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媜系列作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简媜系列作品- 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们宜兰人带叛骨!”出社会后听到这样的评断,分不清是褒是贬,也许跟早年党外运动有关。在我看来只说中局部要害,热诚敦厚的那一面也应该含。不过,有时候我也会疑惑,时常偷袭内心世界的那股感觉:仿佛风雨鞭笞的海平面下,一团火焰欲窜燃而出,是否即是叛骨的变奏?有趣的是,在我的乡亲长辈身上也看到同类轨迹,其不安与骚动的劲道,好像跟每年夏秋之际的强台成为神秘呼应。这些,大约就是根性吧。
  宜兰人讲“真水”,是动了真感情的,短短二字绕了九拐十八弯,声音极尽缠绵。我到台北来,首先被取笑的是宜兰腔,他们觉得听起来“很诡异”,我说他们的腔是吞石头喷砂,双方因此坏了友谊。“日头光光,面色黄黄,酸酸软软吃饭配卤蛋,吃饱欲来去转(回家)。”这几句成为辨认宜兰腔的范例。早年我没注意这些,有一次买水果,试吃一瓣橘子喊声:“真酸!”老板马上换了表情:“宜兰的!”喜出望外,自家乡亲一切好说,他像不要钱似的猛往塑胶袋装橘子,我是八十给一百不要找,他坚持八十算四十,两人一面“推托”一面“牵拖”把宜兰县市地图复习一遍总算在远房的远房亲戚那边找到更进一步的交集。这种萍水相逢的恋恋不舍,非常宜兰味。如果你见过两不相识的宜兰人在他乡巧遇,那种攀山越岭的“关系考古”令人侧目,最后的结论可能是:这人的表姐的厝边的女儿嫁给那人的厝边阿嫂的娘家堂弟。总的说,亲戚就对了。三山一海的平原里,装着水粼粼的人情。
  我生于六○年代初,大水灾后第三日。母亲记得很牢,台风那天屋顶被强风掀了,大水灌屋约膝盖高,她躲在神案下流泪,肚子里是头胎,眼看要落地了,她说她全心全意命令我:“不要出来!”要是我不知好歹硬出娘胎,那节骨眼恐怕是死路一条。六○年代初宜兰农村,仍是茅茨土屋与油灯的日子,一条碎石窄路弯弯曲曲带几户竹围散厝,一旦强台登陆,天地俱死,谁也救不了谁。怪不得母亲要阻止我出世,没产婆、没床、没热水,怎么生?我至今仍很得意自己懂事甚早,要打人生这一场战,至少得生在干净床上才行。

雨神眷顾的平原(2)
我家离罗东镇走路约一个半小时。据说罗东是噶玛兰语“猴子”的意思。想当年,那一带应是杂树丛林,猴群荡枝嬉戏,或说有块大石形状如猴,据此叫了下来。我想石猴不如泼猴热闹,也符合罗东成为商镇的事实。就行政区分,我们那村属冬山乡武渊村,路名叫武罕,后来才知道武渊、武罕都是平埔族噶玛兰人之社名,据此音译而来。洪敏麟先生编著的《台湾旧地名之沿革》提到,武渊是“篮”之意,武罕为“新月形沙丘”,意涵丰富,可以想象那是野薑花与流萤栖宿之地,稻谷偕游鱼看同一朵浮云。
  我们那里的住民虽以漳州籍居多,经与封闭的天然环境及噶玛兰族渊源糅合之后,自成独特生态。我小时候常被奇异的地名弄得神魂颠倒,老一辈聚在稻埕闲话,奇武荖、阿里史、打那美、利泽简(音“吉利简”)、鼎橄社、珍珠里简、加礼宛、猴猴仔、马赛、武荖坑等生龙活虎的名字嵌在“酸酸软软”的水腔里,一段家常话听起来像破浪行舟,而三堵、隘丁、壮围、二结、三结、四结、五结……;又似刀斧械斗。家常语言潜移默化了社群性格,我相信不知不觉中,除了汉人入墾的实况仍震荡于喉舌间,噶玛兰等音影亦如唇上凝结的露珠,闪烁出他们是兰阳平原先驱者的历史。事实上,说“他们”是不当的,要是有办法证明我的家族没在入兰以后参加“混血工程”,我反而会伤感,那表示先祖们没对族群融合做出最起码的事,总是有亏。虽然,都过了两百年,但一块土地的历史需要后代用更大的气度与虔诚去保养它,不然子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从哪里开始。
  站在我家大门往前看,通过广袤的稻原,最后视线抵达一列起伏的山峦。接着,想象左翼有条弯曲的河,离家门最近的扭腰处,约一百五十公尺,她就是“冬瓜山河”,现在被称为“冬山河”。
  我一直无法接受她成为风景明媚观光河的事实。离开故乡那年,她开始接受整治,逐渐变成今日面貌;没有亲见她转型的过程,保留在记忆里的,仍是她旧时的彪悍与沛然莫之能御的水魔个性;我还保留一大段流程中两边田野只有一间凋零古厝,烘托出她的孤独的情景。我喜欢坐在屋顶上,隐身于苍郁的丛竹间,想象低飞的白鹭鸶正沿着她的身体投下倒影,想象她抵达海口,终于释放被禁锢的灵魂。飘浮在乡野间的多神传说,让愚驶的我自然而然形塑她的神格,点拨忧伤、鼓动幻想,甚至在不可言喻的压抑下,期待她借着强台而破堤决岸,赎回*与自由。
  她,带来大水。水,漫入屋子的速度如厉鬼出柙,驱赶几条不知所措的长蛇及鸟尸、浮糠、枯叶,浩浩荡荡冲入大门,瓦解屋舍是人最安全的庇护所的定律。苍莽暗夜,一切浸在水里,无边界的漂泊感在我幼徲的心内种下一株清明:毁灭与永逝乃动人的暴力。强风咆哮,折断竹身,随势横扫屋顶,砖落瓦碎的声音如细针掉地而已;磅礴大雨摔击屋顶,耳膜只接收巨大鸣响,无法听辨身旁人的语句。我与家人在谷仓抢装稻谷,一包包麻袋扛到木板床上,偶尔拾得几声猪只恐惧的惨叫,或扛谷至床上、粗暴地指挥幼弱的弟弟让路时,他那谨慎的哽咽。
  忽然,两条男人的身影闪进来,各自穿着连身雨衣,撑一支长竿,手电筒光芒微弱地闪动着。他们住在距离颇远的村头一带,半路上遇到了,都是打算到我家探安危的,遂一起持竿探路,走了几倍长的时间才在渺茫黑海中摸到我家。他们利落地整顿谷包,沉默且肃然;临走前,又合力把我父亲的灵堂架得更高,玻璃罩内半截蜡烛,如海面上不忍飘离的孤灯。
  多年之后,我才发觉自己陷溺文字世界,是因为贪婪地想搜罗更多的唇舌替我抒发抑郁——来自那一条母河长年的鞭打,我愈从文字里显影她,愈了解自己的生命能量乃是从她身上接泊的事实。她用一把锋利水刀,砍断我那扎入母腹的双脚,挑明那双痴恋蔷薇不愿远眺的眼睛,她把我赶出新月形沙丘,只交给我暴烈的想象去未知世界构筑自己的命运。即使是最落魄的时候,我在异地街头行走,依然感受她的刀尖抵在背后,冷酷地下令:不准回头。
  宛如门神的龟山岛出现在火车右侧,整个太平洋吟诵远行之歌。十五岁那年,我忽然可以理解,在我之前无数离开兰阳平原的子弟,坐在火车里凝视龟山岛的心情;怯弱夹杂悲壮,他们可能趁火车驶入隧道时悄然抹去薄泪,肃穆地在心底为家乡种一棵承诺树,等两鬓霜白,会返回多台平原,回到雨神眷顾的所在。
   。。

地底村落
出生于光复后第十六个年头的我,对战争的记忆似遥又近。
  遥远的是,十六年足以让当年躲在防空壕的五岁小女童变成我的母亲,也让偷采米豆叶疗饥的九岁男童变成我的父亲,让匍匐于断尸血河躲过轰炸的新寡少妇变成我的祖母。战争是他们那一代的故事,然而又觉得近在眼睫。因为十六年不曾让穷僻的农村更富庶,尤其每年夏秋二季漫淹水灾,摆在前面的永远是地瓜签稀饭、萝卜干便当。听到隔壁女童因偷吃她阿爸的“白米饭”被阿母痛打,听到村子里把七岁女儿送去当童养媳,因为饭量太大……饥饿,仍是我们这一代的童年。所以,每一个长到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女都怀着同一个心愿:“到城市去,去找更多的食物!”不管当货运工人、修车厂学徒、成衣厂女工、餐厅小妹、勒索的太保、抢劫的强盗、帮佣的少女或是不成熟*……我们要把丰富的食品包装得漂漂亮亮地,在中秋节、年夜饭时带回家,给我们的弟弟妹妹每人“一个”艳红的美国苹果,给阿母一支口红,给阿爸一件新汗衫。每当在路上看到与我年龄相仿的人,从他们脸上仍然追溯得到过去的辰光;这些与我一样寻找野果、瓜实大嚼咸通草的同伴,他们是我的弟兄、姐妹,是战后最后一批挨饿的儿童。
  近年来,我不断地重复一件工作,以笔记、录音的方式逼迫我的乡亲父老去回忆,我要知道“生番”掠村、“日本人”搜粮、争地血殴如何在这个小村落里进行。如果二十世纪的中国人得的是战乱与饥饿的病,每一代的子民都必须重新面对历史,面对干涸的血迹再一次沉思——我们是这么辛苦才活下来的。我们比任何一个民族更有权利讨论明天。
  战争的回忆是残忍的,饥饿时的大量口水已干成父老脸上的痛斑。
  “非常时期,欲哪里呷?”
  “稻仔呢?”我问。
  “查甫人拢拉去做兵罗!田谁来播?拢种草啦!”
  “那……你们呷哈?呷田土啊?”
  “啊!若讲起古早,眼泪三暝三日也流不干!去山上挽山红菜,煮水搅粗盐,呷到呕酸水。米豆叶、菜豆藤、野生的高丽菜啦,若有番薯签糜呷,嘿,就偷笑罗!”
  “有糜,那米呢?”
  “若收成,‘阿本仔’就来收谷了,每户才留一点谷,塞嘴牙缝都不够!——你莫看伯公现此时老罗倒退,当初时对付‘阿本仔’,免讲你也知!”
  “按怎对付?”
  “偷藏谷!我偷藏六布袋哩!透早,就担去河对岸竹林脚藏,日头落山,再去担转来!‘阿本仔’的头脑没我好啦!”
  “厝边隔壁也藏吗?”
  “有哦有哦!你上厝那个伯公力气卡大,房间的眠床脚全藏谷,用柴板钉死,伊日子卡好过啦!你阿嬷也藏啊,藏在菜园底。”
  “‘阿本仔’不抓吗?”
  “怎没?有时五天有时十五天,手拿一枝这么长的竿仔,这边敲敲,那边敲敲,问‘有偷藏谷没?’这何必问,当然嘛讲没。等到半暝,用畚箕捧出来偷碾,那时候,每户都有‘土人’碾米,一次碾一些,要留到过年做粿拜神明。”
  “生呷都不够还做粿!”我说。
  “你这个憨子弟!祖宗生成要拜的!那时,黑草仔粿拢掺鼠麴草,一粒黑到像牛粪,硬到打狗现死!这样也呷到歪嘴舌,稀罕啦!”
  “没饿死的都稀罕!”我说。
  “讲到饿死,我一个嫁去山顶尾溜的小妹,没得呷,背一岁鼻屎大的查某仔走六里路来我这,呷饱欲转去,我包一袋米叫伊藏在婴仔腹肚,背巾缠住就看不出。伊走到半路,‘阿本仔’搜伊袋子,还好‘阿本仔’笨,不然饿死!”
  战争过去了,却留下不曾斑驳的记忆,在上一代口沫横飞的叙述里,在这一代追索沉思的笔墨里。面对动荡的世纪,我愿意尊敬每一介草民的鲜血,都是历史的字句。唯有在世界地图上先找到自己的国土,在家国的历史简册圈出自己的位置,才可能在活着的时代交出自己手上唯一的一片汗青。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目录
序:像雪地上的足迹一般 1 
  万里天
  行经红尘 3
  山水之欸乃  5
  月牙  7
  莲众  8 
  天泉  11
  竹涛 13  
  燕剪西楼 15
  醒石 17
  寻常饮水
  拾箸观想 29
  球之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