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自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当自强-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为娘命硬,是不祥之人。你姥爷还有你爹都是被我害死的,娘不能再害死团团,所以团团不能和我生活在一起!就因为这个原因,这两年为娘就算是再想团团也不敢去看他,因为我怕我会害死他。为娘既不敢和团团生活在一起,又放心不下他自己离开。所以哪怕就像现在这样虽然不能见面,但至少我们相隔不远,能知道他过得很好,我也能心安。



  第三:现在虽然下人偶尔刁难一下,但还都不算太过分,忍忍也就过去了。吃穿方面虽说都需要用钱购买,但只要我们辛苦一点也不至于饿着冻着,好歹在这李府里,安全倒是可以保障。



  第四:虽说李府现在已经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和团团作为李府的嫡女嫡子,有这样的身份对你们总是有好处的。特别是你,有了李府嫡女身份,加上你这容貌,一定可以找个好的婆家。而团团作为李府嫡子,留在李府也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



  第五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算我们可以顺利离开李府自己生活,但我们孤儿寡母受人欺负不说,衣食住行样样还都要花钱。可为娘没本事,根本赚不了多少钱。到时候安全没有保障,生活也可能成问题,更别说供你弟弟读书和给你准备嫁妆。



  因为这五点原因,所以为娘才说离开李府是不可能的。”



  听了刘淑芬所说的五个原因,除了第一点之外,其它四点李丽萍都呲之以鼻。特别是第二点原因,刘淑芬表现出来的愚昧让李丽萍吓了一跳。没想到刘淑芬居然这么迷信!就因为道士的一句话她就真的相信自己是一个不祥之人,怕克死儿子,两年多的时间里就算是再想念也不敢去见一见。所有关于团团的事情都是小翠打听而来。比如说三少爷今天又得到了先生的夸奖,大太太听了很高兴,特意奖励了三少爷许多好东西之类的消息。这些消息让刘淑芬觉得把李宏远交给大太太教养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却不亲自去印证这些消息是否属实。



  而刘淑芬所说的第三点和第四点原因,更是让李丽萍觉得刘淑芬实在是太过天真了。不过这也不怪她。虽然她只是小户人家出生,但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后来虽然遇见一点波折,但又遇上李祥。嫁给李祥后又一直受到李祥的宠爱,身边也没有其他女人和她斗争。最后李祥去世,她们又被赶到这里,相当于与世隔绝,虽然时常受到下人的刁难,但真正的算计什么的还真没有遇见过。所以她根本不知道人心到底有多险恶。



  虽说李丽萍觉得刘淑芬既愚昧又天真,但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和弟弟,这又让李丽萍很是感动。可在这大宅里,可以善良,但绝对不能单纯到毫无心机。害人之心不能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李丽萍觉得还是应该给刘淑芬打点预防针。



  “弟弟到底过得怎么样,娘有没有想过去看看?还有如果老太君给女儿找的婆家并不好怎么办?更甚至为了李府的利益让女儿去给人当妾的话怎么办?”



  刘淑芬听了这话,先是一愣,接着嗔道;



  “你这孩子今天怎么了?怎么会这样乱想?为娘命硬,不能去见你弟弟,要不然会害了她,这可是道士说的。再说大太太对团团很好,下人们都再说呢,娘放心。而老太君再怎么不喜欢你,你也是她的孙女,她怎么可能去害你呢。让你去当妾,李府还要脸面不?退一万步讲你们的婚事还得娘点头才行,如果人不好,娘也不会答应的。所以你不要胡思乱想了。”



  见刘淑芬这样的笃定,李丽萍也不再多说。这些都只是她的猜想,她也不能完全肯定,没有证据想要说服刘淑芬也不太现实。算了,既然现在除了下人的小刁难之外也还算是相安无事,她也没必要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不如趁这机会她也好好休息休息。如果真有什么事情,大不了到时候兵来将挡,见机行事了。



  想通后,李丽萍也不再纠结,对刘淑芬道;



  “娘,女儿知道错了。以后不会再胡思乱想了。”



  见李丽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刘淑芬微笑着道;



  “娘并没有责怪你,只是娘不希望你把人性看得那么薄凉。人性本善,这世界还是好人居多。娘也希望你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你的人生。”



  “谢谢娘,女儿会的。”虽然这话李丽萍不以为然,但也不愿反驳,有些事情就让时间来检验吧。
第十章 老太君
  从榕苑出去,沿着青石铺就的一条幽径,穿过两个月洞门,又经过一个花团锦簇的院子和一座假山,是一处大气的院子。这处院子正是李府老太君陈音所居住的牡丹苑。



  牡丹苑坐北朝南,五间正殿一色的红木圆柱,青色的琉璃瓦,嫩绿的飞边,抄手游廊上都是彩绘雕饰。上房堂屋,靠北墙是一张金丝楠木雕花的太师椅,两边各一个鸡翅木的高几,上面摆着精美花瓶,但里面并没插着时新花卉。墙角里有一个镂花高几,上面摆着鎏金博山炉,里面燃着不知名的熏香,倒是一丝烟味都不闻。



  迎面是一架紫檀五伦图宝座屏风。屏风共五扇。转过屏风,靠窗设了一盘大坑,上面铺着大红条褥。一张花梨木的坑桌上摆着几只五彩碟子,里面是一些点心。



  此时一老妇人斜靠在一个丁香色的大迎枕上,身边一五十出头的老嬷嬷正一下下的给她锤着腿,而老妇人正对坐在下面凳子上的中年妇人道;



  “一个冬天吃的都是腌肉腌菜,大家都吃烦了。卧冬结束了,明天让管事出去多购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和肉类让府里的主子改善一下伙食。另外也给下人们买一些,虽说现在李府不如当年,但在吃食上不能节省,该做的面子还是要做,要不然让人说出去丢李府的脸。”



  此老妇人就是李府老太君陈音。而中年妇人正是老太君的儿媳妇也是她的亲侄女现在李府的当家主母陈氏。



  老太君陈音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但由于长期保养得益,身体还是很健康,看上去也不过才五十出头。给她捶腿的是从小就开始服侍她的孙嬷嬷,一辈子没有嫁人,是老太君的心腹。



  坐在下面的陈氏今年三十五岁,鹅蛋脸,洁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虽说鼻子有点塌,不过五官整体来说还算不错,倒是可以打个七八十分。只是随时一张阴鸷的脸,让人不喜也不敢过多接触,这也让原本还有七八十分的长相生生扣得只剩五十分不到。



  听到老太君的吩咐,陈氏嘴巴一瘪,面露不爽,心里想,说得倒是轻松,卧冬刚过,新鲜蔬菜虽然也有,但都是从南方运过来,贵得吓人。这府里上上下下上百号人,如果都改善伙食这得又是多大一笔银子。现在李府外表光鲜,其实早已入不敷出,公中的财产也所剩无几。她可不会在这里装大方。



  虽然心里老大不满,但还是扯出一个自认为很得体的笑容对着老太君乖巧的回答道;“母亲吩咐的是,一会我就去安排。只是媳妇觉得给府里主子改善改善也就成了,下人就免了吧。他们都是李府买来的,我们能让他们不挨饿也就是他们的幸运了,哪里需要花钱给他们加餐。



  再说母亲也是知道现在府里的情况。自相公走了这两年多,二房那边就完全无所顾忌。两年多来一直说铺子亏空,没给家里交过一文钱不说,甚至我们还得拿银子去补贴亏空,这两年贴进去可不少!现在家里的银钱也所剩无多,这样下去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老太君虽六十出头,但眼睛耳朵任然好使。陈氏的表情她一点不拉的看在眼里,再听了陈氏的话,不禁对这媳妇很是失望。也在心里暗道,这陈氏还是眼皮太浅,上不了台面。如果不是因为是自己的亲侄女,这么多年她早就想办法好好收拾收拾了,哪里还会让她来管家。哎,唯一庆幸的是这个儿媳妇还算孝顺,冲着这点,很多事情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到这,老太君努力压住心头的怒火,开口道;



  “我知道家里现在困难,但该花的钱我们可不能省。我们李府在这苍茫国是有名的大家,是曾经的首富。虽然现在已经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我们还能保持表面的光鲜。但如果让外人知道我们家连一点新鲜蔬菜都舍不得给下人吃,那我们李府以后在苍阳城怎么立足,我们还怎么出去见人?你别忘了我们家里的小的都还没有婚嫁呢。如果让外人知道我们家现在连这点钱都要省,那你想想还会有人愿意和我们结亲吗?



  至于二房那边,现在不管他,由得他们蹦跶。还有三个月祥儿去世就满三年,达哥儿他们的孝期也满了。既然达哥儿无心科举喜欢经商,我也不再强求。既然这样,孝期一结束就让达哥儿进商行。等达哥儿接手商行后,我们再来好好收拾那边。现在我们还不能轻举妄动,免得那边狗急跳墙。再忍忍吧,这么长时间都忍了还忍不了这几个月吗?”说到这,老太君也面露厉色。



  她没想到自己也会看走眼。以前李祥在世是,李勇倒是规规矩矩的认真帮忙打理商行,银钱也是按时上交。时间久了就让她完全放松了警惕,不知不觉间居然让他完全掌控了整个商行。可自从祥儿去世后,那白眼狼就露出了真面目。



  一想到从祥儿去世后那贱人母子在自己面前嚣张的样子,加上这几年不知道多少钱财落入他们自己的钱包,老太君恨不得立马让他们消失。但现在还不行,现在她还不能和那边完全撕破脸。为了李府为了达哥儿,她现在也只能默默忍受。



  苍茫国规定,有重孝在身,必须丁忧三年。这三年期间,不能入仕,不能经商,否则视为不孝。如被人举报,不孝可是重罪会坐牢的。因为祥儿去世,家里的孙儿孙女都是重孝,必须丁忧三年。所以虽说已看清李勇的真面目但还是只能强忍住让他继续管理商行。但只需要再等三个月,等丁忧结束,到时达哥儿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商行,毕竟李府家主之位可是属于达哥儿。等达哥儿掌管商行后,到时候看自己不好好的收拾收拾那对贱人母子。
第十一章 默认
  陈氏一听关乎自己孩子的婚事,也不敢再多说,急忙应道;“还是母亲想得周到,媳妇这就让人去办。”说完就准备出门。



  “等一等”



  “母亲还有什么吩咐?”



  只见老太君拿出一把钥匙,打开靠枕边上一个紫檀小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张银票说道;



  “我也知道府里情况,你当这个家也很为难。这是五千两银票,是我的私房;你拿去吧,应该也能支撑一段时间。等七月达哥儿进入商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五千两银票对曾经的李府来说完全不值一提。但对现在的李府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小数目,至少支撑大半年没有问题。只是为人子女怎好拿老人的私房钱?所以陈氏虽然心动但还是拒绝道;



  “母亲,儿媳怎能拿你的私房钱,您还是自己留着。母亲放心,给府里购买点新鲜的瓜果蔬菜这点钱公中还是有的。”



  见陈氏不收,老太君也不勉强,收好银票开口道;



  “那好,如果以后需要了就到我这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