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幻夜同人)谁辨他乡与故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安幻夜同人)谁辨他乡与故乡- 第6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其实还有话要说罢?除了这件事情,你想其他事情呢?为什么不提?”
  李琅琊心里一紧。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倒是李亨片刻后幽幽道:“你是来叫朕兑现诺言的罢。”
  李琅琊无言,只能深深地磕下头去。
  李亨沉吟着,什么也不说。
  “……如今……如今官军已经扭转劣势,收复大唐江山指日可待,臣早已疲于官场,更何况陛下身边贤才良多,更不缺臣区区一人……”李琅琊沉默了许久才低声道,“臣请……臣请携带家眷退隐江南,只愿余生安平,不求其他。还望陛下皇恩浩荡……”
  他其实真正想说的是关于皇甫端华的事情。可看见皇帝如今不阴不阳的态度,他深恐提及此事倒适得其反,所以思量许久还是不敢说一个字。
  一声茶盏被搁在案上的轻微响动,李亨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还有呢?你为何只字不提?”
  李琅琊嘴角紧抿,低头不语。
  “唉……传朕旨意,叛将皇甫端华,发配江州。”
  李琅琊慢慢抬起头,凝视着皇帝年轻而略显苍白的脸。这一回他没有逃避堂弟的目光,而是深深凝视着,片刻之后他直起腰,轻轻吸了一口气,然后重新深深地磕下头去。
  “臣谢陛下宽宏仁厚,恩泽浩荡——臣告退。”他立起身来,退后了几步。年轻的帝王什么也没有说,他有些苍白瘦削的手指搭在案上,被一堆折子鲜丽的外壳一衬,竟然有了些油尽灯枯的意味。一盏烛火就搁在他手边,衬得他脸色格外憔悴。李琅琊又后退了几步,转身要走,却听见身后李亨低沉地开口了,语气不像是在与他说话,倒像是在低声自语。
  “朕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皇帝的声音断断续续,几不可闻,“母妃不受宠爱……连带着我也害怕见到父皇……”
  李琅琊再也迈不动一步,他有些僵硬地转回身,跪了下来。他注意到,方才皇帝最后一句话中间不曾用“朕”这个字眼。
  “……也是,父皇有那么多儿女,随便哪一个兄弟姐妹不比我好,他又何必要注意到我……”他低声,自言自语一般,“那时候从来没有人注意到我……后来瑛皇兄被武慧妃那个女人害死,我哪里知道这‘太子’就会莫名其妙地落到我这里来……呵呵!”他苦笑起来,“还不如不要!不如不要!父皇不过是怕引起各宫间再次争斗罢了,我这个不重要的儿子自然就该出来挡一挡风波……呵呵,众矢之的,如履薄冰,要是一步走错,连点自保的余地都没有……”
  理智告诉李琅琊应该赶快走开。所谓帝王家的事情,最是一汪浑水,绝对趟不得。李琅琊心中最是清楚,李亨生母杨氏,当年生下李亨之后,因为王皇后没有生育,哪里敢亲自抚养。李亨自小离开生母,寄于皇后身边抚养,小小的孩子心头哪能没有黯然之感?更兼王皇后当时日渐惹李隆基厌恶,身为皇后之子,自然也饱受精神折磨。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小心翼翼察言观色。更兼日后王皇后被废,武惠妃嚣张跋扈后宫专宠,李亨处境可想而知。
  李琅琊那时也还很小,他在宫中盛会中见过李亨。李琅琊自小为人亲厚,对人不存半点虚伪,对于这个堂弟,他是真心爱护的。
  他不愿意承认,皇帝居然对他有着这样隐晦的感情。
  “……他们大约死也想不到我居然能将这个太子的位置熬到了头罢……呵呵,”李亨轻声笑着,“说来我还是该感谢安禄山史思明等叛贼呢?”他挑起眉冲李琅琊笑了笑,“这宫中之人,没一个好东西!”年轻的帝王用极其厌恶的语气说着,丝毫不介意似乎把自己也囊括了进去,事实上,他语气中就是有一种深刻的自我厌恶:
  “他们都不是人……只有你,只有你是不一样的——”
  “……陛下!”李琅琊突然大声出言提醒,“您贵为九五之尊,言语之间还请谨慎!”
  年轻的帝王似乎突然被惊醒了。他愣了愣,然后转头看着李琅琊。许久之后才有一种凄凉的笑容浮上他嘴角。
  “朕明白,朕永远都——”
  “陛下!”
  “下去罢!”李亨突然厉声断喝,“下去!如卿所说,朕九五之尊金口玉言不会反悔!”
  李琅琊咬牙磕头,他知道自己的视线有些模糊,嘴角也在一直颤抖。强自忍着那些太过强烈的情绪,他转身退了出去。
  殿外风雨潇潇。
  赵仪然其实一直都等在殿外,见李琅琊出来他立刻就迎了上去。
  “怎么样了?”
  李琅琊点头,低声道:“成了。你和八重将军都可放心。”
  赵仪然点了点头,可神色之间似乎还带着一点困惑,几乎是下一刻他就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李琅琊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对自己却是只字不提。
  “你……”赵仪然猛地回过头去,却立刻对上了李琅琊一双眼睛。那双漆黑的凤目平静无波,就像最幽深的潭水一般,倒映千情万怨却没有一丝涟漪。赵仪然突然就哽咽住了,在长久的同僚生涯中他已经和李琅琊形成一种极端的默契,这种默契一下子就让他明白了李琅琊心中所想。
  “陛下肯定会答应你让你隐退江南……”
  李琅琊微笑着摇了摇头。他缓步走到殿角,一只手扶在白玉栏杆上,想下面空阔的殿前广场上望去。斜阳尽染宫阙重楼,连带着李琅琊眼角微微苍凉的笑意也一并染上了华彩。用手撩开了额前的一缕发丝,李琅琊低低笑着,叹了一口气,声音渺若烟尘。
  “不……”他望着赵仪然,“以你的聪明才智,你觉得以我做过的那些事来看……”李琅琊的声音逐渐低微下去,“……我还有可能全身而退么……”
  赵仪然急赶几步走上前,一把拽住李琅琊衣袖。他明白李琅琊说的没错,为人臣者,自当忠心耿耿效忠帝王匡扶江山基业,若是露出丝毫不臣之心,以帝王人臣之道来看,便是罪无可恕。李琅琊明白,赵仪然明白,为人臣者心中其实都明白。李琅琊神色之间凄然毫不掩饰,他只是望着挚友,什么都不说了。赵仪然的嘴角有些发抖,没错,李琅琊所说的这些,他不是没担心过,不是没想过,可是这话真由李琅琊之口说出来,他还是感到莫名地痛楚。人生知交,到底有几人能相留?
  “别说这种丧气话!”赵仪然道,“你若是出了什么事情,你可曾想过——可曾想过皇甫端华要如何——”
  李琅琊一摆手止住了赵仪然的话。
  “端华……那个家伙,他还是和好多年前一样单纯啊……我说什么他都相信,我说辞了官去江南会他,他居然……他居然也就这么傻傻地相信了……我……我……”他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迫人心头的沉默持续了许久,李琅琊才低声接上了下半句话:
  “……我罪无可恕……陛下他可能放过我的家眷,可是他是绝对不可能放过我的……”
  与此同时赵仪然下意识地举起手,似乎不想让李琅琊说出那些话,可是已经晚了。
  “只要他平安……只要端华他能够平安……”李琅琊露出安静的微笑,“只要他能无事,这就够了……够了。李琅琊此生别无他求。”
  他们交谈的时候,四周的夜色迅速笼罩下来,殿前很快就升起了一层薄薄的郁色云雾,男人之间的谈话声越来越低沉,李琅琊的侧脸在渐渐暗淡的光线中也越发模糊。以至于赵仪然最后只听见他低沉地重复着一句话:
  “不要把我的事情告诉端华……”
  (未完待续)

  第 98 章

  (九十八)
  就好比一些事情他永远不会允许别人告知端华一样,还有另外一些事情,李琅琊也是不知道的。就在他与赵仪然谈话的时候,在那经历了战火而破败的府邸里,皇甫端华和颜钧对面而坐,两个人脸上的神色各有忧愁,却又出奇地一致。
  颜钧几次看端华,却欲言又止。端华沉默地拿起桌上的酒坛,往盏子里倒着酒。
  “你到底……”
  端华警惕地扫了四周一眼,将手向下压了压,示意颜钧再低声一些。
  “朝廷批文下来了。说是要把我发配江州。”他低声道。
  颜钧微微敛下眼睛,沉吟了片刻。然后他抬起头来道:“什么时候?”
  端华叹了一口气。“也许就这月余之内罢。”
  “你……”颜钧狐疑地打量端华深刻的侧脸。这段时间他一直都留在长安城内不曾离开。随着时间的推移,抓捕他的风声也渐渐松了下来。颜钧明白自己心中所想,他是要看到妹妹平安地离开长安城,最终能安安分分地过日子。尽管身为颜家的顶梁柱,颜钧是一直盼着自家满门忠良能够得到平反的。不过他现在也没有空闲来思考这些了,在战事中他和皇甫端华好歹也是有着深厚交情,所以还是偶尔来看他一下。
  颜钧一直在纳闷这软禁防卫之松懈。他把疑惑与端华说了,端华听罢只是露齿一笑。
  “大概是他明白我不会逃走罢。”
  颜钧一时没明白端华话中的意思,他眨了眨眼睛,道:“那你这是——”
  今日他一进来就被端华告知,他等了颜钧许久。正好有事情要商量。
  颜钧此话一说出口,端华脸上的表情立刻变得微妙起来。他踟蹰着,斟酌着措辞。片刻之后却还是只能沉沉一叹。
  “唉……”他说着抬起眼睛,“我明白,自从皇上下了那个发配令之后,琅琊他……他是真的信了……”他苦笑着举起酒杯喝了一口酒,“他大约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罢……”
  颜钧脸上微微变色,他坐直了身子,盯住端华。
  “你什么意思?”
  端华苦笑着,一对剑眉紧紧敛着,嘴角微微翘起,眼睛闪闪发亮。
  “颜兄,你是真不懂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当今天子,他——他怎么可能放过我?说出那些话,不过是安抚罢了……”
  颜钧定定地看着他。
  “叛将。”两个无限沉重的字从皇甫端华口中念出,他撩开额前垂下的深红色发丝,幽深的眼睛里什么都倒映不出来,“我是叛将。”
  什么都无需多说了。颜钧一向聪明睿智,可是开始居然不曾反应过来,当下给端华一语点破,立刻什么都说不出口来了。他感觉一口气就这么哽咽在嗓子里,上不来也下不去,连劝慰的话都说不出口。更何况,如今什么安慰的话都成了多余。
  “琅琊……哈哈哈……”端华举手掩住脸,肩膀微微抖动,“他还是和好多年前一样单纯,果然我没看错,他真的是不适合这官场……就算他再会勾心斗角,他也始终是良心不安的啊……呵呵,天子许下的这种承诺他也会信……他果然还是以前那个李琅琊……”
  颜钧无言以对。
  帝王可以赦免一切人。唯独是不忠之臣,罪无可恕。
  颜钧从来都不曾料到皇甫端华这个人居然把事情看得如此之透彻。也许是经历了那么一场生死浩劫,皇甫端华彻底从轻狂少年长成了明事理懂进退的男人。现在的他,思考问题再也没有哪怕是一点点的侥幸心理。
  “我没有退路了,”端华摇头,“自从我降燕以来,我就知道我彻底的没了退路。当时不过有那么一个念想,总想着回来再见他一面,只要见一面,其他什么都好……”他的声音渐渐放低,“可是真的见到了,又觉得不满足……人啊,真是说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