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着的火和飘着的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着的火和飘着的灰- 第6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4

  珍视生命就应该珍视爱情。

  生命来源于爱情,是爱情对人类最宝贵的馈赠。 。。

也说幸福
文/龙之鸣(老虫)QQ:58852736 

  ………

  当你口渴到极点的时候,最渴望得到的是一杯清水,但魔鬼却给你一杯美酒,你会觉得幸福吗? 

  你会认为:这并不是命运对你的眷顾,而是嘲弄。 

  幸福是内心需要如愿以偿地满足。恰当地说,幸福只是内心自足:源于自我的认可,源于内心的充溢,源于匮乏的填充。 

  在一些人眼里,幸福很简单。可能是一片简简单单的风景,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一段缓缓流出的抒情曲。有些人,他的幸福就是出人头地,就是影响别人、征服别人、驾驭别人,体会“居高临下”的成就。

  人并不是虚幻之物,而是血肉之躯。正因为是血肉之躯,才有实实在在的内心要求。各式人要求不同:奴才有奴才的幸福观,主人有主人的幸福观,自由人有自由人的幸福观。但无论如何,只要内心能够沉浸在其中,处于一种“无往而不适”的“自得状态”之中,便是一种至大的幸福。 

  可以这么说,不幸往往是一种失去,永远的失去,永远不可再得,如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之悲,或者是毁家之痛、失财之恨,因为失去不可再得,所以就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无法克服的挫折感。 

  但是成就,更多的表现为“获得”,一种权势的获得,如身居高位,腰缠万贯,床上*等等,在常人眼里可能就是幸福,其实不然。“高处不甚寒”不是空穴来风的强说愁的说法,许多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子弟,往往对男耕女织布衣之家眷恋不已。举个实例,我们这一代出生于“*”之后,社会稳定,功利高扬,人心思进,应该说是一个黄金时代。而且由于父辈因饱受非理性造成的苦难,所以千方百计甚至到了不择手段为我们构筑幸福生活。天下父母心,可感天动地。然而,我们中许多人却是“长肉不长心”,没有相应地感到幸福,相反觉得迷惘无所适从。其实,要为他们辩护并不难,只要想想北京全聚德的烤鸭,就能够明白其中三昧了:这些烤鸭不会感谢把它们内腹塞得鼓鼓的主人的。我想,人是最不希望成为工具的,一旦意识有了主体意识时,他就想成为自己,寻找自己,为自己定位,包括对幸福观的定位。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他们在常人眼中,一生都带着不幸。为他们悲剧性的一生扼腕叹息。可是,一旦我们深入他们的世界,就会发现他们才是真正的幸福者。 

  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也就是说,人是生活在渴望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现实之中。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是最不现实的物种。兰波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着生活,或者说寻找着所谓的幸福,为此他甚至流浪到荒蛮的非洲体验一种“别处”的悲凉况味,最终死在寻找“生活在别处”的“路上”。但是,他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兰波的幸福观是诗人式的。他作为诗人,深知双腿的意义在于走向远方。正因为如此,兰波这个异教徒深深感动了在巴黎的神父,说他有着前所未有的信仰,并破格为这个异教徒做了临终的祷告。 

  还有,现代哲学之父——德国哲学家尼采在弥留之际,看着妹妹为这个一直与魔鬼(心魔)作斗争的人(尼采本人)禁不住哭泣,便天真地对她说,“为什么哭,我们不是很幸福的吗?” 

  常人不禁要发问,他一生处在痛苦与疯癫之中,配拥有幸福吗? 

  但是,只要我们稍稍去解读一下这位哲人内心世界,就能够知道他的确是幸福的。他一直沉醉在自己精心构筑的哲学世界中,停留在酒神癫狂状态中,即在自我理想中诗性地存在着。他的一生就为自己的生命的激情所驾驭,直抒胸臆,逞性而为,带着“赤子”情怀,像一个孩子。尼采的“超人”之说,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学说,是对自我生命的尊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幸福的,并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幸福是癫狂的,即使最普世的幸福就是一种自我狂欢。 

  幸福的标准是自设的,是自我的满足,就像人生意义是自我设定一样,只有自我认可,才能达到内心的平衡,才能使内心被激情所充溢。 

  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身上,因为幸福是自己,只是一种内心感受而已,尊重自己就应该成就自己,满足自己,不管是虚荣,还是永恒的光荣,只要自己觉得内心需要,沉浸其中,并能自足,便是一种幸福。 

  幸福,一言概之就是内心的自足。 。 想看书来

自由札记
文/龙之鸣(老虫)QQ:58852736

  ………

  关于自由

  美丽的监狱始终是监狱,即使阳光明媚,鲜花遍野,毕竟还是禁锢人的地方。但很多人因为习惯禁锢,或者爱上了鲜花、阳光而忘记了禁锢,而会爱上监狱。人是一种很容易体制化动物。

  完美的社会本身就是一座监狱,因为它必须有序,必须有一套使大家服从的 “自由原则、统治原则、管理原则” 等种种约法,去约束人,管理人,甚至禁锢人。

  而作为人的“自我”也会走向自我奴役之路。如果你热爱金钱,那么在追求金钱的时候,你甘愿成为金钱的奴隶,并且乐此不疲。葛朗台这个拜金主义者,他看到了上帝是个镀金的上帝,他的死就是与镀金的上帝一起永享天国的金碧辉煌。然而,他无法意识自己走在自我奴役之路上。

  因此,人很难摆脱成为奴隶的命运,要么是来自外部的力量,使之成为奴隶,要么是自我的奴役,成为金钱的奴隶,名声的奴隶……

  *是什么

  *是什么?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的权利。这些权利主要由生命、自由、财产和反抗压迫;以及信仰、言论、结社、著述、出版的自由,还有居住、迁徙、工作的自由等等。这些权利是神圣的,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无权加以干涉,一个国家的法律必须坚决保护这些权利,如果没有这些权利,人就不成其为人,而只是强者的会说话的工具。

  *的定义就是如此,简单明了,并不复杂,但是维护*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强权者说,他剥夺某个人的*甚至毁灭一个人,就是为了维护*。甚至用*的大棒,去惩治异端、压制自由。

  维护*是双重的:尊重他人,自我尊重。

  *不可转让,不可放弃,不可剥夺。

  自由与进步

  弗里德曼指出,“不管是建筑还是绘画,科学还是文学,工业还是农业,文明的巨大进展从来没有来自集权政府。哥伦布并不是由于响应大多数的指令才出发去找寻通往中国的道路,虽然他的资金来自具有绝对权威的王朝。牛顿和莱布尼茨,爱因斯坦和博尔、莎士比亚、米尔顿和帕斯特纳、惠特尼、麦考密克,爱迪生和福特、简&;#8226;亚当斯、弗洛仑斯、南丁格尔和艾伯特&;#8226;施韦特,这些在人类知识和理解方面,在文学方面,在技术可能性方面,或在减轻人类痛苦方面,开拓新领域的人中,没有一个是出自响应政府的指令。他们的成就是个人天才的产物,是强烈坚持少数观点的产物,是允许多样化和差异的一种社会风气的产物。

  中国文化最光辉灿烂的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那时政局不稳,没有绝对权威的王朝,这样的大环境,很容易思想自由,流派纷呈,这时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便是这个时代的最丰赡的礼物。秦汉后,“独尊儒术”,儒学绝对权威,统一了思想,却很少出现这种自由的气氛。

  国家与自由

  如何尊重个人的意义。其实“个人主义”是最重要的,个人主义的充分发挥,才能创造出多样性的成果。而牺牲个人,符合一般,只会使人走向单一、被动、程式化。将个人的“一”沉没于集体的“一切”,是不科学的。

  相对而言,“国家”、“革命”、“人民”、“理想”、“主义”往往是贬义词,这些名词都捧到天上后,人不仅变得极为自私,而且极为虚伪,甚至变态。这一现象在*时期得到是有力的彰显。

  对人的尊重,必须从尊重个人开始,必须是普世化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弱势声音可能是大多数,如农民、工人,以及介于农民与工人之间的成份民工,还有下岗的或者失去土地的人群,应该尊重他们的声音。这是一个人道的问题,绝对不能避而不谈的。

  对于那些异端分子,也应该尊重,而不是压制,取缔。允许异端的存在,就是一个健康的社会的需要,异端的意见能否得到透彻的讨论,就会出现艺术、人性、文化等多方面的可能性的发展,这样就是多样性有社会。

  只有允许这样的宽容,这样的一视同仁,才会少出现“皇帝的新装现象”。一般揭露“皇帝的新装”的人正是弱势的、少数的、异端的人。

  竞争与自由

  其实,根本没有普遍的自由,自由说到底只是一种消费的自由,它是完美的消费者所具有的特权,而那些有缺陷的消费者(穷人)被排除在“消费者宴会”之外,所以自由作为一种特权而诞生的。一无所有的人,总不能顺利地进入什么哈佛大学,因为他根本没办法参加这个“消费者宴会”。因此,自由是绝对不允许平等,共同拥有,它需要的是特权,并且用强权来维护。自由只能说是相对的,但相对总比绝对没有自由好。

  一个有钱人的儿子排挤掉一个穷人的孩子,这本身就是违背竞争机制,其实也是违背自由法则,对*的一种伤害。有钱人的贿赂,而主管者的受贿,这种欺诈、背信、强力等问题,造成不平等的竞争。这样容易产生一批“失望的竞争者”。

  免除这种“失望的竞争者”的痛苦,就可以消除憎恨,缓和矛盾的方法,同时,也是让有特长的人,有所发挥,这本身对自由事业、人类文明事业的一种支持。

  多党制与自由

  人类应当有自由形成意见并且无保留地发现意见。当然这个社会不排除这样的情况,就是少数的智者多数的愚人。基于此而出发,以为一党就是少数的智者,可以包办一切个体的福利,是错误的。因为不能保证,少数的智者永远被这个团体所占有的。

  在两党制或者多党制国家,个体的自由往往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一党重视秩序与稳定,而另一党重视改革与进步,因此两党制比起一党制,可行性更好。这也与自由有关。而一党制,为了维持现状,稳定大局,同时也为了使一党的利益得到更大的体现,必须使得所有个体相对服从。而那些异端、少数派、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很难得以讨论、重视。

  在党内提倡集体主义,但在集体中成员们的影响力是有大小的,集体中的那些具有最大影响力的人往往是集体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利益打扮成集体的利益,他们要求人们牺牲个人利益,捍卫集体的利益。其实质上往往是要人们牺牲集体中其他人的利益,来为领导人的利益服务。*时期的集体主义是最有力证的。

  自由与人民

  个人表达权利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