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第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老头也提了提手里野山羊,说:“咱们能够在一个村子,这是缘分,也是福气,我这野山羊也拿出来让大伙吃一顿好的!”
  黄大安有些羞赧,因为他这次只逮住几只兔子,不过也附和着:“我这兔子自然也是要拿出来的,这顿杀猪菜,大家都要吃的开心才好!”
  不过田老头在说完之后,又说:“光勇家太小,坐不住我们这么多人,我看不如去我家吧!我家宽敞,地方大!”
  这话一出,周光勇的面色微变,他拿出一头野猪来做人情,自然是为了以后在村里行事做人方便,可田老头提议去他家,可就有些让他挂不住面子了。
  周家人口简单,自然只砌了三间小屋子,比起田家来,肯定小了不少。
  一时间有些心灵通透的,自然也感觉出来了,只是周家拿一头猪,田家也是拿了一头羊的!这话就不太好说了。
  张老头自然是向着周光勇的,他想了想,站出来说:“我看不如就去祠堂吧!那里地方也宽广!桌碗什么的也方便。”
  这时候的人们,对先祖和神灵都很敬畏的,所以富足村的人哪怕还有人家没有房子住,也要一起合力修了一个祠堂来,用来摆放祖先的灵位。
  而张家办洗三礼时,张沁儿就提出烧制一批专门的陶器用作办酒,再制作一批专门的桌椅什么的,桌子田家给做了两个,后面就没有时间了,不过办酒用的碗碟都是齐全的。
  当初时间匆忙,没有解决筷子问题,在之后,张沁儿带着村里的几个孩子,砍了大批的竹子用来做筷子,所以现在筷子的问题也解决了,办酒时,只要再拼几张桌子过来就行。
  放在祠堂,就避免了周家和田家的选择,就算是两家人做的人情了,张老头这么提议,黄大安是最支持的,本来他也是出了东西的,但是却不算自己,不管是周家还是田家,他都有些尴尬,现在放在祠堂,他就松了一口气。
  周光勇和田老头对视一眼,算是默认了这个提议。
  因为黄家银钱比较紧张,所以只出了四只兔子肉,皮依旧剥开风干,留着卖钱,周光勇和田老大借了张家的牛车,去县城走了一趟,买了大堆的酸菜和白菜回来。
  北方的杀猪菜是要放酸菜的,酸菜也是冬天最常见的菜色,一些媳妇姑娘都是做酸菜的好手,只是今年大家土地都是才开垦的,地里没有白菜,否则这些是无需花钱买的。
  张家因为张沁儿早就买过一些白菜和萝卜的种子回来种下,此时已经有萝卜和白菜吃,加上家里陶器坛子足够的很,杨氏就腌了几缸白菜和萝卜叶子的酸菜,不过放在全村的请客里,这些东西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这些时日,富足村的变化也称为日新月异,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就算那口袋里没有几个钱的,此时也不着急,因为这日子有奔头。
  准备了许久,杀猪菜就做了出来,依旧是流水席,老人们吃第一桌,年轻人和孩子在后面吃,谈笑声、划拳声、嬉闹声,各种欢悦的声音杂糅在一起,奏成一曲乐章。
  吃过杀猪菜,村里过节的气氛就越发的浓烈了,到了大年二十九那天,张志廉和张志仁两兄弟就在家写了不少喜庆的对联,挨家挨户的送去,村民们自然也感激的很,对张里正这对读过书的儿子,也越发尊敬了。
  要知道这屋子贴上红色的对联,节日的喜庆味道才更浓郁了。
  搬家大抵是清早,需要早早的去祭了先祖和灶王爷,这才算可以住人,只是张家匆忙逃走,先祖的牌位,并没有带在身上,所以就无需祭拜先祖,只要祭拜灶王爷和土地公就行。

☆、59。第59章 :新年

  因为东西并不多,即使搬家也不需要别人帮忙,家具什么的也早就放在新屋子里了,只要将穿的衣服和盖的被子搬进去就行了,不过一个上午的忙活,大家就将屋子都整理齐全了。
  吃过中饭后,连氏就带着三个媳妇去厨房忙活着除夕夜的晚饭,按照以往的风俗,肯定是要吃饺子的,好在现在手里还有些钱,吃顿饺子是没有问题的,又去县城买了两斤肉,因为张沁儿的提议,还带回来四根大骨头,用来熬高汤下饺子用。
  张家自家开垦出来的荒地早在之前就洒了萝卜白菜的种子,这些时日的精心伺候,已经长大了不少,萝卜有张沁儿一只手臂那么大了,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些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蔬菜,是鲜少用来吃的,但是为了过年吃顿新鲜蔬菜的饺子,还是拔了一些萝卜白菜回去。
  在前世的时候,萝卜叶几乎是用来喂鸡的,而这个时候,这些萝卜叶子也被拿来腌成酸菜,用来早上下粥吃的,还别说杨氏的手艺不错,腌出来的萝卜梗脆脆的。
  屋子里烧了炕,暖洋洋的,孩子们也没有出去玩,全部呆在屋子里,一起动手包饺子。
  连氏虽然极少动手,但是她切丝的功夫却是顶好的,饺子馅需要的肉全部是她切的,谢氏负责洗菜,冯氏负责剁萝卜和白菜,杨氏则负责擀面。
  家里女人多,不需要男人动手,男人们难得清闲的坐在堂屋,说着话,大抵是对来年生活的一些打算。
  张沁儿给杨氏打下手,等面皮擀好了,就开始包饺子了,包饺子、做女红都是女孩子们的必修课,庄户人家娶媳妇,都要先看看这媳妇手巧不巧的,容貌还在其次。
  因为要把明天早上的饺子一起包出来,所以即使大家一起动手,仍旧是忙碌到旁晚天黑时,才将饺子全部包好,杨氏将放着饺子的竹篾簸箕拿到屋子里放好,又将今天晚上要吃的拿到厨房去准备。
  骨头汤足足熬了一下午,这个时候正鲜着,下饺子最好。
  估摸着饺子熟的时间,张老头从房间里拿出准备好的一挂百子千孙鞭炮,到院子里去点燃放了,随即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不绝于耳,永安几个男孩子则兴奋的跑到门口去看那冒着火光的鞭炮。
  随着张老头的这一挂鞭炮,村子里其他的人家也不约而同的响起炮声来。
  除夕夜放鞭炮,这是自古以来的习俗,而放了鞭炮,则要关上房门,和家人一起享受美食,在这个时候,即使是贪玩的孩子,也不可以去别人家玩闹的。
  但是等吃过除夕饭,村里的空地就陆陆续续聚集起孩子们,大家各种展示着新衣,一起玩闹。
  “新年好!”
  “新年好!”
  大家彼此笑着拜年,嬉闹一阵子之后,就要各自回家,今天晚上还要守夜的。
  守夜是在堂屋,屋子里烧了一大盆的炭火,关上房门之后,显得暖洋洋的,大家围坐在一起,彼此说着话,直到子时,张老头和连氏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就有些熬不住了。
  张志仁忙说:“爹、娘,这里有我们,你们上了年纪,还是早些去睡吧!”
  张老头也是有些熬不住,遂不再坚持,看着几个小的,说:“小宝、福儿、永安也是睡吧!”
  而冯氏的甜儿自然早就在屋子里睡着了。
  冯氏带着小宝和福儿、永安回房间里去,但是永安却不干,说:“我要守夜!我已经是大人了!”
  他这故作成熟的话,惹得大家一阵笑闹,杨氏就说:“那你留着,等你熬不住再去睡。”
  冬天的夜显得尤其的清冷,云层很厚,不见半点月光,整个村子里亮着若隐若现的灯光,留下寂静的一片。
  到了后半夜,天空开始下起雪来,张沁儿已经有了一些睡意,此时也忍不住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知不觉中,她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小半年的时间了,因为饥饿和灾荒,脑子里除了找吃的、除了怎么活下来,前世的种种,竟然被慢慢的遗忘了。
  今天是除夕夜,也不知道前世的父母可好?公司可度过危机?
  但是她最想的,还是带大她的奶奶,虽然说当初奶奶有些偏心眼,对她也不是那么好,但是人在失去后,总会后知后觉的发现当初的好来!
  眼睫毛轻轻的飘忽,如一只蝴蝶的翅膀,柔弱而又坚强,张沁儿闭上眼睛,将过往的种种埋在心中,既然已经回不去,那么她就要努力做好这里的每一天!
  杨氏怕她冷着,柔声说:“别站在窗边,会漏风呢!困了吧?快去睡吧!”
  张沁儿心中一动,转身看着杨氏,杨氏那慈爱宁静的面庞忽然给予她很大的安慰,很好!至少她现在还有杨氏的关爱!
  张沁儿和张贞娘她们几个女孩子都去屋子里睡觉了,这个时候还可以睡上一个时辰,大年初一的时候,还得出门拜年呢!
  杨氏和张志仁还有张志礼都没有去睡,兄弟两个时不时说着闲话,而杨氏则坐在灯光下做着活计,她手里正在缝一件水红色的袄子,在衣襟两边绣着几朵简单的花卉,手艺虽然不算精致,却也不错了。
  等待鱼肚白时,杨氏就起身去厨房烧火,冯氏已经起来了,帮着杨氏一起弄早餐,倒也还算很快,高汤和饺子都是现成的,只要煮熟就好。
  饺子熟的时候,大伙儿也都起床了。
  张老头和连氏穿着崭新的衣服坐在首位,张家三房按照顺序给二老拜年。
  “爹、娘儿子(媳妇)给您拜年了!”
  “爷爷、奶奶孙儿(孙女)给您拜年了!”
  “起来吧!大家都新年好!”张老头笑呵呵的说着,而连氏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来,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里面装着两个铜板。
  除了给家里人的,连氏还准备了许多个红包,如今张老头是里正了,这大年初一,自然会有很多村民会过来拜年,而那些一起过来的孩子自然得意思意思给个红包。
  而这些红包大多都是一个铜板的。
  吃过早饭,灶间就烧了一大锅的热水,待开了后将上回在县城买的碎茶末倒了进去,不多时一锅茶水就好了,盛在陶壶中等着待客用。
  张沁儿不喜欢喝这种碎茶末,总觉得有股涩味,她宁可喝自己在山上采的野菊花茶,清香袭人,又能清热解毒。
  张老头坐在堂屋,看着家里崭新的房子和家具,又看着穿着光鲜衣服的儿子媳妇孙子们,不由得感慨万千,就在半年前,他们还住在徐州一带,拥有着几间砖屋,几间土屋,日子过的不好不坏。
  谁知转眼间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他们一家的命运也改变了!
  张老头的感慨并没有多久,很快村里很多人家都到张家来给张老头这个里正拜年,一时间屋里特别的热闹,男人们和张老头说着村子发展和个人以后发展的事情,女人们则在冯氏的屋子,一个个都围着甜儿笑着,说甜儿是个有福气的丫头。
  冯氏生产之后,在张志礼的调养下,身体恢复了不少,加上她心里有憋着一股劲头,月子还没有做完,就开始做活了,杨氏不敢让她沾水,就让她在屋子里做针线,照顾几个小的,而谢氏看着冯氏开始主动干活,嘴里也不啰嗦,不过等冯氏出了月子,谢氏就开始让冯氏给她做事,还说以前可都是她这个做大嫂在伺候她,多么多么累之类的。
  冯氏也不吭声,要她去做,她就去做,整个人除了面对张志礼和张乐儿他们,表情都是闷闷的。
  只是甜儿却情况有些不好,冯氏身子吃了亏,生产之后,根本没有奶水!而整个村子里只有冯氏一个人生产,所以也没有办法去别人家借一些,只好用米磨碎,煮成糊糊给甜儿吃,好在甜儿不娇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