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对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对话-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市择校(11)
王小丫:是这样吗?
  朱永新:不是我赞成择校,因为我觉得择校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学校有差距就会有选择,这是必然的,关键是政府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怎么样把更好的教育资源,怎么样把更多精力,去关注那些薄弱的学校。
  陈伟鸿:听说在苏州,除了就近的这个原则之外,苏州特别强调的是这种特色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按照特色来做一些选择,是不是确有其事?
  朱永新: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学校它就写字,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写一手漂亮的字,我觉得这也很了不起,我说你想写字的就到这个学校去。
  陈伟鸿:这个学校的特色就出来了。
  朱永新:对。另外一个学校,它所有的学生都会两种以上的民乐,音乐教育非常好,那些喜欢音乐的就到这样的学校来嘛。
  王小丫:那比如说我打羽毛球不错。
  朱永新:那当时也有我们羽毛球是奥运冠军的在苏州,我们也有羽毛球学校,有桌球的特色学校,有很多各具个性,各具特色的学校,事实上人最后的发展并不是看他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他有多少特色,越是有个性、有特长、有特色的孩子他今后也是会拥有幸福的人生,现在我们的家长,更多的父母亲,更多的把孩子押宝押在分数上,实际上这个保的风险是很大的,就像刚才那个讲缠脚的同志讲的一样,这个风险是很大。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王小丫:其实生活当中,很多道理都是这样的,不光是说学校比如说找对象也是这样的。
  朱永新:对。
  陈伟鸿:必须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王小丫:对啊,找工作也是这样子的,很多道理是一样的。
  朱永新:对,择校看来是一个很小的一个学校的问题,实际上它是个社会的大问题,它需要一个系统的工程来进行治理。
  ◆择校“这个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陈伟鸿:虽然您说是学校的小问题,但是不少的校长,包括我们更高一层的教育的管理者,其实为这个问题非常头疼,但是今天如果能看到你们两人的侃侃而谈,也许他们会觉得好解决一些,但是更多人也许依然会心存疑虑,他们会觉得这个问题好像就是一个无解之题,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努力,这个现象还存在。那从你们两人的角度,金局长能不能您来告诉他们,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难,是可以解决的。
  金    燕:我觉得几个方面吧,一个来讲就是你一定要落实,依法办学的这样一个政策,依法投入这样一个政策,又有一定保障机制,这个从我们国家来讲,“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来,对教育投资这个已经有相应的政策,刚才我们有位校长已经提出来,马上人代会期间《义务教育法》要重新颁布,这已经给我们看到了希望;第二个来讲,就是我们的教育政府这块,大家已经感觉它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都在采取一些具体的才能,也在落实国家的相关的一些政策,自己也在制定一些均衡配套的这样一些机制,这个是很重要;第三个对我们教师这一块各个地方都采取不同办法在扶弱,所以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关键看你愿意不愿意。
  陈伟鸿:就是看看你的决心有多大。
  金    燕:能不能下得了决心,能不能坚持下去,它也不是短期任务,能不能坚持下去这个是很重要的,我觉得。
  陈伟鸿:金局长提了一个关键词是决心和坚持,朱市长您的关键词是什么?
  朱永新:我认为还是两个,一个资源配置。因为首先政府现在建学校一定有一个国家的办学基准,所以我是提出国家可以分几个基准,比如三个基准,所有的学校必须达到一个最低的基准,这是国家保证的各地地方政府和省级政府、中央政府财力来保证它也就需要所有的设施配置都必须有,哪怕就是一个人的孩子,一个人的学校,它也必须有计算机房,也必须有图书室,这是国家配置。这是很多国家在推进义教育的时候都是这么做的,那么这样来说实际上从硬件上来说,就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硬件配置一定要有国家标准;第二个就是配置完以后抓什么?抓评价!评价应该抓在政府的手里。当然民间机构也可以参与评价,就是你国家一定要保证各地地方政府达到这个标准,就是搞达标的评价,而不是搞示范学校、星级学校、现代化学校、那些好学校,好学校根本不需要评,根本不要去管它。现在我们大家不断地关注排名,好学校的排名、考分的排名,你根本不要去管这些,你把没有达标的学校,政府给它不断地在媒体上登黑榜,这样来说你可以抓紧不断地去,另外当然国家还可以设置均衡指数。我觉得就是说现在学校和学校之间,特别是像在一些城市比较大的学校、大的地区,学校本身有差距了,这个差距有人做过调查,好学校和差学校可能要差10倍。
  

城市择校(12)
王小丫:10倍?
  朱永新:10倍。就是它拥有的各种资源、优秀教师、教师的待遇,最大的可以达到10倍。那么当然普通地来说,一两倍是很正常的,一两倍、两三倍是很正常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国家应该可以建立一个均衡指数,比如说好学校和差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达到个什么样的标准。
  陈伟鸿:有一个具体的规定。
  朱永新:有个具体的规定。
  陈伟鸿:其实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城市的义务教育问题,今天春天约会的现场,请到了这么多关注这个话题的专家、老师、还有家长,还有孩子们,我觉得是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我们也希望集思广益,大家把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把你们的智慧、你们的建议、你们的希望一起提出来,我们让小丫记录下来,也托我们的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先生带到我们的两会上去,把我们的民意、民生一块传达一下。好,来我们来看看现场谁有建议要提。
  观    众:我的建议是希望学生入学的时候,所有的信息是公开化、透明化的。
  陈伟鸿:好的,谢谢,谢谢。
  周    群:我想提个建议就是要办家长学校,从教育的根本解决问题,而不要把教育的问题都推给学校。
  陈伟鸿:好,谢谢你的建议,来。
  观    众:提一个建议,在国家实行“两减一免”,实行彻底的义务教育的同时,政府要保证教师的结构工资。
  陈伟鸿:好的,谢谢,谢谢。
  观    众:有一个建议吧,就是我们从事教育的老师或者是官员们多吃几顿麦当劳,就能解决我们这个择校的问题了。
  王小丫:为什么?
  观    众: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不会即使军博这儿有麦当劳,而为了吃麦当劳跑到前门去,因为它完全是一个标准的。
  陈伟鸿:谢谢。
  观    众:我觉得就是要通过媒体宣传,然后扭转一些家长们的观念。
  王小丫:什么观念?
  观    众:就是不要以为就是资源好的学校,对自己就有帮助的,就是慢慢地把这个问题缓解一下。
  陈伟鸿:把这个观念扭转过来,好,谢谢你,来。
  观    众:我希望能够更加明确地定义义务教育,然后我建议可以是不是考虑把初中和高中分离办学,不是仅仅以那种初中部和高中的形式出现。完了,谢谢。
  陈伟鸿:好,谢谢。
  观    众:我本身是教师,我觉得教师待遇的平等也就是教育资源的平等。
  陈伟鸿:好,谢谢你。杨教授有什么建议没有?
  ###:我觉得各级政府官员要以身作则,率先贯彻义务教育化的方针。
  陈伟鸿:不要再给我们校长写条子了,不要给我们的局长打电话了。
  朱永新:我想是教育行政部门也好,校长也好,应该有一个观念,要教好学生不一定非教好学生,就是头一个“好”是补语,就是你要把所有学生都教好。
  陈伟鸿:第二个是定语。
  朱永新:你不一定非去挑好学生。
  陈伟鸿:好的,谢谢谢谢。在现场我们已经汇集了大家很多的心声,我们知道朱永新先生,在多年前就一直在“两会”的提案当中涉及了关于城义务教育的话题,今年我想您的这个提案的内容可能还是跟此有关吧?
  朱永新:对,我今年已经准备了15个提案,其中有10个是教育的提案,择校的问题,我今年本身就做这个提案,我今年就是希望国家还是要重视这个问题,重视主要是从资源配置和评价的角度来提的。
  陈伟鸿:也希望我们现场的这些建议能够融到您的提案当中去。
  朱永新:对,我会充分地考虑大家的意见。
  王小丫:那金局长有什么建议呢?
  金    燕:从我们教育主管部门本身来讲,从事教育的同志,无论做什么工作你要有爱心,只要有了爱什么问题都解决。
   txt小说上传分享

城市择校(13)
陈伟鸿:有了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我想我们这份珍贵的记录,就委托朱永新先生带到两会上去。
  朱永新:小丫的亲笔记录我可以收藏。
  王小丫:说实在的,其实我在记录大家这些建议的时候,我为自己感到庆幸。为什么呢?我觉得我的童年和少年,不是在这个时代度过的,。我想起我小时候,真的,我们的生活是很快乐的,我们的童年无忧无虑,我们根本不用上这个班那个班,我们也不用天天写作业,我们甚至……我觉得我的童年真的是太好了!
  朱永新:而且更重要的是小丫照样很优秀。
  陈伟鸿:这个潜台词要由您来揭示一下。
  王小丫:尽管今天的这些建议让我感觉不是沉甸甸的,但是我老觉得这个里面有很多家长和孩子们皱着的眉头,我们希望我们的朱市长,能够把这些声音都传递到“两会”上去,让他们的眉头早日地舒展开来。
  陈伟鸿: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王小丫:谢谢。谢谢您,谢谢。
  陈伟鸿:今天这样一次短暂的聚会,其实带给了我们很多真诚的感动,我想这份感动源自于孩子们对于未来的一种向往,源自于父母亲一种无悔的付出,当然也源自于我们教育管理者改革的这份信心、决心和勇气。
  王小丫:我特别想说,谢谢老师们,谢谢校长们,我更想说家长们、孩子们你们辛苦了!关注民生,感受阳光。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陈伟鸿:好,明天再见。好,谢谢朱市长,谢谢金局长。
  (本期编导:蒋文倩)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的大学(1)
【背景介绍】
  从高涨的学费到低下的教育质量,从入学问题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从学术腐败到教育资源的失衡……中国的教育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似乎与中国足球一样,成为了一个人人得而骂之的对象。确实,中国的教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平心而论,针对现状骂一下固然爽快过瘾,但我们的教育真正需要的,恐怕更多的还是冷静的反思和建设性的建议。
  所以在中国,大学校长不好当。而在大学校长中,北大校长恐怕是最不好当的校长之一,正因为北京大学在教育界特殊的地位,北大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