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抉择:左手价值右手利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抉择:左手价值右手利润-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企业要生存,员工也要生存。企业一遇到外部困难或业绩不佳便打起员工的主意,甚至把员工赖以生计的那一点点应得的“奶酪”作为“节流”优先对象,这是舍本逐末,愚蠢经营。要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员工不能存,企业又何能独存?
  遇到市场不好,一些公司不仅打出促销降价来吸引消费,也在纷纷想办法减薪,员工的收入遭遇大幅度的缩水,都在艰难地生活着。有这样一家民营企业,因为减薪(注意:不止一次减),而且员工加了班也不给加班费,弄得民怨沸腾,说企业是“黑厂”。与其得不到补偿,还不如尽早把企业搞死搞残搞关门算了,员工集合在一块儿,与企业公开对抗,三天两头组织罢工,不补发工资就停产。企业无奈,只好将工资补齐。结果员工拿到钱后,感觉待在这样的企业太没意思了,希望早些跳出火坑,不但没及时复工,而且纷纷一走了之,企业至今仍无法组织生产。笔者以为,像这样对待员工的减薪态度,对企业来说真是得不偿失,钱花了,精力花了,结果戏不好看,人财两空,名声也搞臭了,今后谁还愿意到这样的企业来?真是愚蠢至极!

裁员减薪 推平小成本耸起大成本(3)
上下一心,抱团降成本
  上下一心,其力断金。软实力集拢人心,可形成强大的成本控制力量。
  ——软实力“成”语
  企业之“企”字,道出了管理的精髓——以人为本。离开了人,企业就会停止,就不能走远。具体来说,企业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组合,人比较多,用一个“众”字来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笔者一直认为,企业是个大写的“人”,一撇一捺,分别代表员工和顾客,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大写“人”。再看“众”字,三“人”组合,上面的“人”凸显企业人格,下面的两“人”,可以说是员工和顾客,也可以说是企业内部一个协同的整体团队,就是“从”。企业由“人”而“从”至“众”,就是用企业的软实力聚合共同生长的力量。
  应对危机,企业最需要软实力。胡锦涛主席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应该说,这场危机彰显的企业软实力,其主题词就是信心、携手、克难。
  金融危机中众多企业与员工共克时艰的几个缩影,共同的特点是员工对企业充满感情,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工作上满怀激情,有干劲、有闯劲,顶住困难与企业一道“爬坡过坎”。应该说,经济危机情势下员工所表现出的积极的精神状态,是任何企业所希望的,也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的。
  2009年3月29日,当国家电网公司“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活动启动时,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公司”)不失时机地召开了加快推进精益化管理、深入开展“三节约”活动经验交流会。2009年以来,辽宁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辽宁公司售电量急剧下降。同时,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及时疏导电价困难重重,经营亏损压力不容低估。要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突出实践特色,找出薄弱环节,解决实际问题,实施精益管理,最终以最合理的投入,取得最优的产出。
  辽宁公司首先抓住提高广大员工对“三节约”活动的认识。同时,辽宁公司党政负责、工会牵头、全员参与,成立“三节约”活动各级领导小组与办公室,作出相应的具体部署。辽宁公司组织了4个形势报告团,深入基层单位,大力宣讲“三节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展开立体式宣传。
  “今天,你节约了吗?”这是大连供电公司的一家分公司挂在电梯间的小条幅。温馨提示,意味深长。沈阳供电公司的一家分公司通过发动员工制定《节约公约》,让节约理念走进每一位员工的心里。鞍山供电公司高新区分公司组织员工开展“降本增效、厉行节约”签名活动,营造了“三节约”活动的浓厚氛围。这场大教育、大宣传、大讨论,带来了各个层级思想观念的大转变。
  正确的决策是最大的节约——辽宁公司各级管理者一致认为:决策者的每一次拍板,都是对企业人财物的一次调配。要建设节约型企业,必须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从正确决策开始。这是对国有企业保值增值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员工负责。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辽宁公司各级决策层更加注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调查研究,更加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更加注重培养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以一项项正确的决策,推动辽宁公司可持续发展。。 最好的txt下载网

裁员减薪 推平小成本耸起大成本(4)
一次性把事情做好是最大的节约——辽宁公司各级管理层员工深刻认识到:管理层担负对上参谋、对下指导、对外协调的重要职责,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辽宁公司运营成本和经营成果。因此,必须以最优化的方案和经受起历史检验的标准,创造性地履行管理职责,避免由于管理原因带来工作的反复,这是降本增效、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最大潜力。
  养成节约习惯是最大的节约——辽宁公司广大员工在积极参与“三节约”活动中,深深体会了节约习惯的重要。广大员工处于操作层,经常与一分钱、一张纸、一寸导线打交道,手中掌控着企业成本。有了节约的习惯,形成了节约的工作方式,员工就会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每一个岗位的节约小溪,汇成企业降本增效的奔腾河流,让企业的每一个细胞,成为节约型企业的重要基础。
  正是这种颇具针对性、操作性、务实性、通俗性和普遍性的节约理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以最合理的投入,取得最优的产出”这道命题,作出生动的诠释。
  辽宁公司有的员工说,规范化、标准化就是最大的节约。有的员工说,安全生产是最大的节约。有的员工说,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辽宁公司以“大节约”的宏伟气势,吹响了降本增效的冲锋号。
  辽宁公司把“三节约”活动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实行了“三查‘短板’”:一查体制“短板”,解决影响降本增效的体制问题;二查资金管理“短板”,实现对重大项目投资的大额资金使用的全面管控;三查业务管理“短板”,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辽宁公司在“三查‘短板’”的基础上,又把“三节约”活动的重点,放在电网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管理这三个主要方面。
  辽宁公司按照“三节约”实施方案,分解责任,落实考核目标。在电网建设方面,辽宁公司开展电网规划、工程前期多方案技术经济论证和综合成本分析,优化项目建设时序,提升电网投资效益,当年投产项目造价同比下降2%以上。在生产运行方面,加强技改、大修和运维管理,单项投资平均下降1%~3%;严格无功电压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有效降低网损;强化备品备件管理,确保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处置规范。在经营管理方面,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行供电公司财务集中核算,撤销县区级供电分公司的银行支出账户;拓展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有效控制购电成本;加强营销基础管理,推进台区承包,使全年低压线损率下降不低于2%;规范各项管理费支出,可控费用总额同比下降5%。
  国内有家织造企业,2008年下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这个多年来出口大于内销的外贸型企业带来较大影响,订单越来越少,产量也随之减少,产品价格逐渐回落,公司效益也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纺织企业纷纷裁人减薪保运行,而该公司却提出“不裁一名一线工人,不降一分一线工资”,立足于以人为本谋发展,大大增强了员工面对危机、与企业共克时艰的信心。
  这家公司通过内部挖潜与组合,分别新成立两家子公司,一家子公司,主要负责针织布生产、销售及毛巾类产品的生产后序工作,破格起用一名有威望、有才能的车间主任担任经理;另一家子公司是主要负责针织服装类的生产与销售,起用了监事会一名有多年搏击市场经验的老员工任“一把手”。两家子公司成立后,都十分注重以人为本谋发展,允许组合进来的部分员工注入资金,积极吸纳员工资本进入企业,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调动员工“抱成团”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合作苛刻 给紧张的产业链埋下隐患(1)
企业能与相关利益者长期共赢地合作,凭的是软实力,“合”是源于彼此信任的良好口碑,“作”的动机是价值创造和利益共享,也就是合作共赢。如果光有合作没有共赢,或者企业强借某种“势”而独赢,这样的合作是不会长久的。
  “买得贱”与道德成本
  从供应商那里“贱买”,却损害了供应商的相关利益者,这是软实力的折损。
  ——软实力“成”语
  产业链是联结企业的纽带,整合资源的磁棒。它表明资源朝价值转换的方向,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力水平。产业链上分布的企业,体现了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紧密协同的社会化大生产合作。产业链不光是资源链、企业链,更是信息链、价值链、创新链。不同的产业链交织在一起,就形成立体的产业网。
  产业链按照对资源利用加工的顺序和程度,分为上游产业链、中游产业链和下游产业链。这是一条纵向分布的产业轴。上游产业链主要负责整个产业链的原材料生产和供应,中游产业链负责对来自上游的原材料进行第一次加工,形成产品或者半成品,供给下游产业链。下游产业链负责对来自中游的半成品进行第二次也是深度加工,形成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产业链是联结企业的纽带,整合资源的磁棒。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资源价值处于原始状态,有待研究开发,但是资源利润较高;中游企业属于微加工企业,使资源产生一定的利用价值,属于半资源半经营型企业,企业利润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较低位置;下游企业属于深度加工企业,也称为精细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因而获得的利润回报在整个产业链中是最高的。产业链内部各企业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交换的关系。
  从企业自身经营特色和核心业务能力来看,企业不可能包打天下,把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全部承揽下来,否则,既不经济也无精力,还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代价。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看,企业必然要依赖来自上游的产业链——供应链,为自己分身解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