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少数。
吴国处于大陆最北边,冬天时间很长并气候严寒,生存环境很是恶劣。国内盛产汗血宝马。吴国多是游牧民族,人口不多,但生性残暴,喜欢杀戮,是四国中最喜欢战争的国家。常常进犯苍茫国和西昌国边境,让两国很是头疼。
苍茫国占地辽阔,以东西南北方中位划分为五郡。东边的平昌郡,西边的怀河郡,南边的江南郡,北边的柔化郡和中间的苍阳郡。每郡之下又设立四到八个州府不等。而州府之下才是最末等的直属朝廷管辖的行政机构—县。当然县以下也还有镇和村。但这个级别的行政长官直接由县令认命,不需要经过朝廷。
李丽萍现在所处的国家正是苍茫国,而李府曾经是苍茫国的首富。
李府的老太爷李元也就是李丽萍的祖父原本是地道的农民。十四岁那年一场旱灾饿死了所有家人只留下他一个。为了活命,李元狠下心进入盐帮做起了倒卖私盐的活。十七岁那年,在路上无意中救得当时还是皇子的先皇一命,并悄悄护送先皇顺利回到苍阳,因而先皇才能有命成为最后的赢家。先皇登基后,为报答李元,把全国的盐业经营权交给李元独家经营。
李元虽然目不识丁,但头脑很灵活。加上做盐业生意也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一跃成为苍茫国的首富。
发家后,李元深知这富贵得来不易,为了让后代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好品德。李元在修建李府的时候就在最东边的角落隔出一块地,修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的农家小院—榕苑。时不时就会带后辈到榕苑耕种田地,甚至有时还会住上一段时间。
李元有一妻两妾。正妻陈音,二姨太张氏和三姨太黄氏。陈音生有一子,也是李府唯一嫡子李祥,同时也是原主的便宜老爹。张姨太生有一子一女,分别是庶长子李勇和长女李霞。黄姨太生有一子李宇,排行老二。
李元四十六岁那年,因为暴病忽然去世。家主之位毫无疑问落到了唯一嫡子李祥身上。李祥只喜欢读书,对经商根本没有兴趣。故,三年丁忧结束,李勇提出想要进商行帮李祥打理生意,李祥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而他和李宇都一心为科举做准备。
让李府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是,原本默默无闻的二少爷李宇丁忧结束后,在考试中一路过关斩将,二十二岁时考中进士,被认命为平昌郡泉州清河县县令。上任之前,李宇以不要李府任何财产为代价,要求分了家。上任时带着自己生母和妻儿一起离开了李府,从此再没回来。
李宇不要任何财产要求分家,老太君当然高兴,而且顺势以李府西边三个小院外加郊区一小小田庄的微弱代价把二房也给分了出去。分家虽然很不公平,但二房却并没有提出抗议,这样的知趣到让老太君很满意。故特意嘱咐商行掌柜尽心教导李勇,也算是给二房一丝甜头,好让李勇尽心帮助李祥管理商行。
二十三岁时李祥不负众望考上中进士。在这之前,李祥在老太君的安排下娶了一妻一妾,分别是大太太陈氏,二姨娘徐氏。大太太陈氏正是老太君的亲侄女,所以陈氏嫁进李府后很受老太君喜爱。
李祥中进士之后,被朝廷认命为怀河郡惠州大足县县令。上任路上,途径万州凤县,遇上刚失去父亲又差点被人凌辱的刘淑芳,被刘淑芳的美貌所吸引,不但救下刘淑芬并出钱帮刘淑芳好生安葬了她的父亲。最后收刘淑芳做了他的三姨娘。
刘淑芳的父亲原本秀才出身,无奈一直没能考上举人,后来就在家乡县城开办了一家私塾教小孩读书认字,一家人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算能解决温饱。哪知道那年县城发生瘟疫,刘淑芬的娘在这场瘟疫中去世。刘淑芬父亲忍住失去妻子的痛苦,担心刘淑芬也被染上,所以变卖家产带上刘淑芬准备回乡避祸。哪知道在路上遇上匪徒不但抢了所有银子,而且见刘淑芬貌美,欲行不轨,她父亲为了保护她,被匪徒打死,关键时候被路过的李永祥救下。
当时刘淑芬刚好十五岁,正是花容月貌的年龄。虽然她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也会读书认字,但毕竟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平时除了读书认字就是绣花,从没出生社会与外人接触。现在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失去了唯一的家人,彷徨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请求李祥帮忙把父亲的遗体运回祖宅并好生安葬。
第八章 首提离开
李祥对刘淑芬一见倾心,这点小事当然答应。事后提出想收她入房的想法。而李祥本来就一表人才,加上又对她有恩,所以刘淑芬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后随李祥一同到了大足县,成为李祥的三姨娘。
刘淑芬生有一子一女,女儿李丽萍和儿子李宏远。一家人在大足县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十年,直到李祥被提升为江南郡常州知府,这才离开生活了十年的地方,赶赴常州任职。
任职之前李祥带刘淑芬和一双儿女回京城李府认亲。同时也准备带上所有妻妾儿女到常州定居。回到李府后,李丽萍第一次认识了所有家人。
大太太陈氏生有一男两女,分别是大少爷李宏达当时十五岁,大小姐李丽蓉十二岁,三小姐李丽静十岁。二姨娘徐氏生有一对龙凤胎,分别是二少爷李宏伟,二小姐李丽慧两人当时都是十三岁。
李丽萍九岁,李宏远二岁,分别排行老四和老三。
一家人在京城呆了十天,大房所有人也都收拾好行李准备跟随李祥奔赴常州。可就在出发前夕,李祥却忽然暴病,没几天就离开了人世。死之前李祥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刘淑芬母子三人,拼劲最后一口气也要老太君好好照顾刘淑芬母子三人,老太君含泪答应。
后来请来做法事的道士说这是因为刘淑芬命太硬,和她生活在一起的男人都会被她生生克死,她的父亲还有李祥都是被她所害。原本老太君就不喜欢刘淑芬,听了这话这就更是愤恨不已。但因为她在李祥死前答应了不会伤害她们,所以虽然恨死了刘淑芬,但还是嘱咐所有人不能伤害她们。不过却提出怕刘淑芬再次克死李宏远,李宏远交给陈氏抚养。
李祥死后,陈氏不顾刘淑芬反对,把从大足县带过来的下人全都发卖了出去,只留下小青和小翠两人侍候她们两母女,并收走了她们所有的财产,最后把她们赶进了这最破烂的院子,从此不闻不问,让她们自生自灭。除了暗中吩咐下人时不时刁难一下,倒是没有做出实质上伤害两人的事情。
知道了自己的处境,李丽萍心里有了计量。想了想试探的问道;
“娘,你就没想过带我们离开李府独自生活吗?”
因为提到儿子李宏远,刘淑芬正在暗自伤心,被李丽萍一问,愣了一下,叹了口气道;
“娘不能这样做。”
“为什么?”
刘淑芬却是满脸追忆,一副幸福的模样。想必又是回忆起了以前的美好时光。李丽萍也不打扰,静静的等着。过了一会,刘淑芬满是怀恋的缓缓说道;
“娘这一辈子能遇见你父亲,虽然只有短短十年时间,但娘知足了。你知道为何我们母子三人这么多年都没有回李府认亲?你爹也不接其他家眷过去团聚?”
刘淑芬显然并不是真的在询问,也没想要李丽萍回答,接着说道;
“那是因为你爹怕我们被欺负。妾氏地位低下,正妻不但可以随意打骂甚至还可以发卖。而当时我还是你爹的妾氏,所以这么多年你爹才不敢带我们回来。
但照朝廷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可以娶两个妻子,一正妻和一平妻,两妻子地位平等,她们所生的孩子只受生母管束。你爹升为常州知府后,刚好是五品。故一进京,他就先到京城衙门户籍管理处升了我为平妻。有了这个名分,我就是李府名正言顺的主子,而你们也是李府的嫡子嫡女。这样你爹才放心的带我们回李府认亲。”
听到这,李丽萍倒是很受触动。没想到便宜老爹能为她们做这么多。不过这么大的一件事按道理原主应该知道啊,为什么一点记忆都没有?
“是我要求你爹先不要说的。这么多年我独占你爹,对大太太她们来说很不公平。而作为妾氏一天都没有伺候过大太太也让我过意不去。再加上升我为平妻你爹也没和老太君商量,我也怕老太君恼怒。所以我想用一段时间来缓冲。那知道还没有来得及说,你爹就忽然去世了。而这两年,下人虽然时不时的刁难,但她们却并没有做出实质上伤害我们的事情。所以这件事情我也就一直隐瞒了下来。”
对于刘淑芬的做法李丽萍在心里大呼庆幸。记忆里原主第一次拜见大太太时候,大太太如同毒蛇般仇恨的双眼吓得她好几天晚上都做噩梦。以李丽萍现在看来,大太太当时所表露出来的恨意已经让她无法隐藏了。可这么深的仇恨,为何两年多时间却并没有真正的出手?要知道作为一个当家主母,想要让一两个人正常的病死什么的应该不是难事吧?难道真的是因为老太君的那句不能伤害她们的话,所以才放过她们?还是自己分析错了,其实大太太并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李丽萍直觉并不是这么简单。
——————————————————————————————————————————————如果喜欢,请亲们给点票票吧。给我一点前进的动力。跪求!
第九章 原因
此时李丽萍在心里直呼庆幸,幸好在便宜老爹死后刘淑芬并没有把这事说出来,要不然无权无势的她们绝对不可能安然度过这两年多的时光。没有靠山的妾氏和庶子女对大太太来说完全没有威胁。但如果大太太知道了她完全不当一会事的人居然和她地位一样的话,那么她不可能还能这样沉得住气,想必她们母子三人应该早就消失在这李府里了。
“娘就因为我们的身份所以不愿意离开李府?”想到这,李丽萍再次问道。
刘淑芬再次叹了口气回答道;
“如果可以,娘何曾不希望带着你们姐弟两离开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这是不行的。
第一:我是你爹的平妻,我的户籍上在了李府里,这个衙门有记录。虽然你爹已经去世,但如果老太君不给我放妻书,我也不能脱离李府,要不然会被当成逃妻处理,这可是重罪。只有拿到放妻书脱离了李府,才能办理自己的户籍。而老太君是不会给我放妻书的。因为放妻书等同于和离书,不但我和你们可以分走一部分家产的,而且你们还可以自由选择跟谁生活。如果老太君给了我放妻书,也就说不但可能失去你和你弟弟,还会失去很大一部分家产。虽说老太君不喜欢我们,但你们毕竟是李府的血脉,为了李府的颜面,她也不会让你们离开,更何况还有家产一说。所以老太君不可能答应给我放妻书!
第二;为娘命硬,是不祥之人。你姥爷还有你爹都是被我害死的,娘不能再害死团团,所以团团不能和我生活在一起!就因为这个原因,这两年为娘就算是再想团团也不敢去看他,因为我怕我会害死他。为娘既不敢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