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酸甜苦辣咸-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评江万里的饺儿油嫌稍重,比起胡驼子来还稍逊一筹。蒯是美食名
家,所加评语当是的论。至于他家肉馅儿蒸饺,一包卤汁腴而不腻,跟
上海怡红酒家的灌汤饺滋味在伯仲之间,可是价钱方面就廉宜多了。
    胡驼子在菜薹上市的时候,他还兼做红菜薹的罐头来卖,外销远
及平津沪宁,甚至关外山陕,也有人来函邮购。武昌洪山出产红菜薹,
清鲜甘洌,本来久著盛名,可惜菜蔬容易发霉无法及远。当年张香涛
拿来馈赠京里亲贵的红菜薹,源自幕府里一位师爷想出来的一个妙
法。先将菜薹摘去败叶,然后把接近菜根的部位,在滚热的香油里一
浸,放入干净铁罐内固封,可以保持半个多月不会霉烂,色香如新。到
了菜薹上市,因为是独家生意,一个菜季,入息也就很可观了。有一年
奉军旅长刘多荃到武汉公于,正赶上红菜薹大市,他就一口气在胡驼
子处买了上百罐红菜薹,带到平津送人,得之者用腊肉来炒,无不视同
珍异。听说当年少帅张汉卿对于湖北洪山的菜薹也有偏嗜,每年都要
派人来武汉,采购若干携回供馔呢!
    笔者在武汉工作五六年,那里著名的菜肴,或是独特的小吃,虽不
能说遍尝,大概也吃过八九。北伐之后,武汉三镇财经商业渐渐移向
汉口,诙到吃食,简直味兼南北,媲美沪宁。武昌方面对于饮馔,虽然
日趋式微,可是有些独特小吃,如果碰上识途老马推介引导,还是不乏
一尝异味的机会呢!



后    语
    自从1976年乍还初服,闲中无聊陆续写了《中国吃》、《南北看》、
《天下味》、《故园情》几本不成气候的小品文,承海内外的读者热烈捧
场,因此交了不少朋友。偶或亲友晤叙,倒也添了若干谈话资料。近
年来搜集存稿,居然又有二十万字左右了,写小品文不难,只要抓住题
目有资料,划拉划拉就是一篇。因为我写文章是信手写来,整理之后,
才觉得杂乱无章,想给书起个小名可就煞费周章了。太雅未免显得不
合时宜,太俗又引不起读者兴趣,思来想去,还是等等再说吧!
    最近台湾大地出版社姚宜瑛女士来寓,一再鼓励我出书,经互相磋
商结果,一本取名《老古董》,专讲掌故逸闻,一本取名《酸甜苦辣咸》,专
谈吃吃喝喝。复蒙陈纪滢乡长宠赐一篇词多溢美的宏文,拳拳厚爱,时
铭心版。这次出书,多承姚女士设计封面,编排校正,一并在此申谢。
1980年10月10日于初衣小筑
后语18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