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121工程”,即“一个家庭,两眼水窖,一亩庭院”。
水窖深度6米以下才不致水发臭。每窖容量30至50立方米。每户有这样的两眼水窖,精打细算过日子,就可以结束讨水的历史。
如今的定西山区,每家每户都有1至10多口集雨水窖。尤为可喜的是,一座座干旱的黄土高丘被削平了丘顶,成了水泥平面的硬化积雨层。老天恩赐的雨水、雪水,80%流进了坡下的水窖群。不仅解决了人和牲畜的饮用水,连房前屋后的一块块土地都铺上了绿装。
通过连续5年的努力,甘肃全省建成了138万口积雨水窖。按每口窖平均蓄水30立方米计算,百万水窖一年可以集水4140万立方米,成功地解决7250万人、280多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人生存着不光要喝水,还要吃粮食。因此,甘肃的“121工程”扩充了内涵:每户亩产1000斤粮食、建2个水窖、蓄100立方米的水。达到这个标准,旱区人民吃饭、喝水问题就有了可靠保障。甘肃旱区正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奋进。
但是,中国西部地区至今仍然约有130075人面对缺水困难,其中约有50万户约300万人严重缺水,如果再有30万口水窖,缺水的特困形势就会扭转。
一口水窖需1000元,全部资金缺口为3亿元。旱区经济贫困,自身无力解决。
为此,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推出了“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捐赠活动。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会长陈慕华一家,第一个捐出1万元,资助甘肃漳县建水窖。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也捐出2万元、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会长阎颖女士带动亲朋好友及身边工作人员建水窖110眼。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开展“一村一居(居委会)捐一眼水窖”的活动。
近些年来,西部地区虽说解决了一户一窖的生存问题,但仅靠这么点水常年度日,母亲脸上会出现舒心的微笑吗?
2004年10月22日新华社《每日电讯》刊发了这样一篇报道:《会宁水荒:初中生每天定量3杯水》——水荒涉及3万多人和4万多牲畜,这里关于水的故事听了让人心酸。
甘肃会宁县是红军长征时期三大主力会师的地方,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导致这里贫困的主因就是干旱缺水。1995年,甘肃省为了解决会宁等贫困地区缺水问题,实施了“121”雨水集流工程,即政府出资400元帮助山区缺水农户修建一块100平方米的庭院雨水水泥集场,挖两眼用水泥敷底的水窖,发展一处经济园林。毫无疑问,这项工程使会宁的老百姓找到了一条寻常降雨年份保障吃水的有效之路。但是会宁依然缺水,即便引来了黄河水,北部塬区也用不上。水窖可以蓄水,但老天不下雨时间长了怎么办?因此,解决缺水问题成了这些地区乡镇干部和会宁县一些负责人的中心工作。
让我们看一看这个边远县份老百姓的渴相:
娃娃牵上家里的羊群到川里的亲戚家去找水了;
从女儿家借的水,做的第一顿饭臭得没有办法吃;
农民衡量水的单位不是立方米,也不是吨,而是尺;
水荒时,每个初中生每天的全部供水量是3杯;
……
缺水,已经危及人民的基本生存。
印度和孟加拉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洪灾,与干旱的中东国家相比,这里的水不是少了,而是太多,已经威胁到人民的生存和政局的安定。“大西线”工程从根本上说,是区域安全的一种保证,也是友谊的纽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列城祈雨图会再现吗(1)
古代小说戏文中经常出现的州郡牧首拜天祈雨场景,会在现代中国出现吗?
城市人口最为集中,是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对水的要求最为迫切和敏感。
中国北方严重缺水,河水得不到地面水的汇入和补充,加上城市用水量的日益增加,“贫血症”越来越重。
1
世上所有国都,几乎都是大江大河的儿子。泰晤士河的伦敦、塞纳河的巴黎、尼罗河的开罗、湄公河的金边、红河的河内、恒河的新德里和达卡、大同江的平壤、汉江的汉城、多瑙河的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
中国首都北京却没有这样的幸运。
北京,年降水量595毫米,年总水量为43.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8,世界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00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缺水的30个大城市之一。
北京严重缺水,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北京的母亲河是桑干河。
桑干河几乎是华北最早的断流河。《辞海》里说,桑葚成熟时此河就干了,故称桑干河。而桑干河易干的主要原因,除了流量不丰外,比降大也是重要原因。一遇大雨,泥沙俱下,暴戾的河水将下游的田园村镇立刻变成泽国汪洋。河水的含沙量很高,古诗里有“一石河水五斗泥”的描绘,故有“小黄河”之称。洪水的经常泛滥使下游河床蛇尾似的摆动不停。所以,官厅以下的河段曾被称作“无定河”。经过辽、宋、元、明、清的不断治理,这才使“无定河”变成了永定河。北京城逐代北移,就是为了躲避桑干河的泛滥。
古代桑干河上没有什么水利设施,只在狭窄的山谷地段设了个瞭望台。一旦洪水来临,那高高的瞭望台上便以狼烟或火把向京城报警。瞭望台是官方设立的,当地故称官厅。
新中国成立后,桑干河上筑起了东榆林、册田和官厅三座水库,起到了蓄洪为宝的关键性作用。前两座水库为山西、河北供水,官厅水库则成了北京的一大水盆。北京缺水,官厅水库的水不能轻易下泄,所以,永定河早就成了有河无水的干河。
真正哺育北京成长的是京杭大运河。
由此看来,北京是养母带大的孩子;京杭大运河就是养育他茁壮成长的最为称职的奶娘和养母。
由于先天贫血以及养母的无力供养,北京的生命之源出现了危机。
光绪年间,铁路运输异军突起,运河漕运失去了当年千帆竞渡的繁忙盛况。大运河的北端因年久失修而失去了青春秀色,好端端的京城水网随之沦为排泄污垢的臭水沟,城内连通的诸多“海”、“湖”、“潭”,有的干涸了,有的成了一息尚存的独立浅潭。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京都龙庭,出现了龙困浅潭的困厄。
新中国成立之后,迅速修筑了官厅、密云、怀柔三大水库。有了这三盆清水,这才保障北京市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
半个世纪过去了。北京的缺水形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上游地区来水越来越少,地下水赤字越来越大。近30年来,平原地区地下水储量减少59亿立方米,地下层出现了2000平方公里的空心漏斗,“盲人瞎马、夜半临渊”。这种危险状况,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北京的水利建设开始由昔日的农田排灌转向了城市节水。由于北京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市政府抡起“节水”的砍刀,砍掉了20万亩水稻田。因为稻田用水太多,每亩耗水量在2000立方米左右。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节水数十万立方米。这笔开销原先都用地下水来补充。如今退粮还林,有的改为节水型旱田,随之关闭了4000眼机井,这就有效减轻了地下水的负担。
列城祈雨图会再现吗(2)
位于玉泉山下的京西稻,曾是皇宫的贡品,连慈禧太后都夸那米好吃。现将这片稻田变为绿地,北京的节水决心之大,由此可见。
虽说目前北京落实一系列节水措施,但未来北京水荒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曾以三种办法度过了三个时期的水危机: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靠开挖京密引水渠,引用密云水库的水度过了城市供水危机;20世纪80年代初期靠中央决策,密云水库不再为天津、河北供水,这叫舍津冀而保京城,加上京内的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顺利度过了水荒。
21世纪初期,北京的需水量为每年49.27亿至50.59亿立方米,到2010年,年需水量为52.70亿至53.95亿立方米,而地表水加地下水为年40.88亿立方米、枯水年和特枯水年仅为37.54亿至33.99亿立方米。这就是说,北京今后每年用水缺口达10亿到20亿立方米。长此以往,北京地下水和库存水的老本还可吃几年?
决策层何以面对首都水荒?
2
天津的缺水窘境,自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引滦工程出现后,已经是国人皆知。
天津在1000年前只是个很小的村镇码头,时称“直沽寨”。后来渐有发展,以“海滨渡津”之意,改称“海津镇”,这就有了“津门”、“津沽”、“沽上”诸名。到了明代,明成祖由此渡沧州,赐名“天津”,意为“天子经海渡津”。永乐年间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清代改卫为州,后设天津县。1928年才改为特别市。1930年改称天津市。
天津的母亲河是海河。辖区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50毫米。北部山地的迎风坡为华北多雨地区,可达900毫米。1975年7月29日,这里日降雨量为316.5毫米。降水如此集中,极易形成水灾,造成有限水资源的浪费。新中国成立后开挖了河道宽400米的永定新河;治理了独流河、子牙河等人海河道,提高了排洪能力。从此,北部的蓟运河与海河水系共同组成了天津地区的水网,基本消除了广大辖区洪涝灾害。但对天津的缺水形势改善不大。
由于便捷的铁路运输和天津新港的建立,天津成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成了直辖市和我国第四大城市。无论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期间,盘踞华北的旱魃鬼使神差地吸去了大量血脉,造成了大范围的北国水荒。作为天津水源的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以及海河一些支流,先后断流或干涸,大大减少了对天津的水源补给,天津成为真正的“困城”。
海河流量减少了,海水侵蚀,天津人天天喝苦水,那滋味真叫度日如年。当时的天津市委书记李瑞环沉重地说天津人喝的一杯水里,就含有1/3杯尿。
天津人作出了好大的努力,这才争取了引滦济津工程(又称引滦工程)的顺利动工。引滦工程的主要水源是潘家口水库。这是一个大水盆,柳河、兴州河、大小滦河、伊马吐河、武烈河、爆河等10多条河川汇聚潘家口水库,当时的水量是比较充足的。在整个引滦工程中,解放军官兵承担了最艰巨、最困难的关键工程,出色地完成了引水任务。天津人结束了喝苦咸水的历史。
告别了无水之虞的日子过了20年,不知不觉进入2000年7月,天津市节水办公室发出警报:潘家口水库已经到了死库容。按照正常要求,死库容里的水是不准动用的。如果那样,天津这个9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就会变为死城。水利部决定动用2亿立方米死库容的水救急。
列城祈雨图会再现吗(3)
天津的正常年份缺水6亿立方来,总需求量为24亿立方米,有限的死库容简直是杯水车薪。
水危机中的天津市关闭了公共浴池、桑拿浴室和其他耗水的娱乐中心。市民每月用水量限制在8立方米之内。提高水价,禁止用水洗车、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