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辣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状元辣妻- 第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天早上供应全村大米粥加两个馒头,中午供应两碗米饭,晚上也是两碗米饭,不过他们干的是体力活,下午时间长,还是应该加一两个馒头比较好。

“我不去,我才不做农夫呢!你要做村妇你自己做去!我要读书,还要考状元!”

谢文宝故意气气这个姐姐,谁叫她喜欢盯着自己,管束自己的?爹娘都没她这么狠心管自己!哼!

有志气!臭小子!你要是真这么想,我也不着急了!

行,只要你肯读书,肯上进,我就是做村妇也认了!

“秦宇,好好陪着小少爷读书,督促他别偷懒,他可是将来的状元呢!”

谢文婧也就着弟弟的话刺激了弟弟一句。

秦宇呆愣愣的看看大小姐,再看看小少爷,有些犯傻。少爷真的会是状元?

谢文婧看过弟弟之后,带着杜妈,知画,梅兰,吴嬷嬷,杜月,他们一起带着刚刚蒸好的白面馒头。还有李叔挑着一担前面凉好的开水,一起向正在轮着隔壁收割大豆的村民走去。

“李村长,李大爷,李大叔,你们都歇一会,吃完点心再干活!”

谢文婧满是笑意的叫喊着这些质朴的村里人。

前世过从没体会过这般快乐,有种被人从心底信服的自豪。他们看着自己的眼神里,没有贪婪,没有算计,唯有信服。

“哇!爹,娘,是大白馒头啊!”隔壁李叔家的孩子欢快的不得了,这白白胖胖的大馒头,真让人流口水啊!

“爷爷,我也看到了!是大馒头!爷爷,我们吃馒头喽!”李大爷的孙女也欢快的叫了起来。

村里的孩子都不要大人说的,丢下手里正在摘的豆子,一起跑了起来,惹的村民们不好意思的朝着谢文婧这边笑笑。

“不要跑,跌倒了!”谢文婧听到大人们的声音里,透出欢快,心里不由自主的跟着飞扬起来。

村里的村民,分成了三部分,少女老妇人,都在村里采摘被挑回来的大豆。此时的大豆还在豆杆上。

而村里身强力壮的汉子,则是负责挑运在田里捆好的豆杆。

另外一部分村民,则是弯着腰,连着大豆的根部,一起拽起来,捆好。原本村民是打算用镰刀割断豆杆的,后来谁说了一句,这么割断留着大豆的根,会不会影响栽种水稻?

保险起见,村里人决定,还是连根拔起的好。虽然更加费力,但值得这么做。

村里的大豆,全部收割完毕,很多村民感动极了,在这个艰难的日子里,能有大豆当粮食,真心满足了。

谢文婧的一百亩大豆,足足收获了八万斤大豆。

其他村民也都获得了不少的大豆,几乎每亩达到八百斤,是村民们谁也没想到的。

村民在有了大豆之后,种粮得以节约下来。

接下来便是牛耕地,下秧苗,准备栽下半年的水稻了。

好在李家祠的村民,存了部分种粮,差的一些种粮,谢文婧跟法净寺用大豆换了一些,补足了村里的种粮。

这让李家祠的村民更加信服谢文婧这个谢家大小姐了。

此时谢文婧的外祖父也雇佣了村民,将租种的法净寺的水田,栽种下半年的水稻。

法净寺四周好几个村的村民,能得到谢文婧家,杜家的雇佣,也算是有点活路,比其他地方的农户好一些。

而江南整片地区,因为府衙发放的种粮过头,导致真正耕种的时候,缺乏种粮,也因为不少佃户不敢再租种更多田地,宁愿流浪,宁愿做工,也不敢租种田地。

导致江南更多的耕地荒废了。

“皇上,江南如此富硕的地方,却因为太子的一道口谕,用尽府衙储备的种粮,眼睁睁陷入这样的境地,那么多良田荒废,而前方将士却不能果腹,这全是太子处理不当造成的!”

司马易将军,四十岁,虽然没参与夺嫡之争,但对于前方将士的疾苦还是耿耿于怀的。

当时江南雪灾严重,十几年前也不是没有遇到过,但那时候,先皇派的如今的皇上前去赈灾,便是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跟富商募集善款,也象征性的开仓放粮,安抚民心,虽然不够,导致江南饿死了近万人,但却没有影响下一年的生计,也没有影响正在抵抗敌国的将士粮饷。

而这一次同样是江南地区颗粒无收,但前去赈灾的太子,却命令各地府衙打开库存所有储备种粮,导致如今到了耕种的时候,却无官方种粮发放。要是这么下去,今年江南饿死的人只怕是几万几十万啊!

这不是太子的失职吗?而且是严重失职!

“老臣不同意司马将军的看法!江南百姓,在大灾来临之时,唯有寄希望于朝廷。

如果朝廷不管不问,则民心不稳,民心不稳,则容易出乱子。

太子虽然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但不得不做,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我大周朝便是得民心得的天下。

尽管这个时候江南百姓荒废了不少田地,但江南的百姓却个个都对我们大周皇室铭记于心。

太子这么做的缘故也是因为要所有大周的子民,信任,忠心大周皇朝。

再说了,太子也不是对此事不再放手不管,而是在发放所有种粮之后,积极联系各地,寻找可以替代的种粮,让江南百姓度过难关。”

内阁大学士,次辅,任佑明,站出来,力挺太子。任佑明的嫡长女,任琳琳如今正是内定太子妃,还未完婚。

“正是,父皇,儿臣仅仅在江南停留十天,便看到了不少百姓饿死的惨烈景象。

我大周朝建朝五十年,皇爷爷从一介布衣开始,揭竿而起,根本的原因,便是饥饿。

百姓没了吃的,没了朝廷的关心,便没了对朝廷的忠心。为了吃饱饭,饥民随时会变成暴民。

如今江南虽然是严重受灾,但灾民们都眼巴巴的看着我们朝廷,也都清楚知道,各地府衙里面存了很多粮食。

儿臣别无选择,儿臣也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严重,所以在如此处置之后,急速赶往各地,选择可以替代的种粮。

皇天不负有心人,儿臣终于找到了,便是罗纳国的甘薯,玉米,这两种粮食,产量极高。

各位都知道,水稻,一亩能有七百斤,都算丰收了,小麦一亩八百斤,也是丰收。

可罗纳的甘薯,亩产可以达到五千斤,而玉米,亩产起码也在一千五百斤。如此差距,可以养活更多的人,甚至是家畜。

儿臣已经买到了甘薯的育苗栽种技术,也正在运转这些甘薯过来,不多时,便可以到达江南各地。

只是江南所需种粮价缺口太大,儿臣倾尽东宫钱财,也仅仅买了部分甘薯种粮,还有后续的育苗费用等,儿臣恳求父皇,拨款资助!儿臣求父皇!”

太子说着,忽然重重跪了下去。

“太子说的话,你们都听到了吧?朕实话告诉你们,前方的将士,连粮饷都不足,朕的手里也是匮乏的很。

既然朕的皇儿,都倾尽他东宫的钱财了,朕也不能比皇儿差了,李公公,从今天开始,将朕的用度减少,每日除了一天三餐,足够吃饱之外,其余皆可以免了。

后宫的用度,也减少一半,支援灾民。

另外,看看朕的内库里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拿出去卖了,给太子筹集缺少的资金,百姓为重嘛!”

大周的皇上,四十来岁,看起来正是最具男人魅力的时候,但此时皇上的眼帘垂下,谁也猜不透皇上刚刚一番话的真实含义。

其实早两个多月,皇上也这么说的,那时候是为了筹集前方将士的粮饷,但,当时太子站出来阻止了皇上,说皇上贵为一国之君,该有的尊贵绝不能少。

但今天皇上再如此说,谁再能站出来阻止皇上,说皇上尊贵不能损?太子吗?

显然太子不能,刚刚正是太子的话引发的皇上如此说的。

太子此时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自己把话说的太高调了,逼的父皇如此说,是自己大意了。

“万万不可啊皇上,皇上贵为一国之君,尊贵无比,如何能这样?老臣不才,家中还有些许积蓄,愿拿出一万两白银,资助太子救助江南灾民。

不知道户部尚书李大人,能不能高抬贵手,资助一下苦难的灾民?”

次辅任佑明立刻站出来,替太子说出该说的劝阻皇上刚刚的话,但也拉下户部尚书刘云超下水。

户部尚书,正是皇上的忠心铁粉,绝不参与夺嫡,但谁想从他手里掏出外库的银子,得皇上点头。

而刚刚太子跟皇上要钱的时候,皇上虽然是答应的,但偏偏说用他自个内库的银子,外库的银子,连提都没提,其中意思,不难猜测啊!

次辅既然知道皇上的意思,当然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跟皇上叫板,只能用自己做饵,拉户部尚书下水。

再说了,自己又没有明着说要刘大人拿外库的银子,也可以说是自己带头捐助自家银子,他刘大人也可以捐助他自家银子的嘛!

“回李大人的话,本大人一年俸禄,两百两银子,家里上有七十老母,下有待嫁的女儿,连住处还是皇上赏的院子,如今正愁没个像样的嫁妆。

不过,好歹我等还有的吃住,也能穿的体面,等一下,我看看,喏,这个玉扳指还是我爹留下的。我也算为灾区尽力而为了。

本官捉襟见肘,各位见笑了,全是本人家底子薄,没办法跟次辅大人相提并论了!”

户部大人刘云超的一番话,说的次辅脸色一阵白,一阵黑的,这厮这么说什么意思,他俸禄低,我俸禄就不低了?

可我却拿出一万两?他竟然就扔出一个几十两的白玉扳指,想讽刺我贪污行贿?太子能拿出那么多钱呢?也是贪污行贿来的?

次辅脸色难堪起来,此时却无人出来解围了。

也是,户部大人穷的没钱捐款了,其他人家底子薄的,哪来那么多银子的?不是摆明着说自己是贪污行贿来的?

要是也跟户部大人这般高调说自己没钱,也丢不起那个脸,谁家家底如何,在朝的各位难道都是呆子?真的可以随意糊弄?一个说不好就是惹祸上身。

全朝廷就出一个刘云超这个哭穷的户部尚书,他拿着朝廷的银子敢哭穷,旁人也只能佩服他而已。真正的两袖清风,财不沾手啊!谁能跟他一样做得到?

这恐怕也是皇上信赖他的原因吧?

太子到了这个时候,知道自己太急了,竟然没把朝廷众官员拉下水,那些手里捏着银子的依旧捏着银子,包括父皇。

但江南的局面来之不易,此时自己的声望在江南甚至可以超过父皇,这也是父皇不便追究自己的缘故。

实在不行,狠狠心,做一回布衣太子。就不信得不到众大臣的拥护?得不到全大周百姓的民心?

至于自己的好大哥,哪怕在边疆战死,也不能跟自己比拟。还敢跟自己抢粮食?抢银子?也不看看民心所向!

“父皇,儿臣有了次辅大人的一万两,加上户部尚书的这个扳指,一定可以救助更多的灾民。

儿臣还会另外再想办法,为灾民筹集善款,请父皇宽心!”

“如此,便辛苦太子了!众位有扳指的捐个扳指,有玉簪的捐个玉簪,李公公,朕也捐个一百两银子,能拿的出来吗?”

李公公急忙跪下:“奴才尊旨,一百两还是有的!”

太子回到东宫之后,气得要死,自己累死累活的,父皇根本不管自己辛苦,也看不到那些灾民辛苦,只管他眼里的大儿子没粮饷,气死自己了!

“太子,太子妃来了!”太子身边的张公公轻声回报。

“收拾一起,我去见她!”

太子一听太子妃来了,立刻恢复平时的温文尔雅,太子估计,太子妃也是为了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