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之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声色之余- 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容“大撒把”
在经济变革的冲击下,出国热风起云涌。爱凑热闹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投入其中。由夏刚导演的影片《大撒把》正是以此为背景,通过几个卑微而不失温情的平凡人的生活,用平淡的叙事手法,从容而成功地展现了朴实自然的社会生活。
  编导没有直接投入到出国热的问题上,而是将摄影机轻轻地放入留守人的世界中,用冷静而理性的目光,从容不迫地注视他们的生活,去探索他们的心境,从而反映现代青年人面对婚姻家庭苦闷彷徨的心态。
  顾颜与林周云这两个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他们的心态也是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写照。日常生活的平淡无奇,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看法的两种人交织在一起,就会生动地折射出所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在人物塑造这一点上,《大》剧已做到了平淡且超然的感觉,因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同。特别是顾颜这个形象。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他,影片没过多地展示角色的孤独痛苦,而是相反地表现他精力充沛。但这一切又不时地让观众感觉到他内心的空荡恍惚,他对寂寞的恐惧。他渴望与人交流,与人沟通,渴望得到慰藉,得到理解。于是,随时间的推移,感情在他与林周云之间悄悄萌生了。这与人物性格、心态是丝丝相扣、紧密联系的。
  影片没有大的冲突与波动,同时也不去说谁好谁坏,谁是谁非,在这里,没有谁伤害谁,也没有谁被伤害。影片从容地把这平淡的故事娓娓道来,在悲欢离合中展现人生的温馨与无奈,在恩恩怨怨中将故事铺垫得轻松而又自然,使人物个性渐渐丰满,使影片充满人情味,透着清新隽永、超然不俗。影片正是用这种节奏,将观众慢慢引入主人公的生活,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随主人公的感情一起波动。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影片没有给观众解决的办法和答案,而是从从容容的再现生活,使影片按现实生活的轨道自然运行,使观众慢慢溶于其中,体会着各自不同的感觉,从而不断地重新认识和理解生活。1993…7…21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从三毛当兵说起
由张建亚导演的影片《三毛从军记》,堪称是一部娱乐影片的精品。影片取材于漫画故事,编导用其聪颖的智慧和幽默与脱俗的顽皮,把影片拍的华彩而流畅,使影片充满了笑料,一开始就把观众的精神抓住,之后便让你忘情而开怀的一笑到底。
  这部影片之所以如此的吸引观众,让人喜欢,观赏性便是原因所在。
  观赏性来自艺术性的高超发挥。《三》剧的编导生动而巧妙地用默片的形式来解构影片,默片省掉一些语言上的平淡,同时,更大地发挥了形体语言的喜剧效果,使视觉效果更佳,具有更大感染力与冲击力。同时也克服了过多的故事性对观众意念思维的吸引,而主要是用喜剧因素的堆集和安排,来抓住观众的视线与情绪,使观众忘我地随影片波动。
  编导寻到了喜剧的根源,从而把最平淡的地方变得好看好玩,在其中设计了许多笑料。如让天真善良的三毛从军后经历种种悲惨的境遇,惨象设计成让人到了放声大笑的地步。这种特有的悲哀,是喜剧因素的发挥。正是这艺术上的发挥,才使人感到,导演已从刻意进入了自然,理应受观众喜欢。好的影片,应该有思想深度的。在《三》这部以娱乐为主的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编导对社会的关注。如日本鬼子吃的是中国地图。日本鬼子进攻时,背景音乐是日本电器的广告音乐。还有里面战斗的场面,配的是电子游戏的音响等。正是这种匠心,才使影片更有深度,更能引起观众思考与回味。
  一部影片的成功,需要观众的认可与喜欢。当然,把观众当作上帝并不一定意味着电影就是往低级趣味上发展。而是说,影片要与民族的文化背景、观众的文化素质密切联系。要立足于社会的现实,努力做到雅俗共赏,使影片更能适应广大观众的欣赏心理和审美要求。特别是在面临当前的经济变革的冲击,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它将关系到中国电影往何处去的问题。我们从《三》剧可以看出,编导在这方面的努力,同时也从观众那里得到了验证与回报。虽然这是一部纯娱乐性的影片,但是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1993…6…28
  

融浓情于平淡之中
近期,不断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找乐》,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生动传神的心灵与现实的自然展示,及在电影语言上的完美表现,显示出独特的美学价值,清新隽永的艺术魅力,对观众有较深的感染力。
  编导由于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清楚地认识到了现代人思想的演化。现代人是用感性的自我感觉去反对理性的观念,同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又陷入新的观念的围困中。欢乐迸发于此,悲伤也出于其中。基于这敏锐的观察,编导选择了一群退休老人(一群京剧老票友)的生活空间及生存状态的一隅,通过艺术的视角,用一种略带伤感的情调,又不失浓厚的幽默来展示他们的爱与欢、悲与愁。使剧中人、同时也使观众在幽默中度过岁月,在伤感中深思生活。
  刚退休的剧院勤杂员老韩头,无奈的告别了曾有过的虽“繁忙”却不失有条理秩序的剧院生活,茫然若失地走向心灵的孤独。寂寞难耐,老韩头试图寻觅曾有的心境与尊严,于是开始了“找乐”。人总会有暮年之时,这是自然法则。人们的心态随年华的逝去而不断变化,老年人的精神归宿与现实的矛盾便成为无法避免的理性的社会观念问题。从曾有的观念中走出来的老韩头,要重新面对这一新的观念,其内心便无形地受到压迫,产生困惑,无奈只得以“找乐”之举来对抗。老韩头与公园里的乔万有等京剧老票友所以能集结在一起,并争先恐后地要喊两嗓子,且自乐于其中,这一切皆源于此。
  生活是矛盾的,也许你认为你能或已经摆脱了,却往往不经意地发现,你又陷入了新的或许正是你自己制造的矛盾中。老韩头由于从剧团中来,剧团的组织方式和秩序深深地印在他心中,成为其独特感性的一部分。同时,寂寞的心找到乐趣的归宿,促使他迫切地成立老年剧团。感性的感觉又陷入理性之中,他似乎又找到了井然有序的位置,于是他指挥若定,安排有方,建立了新的观念秩序。诚然,从茫然失去到重新获得,欢乐产生于此,但伤感也在悄悄地孕育中。想“找乐”的老人们,他们需要的是乐趣,是感性的感觉,而不是观念秩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需要理性的规矩和纪律来维持的,而是要用情感和心心相印来维系。这便注定老韩头的失败,也注定“重新”获得又再次失去。
  影片剧情并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故事如现实生活一般平淡似流水。编导在确定主题同时,为能深刻地表现人物心理流程,采取了传统的戏剧形式,并采用纪实风格的纪录片手法。用大量的群众演员,特别是*已成为影片情感的有机一体。影片呈现出浓厚的自然特色,淡化了冲突。又不失时机地选择含而不露的幽默,使人物的内心展示得非常饱满。
  影片结尾时,老韩头又回到了公园中,静静地在一隅,怀着复杂的心境回味着过去,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思索。感性的感觉也好,理性的观念也罢,也许皆在情理之中吧。因为这就是生活。1993…12…14
  

老人与狗,热情与冷静
东方人深沉细腻,重感情,人情味浓,易于在意境中体验情感。总之,永远蕴含一个情字。谢晋导演的影片最可以体现这一点。他的影片善于在充分的戏剧冲突中展示情感的变化,以情去感化、打动观众。早期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影片,之后的《芙蓉镇》及近期的《老人与狗》,导演始终怀着不变的深情,对社会、生活、命运及人性深切地关注。通过人性的被压抑、真情的被漠视,展示人们的理想与生存状态的矛盾。影片充溢着感人至深的热情,和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与以往谢晋的影片相比,无论是形式或内涵上,《老人与狗》这部影片越发凝重沉稳,在一向饱含的激情里,多了几分冷峻与理智,显示出淡淡的超然之感。影片描写了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在除了风沙只剩荒芜的西北农村,被贫苦岁月麻木了心灵的邢老汉与一条忠实的狗相依为命。在这个似乎自然稳定的状态里,悄然闯进一个逃荒女,于是一切变了。与以往相比,影片不再追求故事情节与社会背景的密切交融、相托相进。而将浓重纷繁的社会背景渐渐隐去,更多了对人性的思考。邢老汉麻木的心灵困境遇变化而复苏,神秘的逃荒女留了下来,虽然隐含一丝不稳定。在这老汉与逃荒女、老汉与狗之间的情感变化中,那受抑制的渴望和艰辛的维持,无不透射感人之情,引人回味。而对逃荒女的悄然离去,面对狗的惨然失去,这人性的扭曲,心灵的毁灭迸发出的感染力,远远超出对社会的直接审视所引起的思考。反过来说,又更深层次地剖析了历史。
  在手法处理上,谢晋的影片惯于煽情,如《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平凡善良人的赞美,对人性被扭曲的痛惜,及对社会的深思。影片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但有些格式化,表现是好坏清晰,爱憎分明,情节在社会与人物命运之间周旋,使观念溶于剧情中,从而阐释内涵。但在之后的《芙蓉镇》及《老人与狗》中,艺术处理上有些改变,已少了几分矫饰,多了几分超然。人物性格层次化,对心灵的冷静剖析时,产生间离效果,使观众能更多体验内涵。如邢老汉的心理流程变化便很生动,台词不多,但用心在说。相对比,逃荒女这个角色心理波动较大,形成反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式的结局,一方面,开放式结局能较完美维护悲剧色彩,体现主题;另一方面,又营造了一种悬念感,让观众关注老汉与逃荒女及狗的命运,虽然编导用意不在于此。
  在《老人与狗》中,导演有意淡化了戏剧矛盾,较多的展示生活中的自然情景,使影片处于戏剧化与散文化的两难中。在当今的电影市场,观众需要是多层次的,但总归是要一个“情”字,这较适合中国观众。就《老人与狗》来说,回避较强的戏剧冲突,并缺少较强的故事性,很难适应市场。艺术性需要适当的表达方式,同时更需要认同。1994…6…6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画魂》,有画无魂
传记片难拍,难在演义与历史的差别,难在刻画人物与叙事的结合。影片《画魂》明显处于这种尴尬中,显得苍白无力,平淡乏味,有画而无魂。
  艺术是情感的渗透,韵味的交融。《画魂》中,编导力图展示出身卑贱的潘玉良,冲破旧的礼教,经过个人奋斗,从*成为著名画家的坎坷经历,并把创作意识放在“画之魂”上,这是高明的。但事与愿违,影片始终没能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总被迫跟着历史来演绎平淡俗浅的因果故事。在妓院一场戏中,名妓“千岁红”被捧上了“天”,又在嫖客*的争夺打闹中入了“地”,之后才让处于“龙套”地位的玉良“唱主角”。这其中看不到玉良及“千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