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着的火和飘着的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着的火和飘着的灰- 第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说,即使无法实现梦想,也是已经到达了离梦想最近的地方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灵鸡汤:学会超越苦难
文/龙之鸣(老虫) QQ:58852736

  ………

  一、苦难对人是有意义的,努力超越它

  苦难并不是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称颂,所以没有必要作贱自己,去寻愁觅苦,并且沉浸其中,进行所谓“清修”。 然而,苦难对人而言,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苦难在人生之中就像一个丁字路口,一头指向超越,一头指向堕落,它是冶炼强者的熔炉,使强者学会超越,通向成功的殿堂;它是阻挡弱者的大山,使弱者选择堕落,通向黑暗的地狱。

  2008年汶川大地震,*总理曾在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的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勉励师生们。事实证明,的确多难兴邦!汶川地震激励国人奋发图强,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贵重”,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我们国家依然保持持续发展的势态。而对个人而言,苦难是磨砺人才锋芒的砾石,“多难兴才”,中国历史上凡有作为者,往往是经历苦难,从而发愤图强,励志成就功名。对于这一点,司马迁在他著名的《报任安书》讲得很透:“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更是承受了令人难以启齿的苦难,为和自己关系并不热络的李陵辩护几句,结果惹恼了汉武帝,竟被当作牲畜一样阉割掉,失去了男人之身。面对这样莫大羞辱,他没有灰心丧气,相反坚决了自己的信念,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最后,终于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史记》! 

  “多难兴才”,不仅仅是国产人才的专利,英国诗人弥尔顿、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小提琴家帕格尼尼都被称为世界文艺史上的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成了瞎子,一个成了聋子,另一个成了哑巴,但是他们照样战胜苦难,创造了不朽的成就。特别是贝多芬,他的巅峰之作竟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写出,如《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第九交响曲》等系列作曲,他超越了苦难,成就了常人难以成就的事业——音乐。

  为什么这些人经受如此重大的苦难,却依然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我要说的是“苦难使人深省,深省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丰满”。由此可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不经历风雨,不能真正领略雨后天晴的宁静,更难以一见美丽的彩虹!经历苦难而取得的幸福和成功才弥足珍贵,令人兴奋。

  所以,苦难并不可怕,甚至可以这么说,苦难其实是人的一种财富。

  但是,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且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苦难时,也不觉得你在念苦经,才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尊敬。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是乞讨。

  纵观人的一生,苦难是无处不在的,生老死病这是与生俱来的苦难,而天灾人祸也随时将人拖入苦难的泥淖。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的作品中写道,“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打败。”他向人们讲的是人的“命运”,这里不妨套用一下,稍改编:“人可以被苦难毁灭,却不可以被苦难打败!”勇敢面对苦难吧,不要被苦难所吓倒,任命运的摆布,要学会超越苦难!

  二、苦难,我是在苦难中成长的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有人可能会质疑,你有什么资格谈论苦难?难道你领略了苦难并且超越了苦难?是的,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正是从苦难中走来的。

  我经历过受人歧视的苦难,我的母亲是从江苏逃荒到浙北的,而我从小在家族里遭受歧视,被许多人戏称为“小江北佬”,而正是这个“小江北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赢得大家的尊重,成为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也承受过家庭的贫穷,孩童时期曾经捡起别人咬过的甘蔗渣放在嘴里咀嚼,就觉得世界上最甜的东西就是莫过于此;因为贫穷我上不起幼儿园,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即使后来接受了国家义务教育,也没有背过像样的书包和买过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然而现在经过我的努力,虽然没有过上富足的生活,但至少衣食无忧。我也经历过病痛之苦,生了一场疑难性的慢性肾炎,也是因为贫穷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半年之久,医生告诫我从此将干不成体力活,甚至可能无法生育,然而病后的我十分注重饮食忌口和体育锻炼,现在我很健康,精力充沛,而且组成家庭,有了自己的女儿。我也经历过失业的痛苦,身无分文,甚至露宿街头,曾经在网吧里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领略了“过了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的悲惨生活,然而正是这段经历,使我学会了网站制作和图文设计,提高了自己的社会生存技能。我也经历过理想破碎的痛苦,曾经背着一书包的书稿寻找出版社,结果无数次被拒之门外,但是从来没有放弃写作,坚持着每天涂鸦,因为我相信苦难使我内心丰富,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为这个社会留下色彩斑斓的文字。

  学会超越苦难吧,人的信念、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意义,都在于此!

解析现代婚恋观
文/龙之鸣(老虫)QQ:58852736 

  …

  一

  爱情、婚姻和家庭是每个人都须经历的阶段。对由爱情进入家庭,现代人持不同看法:

  ① 爱情至上型。男女双方只要在一起,有那种异性相吸、两情相悦的感觉,就能够产生火花,进而上床,如有和谐的感觉,就一切OK了,结婚吧,你就是我命中的真命天子。这样的男男女女,看重的是情感,看重的是和谐,至于房子、工作,甚至社会舆论都可以靠边站。

  ② 稳打稳扎型。这种类型的男女,一般先打好物质基础,有稳定的工作,慢慢地建筑自己的天地。在情感方面也是如此,讲究个细水长流,慢慢积累,稳步前进,最后走向精心构筑的婚姻礼堂。

  ③ 物质至上型。这种类型的男女,是彻底的“*主义”追随者,认为物质决定一切,包括爱情、婚姻。其中一些因为没有丰富的物质,于是就忍痛选择独善其身,目标明确,视追求物质为人生第一要义,以为得到物质,便会得到美满的婚姻。另一些,他们的结合本身就是票面上的结合,看中对方的是经济收入高、父母地位高、家庭背景硬,其它如对方的长相、年龄,甚至置人品、有否共同语言都不顾。可以说,他们最大的情人就是物质。

  ④ “飘”一族型。这些男女对情感看作一场流浪,毫无定性,工作一会在北京、一会在上海,一会在深圳,但总希望身边有个异性相伴,渐渐地爱上了“飘”的感觉。一会在这个人面前甜言蜜语;一会忽到另一个人面前海誓山盟。作为这些男女,婚姻是个形式而已,甚至婚姻这个形式也是多余的。

  ⑤ 苟且组合型。这些男女没有什么共同的东西,但是迫于年龄,迫于家庭压力,或厌倦于一个人的凄清,随便找个人生伴侣,凑合着过日子,生儿育女,完成人生使命。

  二、

  现代人的贞操观越来越淡薄,有一句话比较流行。“我已经十八岁,是成人了,还是处女(男),我有病,性无能还是性冷淡啊!”

  可见,传统的贞操观已经被看作压抑人性的旧观念旧思想。

  男女们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看是八项基本条件:①人品;②经济收入;③外表;④文化水平;⑤性格;⑥健康;⑦贞操;⑧共同语言。

  近来许多媒体作大量的市民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人无论男女在婚嫁的时候看重的是人品。这恰恰说明现代人特别是在处理男女关系的时人品确已成为一大问题。其次,他们看重的是性格和共同语言。在普世的婚恋观中,性格相合、有共同语言是家庭幸福的第一保证。

  调查还显示出男女在择偶方面的区别:男人看重女人的是外表和贞操;而女人看重男人的是人品和经济收入,希望自己的男性伴侣达到“三高”:收入高、学历高、身材高。由此可见,男人对女人的人品方面有所滑坡;而女人对男人的贞操观有所滑坡。但有一点让人吃惊的是,女人却并太看重有共同语言,相反更偏重于经济收入。

  而真正进入家庭生活的男女,现在更看重的性生活的质量,如今有一句话流行:“你爱不爱我,就看你*做得怎么样,**,爱是做出来的!”

  三

  现在做男人挺累,他面对的是双重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承担的责任更多、更高了。于是,那些高学历的男人选择单身的比较多。而现在的女人压力有所减轻,只要装作一副无辜等待拯救的样子,一般会激发男人的雄性荷尔蒙分泌。他会很心甘情愿地做“护花使者”,如果女人再配合一点,作小鸟依人状,这男人一定会觉得“牡丹花下死,做鬼也*”。由此可见,男人天生自贱。这一点,柏杨老夫子在《食色性也》一文中有所点露:

  “大概上帝造人时,赋予男人一种独当一面,挑大梁,唱黑头戏的性格,而赋予女人一种被保护和祈求安全的性格。”

  正因为这种天性,使得男人相对重责任,而女人相对重感情。但现代男人的责任感、女人的感情观不同程度地受到挑战。一般说来,在工作顺利生活富裕的时候,最能检测一个男人是否有责任心,真爱自己的妻子,但是现在好像并不如此,有钱的男人包二奶、养情人之风盛行,有些妻子竟能纵容丈夫如此,甚至认为自己丈夫充满男性魅力。与男人相反,女人在生活困顿物质贫乏的时候,最容易表现她的爱心和坚贞,但是,现在很多女人吃不起苦,当男人提出共同奋斗,她会“为什么非要与你一起吃苦”一言相拒。她们更多地满足于被包养的虚荣,而不愿忍受相濡以沫的高尚。

沉默的背后
文/龙之鸣(老虫)QQ:58852736

  ……… 

  中国人喜欢选择沉默,沉默仿佛成为我们沾沾自喜,高人一畴的生存方法。这篇文章,我想揭穿沉默的背后的东西。 

  有人甚至沾沾自喜起我们的国民性了。他们说,中国太聪明了,选择沉默是最明智的。所以,中华民族五千历史文化都是一脉相传,没有中断过,即使蒙古人、满洲人来了,也让他们不得不学会沉默,化为华族。鲁迅先生开创针砭国民劣根性的先河。他说中国人是极端麻木、丑陋、自私,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阿Q形容不足为过。时代在前进,如果说鲁迅所处的时代,按传统的说法是旧社会,沉默代表的是麻木,那么新社会依然盛行。这种沉默仅仅代表麻木? 

  不!现在中国式的沉默并没有那么简单,是剧毒的一种。可以说是幸灾乐祸式的沉默。别人倒霉,他口头沉默,而内心一阵窃喜,庆幸霉运没有降临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