跟你三叔一样,前去赴考。

若是侥幸考中举人,爹也可以做你的依靠了,你也不必如此辛苦。是爹无用啊!”

谢承玉看着弟弟跟侄子乘坐的运船越走越远,心里早已翻腾不已。母亲在世的时候,自己考取秀才之后,坚决不愿再考科举,而是沉醉于书画。

结果,惹的母亲气恼不已。失去了母亲的庇护,让那个虚伪的继母害的自己要死不活的两年多,别说是读书,就是平时自己喜欢的书画,也都生疏的紧了。

如今想想,还是自己错了,母亲那时候,一直催促自己考取功名,为的不仅仅是自己有一个好前程,也是担心自己被那个女人欺负吧?

可惜的是,那时候自己不明白母亲的苦心啊!如今明白了,母亲却不在了。

而自己的年幼的女儿,本该是无忧无虑的花样年华,却在这样艰难的苦境中,心智早熟,全是自己无用啊!

谢文婧嘴角抽搐了,完了,三叔执着了,爹也魔怔了!都一心要考功名了!

要是三叔跟爹才十几岁,自己当然是乐见其成,可他们都是而立之年了,执着的太狠,真怕出事啊!

谢文婧感到自己头疼,不得不顺子爹的意思哄着爹:“爹,女儿将来可能就是官家千金了啊!”

“那是,等爹有了举人功名,再考个进士,最少也得是八品官员。到时候,你自然就是官家千金了!”

谢承玉自豪的说。

“爹,才是八品官家的千金啊?太低级了嘛!要是爹能考个状元,起码也是五品知府的官员,再管理好治下,皇上高兴之下,再封你一个一品的内阁大学士,要是首辅的话,那可就是一品的哦!哇,到时候,我可就是大周人人都羡慕的千金小姐了呢!”

谢文婧故意夸张的撒娇似的,就是如此的好高骛远,让爹也感觉,这不可能啊!

“你这个孩子,哪有你这样胡思乱想的?还一品内阁大学士?首辅?别逼的你爹为了你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读书坏了身体。”

杜鹃立刻伸出手,点点自己这个宝贝女儿,真能胡诌。乱哄他爹。

“就是,你娘说的对,做人要实际,不能好高骛远,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是有了好高骛远的想法,不但办不成事,还困住了自己。”

果然,谢文婧的一番好高骛远的话,惹来了爹娘一顿教育。

不错啊!爹好像还蛮有分寸的,还知道不能好高骛远,这就放心多了,回头等三叔回来,也鼓动鼓动他后年接着考,一定考个状元,混个首辅次辅什么的,然后三叔也来这么教育自己一下,便好了。

“哼,姐姐不读书,哪知道这些大道理?她现在成天就在地里跑,都成了农妇了,哪有见识?

爹,娘,我都知道,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起码我就知道,我爹肯定是考不中状元的!”

☆、060 被鄙视

谢文婧嘴角又抽搐了,被自己纨绔弟弟给鄙视成农妇了?农妇怎么了?农妇怎么就没见识了?

得,不跟着孩子一般见识,好歹他今年表现不错,没哭着吵着要跟着一起回扬州见祖母,知足吧!

而谢承玉听到儿子说到最后一句,料定他考不中状元的时候,谢承玉磨牙了。这孩子就如此不看好自己么?

连杜鹃也被自己儿子的话给噎住了,这话听得咋那么别扭呢?

什么叫他姐姐跟农妇一样?什么叫他爹肯定考不中状元?

大豆丰收了,整个李家祠的农户都喜笑颜开的,虽然忍痛一把火烧了快要收割的麦地,但能换的大豆如此丰收,实在是意外之喜。

每亩大豆,估计起码能收割八百斤,连豆杆都可以晒干做草料,实在是满意之极,全靠谢家大小姐的果断,全村人都十分感谢谢文婧这个小小少女。

不需要谢文婧请求村长的,村里人自发的都过来跟谢文婧说,要帮他们家收割大豆。

谢文婧也不跟他们客气,便跟村长商量,全村在抢收大豆这些天,全权负责全村的吃喝,让全村人全力收割大豆,当然包括自家的一百亩大豆。

“也好也好,如此,老朽也替全村人感谢谢大小姐了!这样热热闹闹的干活,也能热热闹闹的一起吃饭,端的是开心热闹,村里多少年也没有这么热闹过了啊!”

李村长感慨万分的说,谢家大小姐如此安排,却是对全村有好处,让全村的男女老少,能下田的都下田,回来能有热乎乎的饭吃,自然又节约劳力,又凝聚村民的心,自然是好!

而谢家大小姐的一百亩大豆虽然有村民帮着收割,但她的付出也不少,全村人的吃喝,搁在以前是不算多。

但如今吃喝却是最难的,虽然太子让衙门免费发放种粮,用于应急,但村里人都知道,这些种粮可是下半年的水田根子,能不吃的都省着不吃。

村里不少人,背地里还不是有不少人吃野菜,找野果子,出去打零工,为的就是多省一口种粮,留在后面种水稻?

也有不少村民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吃了不少领回来的种粮。

前几天才去了杭州城里,米铺倒闭不少,能买卖米面的铺子,少了很多,即使有买卖米面的,价格也极为昂贵,一般百姓都不会买的,买那么昂贵的大米,不如吃免费领回来的种粮了。

能花钱买那个昂贵的米面的,也只是扬州有钱的世家了。不过看着那少数开着的米铺,买米面的也稀少的很。

这世道,怎么忽然就变得这么艰难了?

“大小姐,村里全是吃苦长大的农户,只要有抵饱的,就行,别花那些冤枉钱买那些贵的离谱的大米。”

村长想想还是不好意思的提醒这个大小姐一声。

“呵呵,哪行啊?让村里干活,还不给他们吃好,我也不过意的!我们家的大豆就麻烦村里了,吃的喝的,这些天,我们会张罗好,村长不要替我省了!”

谢文婧自然也一直关注城里米面的价格,米面价格在太子来之前是高的离谱,太子来了之后,瞬间跌落谷底,没几天,倒闭不少米铺。老百姓不去买米,都去领府衙的种粮了。

结果这几天,竟然又有米铺瞬间抬高前些天跌落谷底的米价,卖到三十文钱一斤,面粉一样这个价,看的谢文婧云里雾里。

这几个少有的米铺,虽然开张,但看起来有些随意,随便有没有人前来买,反正就这个价的意思。其中那个唐家农铺就是其中开张的一个。

还好,自己在米价瞬间跌落的时候,也瞬间买了许多储备起来的,就是知道后来几年这江南的米价高的离谱。

储备足了,自然不会让自家人真的跟村民一样,吃些野草充饥。爹的身体可架不住呢!

这一次请村民帮着收割自家一百亩大豆,自然要让他们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不过,谢文婧却是不会傻的跟村长说,自己原先买了很多米面存着的。

一时间,李家祠热热闹闹的开始了收割大豆了。惹的其他村的村民心里止不住的发酸,当时的他们要是跟李家祠一样,这时候不也可以收获硕果累累的大豆了?

大豆虽然是马饲料,但总比草根强多了啊!原来蠢的不是他们,而是自己啊!

而全村人,不分男女老少,能下地的都下地了,特别是收割的第一天吃上谢家准备的香喷喷白米饭,村里人个个都精神百倍,抡起胳膊,卖起力气,好好干活,大豆丰收了啊!

“文宝,不想读书的话,也可以去跟村里人收割大豆,村里不少跟你一样的男孩都下地帮着收割豆子呢!”

谢文婧看着文宝发呆时间长了,便出声打断文宝的发呆。

“村里也有不少跟你一样大的女孩下田了,你怎么没去?”谢文宝回了谢文婧一句。

谢文婧无语,弟弟这话也对,自己确实也可以下田干活,但,自己脑海里根本就没想到这个,想到的就是怎么雇佣农户。

看来自己骨子里还是世家的千金大小姐,吃不得下地干活的苦啊!

“那行,我也下地看看他们收割大豆去,你要不要跟着一起去?我们这个时候正好给他们送下午的点心?”

谢文婧觉得村里人实在淳朴,虽然给他们吃了大米,但他们这些天过的也很辛苦,便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吃的饱饱的。

每天早上供应全村大米粥加两个馒头,中午供应两碗米饭,晚上也是两碗米饭,不过他们干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