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剑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羌笛剑锋-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我们现在要说的主人公非子一个重新出场的机会,并且很无奈也很聪明地要与周孝王做生意,而且是一种互通有无且对后世影响很大的生意——战马生意。其实武都马并不适合战场上使用,一是因为武都马身材娇小,适合山地替代人力,速度不快,遇上不遵守春秋前期战争规矩的人就没有任何优势;二是武都马皮毛较短,适合在中原地带饲养,也就说只要有种马,在周王朝统治的任何区域都可以饲养,这与蒙古马和山丹马根本不同。所以,做不做这桩生意对周王室而言无所谓。可是,造父给周王室的震惊实在太深了,没有马贵族们只能做着牛车上班(后来还有贫穷的王朝利用牛来拉车,例如汉文帝的大臣就只能坐牛车上班),没有马在战争中尤其是自己引以为豪的车兵也只能让牛来拉车,这样就肯定有失王朝的气魄,尤其是中原霸主,如果诸侯都是用马来拉车,而自己只能用行走缓慢牛,让诸侯会笑丢牙的。反正谁愿意不愿意都无所谓了,非子和周孝王的这个生意做成了,并且周孝王将非子的儿子——大骆认成了自己的儿子(適嗣),可以说,非子虽然不情愿将自己精心饲养的战马给周孝王,但这样结局对他而言还是满意的,毕竟秦人已经与周王室挂上钩,成为王亲贵胄(不是“皇亲贵胄”,因为周孝王自己还不是皇帝,“皇帝”这个称谓是秦人对历史的贡献),一下子自己变成了和周孝王平起平坐的人(这得悄悄说,否则会砍头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大骆的妻子是谁?就是我们后来要说的一个人——申侯的女儿,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和亲使者。后来,我们心仪的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也走上了这一条路,但她却是嫁给了匈奴人,而且一嫁就是父子俩。据我查证,周孝王与非子的马市进行了很长时间,不可能像现在的生意人一样,竭泽而渔,只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期合作的必要性。因为申侯作为周孝王的高级幕僚,不会做亏本生意的,谁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贫苦老百姓,只有看到前途的情况下,申侯才会撒鹰的(这样的做法其实###经常操作)。所以,直到大骆与申女生下了一个儿子——適,老丈人申侯作为周孝王的高级幕僚才为亲人说了话:“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燏,以亲故归周,保西陲,西陲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据此,我观察,秦人其实也不是周的子民,很有可能秦人就是北方的一支独立民族,周王室是以和亲的政治手腕将其纳入自己版图,而申侯嫁女只是延续,并且通过这种和亲政策又一次得到秦人的认可。那么,我所说的“羌笛”又一次成立了。

  当然作为统治者代表的周孝王也不愿意自己身边的强大诸侯不受自己的控制,既然有这样的台阶让自己下,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大骆还是自己的干儿子,从加强自己的统治出发一高兴就把秦人迁到秦,并且恢复了嬴氏的宗庙,通过一系列政治手腕,将申侯的女儿扶正为王后,确保西戎的安宁,而且说了一通堂而幌子的话,把大骆比作舜的伯翳(同为马夫),“朕分土为附庸”。

  这个时候,从陇西大地上走出来的第一支氐羌贵族(应该如此)才有了自己宗祠和封地,号称秦赢,开始走向中国历史的征程。羌笛声声,胡马(武都马)粼粼,新一轮的争霸才拉开序幕。

第五章  覆巢之下的秦人
西周王室的京城据现在考证应该在西安东,但没有华山脚下,那么由周孝王“分土”产生的秦国应该在那儿?是现在矗立在咸阳周围的秦王墓吗,这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因为秦人还遭遇了覆灭之灾。秦人之所以成为赳赳老秦,更重要还是来自这场灭顶之灾。春秋之前的西戎据考证大概位置就是现在天水与陇南之间,而后来的秦州应该是现在的秦安。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山大沟深。天水秦城是靠近陇南最近的地方,尤其是和陇南礼县很近,距离非子养马的地方——徽成盆地不过200里,当然离陇南其他地方有点远。秦人封城邑地的第一个据点应该不在这里,因为天水与陇南相比,陇南还要更靠近西安,所以,根据我的观察,秦人从陇西走向中原的第一个据点应该在现在的宝鸡周边,这里地势比较开阔,尤其是距离现在的西安、天水、陇南的距离相差无几。当然,具体在那儿还得考古学家来验证,毕竟春秋之前的墓葬于后来的墓葬发生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是春秋之后的墓葬开始动员大量的奴隶修建地面建筑,也是帝王墓葬的标志性建筑,而春秋之前的帝王墓葬由于社会生产水平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墓葬很隐秘。

  秦赢后来的君主统治的时间不是很长,秦赢的儿子秦侯才统治了10年就与自己的祖先见面了,而秦侯的儿子公伯也是个短命鬼,才短短的三年也和自己的老子见面了,而在秦公伯的儿子统治了刚刚三年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人暴动发生了,那是公元前841年,周王室的统治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其中一位阎王——周厉王。阎王又称阎王爷、阎罗王、阎罗、阎波罗王、阎楚王、阎君、阎罗天子等,是阴间鬼魂中的至高权威,其实这个称谓来自古印度神话(舶来品),阎王其实是外来的佛教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改造而来,而在古代中国人称为“泰山东岳帝”(来自《泰山治鬼》传说)。为什么要把阎王合并在东岳帝身上,这主要是因为古人以东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誉,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古代帝王东岳祭天封禅活动,其实统治阶级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其皇权和鬼王权的联系,为了证明其政权是神授鬼予,是不能改变的,借以吓唬劳动人民,让人群众服服帖帖当他们的顺民。成为阎罗王其实也不算对一个人存在的否定,像我们知道宋代名臣寇准、包拯、范仲俺都客串过阎王,而周厉王姬胡的入选却是因为他的改革。

  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 公元前858~前82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国人暴动”后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周朝边境—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

  周厉王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史以来的改革家,不过他是被记录在反面人物里。厉王行“暴政”最主要是因为“好利,近荣夷公”。那么为什么厉王“好利”,为什么“暴虐”?我们从史书上可以看到西周从昭王起就已“王道微缺”,到周夷王时,出现了“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的局面,周王朝的共主地位受到挑战,政治经济下降的幅度十分惊人,至夷王之子厉王胡即位时,周王朝的统治大厦根基已经动摇了。周厉王面临的是一个在政治上将要失去共主地位,经济走向崩溃的局面:楚竟公然称王,诸侯肆无忌惮地互相攻伐,哪里还把周王天子放在眼里?不景气的王室经济,要承担日渐频繁的周边战争的费用,眼见是入不敷出。厉王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烂下去以至于灭亡;要么革陋除弊,恢复政治、经济上的共主地位。所以,厉王即位不久,就起用善于理财、时称“好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做“卿士”,任命虢公长父担任卿士之职,让他们负起振兴经济和防御外敌的两大重任。在政治上,厉王改变了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了在经济、军事上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一做法自然遭到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被认为是召穆公哀伤周室大坏的诗《荡》,就抗议厉王用“贪暴”之人而不用“旧章旧臣”;在经济上,厉王力图振兴残破的王室经济,他抓住了“专利”和农业这两个主要环节;在军事上,厉王力图改变周边少数族屡次入侵的状况,解决积弱之弊,但由于国力不强,很难在战场取胜;在法律上,厉王采取加强法制的措施,竟不惜使用了高压手段。其实,为了维护政权,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会杀人,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而且周厉王也不是最凶残的一个。

  在周厉王统治时期,秦人防守的一支西北部族——西戎反戈周王室,将陇西助手的秦人直系部队——犬丘、大骆的族人消灭了,作为秦人的直系子孙,又是皇亲国舅的秦仲首当其冲,成为剿灭叛军的第一支人马。当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周宣王为轴心的共和制统治集团建立,秦仲被周王室升迁至大夫,领兵逐灭西戎,这场战争是一个有史以来最漫长战争,一打就是很长时间,而且这场战争也很不幸,秦人再也看不到秦仲回来治理自己的国家,二十年后从战场运回来的是秦仲冰冷的尸体。也幸亏秦仲有五个儿子,但是父亲死了并不能说战争不再往下进行,作为西部守护周王室的部族,子承父业就成了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周宣王让秦仲的大儿子——庄公率领7000甲士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战(这让我们想起了北宋时期的杨家将,无论战争进行得怎样,报国护驾就是最忠实仆人的职责),庄公没有辜负周宣王的厚望,很快就打退了西戎的军队,并又一次占领了犬丘(徽成盆地,养马的地方不能丢啊!)。后来完成为秦仲报仇任务的还是庄公的两个孙子——世父。

  在世父出征前,他对战争有了充分的认识,在亲征前就确立了弟弟襄公为国家储君,后来世父果然战死的疆场,但有了襄公继承对西戎的征战。

  秦人也许从此就与战争结下了不解情结,子承父业,弟承兄业,留着一场又一场血,最后马革裹尸就变成了秦人必须面对的最后命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一条文化绸带
看远古,我们就像身在云里雾里,我们想与古人对话,可是这飘渺的风景一幕一幕飞逝在眼前,古人的面孔是陌生的,古人的行动是陌生的。秦人,从非子选择与周孝王做生意开始也许就把秦人拉入了一条不归之路,周王室的朝堂上看不到亲人的踪迹,既是秦人就居住在周王室的身边,也就是在睡榻之侧,可是再也没有问鼎中原的能力,贫穷和死亡成了秦人的代名词。

  就在秦人整天与死人打交道的时候,中国文化已经在齐鲁大地上盛开着鲜艳的花朵。公元前781年,当周王室迎来一位极其可笑而又幼稚的成员——周幽王姬宫湦,公元前77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有记录的第一次大地震,连周王室灵魂所在地——岐山也没有幸免,有位幕僚感叹道:“周将亡矣”。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的江山在一位名叫褒姒的女人怀里衰落,周幽王也在一笑中把自己的大好河山拱手相送。我不知道为啥我们祖先总是将女人比作祸水,但是从读史的过程中我不得不惊叹史家的笔锋,那一笔笔堪比刀剑,甚至超越刀剑对人的伤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