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水东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丰水东注- 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从叔孙通为朝廷定了这套礼仪之后,刘邦这段时间每次见了叔孙通总是禁不住的要赞赏他几句。一天,叔孙通趁刘邦高兴之时,向刘邦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皇上,臣有一些弟子,他们个个都学富五车,精通六艺。前些日子,他们随臣一起演练朝仪,可谓劳苦功高。蒙皇上厚恩,臣已得尊贵显赫的上卿之职,可他们现在还一个个的都是布衣呢,乞求皇上略施恩泽,给他们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好,先每人赏赐一个郎官,以后再择才晋升。”刘邦心情好的时候办事特别痛快。

  “谢皇上隆恩。”叔孙通大声说道。

  弟子们得知老师为他们求来了富贵,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在诚心诚意地向老师道歉,“先生审时度势,真乃圣人也,我等确也不识时务,差先生远矣。”

  道歉为了何来?原来当年叔孙通投靠刘邦之后,很荣幸地得到了一个博士的头衔,博士随无实权,但可以参政议政,也有推荐人才的权力。叔孙通的弟子们都指望老师能把他们推荐给刘邦,谁知此时叔孙通向刘邦推荐的都是一些不懂文墨的赳赳武夫,而对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弟子们则是不管不顾。

  时间一长,众弟子渐渐地有了怨言,“老师得了富贵,把我等都给忘了。”“老师现在眼里只有乡曲武夫,即使盗贼也比我等高贵啊。”

  叔孙通听到弟子们的议论后有些生气,“你等也太不识时务了,方今我主率兵征战天下,此刻需要的是壮士,似你等手无缚鸡之力能上阵搏杀否?且莫心急,他日天下太平之时,定有你等出头之日。”

  现在,当一切都遂人所愿的时候,众弟子们才相信老师所言不谬,并开始争相传诵老师的恩德,叔孙通的那个所谓的“汉家儒宗”的地位也由此确定。

  话说开国元勋曹参也参加了那个新年朝会,当他从京城回到齐国后,受刘邦用叔孙通的启发,他也从齐国当地征集了一批儒生。

  当时的齐国和别的地方一样,在经受了这么多年的战乱后,已经成了一个满目苍夷,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社会。踌躇满志的曹参觉得齐国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恢复社会秩序,迅速恢复国计民生。但到底怎样做才能尽快地达到这个目的呢?都说儒生博学多才,知书达理,曹参觉得请他们前来共商国事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于是便把他们请进了相府。

  曹参把自己的想法给众儒生说了一边,然后就非常诚恳地请大家发表意见。

  曹参的话音刚落,一个儒生马上就开始发表起了他的高见,“丞相,小生以为我齐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地在我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要让老百姓人人知道礼义廉耻,人人知道上下有序,尊卑有别,正所谓‘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若如此,丞相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可是,国计民生的问题如何解决呢?”曹参问道。

  “丞相,‘君子忧道不忧贫’,国计民生事小,礼义廉耻事大啊。”又一儒生说道。

  曹参不置可否地看着他们微微地笑了笑。

  看到曹参微笑,众儒生仿佛得到了什么鼓励似的,争相开始发言,几个时辰下来,这些人说来说去除了礼仪还是礼仪,只把个曹参听得有些不耐烦起来,正在这时,曹参又听到一个儒生说道,“应该在我国的主要道路中间都划上一条线,男人走一边,女人走另一边……”听到这里曹参再也听不下去了,只见他站起来说道,“诸位先生,今天我们就先议论到此,等我以后有闲暇时间的时候再请你们来给我讲礼仪吧。”

  等这些人都走了以后,曹参对他儿子曹窋说道,“此等儒生只知礼仪,不明庶物,难以与之共事。”

  曹窋立即给曹参说道:“父亲,听说胶西有位盖公,老成持重,德才兼备,在当地很有名望,可否请他前来一晤?”

  “盖公?我好象也听说过此人,好,明日你就陪我去胶西寻访他。”曹参说道。

  父子二人到了胶西以后,很快就寻访到了盖公,曹参言辞恳切地说明了来意,曹窋也代表父亲献上了他们随身带来的重金厚礼。看到二人为国为民求贤若渴的这种诚恳心态,盖公也就不好再推辞了,第二天他就跟着曹参父子来到了临淄。

  这位盖公年近七旬,平素专志研习黄老,一生清净恬谈,不喜与官家交往。盖公告诉曹参,“治道毋烦,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接着他又形象地给曹参做了个比喻,“治国之道如同烹鱼,切勿翻动过勤,否则,鱼肉非成烂泥不可。”

  盖公说的话虽不多,曹参却觉得大为受益,敬佩之余他又问盖公,“请问先生,当务之急,我应该先做什么?”

  “目前,你只需多留意市场和监狱就行了。”盖公指点道。

  曹参闻听此言,豁然有茅塞顿开之感,于是立即起坐相拜,从此曹参便以盖公为师,所有举措无不奉教施行,后来齐国果然大治。

  曹参相齐九年,盖公也陪伴了他九年。这期间,相府的正堂里居住的是盖公,曹参则住在厢房,以此表示对盖公的敬重。

  惠帝二年,曹参担任了汉朝的第二任丞相。

  曹参继任丞相后,所有萧何时期定下的政策法令均未曾改动,一成不变地保持了原样,这主要是缘于曹参对萧何的信任,缘于对萧何所定的那些政策法令的理解,后人把这个现象叫做“萧规曹随”。

  萧何、曹参是汉初的两位贤相,由于他们勤恳的工作,才最大限度的抵消了吕氏祸乱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才基本保持了汉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惠帝六年,曹参去世,朝廷还是按照刘邦生前的安排,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后来王陵被免,陈平任右丞相,审食其为左丞相。直至刘恒登基后,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去掉一个丞相就节省了一份朝廷的开支,这是刘恒只设一个丞相的主要目的,不过当时大家都没猜透刘恒的用意。

  一天,散朝后有人给刘恒送来了一匹千里良驹,该马通体毛色赛如枣红,四肢强健,臀部滚圆,嘶鸣咆哮声可传数里。刘恒喜欢骑射,自然懂得这匹马的优劣和价值,他抚摩欣赏了一番后感慨地说道:“朕既不上阵厮杀,又不长途奔驰,此等好马与朕无用啊。且价值昂贵,送马之人一定破费极多,朕受之心中难安,你们还是把它牵回去吧,朕不敢受此厚礼。”

  刘恒回到宣德殿后,北宫伯子进来禀报道,“皇上,皇后娘娘来了。”

  “快请她进来。”刘恒对北宫伯子说道。

  窦漪一进门就微笑着问道:“皇上,臣妾听说有人给皇上送来了一匹千里马,不知皇上喜欢否?”

  “马确实是一匹好马啊,不过,朕没有收下,已经叫他们牵回去了。”刘恒微笑道。

  “皇上,臣妾已经记不清您这是第几次退回他们进贡的物品了,您这样一件件的退,臣妾觉得也太麻烦了,何不下一道诏书禁止各地给朝廷进贡呢?”窦漪说道。

  刘恒严肃地说道:“皇后所言极是,其实朕刚才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呢。各地给朝廷进贡的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已是一个不成文的制度了,很少有人反对这项制度,更没有人去考虑这项制度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啊。”

  “进贡者尽管名义上是他们在进贡,但是其进贡的费用却不见得是出自于他们的钱袋,这些费用最终还是会转嫁到老百姓的头上的。”窦漪插话道。

  刘恒感慨起来,“是啊,老百姓承受皇粮国税的负担已经够受的了,如果再把购置这些奇珍异宝的高昂费用加到老百姓头上,老百姓怎么承受得起啊?老子说的,‘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好,明天朕就发诏书,禁止各地给朝廷进贡。”

  听到刘恒这样说,窦漪笑了,她笑的是那样的甜美。“臣妾代表老百姓感谢皇上。”

  不知怎么刘恒觉得窦漪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虽然窦漪还是穿着平时常穿的那套没有任何花纹图饰的普通的帛布衣裙,但仍然有一种高雅华贵的气质通过她的眉目举止透露了出来。刘恒心想,看来人美主要是靠内在的美,完全不用凭借名贵服饰之类的那些俗物啊。

  公元前一百七十八年,即刘恒即位的第三年夏,刘恒下了一道禁止各地给朝廷进贡的诏书。

  刘恒由那匹千里马联想到了长安城内的泛滥成灾的公用马匹,他下令全面清点所有的公用马匹,无论是皇家的还是其它部门的,只要是多余的,一律送到驿站使用。

  马的问题处理完了以后,刘恒紧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书,要求各地官员节俭,并撤消了自己的南北禁军。

  诏书略云:“饬令各地官员务必节省开支,切勿扰民劳民。朕既不能远德,却又这般重兵厚卫,实是朕之大不德也,今撤消南北禁军。”

  南北禁军的将官们一部分被分调到各个边关要塞,士兵们则是全部都回乡务农去了。自然,节省下来的军费也都补充到边防各处了。

第六回  赵佗自立朝廷  陆贾出使南越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趁天下大乱之机,很多地方借保卫家乡为名纷纷发展起自己的武装。岭南地区也就是地处广东、广西、以及福建南部、江西南部、云南东部、越南国北部一带的许多秦属州郡也借防止盗兵为名大力的发展自己的地方武装,企图搞所谓的封建割据,这其中当数南海郡(在广东省)的势力最大。

  时任南海郡尉的任嚣此人颇有见识,正当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突然身患重疾一病不起,在生命垂危之机,他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叫到了番禺(南海郡的行政首府,今广州市)。

  任嚣躺在病榻上对赵佗说道,“闻陈胜等作乱,豪杰相继叛秦自立,南海虽辟远,然亦须防盗兵侵此。吾欲兴兵断绝岭南通往中原之路,自备以待天下大变,无奈天将弃吾。南海之地幅员辽阔,且负山险阻,更有许多中原人相助,此等风水宝地足以立国,只是郡中官吏无人可与之谋,唯公能托也,即日起南海郡就交付于公了,望好自为之。”

  任嚣说完,便从枕边拿过郡尉符印交给了年轻的赵佗。

  郡尉本来只是军事长官,但由于岭南的地域特殊,秦政府并未设专职的行政长官郡守,而是把行政、军事大权一并交给了郡尉掌管,因此郡尉便是当地的最高统治者。

  赵佗,恒山郡真定县人(今河北省正定县),秦朝著名战将。

  强大的秦王朝统一六国后,挟着余威,继续对六国以外的周边地区进行着兼并和蚕食,秦王朝的版图在不断地扩大。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秦始皇命令大将军屠雎率五十万平楚大军继续挥师南下,屠雎大军遂翻过南岭,进入了荒蛮的百越之地。

  由于地形不熟,后勤保障不畅,再加上士兵过于疲惫,屠雎大军在百越土著武装的强烈抵抗下,几乎寸步难行,后屠雎被百越人击杀,全军失去主帅,自然无心再战,秦始皇的第一次征服百越行动于是宣告失败。

  四年后,即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秦始皇再次谴派任嚣和赵佗两员大将率兵五十万继续征战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