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孤星--韩信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夜孤星--韩信传奇- 第3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韩信也是熟悉这部兵书的,但可惜的是他所能见到的《太公兵法》仍旧是老本,而张良那本他却一直无缘得见,而张良也绝不会轻易示人的(兵书是一把利器,它不会轻易流传,所以最后往往失传);而就旧的《六韬》而言,它在论兵方面还是相当具体的,不过它成于众手的痕迹仍然很是明显,其内容比较庞杂,因此其思想也便比较复杂,有诸多相互矛盾之处,并非理想的研习对象,倒是静下心好好揣摩或许也真的会别有一番体会与境界呢。

  而真正令韩信倾心的还是孙、吴兵法,因为只有它们也才比较符合他的思想性格,自然还因为他太年轻、锐利,生平、阅历也自与张良大为不同。如果可以将张良的思想形容为天道合一的话,那么他韩信的思想便可以形容为兵道合一,后者的兴趣既专因此其视域难免最终流于狭隘、局限。

  然而这也便是每个人无从违逆的天命吧,也许从他十几岁的时候也便如此铸定了。

  此时的天下形势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过这倒是韩信所能预见的。正当汉王刘邦在关中高举仁义大旗而天下归心之时,骄纵暴虐的项羽却反在逆天而行。

  先是,他驱赶义帝楚怀王去江南就其封国,接着在十月的时候更又密令九江王、衡山王、临江王等将义帝杀死。项羽此举不仅使得楚地官吏百姓对其以下犯上、背信弃义的行径大为不满,而且还给了刘邦等众诸侯以*他的口实。敢与天下人为敌,以此可见他项羽狂妄到了何等地步!

  接着被陈馀打败的张耳来投靠了刘邦,刘邦对其很是优待,只要对自己有利便都是盟友。而后,河南王申阳在汉军兵锋所指之下也向刘邦投降,汉置其地为河南郡。不久,刘邦即又任命韩襄王孙辈中一个名字也叫韩信的人为韩太尉(生于楚长于楚的韩信对于他们并没有什么感情),并令其攻略韩地,结果那个被项羽封为韩王的郑昌最终兵败投降;最后,坐镇栎阳的刘邦于这年十一月乃立此韩信为韩王,但很明显他要归汉方节制领导。与此同时,汉军也一路又向西平定了陇西(此时中原北面的匈奴人也正忙着四出征伐邻邦,尚无余力南下)。这些也可以说都是韩信的胜利。

  第二年春,锋芒正盛的项羽将齐王田荣打败,田荣败走平原县,结果被一群厌战的百姓杀死。本来以为这样就可以结束祸乱的百姓们,没想到却又被粗暴的项羽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项羽先是立田假为齐王,接着更又在齐地为发泄齐军先前对他的顽强抵抗而大开杀戒,不仅将齐军的降卒全部坑杀,而且还掳掠了他们的妻子儿女;这还不算完,他更没忘了迁怒于无辜,竟把整个齐地的老百姓也视为仇雠,焚其屋宇、城郭,大有将齐国夷为平地之势。

  这似乎是想以儆效尤,本来项羽以为只有这样就可以使得天下的老百姓从此再不敢反抗楚军了,只可惜他的头脑太过于简单了;结果没想到适得其反,齐国的老百姓们为了反抗楚军的屠杀而不得不自觉地拿起了自卫的武器。最后他们又聚到了田荣弟田横的麾下,他们接受上一次的惨痛教训,于是便同残暴的楚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杀,如此也即使得项羽一时间无法在齐地抽身。

  项羽的日子变得很不好过。

  此时远在关中正全力运筹东征的韩信得知了这些消息后,自然是大为惊喜,不过他更记挂起了她。他不禁在想:项羽如此愚蠢、残暴、血腥的手段难道她一点都没有看在眼里吗?她为什么就没有出来制止他呢?或者,她规劝了他,他竟还是不听?难道她还没有对他感到失望吗……

  最后,不能自已的韩信竟不能不如此幻想:她应该已经对他失望了才对吧。因此,他要立刻带兵杀向彭城、杀向项羽,此时,他的心底满是无法抑制的激动。

第8节、彭城折戟(上)
汉二年(前205)三月,经过了半年多的精心准备,汉王刘邦便率领汉军三十余万主力从临晋关东渡黄河,魏王豹投降,并派兵追随刘邦东征。当然,这个时候汉军之所以能够望风披靡,关键还在于刘邦的人望。

  其后不久,汉军又在韩信的率领下攻占河内(在今河南北),俘虏了殷王司马卬,并置其地为河内郡,此时汉军人数上的优势还是比较重要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邦更得到了他生平中的另一重要谋士——陈平。陈平其人最善阴谋,他也像韩信一样是从项羽帐下逃亡出来的,不过他是畏罪而潜逃的。陈平本来是项羽手下的一名都尉,他受命联军殷王与汉军作战,结果失利,因为将兵攻伐本就不是他的所长。当他面见刘邦时,刘邦对于他的才能便非常欣赏,当即就任命他为都尉,并且还放心大胆地让他做了自己的参乘扈从官,并典护军以监督各军的举动。

  这刘邦别看平时不大着调,可是在很多大事上却不乏出人意表的魄力,不可作寻常观,韩信也有些揣摩不透他。而诸将却对此提出了异议,可是刘邦反而对于陈平却更加信任了,也许,出身下层的刘邦肯定晓得同样出身下层的陈平(甚至包括韩信等人)究竟心里会想些什么,而又真正需要些什么。这就应该是他比之项羽的天生的高明之处吧。

  接着,汉军又从平阴津南渡黄河,到达洛阳新城,一路进展得也非常顺利。在这里,刘邦接受了一位长者(三老)董公的建议,为义帝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借以收取天下人心。刘邦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并向天下诸侯发布了*项羽的文告。当汉使者到达赵国时,主政的陈馀就要求刘邦杀死张耳,否则便不会出兵;当时赵国的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汉方应当竭力争取他们的援助,并且陈馀也是项羽的眼中钉,结果刘邦就找了一个酷似张耳的替死鬼,陈馀果然上当。

  四月的时候,汉联军近六十万之众便得以开始浩浩荡荡地向楚地进发,而他们在梁地又得到了一直同项羽作对的猛将彭越的归附,刘邦立他为魏相国,彭越乃率兵三万人助汉。而此时深陷于齐的项羽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军直捣自己的老巢,而无力及时回援,他的确没想到汉军进展得竟如此神速。

  不但是项羽没有想到,连他刘邦自己也没有想到,汉军的攻势简直有如天助,一切似乎都太顺利了。

  不久,汉军便在韩信的出色指挥下,一举就拿下了项羽的都城彭城。当时的彭城并非坚城,它需要依托外围的有利地形、工事才可以长期固守,可是防守彭城的楚军力量似乎太过薄弱了。韩信给他们来了声西击东、双管齐下,他先是在彭城西面发起了连续的强攻,而将汉军部分主力偷偷转移到了彭城东面;彭城西面一时吃紧,而东面似乎不是汉军进攻的重点,于是楚军便抽调了东面部分守军和预备队去加强西面,也就在此时,埋伏在彭城东面的汉军迅速杀出,攻势更加猛烈,而同时又放松了西面的攻势,这样便又给楚军制造了东面是汉军攻击重点的错觉,于是他们又赶紧抽调预备队去加强东面;可是当他们甫一到达东面时,西面的进攻便又猝然加强了。如此一来二去,捉襟见肘的楚军只得疲于奔命,而最后汉军则双向强攻,使得楚军根本判断不清汉军真正的主攻方向,结果未出两天,彭城就被全线攻破了,楚军竟至三万多人被俘。值得一说的,打歼灭战可绝不是韩信所需要考虑的,他不是生于战国。

  一时间,得意忘形的刘邦赶紧命人把彭城的美女宝货都给搜罗了一空,然后就开始大摆起了庆功宴,反正大家都知道他项羽即使再有本事,一时半会儿也终究是无力反顾的,而且他还将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项羽的灭亡之日似乎已是指日可待了。

  汉联军就这样开始了日日置酒高会,只等待着和项羽作那最后的决战;骄兵必败,这突然便使得作为一军主将的韩信有些不安,而他也在心底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难道作为天子骄子、西楚霸王、一世雄杰的项羽,竟真的可能会如此轻易间覆灭吗?而且齐军真的又会与汉军同心协力吗?当楚军的矛头转向强大的汉军时,再奋力追击楚军,对于齐军而言还有什么了不得的好处呢……而韩信也不禁有些吃惊,虽然他的奇谋是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为什么驻守彭城的楚军竟如此显得不堪一击呢?无疑,他们皆非楚军的主力部队。看来是项羽把他的全部精锐都调往了齐国战场,项羽其实根本就没把来袭的汉军放在眼里。而现在的形势却正好颠倒了过来,拥有数量上绝对优势的汉联军反而开始无视起了项羽。

  这真的不是一个好兆头,尤其虽然汉联军占领了彭城一带,虽然他刘邦、韩信等都是楚人,可是汉军及各诸侯军的主体却皆非楚人,对此,彭城一带的楚国民众肯定是怀着极大的抵触情绪的,这便给汉联军埋设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只等一个适宜的机会,楚国民众们便要发作自己的不满。更包括那些出征在外、勇猛强悍的楚军将士们。

  幸好还有个韩信是比较清醒的,不少人也是清醒的,于是韩信便命令大军赶紧在彭城北面修筑用以阻挡项羽的工事。只是,到底令韩信也没有想到的是,视数十万汉联军为无物的项羽最后竟以暴风般的速度从天而降……

  项羽、楚军怎么就敢于直取汉军主力呢,而这也正是韩信的疏忽,连他也可耻地大意了……

第8节、彭城折戟(下)
彭城一带也正是英乔的家乡,想当年他们初会时就正在这里,每每想起这些永难忘怀的往事,韩信的心头便禁不住徒多几分感慨。

  于是,韩信就开始命人去接英乔,虽然他还不能确定她此时在哪里。幸运的是,已经给韩信生下了一个快两岁的女儿的英乔此时就在自己的家乡,然而可惜的是,她早就高兴地听闻了汉军中那位武功赫赫的名叫韩信的大将军,她想那肯定就是她的夫君。于是她就将孩子和老父亲秘密地拜托了别人(她也惟恐有人在不适宜的情形下获知了她与韩信的关系),自己则只身兴冲冲地到彭城来找寻她的韩郎。所以韩信派去的人竟扑了空,谁也没有见到。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当韩信还没来得及全面部署好彭城外围的布防时,已经被气得七窍生烟的项羽一面命诸将继续攻齐,一面自己则带领三万楚军精锐日夜兼程南下*汉军。很明显,这一次汉军的情报部门又一次失职了,然而也足可以想见获悉并及时传达准确的情报是何其之难,敌方肯定会有意识地防止军情泄露的。这帮手下的人连韩信的老婆一家都找不到,也别奢望其他的了。

  仅仅两个昼夜,楚军就从鲁国出胡陵到达了彭城外围的萧县,行程超过四百里地,而此时的汉军竟一无觉察。楚军在此地休息停顿了片刻,又吃过了早饭,接着便于次日清晨向汉军发起了暴风骤雨般的猛攻。这一次,不须怀疑,仅从其速度上判断,楚军来得几乎全是冲击力极强的骑兵,而以步兵为主的汉军自然很难有效抵抗。当时汉军的骑兵部队虽然也有近万人,可是他们却没有独立成师,而是被划归到了各将领名下,目的还是加强汉军的总体战斗力;加之当时骑兵的训练颇费时日,汉军进展如此之快,大部新招募、组建的骑兵部队尚在关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