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轨旅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轨旅程-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种豆类等熬制而成,不仅味道鲜美,且富有营养,还能够防治脚气病。粑粑茶则是用糯米团、蔗糖、鸡蛋清、酸汤等制成,是一种独特的佐餐食品,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既可清火祛热,又可健胃生津。
  山寨没有电灯,除了油灯外,堂屋里还燃起了松明。当地喝酒,不兴划拳,认为这会使人学会狡诈,变坏,而有一种喊酒的习俗。所谓喊酒,大家听一个能言善歌的人唱酒歌,当唱到妙处时,大家就“唏呀、唏呀”喊起来,一边喊,一边互相灌酒。年轻人还你揪揪我的耳朵,我揪揪你的耳朵,显得亲密无间。渐渐地,我已是醉眼朦胧。有几个不胜酒力的人却已经喝到桌子底下去了,他们由妻儿或家属小心地扶着,领回家去。“光顾高兴,又喝醉了!”家属往往这样亲昵地抱怨一句。
  我进洞后一直不见春儿,这很令我怅然。正疑惑间,却见门外火光一闪,先伸进来两支明亮的火把,随之伴着欢快的笑声,在火光中闪进来五六个姑娘,我一看,为首的那个正是春儿。姑娘们的脖子上都挂着银项圈,手腕上都戴着银镯子,她们的衣着打扮也几乎一样,都是鲜艳漂亮的民族服装。如果让我说出这些姑娘的模样,那是很困难的,因为她们一个个都长得清秀美丽,漆黑明亮的眼睛,洁白整齐的牙齿,都在火把的照耀中,使得满屋子闪起了亮堂的光辉。
  春儿的眼睛朝我闪了闪,却故意大声地问她哥哥:“家里来了贵客,怎么也不告诉我?”其他的姑娘们先是盯着我使劲看,吃吃笑个不停,然后你推我一下,我捶你一下,最后附在春儿的耳根边说着什么,接着春儿又俯身同洛岩嘀嘀咕咕几句。洛岩听了,哈哈一笑,对我说:“这些姑娘想同远方来的客人干一杯,并献上她们的祝酒歌,你看行吗?”
  “太好了!太好了!”我一个劲地直点头。
  姑娘们纷纷向我敬酒。接着,她们亮开歌喉,引吭高唱起来。
  第二天,是当地壮家的歌会。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不太清楚,我看到各家主妇将成箩的糯米染成红色,做成饭团,以庆祝他们火红美好的生活。
  周边四村八寨的亲朋都担着礼物来祝贺节日。燕子洞的水手格外繁忙,有三条小船不停地往里接人。
  节日热闹非凡。人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尤其是姑娘们,头帕上的头发,有的像喜鹊登梅,有的似锦鸡高鸣。一些小伙子的头上,一圈一圈地盘着各种颜色的头巾,上面插着几根长长的山鸡羽毛,腰间上扎着红布带,显得非常英俊威武。这样的节日,是年轻人择偶的好机会,所以,来自外面的姑娘和小伙子也在打扮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下午时分,河滩上忽然响起了悠扬的乐曲。十几只芦笙在同时吹奏,身着节日盛装的姑娘们翩翩起舞,远远望去,犹如银海蝶花。悠扬的乐曲,时如高山流水,时如十面埋伏,表现了壮家姑娘温柔多情的形象和壮家小伙子粗犷豪迈的气质。
  白天热闹过后,接下来便是晚上的大聚餐。所有的人来到河滩上,大家自带碗筷,酒水和蔬菜。村里集资杀了几头猪,按八个人一组,每组分四斤猪肉。领肉的时候,个别俏皮的小伙子希望能多分一些,但他所得到的是被铁勺子敲一下脑袋。我和洛岩等寨子里的长辈被安排在同一个组,照样是四斤肉,没有任何特殊。大家席地而坐,头顶星月,一边喝酒,一边畅谈,喝到妙处,善歌者便又互相对起歌来。
   。。

魅力山乡 撞进世外桃源(5)
聚餐结束后,意犹未尽者,便又相约回到家里,重摆筵席。于是,大家又饮酒对歌,纵情欢娱,通宵达旦。而年轻人则开始了他们的“游方”。所谓的“游方”,便是找朋友、谈恋爱的意思。许多姑娘小伙子就是在游方中认识了心爱的人,从而结成美满的姻缘。
  河滩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大家手拉手跳起了舞蹈。看到英俊的小伙子,姑娘们便手拉手走成圈,将小伙子们堵在圈里。勇敢的小伙子们当然不甘示弱,他们也手拉手走成排,试图闯过姑娘们的包围圈。然而,当一挨近姑娘们身体的一刹那,这些勇士们竟一个个面红耳赤,全成了纸老虎,队形一下子就崩溃了。
  月亮升起来。也许是由于四面环山,月亮上来得很迟。这里的月亮格外皎洁,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谷沟,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河面。游方中,不时有英俊的小伙子被某个姑娘征服。于是,他们双双离开人群,命运成了未知数。对歌,是他们互相了解对方的一种独特形式。
  男:大山木叶匹匹青,
  口吹木叶郎表心,
  久恋才知妹心好,
  望靠栽花花成林。
  女:初来恋—
  初初来到这花园,
  初初来跟阿哥坐,
  希望郎哟心莫嫌。
  男:一生哟,只有一次青年,
  一年哟,只有一个春天,
  一天哟,只有一个晚上,
  一月哟,只有一次团圆。
  阿妹快来哟—
  哥有心事对你说!
  女:快说吧!快说吧!
  月亮缺了还会圆,
  今年过了有来年,
  我们郎妹两个哟,
  要在此时表真心。
  男:我是个贫苦的小伙子,
  阿妹哟,你不嫌我穷?
  你不愿意也不要紧,
  天明时我送你回家。
  女:山上多是蒿子草,
  蒿子草的根子多,
  世上多是穷苦人,
  穷苦人的亲戚多。
  妹心里早就想着你,
  只要哥不嫌弃我。
  ……
  午夜过去了,游方的情侣们仍然兴致勃勃,歌声、笛声、木叶声,清脆悦耳。望着远处那明亮的火把,那不正像一颗颗火热的心么!
  我在燕子洞住下来;洛岩兄妹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他们陪我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我发现,燕子洞河水的进口处也是一个大山洞,这样,燕子洞的主要通道实际上就有两处,即进水洞和出水洞。但由于进水洞那边是更高的山,故而洞里没有设船,所以我无缘进洞一探奥秘。围着燕子洞的每座山,每一道悬崖,几乎都有山洞,有些山洞互相通连,大洞套小洞,洞中还有洞。我甚至怀疑,这里的每一座山都是空心的,这真是一种很奇特的自然景象。更有趣的是,燕子洞的壁崖上还有一尊天然的石像。他头戴纱巾,手里捧着一本书,悠然地端坐在那里。洛岩说,这石像是当年进洞避难的壮族首领侬智高。我笑笑,心里想着这石像可能就是陶渊明。传说北宋年间,壮族首领侬智高率部起义,被朝廷大军打得落花流水、走投无路。突然,一位仙人从天而降,给他指引了进洞的路,使他们得以逃生,而这位仙人正是陶渊明。我的戏说引得洛岩哈哈大笑起来。
  四周山上森林茂密,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有锦鸡、猕猴、野兔和小飞虎等。由于人们不猎杀野生动物,所以这里的动物不怕人。猕猴、小飞虎还经常跑到寨子里觅食。人与动物和睦相处,在这里似乎得到完美的体现。
  燕子洞不是一个富裕的地方。人们与外界沟通得很少,生活基本靠自给。衣服被盖是家织的,桃李瓜果经加工后储存,用甘蔗自己榨糖,工艺极其简陋。能够变钱的东西不多,部分农产品能换回一些煤油、食盐和必需的日常用品。外面有商贩曾来收购过燕窝,但山民们不为利益所诱,坚持不卖。为什么会有数十万的燕子在这里安营扎寨,我想与山民的保护是分不开的。流经燕子洞的小河有许多鱼,但捕鱼的时间和方法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以保证繁殖多于捕捞。一般春夏季节,河深水激,鱼儿分散,捕鱼的数量有限。到了冬季,水平河浅,鱼儿一般集中在深潭,容易被大量捕捉。所以捕鱼的方法限于钓、叉、捞等,每次捕鱼,只限三五斤,以便“细水长流”。为了保护河流的清洁、不受污染和鱼虾的生存环境,一年四季绝不允许用石灰和农药毒杀鱼儿。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魅力山乡 撞进世外桃源(6)
燕子洞的小河是清亮碧绿的,但人们的饮用水却并不直接从河里汲取,而是在河两岸有泉水涌出的地方掏个井,取泉水饮用,有一眼泉水特别甜,离寨子较远,但人们宁愿走一大段路,甚至涉河过去担水饮用。我时常可以看到人们涉河担水的情景,人们选择较浅的地方过河,河水大多没过膝盖,有的稍稍把裤子挽起来,有的干脆挽也不挽,让湿漉漉的裤子贴在身上。每天黄昏的时候,做活归来的汉子,在河水深处,脱得一丝不挂,恣意畅游,其身体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过路的妇女和姑娘们见了,就咯咯发笑,但是,绝对没有任何抱怨。人与水、人与山、人与自然的和谐,实在令人感叹。
  几乎每天晚上,古老的大榕树下都聚满了人。年轻人听老人讲故事,小孩子捉迷藏,姑娘们唱山歌。一壶白酒在几个小伙子手里传来传去,他们总是一边喝酒,一边弹弦琴,悦耳的乐曲一直持续到深夜。我尤其喜欢听人们唱歌,虽然人们也很健谈,可他们讲土语时,我一句也听不懂。可是唱歌却非常好听,虽然我也听不懂,但那韵律却是令我着迷的。姑娘们都很风流大方,她们经常设法创造一种气氛,使我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跟她们讲话。每天晚上,只要我经过大榕树,都会在姑娘们的邀请下,坐在裸露的树根上,与她们一起喝酒唱歌。
  燕子洞!一个美丽的家园。尽管它还很贫穷,但却处处充满了欢乐。在这里,人们对贫穷的忍耐力和对生活的乐观精神,简直令我彻头彻尾地感到惊讶!似乎有一种深层的、完全不能用语言形容的东西强烈地刺激着我,使我感到亲切而又新奇。我觉得,在这个如此贫穷、如此落后、仿佛为现代文明所遗忘的山寨中,人们竟能从石头缝里种出粮食,竟能乐观地唱着自己古老的歌,竟能从容不迫地一程一程地走下去,这是多么的可贵、多么的不可思议呀!这种乐观的精神,虽然用简单而粗俗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但却更加透露出一种朴拙和本真。我禁不住问自己:为什么世界上有的人贫穷受苦却永远快乐欢歌?为什么有的人富贵奢华却总是忧愁痛苦?
  山寨又迎来了一个欢乐的晚上,城里的电影队要到寨子里放电影。山寨很少放电影,偶有电影,也是在30里路远的乡上放映。洛岩说,今年山寨的喜事多,所以包场电影热闹热闹。我问包一场电影多少钱?洛岩告诉我,按人头摊派,每人8分钱。
  听说要放电影。性急的孩子们早早地扛着凳子跑到晒谷坪上“抢座位”。人们认为,放映机前面是最好的座位,不仅视觉效果好,而且还可以看到放映员是如何装胶片的。不急的是那些主妇们,等她们忙完家务,“好座位”早被抢光了。于是,她们或找块石头,或干脆站在一边兴高采烈地观看。
  春儿早早地为我抢到一个好座位,当然是在放映机前面。她不停地环顾四周,神情颇为得意。
  电影放映了。人们还是没有安静下来,叽叽喳喳的。没有人会对谁“嘘”一声叫他住嘴,人们也许不是为看电影而看电影,图的可能是一种欢聚的气氛,至于电影怎样,那是无关紧要的。放映机前的几个小孩子,不时地在镜头前做着各种手影,但被大人们一呵斥,便又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