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水东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丰水东注-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文章看完了,刘恒深深地陷入了文章的内容之中。

  一个区区秦国,合六国之力都奈何不了它。一个平民老百姓陈涉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这个秦国却即刻土崩瓦解。

  真正是“攻守之势异也”啊,异在何处呢?异在了刑法太重,赋税太高,鄙视文化,失掉民心,这是强大的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而胡亥、赵高、陈涉等人所起的作用只不过就是推进了其灭亡的速度。

  过了一会儿,刘恒才回过神来,他这才想起了这篇文章的主人。

  吴公果然有眼力,这个贾谊确实是位极有才气的年轻人。这般小小的年纪对如此重大的历史问题能有这么深刻的见解,实属了得。经过好好的培养锻炼,假以时日,他定能成为朝廷的一个栋梁之才。

  “好,明日就召见他,当面试试他的才学。”刘恒自言自语道。

第八回  贾谊劝说勤农  刘恒尝试耕种
第二天午后,贾谊被北宫伯子领进了宣德殿。

  贾谊对这次的召见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所以他进入宣德殿后并没有显示出一丝一毫的慌张,“小民贾谊拜见皇上。”

  “快快请起。”刘恒微笑着站起来说道。

  “谢皇上。”贾谊朗声说道。

  刘恒转身对北宫伯子说道,“快给贾先生看坐。”

  北宫伯子把贾谊请到了刘恒对面的条几旁,贾谊等到刘恒坐下以后,才在条几后的莞蒲之席上坐了下来。

  北宫伯子习惯性地退到了大殿的门外。

  刘恒微笑着注视着对面的这个年轻人,衣着虽简朴但清洁,皮肤白净,眉清目秀,尤其是他那落落大方的举止深得刘恒的好感,一见到权贵就胆小畏缩的人刘恒是极不喜欢的。

  “你的大作《过秦论》朕已经拜读过了,写得很好啊。”等贾谊坐稳以后刘恒首先开口说道。

  “其实小民的见识肤浅的很。皇上圣明,又极富治国经验,若能指点一二,小民不胜荣幸。”贾谊诚恳地说道。

  “贾先生不必过谦,朕听说你对诸子百家都很有研究,如此年轻,就有这么广博的学识,实属难得啊。”刘恒笑眯眯地说道。

  “皇上过奖,对诸子百家的学说小民只是略窥门径而已,‘很有研究’那是万万不敢当的。”刘恒如此夸奖他,贾谊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对贾谊的这几句对答刘恒非常满意,年纪轻轻的学有所成已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还相当的谦虚,刘恒微笑着点了点头。

  接下来刘恒便想实际地考察一下他的学问,“贾先生,数日前从京城中徒迁出了一批列侯及其家眷,这件事你或许已经听说过,不知你对此事如何看呢?”

  贾谊从容答道:“回皇上,这件事小民不仅听说了,而且他们搬家的场面小民凑巧还从一旁见过呢。小民以为这事做的很对,列侯就国,这是一条固本强末的正道,从中也体现出了皇上节民爱民的仁慈之心,此乃一件伟大之举。”

  “京城中的物资供应一度曾非常的困难,你说的这个伟大之举其实是谈不上的,形势所迫,不得已才想出来的这个办法啊。”刘恒认真地说道。

  “老聃说过:‘图难于其事,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还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皇上自继位以来废连坐,免进贡,赈贫穷,养孤老,而今又谴列侯就国。这一系列的政策就是一个大治的开始,小民以为在不久的将来,类似于物资供应困难这样的问题将不会再出现了。”贾谊微笑道。

  听到贾谊流利的对答,刘恒已不再怀疑他的学识了,继而语气一转,改用请教的口吻说道:“天下大治这乃是朕的理想,贾先生认为接下来朕还需要做那些方面的工作呢?”

  “勤农。”贾谊毫不犹豫地说道。

  刘恒脱口问道:“勤农?”

  “是的,勤农。”

  “勤农,勤农……”刘恒若有所思地小声重复着这两个字。

  “皇上,小民乃年轻无知之辈,本不该奢谈国是,可小民禀性大胆耿直,若言出不当,万望皇上见谅。”贾谊说道。

  刘恒见贾谊有所顾虑,便笑眯眯地鼓励道:“贾先生,朕与你君臣二人虽是初次相见,但是却十分的投机。此时此刻,你尽可畅所欲言,即便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的。你现在就给朕详细地讲讲你的这个‘勤农’吧。”

  “秦末的长期战争,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因而耕地荒废,谷物奇缺,这种状况现在虽已有所好转,但小民以为并未根本解决。皇上刚才说道:‘天下大治是皇上的理想’,那小民现在就给皇上进上一言,‘若要大治,民须先足。若要民足,惟有勤农。’管仲说得好,‘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廉耻。’故民足则可治,民不足而可治者,从古至今,闻所未闻。”贾谊一口气说到这里才停了下来。

  “说得好!是啊,惟有民足国家方可谈治啊。”刘恒以十分赞许的口吻说道。

  “古人说过,‘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产出的物资如果小于消耗掉的物资,这种入不敷出的日子是非常危险的,或许应该把它叫做坐吃山空吧。过日子的道理一家如此,一国也是如此啊。”贾谊认真地说道。

  刘恒不断地点着头。

  “汉立至今已近三十年了,可是公私之积又有多少呢?岁一不登,民有饥色,遇上一个小小的灾年,老百姓就如此的狼狈。倘若遇上了大灾年,那不就出现卖儿卖女或是易子而食的现象了?”说到这里,贾谊意识到也许说得有些言重了,便停住不说了。

  “继续说。”刘恒微笑道。

  “世上的饥年是常见的,即便是古之圣人禹、汤也无法避免这些灾难,不是有禹七年水,汤五年旱的说法吗?若不幸我朝也遇上了这样的特大饥年,国家一时能拿出那么多的赈灾粮食吗?或是边境突然告急,数十万上百万的军队等着吃饭,国库里的粮食又能够供他们吃多少天?这两种情况虽然都是很可怕的,但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情况就是饥年与战争同时出现。那时天下必然会大乱,心怀异志之人必然会乘机举事,国运亦必将危矣。”

  刘恒一直是在静静地听着。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非常可怕的后果,朝廷和民间都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物资储备。等到国家储粮多了,财富足了,就什么都不怕了。不怕灾年,不怕战争。社会富足,边境稳定。那时侯天下就很容易治理了,太平盛世也就指日可见了。这就是积贮的好处,甚至可以这样比喻,积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简直就和生命一样的重要。”

  不知什么时候刘恒已坐到了贾谊的那张条几的旁边。

  贾谊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积贮来自收获,收获来自耕种。一般人认为耕种无非就是靠人力和地力,其实不然,还有一项比这两件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皇上的恩惠。如果皇上能够给那些种地的农民更多一些的好处,小民敢肯定,一定就会有相当多的无业游民争先恐后地跑向农田。到那时侯,不仅荒废的农田会被重新的耕种起来,甚至是一些从来就没有开垦过的荒芜之地都会有人去开垦的。种地的人多了,粮麻也就多了,畜积自然也就多了。这就是小民请皇上‘勤农’的建议,不知讲的对不对?仅供皇上参考。”

  等贾谊说完,刘恒立即说道:“贾先生的一番言论,使朕感受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读书人的良知。你的这个建议很对,而且朕认为这不是一个一般的建议,这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治国良策啊。”

  “皇上过奖了,小民实是不敢当。”贾谊轻轻说道。

  刘恒略微地考虑了一会儿,然后便果断地说道:“高帝建朝以后,废除了前秦十税一的田租税率,改为十五税一。而今朕再把它改为三十税一,贾先生以为如何?”

  “小民以为完全可以。皇上的这道诏令一下,老百姓种粮的积极性就会空前的高涨,粮食的总产量就会大幅度地提高。虽说税率减少了一半,但由于粮食的总产量提高了,所以实际税收不会比原先的少多少,或许比原先的还要多也说不定呢。”

  “皇上,该用晚膳了。”不知什么时候北宫伯子走了进来。

  刘恒微笑道:“时间过得这么快啊?伯子啊,叫他们拿两份上来,朕要和贾先生一起吃。”

  晚饭后,刘恒又继续兴致勃勃地和贾谊谈了起来,他们一直谈到深夜。后来,在北宫伯子几次小心的提示下,他们二人方才作罢。

  贾谊临走时,刘恒对其说道:“贾先生,你回去后就把你的这一番关于勤农的建议整理成一篇奏章,朕想让大臣们都看看,以便让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还有,从明天早晨开始,你就跟着吴公一同上朝吧。”

  贾谊是以吴公的幕僚身份跟着吴公一起来到京城的,所以进城以后他仍住在吴公家。

  当他深夜回到吴公府邸时,看到吴公还没有睡,还一直在客厅里等着他。贾谊便简明扼要地给吴公汇报了一下皇上召见的情况,然后告诉吴公他今晚要给皇上写一篇关于勤农的奏章。

  “那你就赶快写吧,我去叫下人给你准备夜宵。”吴公微笑着说道。

  吴公出去后,贾谊立即找来笔墨竹简,连夜挑灯著述,未到天亮,他的那篇《论积贮疏》的传世之作就诞生了。

  论积贮疏——管子曰:“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廉耻。”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也故其蓄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尤可哀痛。失时不寸,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贾谊

  第二天拂晓,吴公和贾谊同乘一辆车子去了皇宫。

  在路上,贾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