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推荐序1:跳槽还是不跳,这是个问题   

  国家人力资源部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中国人才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兼国际交流合作部负责人   

  陈建辉博士   

  改革开放之前,人才〃一次分配定终身〃。人才只是社会主义大厦的螺丝钉,拧在哪儿就要在哪儿发光。对下一份工作不用操心,也不存在跳槽的问题,一切服从组织安排。改革开放之后,人才得以松绑,自由流动得到许可。今天,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配置模式已经取代了计划调配的行政配置模式,人才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力、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也有大不了从头再来的试错机会。   

  正是因为人才资源的配置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8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面临着和前辈们完全不同的就业环境。就业选择是年轻人的权益也是年轻人必须承担的责任,没有人能为你拿定主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再适合职场,跳槽还是不跳,这是个问题,全部由你。   

  然而,在跳与不跳决定之前,你要了解就业市场的运行规则。   

  首先,就业市场存在着供求关系。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切欣欣向荣,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但是再多的就业岗位在我国庞大的求职者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国家〃十一五〃规划预计五年间解决4000万就业岗位,每年能提供就业岗位不到1000万。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 生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由于2007年尚有70万~80万大学生未能就业,因此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超过了600万人。600万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丹麦(545万,2006年)或挪威(474万,2007年)的全国人口,相当于一个深圳的人口数(598万,2006年)或苏州(606万,2006年)、无锡(590万,2006年)、大连(603万,2006年)等国内大城市人口数。除了大学生以外,还有失业人员、军转干部、留学归国人员甚至农村转移劳动力都要来争夺就业的蛋糕。在你选择跳槽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在〃僧多肉少〃的就业环境中,抢到的会是一块〃肥肉〃吗?   

  其次,跳槽有收益也有成本。他山总是比这山高,他人碗里的肉总是香。为了理想,我们无怨无悔,可以抛下一切,为理想而生。到了新的组织、到了新的岗位,获得的薪酬待遇就是经济收益。新的环境、新的起点所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感受,这不能用金钱衡量,学术界称之为心理收益。经济收益和心理收益是你跳槽的收益。但是,搬三次家如着一次火,对于跳槽也是如此。离开了原来的组织,获得了自由,但往往也自由得一无所有。原来岗位上的薪酬没了,原来可能的晋升机会也丧失了,原来熟悉的、费尽心思培养的关系也没了。更要命的是跳槽过程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丰富的跳槽履历只能说明你职场上过于浮躁、短视,缺乏〃忠诚度〃,因此更容易被拒。能够用金 钱衡量的属于经济成本,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属于心理成本,二者构成了跳槽的成本。你跳之前,得好好算算,这是一桩好的买卖吗?   

  再次,就业市场充满着竞争。竞争无所不在,一切依靠实力。运气能让你跳到一个好的组织,获得一份好的工作。但是,职场拒绝赝 品,职场不相信眼泪,运气不能让你长久地待在好的位置上,一切凭本事说话。   

  那个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力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粪便呢,它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些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自己足够的能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吃了更多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地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见了它,迅速把火鸡射了下来。寓言故事说的道理很简单:〃牛屎运〃可以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永远留在那儿。因此,在你跳槽之前,先练好内功。   

  少山的《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就要出版了,相信能给正在决定跳槽还是不跳槽的年青一代一个明确的答案。   

  是为推荐序。         

◇欢◇迎◇访◇问◇BOOK。◇  

第2节:30岁前的磨难可以避免40岁之后的灾难         

  推荐序2:30岁前的磨难可以避免40岁之后的灾难   

  台湾知名学者型企业家   

  华文网控股集团董事长   

  王宝玲博士   

  渴望成功是每个有志青年的野心,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一路凯歌,成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作为一位学者型的企业家,我每天既有对于职场就业形势的思考,又要处理不少员工的招聘、上岗、加薪、离职等问题,接触着无数关于台湾年轻人的谋职情况。   

  每当看到关于〃跳槽〃〃辞职〃等相关内容时,除了为一些年轻人能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而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感到高兴外,更多时候,我为他们大部分人感到惋惜痛心。   

  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了,经不起累,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抵挡不了诱惑,埋怨工资低,嗟叹待遇差,羡慕别人有福利,眼红人家不加班……于是,对这些以80后年轻人为主的上班族而言,频繁地跳槽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们,也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号…… …〃闪跳族〃。   

  其实,按我个人的经历以及我这么多年来对企业的研究发现,丰富的履历有时反而会成为你求职被拒的原因。由于〃闪跳族〃在职场上缺乏〃忠诚度〃,他们也很难得到招聘单位的〃满意度〃。   

  的确,80后年轻人比以往年龄段的人更加开放和活跃,对于职业问题的处理似乎也更自我。加上不少人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和职场忍耐力,碰到工作不顺或者工作让其不愉悦等情况,跳槽就成了他们的解决办法。   

  但是,天将降大任于一个人的时候,必然会给予他一定的磨难与锻炼,如果你能通过这个考验期,那么,最终迎向你的,必然是一路的鸟语花香。反之,如果你想在这个考验期结束前少点磨难,多点安逸,OK,没问题,上帝是公平的,你就会在这个考验期结束后迎来更多的灾难,甚至你可能永远就通过不了这个考验期。   

  那么,这个考验期是什么时候呢?我想,应该就是你现在这个时候,也就是你大学毕业后到30岁左右这最关键的职业生涯中的几年。   

  在这关键的几年里,你应该慎重地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花长一点的时间在该职位上积累自己的职业能力,为事业长远发展储备能量,不要在乎一时的利益得失,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那么,几年之后你会发现,你这几年的努力和付出一点都没有白费!         

※虹※桥※书※吧※BOOK。  

第3节:作者自序(1)         

  作者自序   

  半年前,我昔日的一个同学在网上跟我说:老同学,我想辞职了,帮我介绍一份工作吧!   

  三个月前,我认识的一个同行在电话里抱怨:哥们,我要跳槽了,现在这份工作真没劲!   

  一个星期前,我招聘进来的一位同事向我交了辞职书:林经理,我想去找一份更好的活!   

  其实,我也曾经有过辞职跳槽的念头,也曾经天真地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但是在细细思量后,我还是留了下来,而后来我所取得的成长与成绩,也证明了我当时的坚持与选择是对的。   

  社会有点浮躁,职场有点彷徨。我们都还年轻,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心态工作也许很正常。很多人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时,第一个念头可能就是另谋高就。   

  可是,这几年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验告诉我:如果遇到挫折,不找出其症结所在,仅仅选择离开公司,其实也是无济于事的。   

  一个人一生中难免要转换几份工作,但做出转换前,必须考虑到这种转换是在整个人生规划的范围内做出的调整,而不是盲目地跳槽。可能新工作会使工资待遇有所提升,但若跳槽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提高,而只是为了多一些金钱上的收入,那便是得不偿失了。   

  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频繁转换工作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就会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想跳槽,不能升迁想跳槽,碰见好机会还想跳槽,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跳来解决。渐渐地,这些人不再勇敢地面对现实,去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而是自己编造理由去回避、退缩,还总是说服自己:全是别人的错,与自己无关,总是寄希望于下个工作,结果每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不再勇于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了,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回避、退缩。这些理由无非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老板不重视、命运不济、怀才不遇、别人不理解……幻想着跳到一个新的单位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其实,这往往导致工作中的问题越来越多,而敬业精神渐渐消失,人生目标的实现也就遥遥无期了。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4节:作者自序(2)         

  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地选择一份新的工作的人是我们所欣赏的。但当你有跳槽的想法时,考虑问题应该长远,要看一份工作是否有发展前景,而不是注重它眼前所能带来的利益。你应考虑企业发展和个人的职业生涯两者是否冲突,对职业的判断不应取决于你眼下所能得到的,职业生涯长达三四十年之久,考虑清楚在每一个机遇下能够成长多少,并在前进的过程中充实自我、良好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通过深思熟虑后,确实认为现在这份工作对你不合适,最现实的办法是,在接受现状的前提下,立足于现实,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然后慢慢地向自己的目标靠拢,而不是马上跳槽,更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一个人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取悦上司或同事,更不是为了应付上司的检查,工作首先是为了我们自己。每一份工作或每一个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实际上,我们曾经从事过的每一份工作都存在着许多或大或小的宝贵经验与资源。例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友善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等,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珍惜的经验。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的心情与态度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它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的行动过程。树立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走下去,这样才能摆脱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走出困扰我们前进的怪圈,迈向职业发展的坦途!   

  感谢为本书进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