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秦国。张仪终于得以大功告成,便打道回府,又回到秦国任相国。如此数年,魏国对外方针一直举棋不定。这就为秦国的发展及其分头打击关东诸侯争取了时间。离  间  齐  楚秦国在威服东邻魏、韩之后,下一步的目标就是齐国和楚国。首先选择的打击目标是楚国。因为楚国虽然地广兵多,但大而无实,尤其政治上腐败,守旧势力盘根错节,攻打楚国相对要容易一些。不过,楚国和民富兵精的齐国都是合纵国,而且关系很密切。所以要攻打楚国,就必须拆散齐楚联盟。

“连横之父”——张仪(3)
于是秦王便派张仪到楚国去游说,张仪又肩负重任,远道赴楚。楚怀王听说张仪到来,亲自接待他,并问道:“先生远来,有什么指教吗﹖”张仪对答说:“秦王和我最喜爱的是楚王而最憎恶的是齐王。大王若能关闭齐楚边境,并且和齐国绝交,我愿请秦王将商於之地六百里献给楚国。然后秦女嫁给大王作妾。秦、楚互相娶妇嫁女,结为兄弟之国。这样,楚国北面削弱了齐国,西面结交了强秦,可谓一举而三利俱全。”
  昏庸贪婪的楚怀王一听此言,立刻眉开眼笑。楚国君臣上下都祝贺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开疆拓土,只有谋臣陈轸说破张仪的机关:“秦国的土地根本得不到,能得到的只是齐国和秦国联合的结局,那样楚国就孤立无援了。秦国现今所以看重楚国,无非是有齐国结为外援。倘若闭关绝齐,楚必孤立。秦岂能爱一孤国,而予之商於之地?等张仪回到秦国,一定会食言,那样大王北面与齐国绝交,西面又再结怨于秦国,而两国一定会一同出兵攻打我们,楚国岂不亡在旦夕了吗?”楚怀王不听,竟然斥退陈轸,并以相印授予张仪,还送了许多珍宝贿赂张仪,惟恐得不到这六百里土地。随后他果真闭关和齐国绝交,又派将军逢丑父随他至秦,讨取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假装失足坠车,卧病不朝。一直等了三个月,逢丑父仍未讨到土地,便投书秦王,申明前约。秦王说:“如果真有前言,须待齐、楚绝交之后,才可践约。”逢丑父转告楚怀王。怀王以为是自己绝齐的行动还不够坚决,惹得秦国不满,便派勇士北行,去辱骂齐王,献媚于秦。齐王大怒,主动请求结好秦国。张仪见齐国转向秦国,齐楚联盟彻底破裂,这才上朝理事,并对逢丑父说:“你为何呆在这里,还不去取土地?”逢丑父问:“地在哪里?”张仪更改前言,说道:“我有奉邑六里,愿献楚王左右。”逢丑父愕然,固争商於六百里土地,张仪反赖他将“奉邑六里”误听为“商於六百里”。此时,逢丑父明知被欺,却已无可奈何,只得归报楚王。
  巧  计  脱  险齐楚既已反目成仇,更助长了秦国征服天下的勃勃雄心。公元前311年,为推行连横策略,张仪又建议秦惠王主动割让汉中郡一半的地方给楚国,以求两国重归盟好。然而,楚怀王不愿受地,却愿生得张仪以泄往日之恨。这可让秦惠王着实感到有些为难。谁知张仪听到这个消息后,竟自告奋勇,欣然请命。
  楚怀王一见张仪,怒不可遏,立即将其打入死牢,择日行刑,并要亲自羞辱并杀死他。一切早在张仪的意料之中。他求人找来早已收买的楚大夫靳尚,付与一条锦囊妙计。
  靳尚依计先见楚怀王,奏道:“大王拘捕张仪,一旦得罪秦王,失掉盟国欢心,天下必轻大王。愿大王三思再三思。”怀王闻言,不觉犹豫起来。靳尚连忙又去见郑袖,煞有介事地说:“秦王甚爱张仪,打算用六县土地和绝色女子把他赎回。楚王看重土地,势必宠幸秦女。到那时,夫人专宠的地位恐怕要岌岌可危了!为今之计,不如劝说大王,放掉张仪了事。”郑袖涉身利害,急忙去向楚王求情,日夜撒娇装嗔,搬弄口舌,说道:“从来人臣各为其主。如果大王杀死张仪,秦必怒而伐楚。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然而,楚王不为所动。郑袖见屡屡劝说毫不见效,最后只好以离君而去相要挟,说:“大王如此一意孤行,秦王一定会派大军攻楚。妾请求母子一同迁往江南,免做秦国砧上鱼肉。”说罢,痛哭不已。楚王经不过妇人的百般纠缠,细想,要杀张仪也只不过是想解恨而已,如因贪图一时之痛快而导致秦楚大战,确实得不偿失。于是,怀王便下令赦免了张仪,尔后又像上次一样厚礼相待张仪。
  张仪乘机进说楚怀王,他说:“倡导合纵者无异于驱群羊攻猛虎,两不相敌十分明显。如今大王不交欢于秦,秦国劫韩挟魏而攻楚,则楚必危。秦从巴、蜀备船输粟,浮岷江而下,不需十日可抵楚国西境扞关。扞关闻警,则楚国东部只得退保城池,黔中、巫郡即难为大王所有。秦举兵出武关,则楚国北境隔绝。秦攻楚,可在三个月以内告捷;而诸侯救楚,需待半年以上奏效。期待弱国的救援,而忘掉强秦的危害,这是我最为大王担忧的。大王诚能听我愚计,我可使秦、楚长为兄弟之国,勿相攻伐。”楚怀王听了十分高兴,加上被先前的战败吓破了胆,终于接受了张仪的建议,背离了合纵。为了对秦表示友好,还答应不要汉中的土地了。就这样,张仪铤而走险,既未负秦王使命,又使自己化险为夷,充分显示了他超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智谋与辩才。
  结语    战国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纵横家,其中最有作为者当首推张仪。张仪的连横之举所以能节节胜利,主要在于他能正确估量天下大势,并选择了生机盎然的秦国作为自己的政治舞台,其行为又符合全国统一的大趋势;其次则在于他能灵活巧妙地运用机谋权变,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无可否认,张仪对于先秦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智慧丰富了我国的思想文化宝库。
  (魏宏伟    陈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千古谋圣”——张良(1)
张良(?—前186);字子房。秦末汉初的军事谋略家,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张良。他被誉为“谋圣”,他的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与文圣孔丘、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等人一起并列为我国古代的十四位圣人。
  大汉王朝是张良的一座丰碑,这座碑碣篆刻着一代英雄人物的胸襟抱负。楚汉之争,表面是刘项之间的武力角斗,背后却是张良、范增为代表的谋略较量。险象环生的鸿门宴,僵持不下的鸿沟对垒,每到关键时刻,作为谋略家的张良总是中流砥柱,总是这支队伍的决心和方向。
  刺嬴未果    浪迹天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张良的第一次亮相就显得光彩照人,不同凡响。张良以一个复仇者的身份登场。张良祖上五世为韩相,虽然父亲早逝,但张良以一个贵族子弟的身份,仍然幸福地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大约在张良二十岁时,秦灭韩,国破家亡的厄运突然降临,从此张良便有如生活在地狱之中,心里充满仇恨,一心要为韩国报仇复国。为报亡国之恨,张良遣尽家僮,弟死不葬,变卖家产,四处寻求天下勇士刺杀秦始皇。“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召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现在,浪迹天涯的张良终于以重金求得他的“荆轲”,一位力贯千钧的大力士,此人能舞动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游东方,途经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博浪沙。古代的博浪沙是一片丘陵地带,山上荆棘丛生,沟壑纵横,人烟稀少,异常荒凉。当秦始皇的宝辇经过时,潜伏在此地的张良同大力士一起投掷大铁锥偷袭秦始皇的銮驾,遗憾的是,由于距离太远,这一锥“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惊,急忙命令武士向四周搜寻,又传檄天下,在全国上下连续十天大肆搜捕刺客,史载“大索天下,求贼甚急”。结果什么也没有搜查到。张良此后浪迹天涯。
  张良虽然年轻,着实不凡。子房一锥,不禁让后人生发万千感慨:“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晚年的张良总结自己的一生,遥想当年,认为自己的刺秦之举足以令“天下震动”。明人陈仁锡则拍案叫绝:“子房一锥,宇宙生色!”在刺杀秦始皇的事迹中,张良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意志,一往无前的胆量和勇气,已经令人叹为观止,而一击不中,居然能够全身而退,从容逸去,则简直令人视为奇迹。
  圯下拾履    神人赠书“诗仙”李白对张良击嬴的壮举和不畏强暴的精神大加赞赏:“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张良击嬴未获成功,便隐姓埋名,藏在一个名为“下邳”的地方。那是成就他的好地方,黄淮平原的坦荡拓展着他的心胸,风靡朝野的黄老思想渐次丰富他的学问。这个过程是由张良圯下拾履演绎的经典故事开始的。《史记》等史籍对这个传说有详细记载,智慧来自神助的传说使张良的身上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千古谋圣”——张良(2)
有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一座桥上游玩。经过一位身着粗布短衣的白发老人面前时,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然后看了看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闻听此言,张良先是一怔,继而大怒,这老头,如此无礼!但见对方年老,就忍气吞声地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又得寸进尺地抬起脚来:“伺候我穿鞋!”张良心想,鞋都替你拾了,索性好事做到底,便跪下来伺候老头子穿鞋。老头伸脚接鞋穿上,呵呵一笑,扬长而去。张良目送老头远去,觉得这个老头有些不可思议,定非常人。正思量间,老头又返回来了,对张良说:“你小子不错,孺子可教!五天后,你还来这里见我。”张良又惊又喜,连忙毕恭毕敬地跪下来说:“诺!”
  五天后的一大早,张良依约来到桥上,谁知老人早已到了。老人满脸怒色地说:“年轻人和老年人相约,怎么能迟到呢?回去!五天后再来!”
  就这样又过了五天,张良鸡鸣之时就前去赴约,但还是迟到了,老人一见到他就骂:“又迟到了!你这是怎么回事!”又让他过五天再来。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出发,终于赶在了老人的前面。张良的真诚经受住了老人一连串的考验,老人笑着说:“理当如此!”随即掏出一篇竹简授予张良:“熟读这部书,便可以为帝王之师。”说完飘然而去。
  天亮后,张良发现老人送的书竟然是他梦寐以求的《太公兵法》,传说此书是西周姜子牙所著;而那神秘老人即是传说中的“黄石公”。得到《太公兵法》后,“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圯下拾履、神人授书的经历,奇人、奇事、奇书,一应俱全,可谓不折不扣的“奇遇”。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记录了关于神秘老人“黄石公”的传闻,并发表评论道:“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物”,也就是灵物、精怪。智者认为世上没有鬼神,不过精怪或许还是有的,然而就算有精怪吧,留侯张良所见到的那个老者,居然还授予他一部奇书,这难道不是奇事一桩么!高祖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