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总统的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总统的岁月-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阳薛家咀强渡进攻汉口龙王庙敌人的前哨阵地。夜袭结果,刘部虽已登岸向敌阵进袭,因敌众我寡,未敢深入,收效不大,旋即撤退,胡部强渡未成,没有完成任务,杨选青是日结婚,违误军令,根本未动。

  湖南援兵王隆中协、甘兴典协陸续开到汉阳,刘玉堂协输送在途,反攻汉口的准备就绪。黄总司令亲自指挥,选遣工兵营管带李占魁率所部在琴断口架设浮桥后,并抢占桥头阵地,掩护部队渡河。

  11月17日黄昏开始行动,汉阳主攻部队于下午五时出发。将到达琴断口时正遇大雨,道路泞泥,行进迟缓,通过浮桥时,因天黑过渡困难,部队便自由举火照明,至将行动###。湘军原来是由巡防营改编,毫无军事知识。渡河后,因天冷衣湿,部队多散入民家焚火取暖,集合不易。黄总司令和各级干部分途说服始将部队集中,因此部队展开时天已拂晓,致使行动完全###于敌人炮火之下,没有达到拂晓攻击的目的。

  攻击部置:王隆中协担任右翼,再右为学生军;甘兴典协担任左翼,熊秉坤协任预备队。在开始攻击前,将浮桥拆去一段,并号令全军以示背水一战的决心。所有司令部的参谋副官均编成督战员,在火线后方督战,黄总司令也亲到散兵线指挥进攻。当全线达到京汉铁路线时,虽然在敌人优势炮火和机枪火力之下,进攻初还颇得手。此时王部已到达玉带门,熊部亦加入第一线到达水电厂,学生军还夺取了机关枪四挺,冯国璋已预备逃跑。但因清军多用机关枪守住马路口,前进困难。到了午后三时,清军炮火向甘部集中射击,并以一部步兵出击,甘部不能支持,渐形动摇,纷纷溃退。甘兴典也在前线号令部下在岳州集合,由此更助成了不可收拾的颓势。同时王隆中头部受伤,由两人扶着后退,其部下见长官受伤也随着后退。退下的部队向浮桥集中,竞争先强渡,因浮桥拆去一段,桥窄人多,通过不易,以致落水溺死者甚多。

  反攻汉口无功结束。其主要原因:部队不是巡防营就是初拿武器的新兵,根本不可用,加上又没炮兵协助,机关枪又少、反攻不能成功,势所必然。

  革命军进攻汉口失利后,清军谋攻汉阳。11月20日,清军两镇的兵力,配有野炮,主力由位于汉水上游30公里的新沟渡过汉水,进到汉阳,在三眼桥展开攻势。

  另一部清军的助攻部队从舵落口、琴断口渡过汉水,向革命军右翼阵地美娘山、仙女山进攻,形成两翼包围之势。血战一昼夜,于21日下午,四品、仙女、美娘、扁担、磨子各山阵地先后均被清军占领。

  革命军与清军数天的战斗,士兵伤亡不少。同时汉阳有利的地形都在清军的手里,十里铺成了敌人火力集中点,黄总司令始终在十里铺指挥督战。此时司令部也遭到炮击,军政府副参谋长杨玺章正与黄司令谈话,被炮弹击中阵亡,黄仍泰然不动,其英勇气概,见者感动。

  当汉阳危急时候,军政府命令已整顿的王隆中协渡江增援,但王拒不受命。到了11月23日,十里铺线又被突破,汉阳兵工厂被敌占领,是夜,黄兴司令决心放弃汉阳向武昌撤退。黄喟然叹曰:“新兵不可用,夫复何言!”

  汉阳撤守后,武昌军政府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以后办法。由都督黎元洪主持,黄兴总司令报告汉阳作战失败经过。与会者因为情况紧急,打断他的报告,问他的决心如何。黄与起义将领意见不一致,黄主张放弃武昌,愿亲率湘、鄂两军攻取南京。各将领不同意这一意见说:“汉阳既已不守,武昌又要放弃,试问何以取得南京?如部队可用,武昌当然可守。”众人鼓掌。孙武、张振武、蒋翊武等人,都主张与武昌城共存亡。

  黄总司令当晚辞职去上海。军政府先任命蒋翊武为战时总司令,后改为吴兆麟,司令部设在武昌洪山宝通寺,布置上自簰州下至青山的防御。

  英领事馆出面调和停战三天。这时军政府虽然汉阳失守,但海军仍在民军手中,凭借长江天堑,可随时攻击清军;如果清军纵能炮击武昌,而民军在武昌凤凰山的重炮也可回击清军,汉口租界,即在炮火威胁之中。领事团的出面调和,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更重要是庇护袁世凯,这是英国人玩弄的花招。停战自十二月二日起至十二月五日止,停战三天,后就停了下去。

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八、孙中山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

  革命军于11月2日失去汉口,3日就得到了比汉口更为重要的上海,并于四、五两日光复浙江和苏州,使革命力量在东南半壁获得重大的发展。11月27日,革命军又失去汉阳,但是仅仅隔了四天,12月2日,东南的第一个重镇南京又被革命军苏浙沪联军攻下,扭转了革命军的军事不利形势。

  12月2日革命军江浙联军攻下南京的消息传到汉口,各省代表会议议决迁往南京开会,并决定以南京为革命军临时首都,到南京进行组织临时中央机构的问题。

  12月4日,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因为武汉方面情况不明,而革命军组织统一机构的问题不容再拖延,乃举行了一次选举会,选出黄兴为革命军军政府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15日,又议决在临时政府未成立前,由大元帅代行临时总统的职权。这就引起了在沪代表与在鄂代表之间的很大争论。在鄂代表认为各省代表以前已经作出了划分职权的决定,在沪代表只负联络之责,进行选举是属于在鄂代表的职权,因而这一选举不能作为有效。在沪代表则认为在鄂代表一去杳无音信,而武昌局势又在极不稳定的状况中,在沪代表同样有代表权,怎样就没有选举权而不能进行选举呢!

  同盟会认为武汉在军事上处于劣势,而且黎不能抽身出来,就没有理由反对推举黄兴为大元帅。非同盟会则又认为这是同盟会一手包办的选举,而且黄兴是汉阳的败将,这样人物不配做全国革命省区的最高领导者。

  在鄂代表先后于12月中旬到了南京。各省代表相聚一堂。大家调和的结果,决定不否定选举大元帅的这件事实,但将大元帅的位置颠倒过来,以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大元帅因主持武昌军事不能到南京,应委托副元帅黄兴代行大元帅的职务。

  但是黄兴通电坚决不做任何一种元帅。

  孙中山是在武昌起义的第三天(10月1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消息的。他喜出望外,本想回国亲自指挥作战,以“快平生之志”,但又想到革命初成,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故决意从外交方面致力,待此问题解决后回国”。由于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的立场没有改变,因此他的外交活动不可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对四国财团停止借款给清政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911年11月24日,孙中山从法国马赛港乘邮轮回国,于12月25日到达上海,这使革命军组织中央机构的问题获得迅速解决。12月29日,革命军17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推定汤尔和、王宠惠为正副议长;旋即进行临时总统的选举,孙中山以16票当选。其余1票选黄兴。12月31日,孙中山赶到南京时,有人问孙带回多少钱和多少枪炮,孙笑着说:“我带得革命精神回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誓词如下:“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道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接着宣读了宣言,宣告###的诞生。从这天起改用公历,以一九一二年为###元年。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并于1月初,代表会议继续选举黎元洪为临时政府副总统。同时通过孙中山所提出的国务员名单如下:陸军总长兼参谋长黄兴,海军总长黄钟英,外交总长王宠惠,司法总长伍廷芳,财政总长陈锦涛,交通总长汤寿潜,内务总长程德全,教育总长蔡元培,实业总长张謇(内务总长原提宋教仁,因未获代表会议通过,改提程德全)。

  孙中山就任###临时总统的一天,曾经打电报向袁表示“暂时承乏,以待贤者”。就职后又补发一个准备“推贤让能”的电报,保证总统一席随时可以让给袁。

  南方代表1月3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通过了临时政府各部总长人选,成立###临时政府。袁世凯暴跳如雷,怒不可遏。4日,他致电伍廷芳,说什么:“国体问题,由国民会议解决,现正商议正当办法,自应以全国人民公决之政体为断”。并气势汹汹地质问:“此次选举总统是否立即取消?”伍廷芳理直气壮地驳斥道:“现在民军光复十余省,不能无统一机关。民国组织临时政府,选举大总统,此系民军内部组织之事,为政治上之通例。”

  其后,双方反复争论的是开会地点国民会议选举方法和退兵问题。表面看来,和议陷于停顿状态,实际上,唐绍仪、汪精卫等人一直在与伍廷芳进行私下协商。1月8日,袁、伍电商,各战场继续停战15天,这是第五次停战。在此期间,袁授意其党羽广告舆论,一时“收拾大局,非袁莫属”之说,纷纷登上南北报章。当时有些人已看透袁别有用心,故意破坏和谈,要他格守唐伍议定的条款,迅速设法召开国民会议。他竟置之不理。

  孙中山看到袁世凯无和谈诚意,北洋军叫嚣不已,乃决定出师北伐。这主张得到了一部份中下层革命党人的热烈拥护,也得到临时政府的同意,妥协迁就的喧嚷暂被淹没在北伐的声浪里。孙中山自任北伐军总指挥,亲自制定六路北伐的计划,以鄂湘为第一军,由京汉路前进;宁皖为第二军,向河南前进;淮扬为第三军,烟台为第四军,向山东前进;合关外之军为第五军,山陕为第六军,向北京前进。一、二、三、四军达到目的后,即与五、六军会合,共同攻破北京。13日,北伐军首战告捷,败北洋军于宿州,夺取了战略要地徐州。在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战场上,也取得了胜利,如果继续按计划进行下去,打败袁的北洋军不是毫无希望的。

  在袁世凯的乞求下,帝国主义又出来对革命派大肆恫吓,有的把军舰开到长江示威,有的阻止革命军在秦皇岛登陸,有的出兵东北、内蒙。革命阵营也有人害怕袁世凯替清室出力,会象曾国藩把太平天国搞垮一样来搞垮革命。这样动摇了孙中山北伐的决心。孙中山不得不把北伐终止下来。

  2月13日,孙中山实践他的诺言,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并推荐袁继任临时总统。他鉴于袁是一个推行实力政治而不肯尊重法治的人,乃在咨文中提出三个附带条件:一、临时政府设于南京,不得更改;二、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日,本总统及国务员始行解职;三、临时参议院所制定之临时政府约法,新总统必须遵守。孙认为让位于袁既已成为不可变更的一个诺言,那就只能采取其它方法避免因让位于袁而可能招致的一切不幸后果。如果袁能够接受这三个附带条件,就可以把袁调离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北京,来到革命控制下的南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