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智慧右手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左手智慧右手爱-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原来是这样。”有人开始不好意思了,有人小声嘀咕:“看他俩那憨厚的样子,也不像是小偷,差点儿错怪人家了。”说着,人们便四下散去了。
  “谢谢您,先生。”他感动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不用谢我,我知道你们肯定有难处才来这里的。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无论多么难,都不要做错事。”刘教授把那个“错”字咬得很重。
  “我们记住了!”两个人一起大声地回答。
  “先把这一百块钱拿去花吧。”刘教授拉住他的手。
  “不,不,您没有把我们当小偷看待,还认我们是亲戚,我们就感激不尽了。”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刘教授,让他想起了故乡的祖父。
  “拿着吧,小伙子,要不就算是我借给你们的吧,谁让我们是亲戚呢。”刘教授微笑着,不容推辞地将钱硬塞到他的兜里。
  “您为什么要这样帮我们呢?”他激动得手颤抖着。
  “因为我知道,有时,一点点的善,就能久久地温暖一个人,而一点点的错,也会毁了一个人。你们还这么年轻,今后的人生还长着呢。”刘教授最后一句话特别加重了语气。
  “没错,就是那个冬天的夜晚,因为遇到了刘教授,我对那座城市和人生都有了新的认识,我不再抱怨人情冷漠,不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迁怒社会和他人,而更多的是带着爱意生活。”他在向我讲述上面的故事时,眼睛里流露着真切的感动。他告诉我——后来的日子无论多苦多难,他都咬牙挺过来了,再没有产生过一丝的邪念,因为他始终铭记着刘教授那温柔的目光和那慈爱的叮嘱……
  听了他的讲述,我的心似乎也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是啊,行走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的馈赠与接纳,尤其来自陌生人的真诚的爱,哪怕仅仅是极微小的一点点,或许仅仅是一抹热情的微笑,或许只是一句贴心的安慰,或许只是举手之劳的帮助,都可能久久地温暖一颗心灵,都可能因此诞生许多美好、温馨的情节。
  我相信,冬日里的那件小事,就像头顶煦和的阳光一样,会带给我们久久不散的温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感受到爱的神奇与伟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甜透岁月的糖果
那一把陈年的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美好情愫,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他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元。”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
  “难道您不能少给苏菲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
  “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咪咪道。
  “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不明白他对那个偶然认识的、并不知道他名字的小女孩为何那样用心;宁可推却许多为自己赢得更大声誉、赚得丰厚报酬的讲座、报告或社会兼职,也要风雨不误地去给她辅导数学。要知道,苏菲付给他这位“数学特棒的老头”的报酬,就是将她的糖果分一半给他。
  这一天,看到爱因斯坦又满面春风地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
  爱因斯坦自豪地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说她数学有了不小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特别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
  后来,在爱因斯坦的日记中,人们又看到了他对这件小事的重视——他说苏菲那天送给他的那把糖果,只是拿在手里看着,心里就有一股特别的甜味儿。它带给了他无比的快乐,带给了他十分珍贵的财富。
  原来,在这位闻名遐迩的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关于爱因斯坦的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被人们淡忘了,但那一把陈年的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美好情愫,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美丽的一跪
老师那真诚的一跪,让他读懂了知识的尊贵,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热爱。
  那年,品学兼优的她大学一毕业,就主动申请来到西部一所山村中学援教。
  那个山村虽然相对闭塞一些,但自然条件不错,物产也较丰富,村民的生活不富裕也不算穷,只是村民们对教育普遍不大重视,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看到许多孩子早早地辍学去打工挣钱,她感到非常惋惜,就一家一户登门拜访,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们支持孩子读书,但效果并不理想,许多村民很知足地认为:现在挣钱的门路挺多的,得抓紧时间挣钱,山里的人花那么多钱读书不划算。
  怎么会这样的想法呢?她有些不解地问上了年纪的老校长。老校长叹息道:“山里人眼睛看得近,只注意眼前的实惠。”
  “现在不读书,将来想弥补都来不及啊!”一想到班级辍学孩子在增多,剩下的也大多没心思上课了,她便心急如焚。
  “唉,没办法啊,好多老师都努力过,但无济于事啊。”老校长满脸的无奈。
  望着远处起伏的大山,一向不肯低头认输的她暗暗告诉自己——不管有多难,也要尽全力劝孩子们返回课堂安心读书。
  她知道,要打破村民们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必须要先抓典型。于是,她将目光先瞄准了陈启。陈启的父亲是村里公认的能人,他家开了一个山野菜加工厂,村里很多大人、孩子都在他的厂子里打工,陈启是孩子们的头。
  可当她一谈起陈启读书的问题,他父亲便不以为然道:“老师,你看我也没读过多少书,日子过得不是也很好吗?”
  “你的日子确实过得不错,可是你不能让你的儿子一眼就看到了将来啊。”她说陈启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山里讲究实际,我给儿子打一个好底儿,他将来生活也没什么担忧的,就知足了。”陈启的父亲很固执。
  她又努力了几次,仍没有说动陈启的父亲。思忖了半天,她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她先找机会跟陈启闲聊天,转弯抹角地讲一些关于读书有益的事情。得知陈启喜欢看人物传记,她便找来一些名人传记借给陈启,并与他一起探讨书中人物的人生选择等问题,她还不失时机地直夸陈启悟性好,若好好读书,将来肯定会有大出息的。渐渐地,陈启对她描绘的美好未来动心了,想回到学校继续读书的愿望一天天强烈起来。
  然而,陈启的父母说什么也不肯让儿子回学校读书。那天,陈启流着泪告诉她:“谢谢老师,虽然我非常想读书,可是我没那个命。”
  “想读书就一定要去读,命运是握在你自己手里的!”她大声地冲陈启喊道。
  “可是……”平素很听父母话的陈启低垂着头。
  “没有什么可是的,我再去找你的父亲,一定让他答应你读书。”她拉着陈启来到了加工厂。
  任凭她说破了嘴,陈启的父亲仍不同意陈启回学校读书。急切之中,她双腿向前一屈,当着众多村民的面,在陈启父亲面前郑重地跪了下来,声音哽咽着:“为了孩子,我求求你!”
  一时间,众村民们惊呆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与他们素昧平生的支教老师,竟会用这样尊贵的方式,表达她那执著的信念。陈启的父亲慌乱地扶起她:“老师,你快起来,我答应你就是了。”
  她的双眸晶莹闪烁,目睹此情此景的村民们纷纷地唏嘘不已,他们终于明白了眼前这位年轻女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久,许多孩子纷纷重返校园。她和老师们欣慰地笑了。
  数年后,那所山村中学陆陆续续地考出许多大学生,他们中最优秀的陈启,在告别北大的一次讲演比赛中,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她的故事,他由衷地感慨道:“是老师那美丽的一跪,震撼了村民们蒙昧的心灵,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是老师的那真诚的一跪,让他读懂了知识的尊贵,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热爱……”
  虽然她支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但她却给那个山村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话题,尤其是她那美丽的一跪,已烙印般的铭刻在了许多人心中,成为一道感动岁月的风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别样的汉堡包(1)
从生活在闭塞、清贫中的两个孩子身上,我恍然读懂那个美好的词汇——向往。
  五月的黄昏,在渭水岸边的一个村头,我遇见那两个孩子:大的是哥哥,七八岁的样子,小的是妹妹,大概也就三四岁。两个孩子正蹲在墙角津津有味地揉搓着黄色的泥团,聚精会神地制作着自己喜欢的作品,汗渍和灰尘将红扑扑的小脸蛋脏得有些滑稽又可爱,黑亮的眼珠里转动着叫人不禁要驻足的认真。
  我站在一旁,打量起他们泥捏作品:男孩的小车,女孩的项链,有模有样的,做得还不是十分的粗糙,我不由得举起了相机,将两个无名的小艺人和他们的作品一起收入镜头。
  男孩见我欣赏他的手艺,有些得意地告诉我:“妹妹的项链也是我帮着做的,她揉的珠子不圆。”
  “串项链的麻绳是我找的,我还帮你和泥了呢。”女孩丝毫不肯让自己的功劳被埋没。
  “你俩手都挺巧的,也都挺能干的。”对两人的认真,我送上了由衷的夸奖。
  “叔叔,你吃过汉堡包吗?”小男孩突然抛给我了一个问题。
  “当然吃过了,你问这个干什么?”我有些好奇。
  “我只听说过汉堡包很好吃,可是没见过,你告诉我汉堡包是什么样子的,我想给妹妹做一个漂亮的汉堡包。”男孩凑到我的跟前。
  “你想用它做汉堡包?”我指了指他们手里揉搓松软的泥团。
  男孩点头:“明天是妹妹的生日,我想送她一个汉堡包礼物。”
  哦,原来是这样。刹那间,我的心被柔柔地弹了一下,我赶紧拢住纷扬的思绪,连讲带比划地向两个求教的孩子描摹汉堡包的形象。两个孩子很聪明,很快便在脑海里勾勒出汉堡包的样子,加上我在旁边的细心指点,不大一会儿,男孩便用泥巴、树叶、玉米秸做出了一个挺像那么一回事儿的汉堡包。女孩捧着它,仿佛捧着一个正芳香四溢的汉堡包,两人一起咧嘴甜甜地笑了,满脸的无遮拦的幸福,让我心里暖暖地生痛,我悄悄地背过身去拭去眼里滚动的晶莹。
  “我还可以做一个能吃的汉堡包。”男孩灵感突发,飞快地跑回家中,拿来两个馒头、一些小葱和菜叶。我也赶紧从旅行袋里掏出一根火腿肠和一袋果酱,还用水果刀帮他们把“馒头汉堡包”做得更形象一些。
  “汉堡包真好吃啊!”女孩大口地吃着,男孩嘴里也不停地赞赏着。
  “是的,你们自己做的汉堡包,比城市里卖的那些还要好吃。”从生活在闭塞、清贫中的两个孩子身上,我恍然读懂那个美好的词汇——向往。
  我相信他们一定吃上真正的汉堡包的,就像相信苦难终会远走,富足终会在追求和打拼的手上诞生。
  最大的清贫,莫过于希望的清贫,最大的富有,莫过于对生活执著的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