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第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这些都是你烧出来的?”郑成凯看着张沁儿,若有所指。
  张沁儿翻了翻白眼,说:“我们村里搭了几个窑,烧砖可方便了!”
  房子并无出色的地方,所以郑成凯粗略看了看,就说要去看看烧青砖的窑,永安自然在前面带路。
  郑成凯意味深长的看着张沁儿,惹的她忍不住低吼着:“干嘛这样看我?”
  郑成凯顿时露出一个痞痞的笑容,说:“我看有些人应该对我说些什么,或者给些什么了!”
  张沁儿打定主意不告诉他,所以不吭声。
  郑成凯却又说:“我爹的虎皮好用,但是也不能白用,要知道我给那些大户人家跑跑腿,五十两算少的!”
  张沁儿吃了一惊,随即又想到郑成凯一副痞子样,估计也没有正当的事做,就像前世的那些官二代们,借着老爹的虎皮去谋利,所以对这事大略能够猜测的出来。
  被直接说了出来,张沁儿也不好再装,于是说:“不算借用虎皮,顶多借了一根虎毛!就算给你五文钱吧!”
  “虎毛?五文钱?”郑成凯顿时哭笑不得,还真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
  张沁儿却有了底气,说:“是你自己常常往我这里跑,我可没有求你!再者,也没有和村民乱说我们的关系,我爷爷能够成为里正,靠的是实力!”
  “什么实力?”
  “德高望重,为人和善,经验丰富,外加两样利器!”
  “什么利器?”德高望重什么的就一边去吧,郑成凯对张沁儿口里的两样利器比较感兴趣。
  说话间,已经走到烧窑的山脚下了,此时山脚下的杂树已经完全被清空了,周围堆着烧好的青砖,另一边是村民们在努力做砖胚。
  张沁儿指着砖窑,说:“如果没有这烧砖的法子,你觉得我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住上青砖房子吗?”
  郑成凯下意识的摇头,这当然是不能的!
  “如果没有我们烧陶器的法子,大家能够这么轻易用上陶器吗?”
  张沁儿又接着问,这回郑成凯瞪她,说:“说重点!”
  张沁儿扑哧一笑,才说:“我爷爷成为里正不久,就让富足村变了一个模样,这算不算功绩?”
  听到这里,郑成凯才反应过来张沁儿的本意,知道自己是被她摆了一道,也只好收回那句借用虎皮的话了,只是他脸皮厚,依旧说:“这么算来,还真只借用了一根虎毛而已!”
  张沁儿看着他的厚脸皮,顿时笑了。
  永安不知道他们两个在说什么,只拿眼迷惑的看着他们两个。
  “姐,郑哥哥,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不用听懂,郑哥哥在和姐姐开玩笑呢!”张沁儿笑着说,又带着郑成凯仔细的看了看砖窑的情况,然后说:“你要是能够帮我把这些黄土变的青砖换成钱,我就真的谢谢你!”
  郑成凯眼角一挑,并没有马上接话,他看着有条不紊的村民们在劳作,又拿起一块烧好的青砖,用手敲打着,最后猛地将青砖朝地上砸去,结果青砖没有碎,砸出一个深坑来。
  张沁儿笑着说:“第一批砖模样不如现在这般周正,但是质地也是不错的,我敢保证,我的砖不会比其他的砖差劲!”
  “你们家以前是烧砖的?”
  “不是。”
  “那你又怎么会?莫不是偷学的?”郑成凯坏笑调侃着。
  张沁儿却理直气壮的说:“当然是偷学的!那个时候小,常常在别人砖窑里面玩,看的多了,自己摸索下,自然就会了。”
  厚脸皮!我喜欢!
  郑成凯没想到是这个回答,心里倒是越发觉得张沁儿这个丫头的有趣了,他就知道自己的眼观很准的,当初第一眼,就觉得这丫头有趣,现在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琢磨了一下,然后才说:“临川县周围就有两家砖窑,县里大部分砌房子,都是从那两家买的,而房子这种东西,又不是年年要换,我看想在临川做生意,难。”
  这一点,张沁儿也曾经想到过,一来是本土竞争,二来是交通运输,都成了做青砖生意的障碍。
  不过她又想到村镇上,说:“那镇上和富裕一些的村里呢?”
  “倒是有,不过砌房子的也少,大多是修缮一番。”
  张沁儿顿时无语,这个时代不比前世,日新月异,建筑业蒸蒸日上,房价涨了又涨,现在的人们,一个青砖屋子,足以住上百余年!就算茅草屋,土砖屋,也可能会住上一辈子,哪里会常常砌新房子呢!
  “我原也没有想从这些青砖上赚到钱,不过不问问,总是不死心,我刚来这里没有多久,又鲜少去县城,难免有些东西看不透彻。”张沁儿的语气不自觉带着几分落寞,有一种井底之蛙的情绪蔓延着。
  “你想去县城?那有何难!”郑成凯不在意的说,摆了摆手,又说:“我带你去,把整个县城都逛一逛!”
  张沁儿眼睛一亮,随即又暗淡下来,淡淡的说:“以后再说吧!”
  “村里砌不了青砖房子,那是因为造价贵呢!要是便宜些,以前我们家就可以全部住上青砖房子,也不至于我们家还挤在土砖房子里!”永安忽然叫嚷起来,他这是想起当初还在徐州时,连氏好脸面,非要将上房砌青砖青瓦的,但是却没有让二房住,对二房的说法就是家里没有钱,只能够砌这么几间屋子,等以后有钱了,再将东西厢房换成青砖的。
  当初永安就心里想着,如果青砖的价钱便宜些就好了,这样他们家也可以住上青砖房子了,以前在家时,总是对住在砖房里的张俊杰羡慕的紧。
  张沁儿眼睛一亮,后知后觉的想到她可以从价钱上打出一个缺口!
  “是了!其实我们烧砖本钱也不多,就算便宜些卖也是可以的。”
  郑成凯想了想,觉得这倒也行,“那你们怎么运出去?这么山路这么多,青砖又这么重!”
  唔,这倒是一个问题呢!
  “我们不运!我是这么想的,让人去周围的村里说下话,告诉大家我们这里有砖窑,价钱要比县里的低三成,但是要自己过来拉!”
  “这个法子倒也可行,但是这生意做不大,也赚不到什么钱。”
  “我知道,先这样吧!路总要一步步走的。”张沁儿倒是宽心的很,想到这么一个法子,她心里舒服很多了,本来就只打算在青砖上赚一些小钱而已。

☆、58。第58章 :杀猪菜

  直到下午傍晚时,郑成凯才上了马车,回县城里去。
  这次除了看富足村的变化,自然没有忘记打猎的本意,接下来的时光几乎都在山林里渡过。
  投桃报李,张沁儿想了想,还是将郑成凯带到长着香榧树的那里,帮着他摘了两背篓的香榧,又用茅草覆盖着,省的被村里人家看到,又要说不清了。
  用自己的弓箭,郑成凯的手法似乎真的比之前精进了不少,打到不少东西,山鸡、兔子等寻常见到的多的是。
  临走时,他只挑了两只皮毛没有受损的兔子,还有一只山鸡,说是拿回去给他娘补一补的。
  剩下的就留给张沁儿他们了,还答应张沁儿,如果有人需要青砖,就帮她说合一下。
  时光渐渐的流逝,转眼间,已经离过年不远了。
  大年二十七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打扫屋子,有那余钱的,也开始去县城里置办东西,村里就张家有一辆牛车,所以张老头就让张志仁每天赶着牛车带村里的人去一次县城,早上在村头出发,下午未时在县城路口的槐树下等着大伙回来。
  这当然是免费的,此举让很多村民感激不已,有些人家也会送一些吃的或者几块布头给张志仁,算是坐车的谢礼。
  期间张沁儿也跟着杨氏进了一次县城,买了一些衣服布料和棉花,顺便再仔细的打探县城里卖些什么,看能不能发现一些商机。
  只是她偶尔想到的一些东西,却发现总是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限制,暂时没有办法去做,只好安心过年,等明年开春再说。
  新房子还有些湿气,一直打开门窗通气,到了二十八的那天,更是在每个屋子都烧了一天的火,将整个屋子都暖了起来,因为张老头决定大年三十在新房子里过!
  最兴奋的莫过于小孩了,新屋子,新衣服,还有香榧等一些零嘴,让他们暂时忘记了之前的饥荒和灾难,村里的孩子也逐渐不再进山去寻找东西,而是开始聚集在一起玩闹着,大人们就算看到了,也不会呵斥,过年是孩子们的大节日。
  待过了年,张沁儿就是九岁的姑娘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是她内里是成年人的灵魂,叫她跟着一群毛孩子去玩泥巴捉迷藏什么的,实在是没有兴趣。
  杨氏看着她闲着没事,于是让她开始学针线做衣服,张沁儿可对绣活没有什么兴趣,不过思索了一下,还是决定跟着杨氏学一下。
  杨氏悉心教导着,先从最基础的教起,发现张沁儿学的很快,于是就开始教她怎么裁衣服,缝衣服。
  学裁衣服时,张沁儿一下子就觉得自己笨的要命了,因为她根本无法独自做到!要是杨氏不再她身边,她裁出来的形状根本做不了衣服!
  浪费一块布料之后,杨氏就没敢让她动手了,只让她跟着张贞娘去絮棉花。
  张家买的棉花是没有弹过的,这样便宜些,买回来后,就用人工将棉花絮一下,然后做出棉衣和棉被来。
  这些事情做起来繁琐的很,张沁儿有些耐不住心,张贞娘就让她出去和永安他们玩去。
  张沁儿想了想,只好继续留在屋子里松棉花,因为永安带着福儿和村里的几个孩子在玩捉迷藏!
  忙碌了一会,忽然听到外面一阵热闹的声音,她来了精神,丢下手里的活,说:“我出去看看怎么了。”
  出了屋子,她就看到一行人扛着一头成年野猪从山脚下那边走过来,走在前面的正是周光勇!
  此时他满面笑容,右臂上还挂着一把惯用的弓箭,想来今天是上山打猎了。
  这些日子周光勇打猎也换了二十两银子,倒也砌了一间三个屋子的房子,因为房子比较小,几乎是和张家同时做好的,也等着大年三十再搬进去,而黄大安家则没有砌房子,问黄大安时,他说家里的钱还有些不够,等年后的时候再砌去了。
  “周叔叔好厉害啊!打到这么大一头野猪!”永安从人群里窜了出来,像是报告一般,噼里啪啦的说了起来:“今天早上周叔叔、黄叔叔还有田叔叔他们一起约好去围猎!说是将猎物都聚集在一个地方,再来打呢!”
  张沁儿望眼看去,果然看到在周光勇的后面,黄大安提着两对兔子,田老头则提着一头野山羊!
  田老头的儿子也提着一些兔子山鸡之类的,看起来一行人收获颇丰。
  能够猎到这么大的野猪,周光勇心里也高兴,站在门口对大家说:“明天大家过来吃杀猪菜!”
  马上就有人笑着应和,还有人说:“周光勇,你这猪舍得吃啊!可以卖二两银子呢!”
  周光勇笑着说:“今年有了大家的帮衬,砌了新房子,又猎了一头野猪,正好来吃顿杀猪菜,在以往,这过年前可没有少过杀猪菜的!”
  说的也是,以前大家家里多多少少会养两头猪,一头拿来卖,一头杀了自家留着,而每次杀猪,自然是要宴请一些相熟的人过来吃杀猪菜的。
  田老头也提了提手里野山羊,说:“咱们能够在一个村子,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