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那些人和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度那些人和事-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般而言,渠道越长,企业产品市场的扩展可能性就越大,但企业对产品销售的控制能力和信息反馈的清晰度越低。
  渠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与发展。
  事实上,百度的竞价排名,最初采取的是直接销售的方式。
  就是零级渠道!
  零级渠道是大型或贵重产品以及技术复杂、需要提供专门服务的产品销售采取的主要渠道。零级渠道中,产品或服务直接由生产者销售给消费者。
  在百度的第一帝国时期(向大型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这种营销模式是有效的。
  因为当时百度面向的是大客户。
  但是,现在百度的客户改变了。
  百度现在面对的是中小型企业客户。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成千上万,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
  李彦宏意识到,仅靠百度员工打电话做客户,人力有限,很难将市场做大。
  如果要做更多的客户,就必须要通过渠道代理方式。
  哪些公司是百度的渠道代理商呢?
  在互联网普遍进入寒冬的时候,有一类互联网公司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那就是分布在全国各地,为各类企业用户提供域名注册、网页制作、代理发布网络广告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营业额不大,但利润还算比较高。
  当时的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建立网站的作用。有的是为了展示产品,有的是为了企业文化。
  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同行的企业都有网站,自己也要建个网站。
  所以,在互联网“寒”气十足的情况下,一些为企业服务的中小型网络公司的日子过得还很滋润。
  这些公司,就是百度潜在的代理商。因为他们直接服务于企业客户。
  百度需要的,也就是这些企业客户。
  在朱洪波的带领下,百度的营销团队建立渠道商的速度很快。
  李彦宏也在审视着市场。
  他是个稳健的人。
  做渠道的同时,他并不放弃直销。
  直销也有直销的好处,利润更高,而且客户的忠诚度也高。
  后来,在渠道代理商的销售量远远超过直销时,李彦宏才把重点放在渠道上面。
  朱洪波确实是个市场营销人才。
  加入百度后,朱洪波大力推动渠道拓展。他善于思考,在渠道战略制定方面有独特的一套。
  比如,他采取了的重点发展省级代理商的渠道模式。这样保证了精力不至于过度分散,又能有效打开市场。
  同时,朱洪波又是个很勤奋的人。据说他曾经有一次在一周的时间里跑了7个城市,一天一个,去开渠道会议。
  每发展一个代理商,朱洪波都会组建一个团队去帮他们管理分层,帮他们培养人才。这个团队,是由百度的销售、市场、客服等几个部门的同事组成的一个小组。
  没办法,当时在中国,虽然有很多人知道百度,但没有多少人知道竞价排名。
  如果代理商不了解竞价排名产品,就无法向客户说清楚竞价排名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谁会花钱去买一个连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产品或者服务?
  如果企业客户不去购买百度的竞价排名,那么百度的营收就很难增长。

百度的营销渠道(2)
正是营销渠道得力,让百度的营业收入开始疯狂增长。
  朱洪波上任的第一年,也就是2002年,百度的全年收入为580万元。
  到2004年年底的时候,百度的全年收入已经超过了1 000万,计量单位是美元。
  如此之高的增长速度,这也是美国股市将来热捧百度的原因。
  百度营收的增长来源于代理商。
  代理商当然也在与百度的合作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
  有代理商形容,拿到百度总代的资格,就像是中了千万大奖。
  比如,2003年的深圳移动时代公司,当时在深房大厦一个小办公室里,全公司只有七八个人。而到了2005年年初,深圳移动时代公司已经有了一个四五百人的团队,其发展速度简直可以说是神速。
  当然,如果赚钱太容易的生意,恐怕不会太长久。
  特别是:当你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时候!
  代理商,仅仅只是靠百度的招牌,就可以百万千万地赚钱。
  在百度的起步阶段,这可以理解为共赢。
  但是,如果百度的实力增强到可以独立开展业务呢?
  于是,百度与代理商的关系,慢慢变得不那么融洽。
  当百度的品牌越做越大时,李彦宏又做了重要的决策,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客户集中的地区设立百度自己的营销中心。
  百度是一个公司,也是一个商业组织。
  而百度的代理商也是一个独立的公司。
  商业组织与商业组织之间,本来就是利益的关系。
  后来,百度与代理商之间发生了冲突。
  于是,“巨网风波”出现了。
  2004年7月,一篇名为《上帝公平的是:给了我们每个人的都是只有一条命》的文章出现在一家搜索引擎代理商的公司网站上,这篇措词激烈的文章出自广州巨搜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巨网)负责人戴森之手。
  戴森表示,百度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公布了广州、上海、北京三地首批地区核心代理的通知,巨网竟然没有名额。
  同时百度还关闭了巨网客户终端新客户开户的权利,而巨网与百度签订的合约要至2004年12月31日才到期。
  百度网站公告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存在多次违规,巨网被取消了代理权限:(巨网)由于采取多收费,少转账的做法随意截留客户预付金,一次收取的开户费用超过百度标准价格数倍,其行为已经严重损害客户、百度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
  双方都有道理。
  后来,这件事情平息了,据说是百度给予了巨网一定数量的补偿,但双方也从此彻底说“拜拜”了。
  在这里,我们也无意去探索这种事的背后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事。
  在商业社会,要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就要让自己变得强大。
  “弱国无外交”,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条真理,也适用于企业。
  有些渠道商,日子过得很好。
  像国美、苏宁,对于家电厂商,想宰就宰,想杀就杀。
  互联网行业的渠道商,不像传统行业的代理商那样强势。因为传统行业的渠道商,有物流、信息流、现金流三大组成部分。
  现金与货物都控制在渠道商的手里。
  所以,渠道商在市场上居主动地位。
  因此,国美苏宁才可以强势地压榨家电供应商。
  但互联网行业不同。
  互联网渠道商不涉及物流,因为产品是虚拟的,代理商控制不了产品。而且,对于现金流也没有把握能力。
  因为,他们收到客户的钱之后,要马上打款给所代理的网站(如百度),如果不打款过去,像百度这样的网站是不会提供服务的。
  这样,渠道商便控制不了货款。
  这也就失去了主动权。
  如果读者朋友中有些是互联网行业的代理商,那么就要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经营风险。
  只代理一种业务,或者没有属于自己的业务,是很危险的。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是每个互联网行业的代理商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进入到2007年第一季度时,百度又回到了直销为主的时代。
  这个时候,百度已经有近4 000名员工,其中近70%为销售和客户服务人员。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地区的大客户比较集中,所以百度选择在这几个地区建立分公司,直接服务于客户。
  这样,不用给代理商分成,利润也肯定更高一些。
  这三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2007年第一季度的整体营收中超过了50%。
  当然,这是“百度第三帝国”的事情了。
  而现在,“百度第二帝国”的事情还没有结束。
  不但没有结束,而且越来越精彩。
  因为李彦宏发现,在他挖到“金矿”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瞄准了这座“金矿”。
  他的对手,好像越来越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越来越多的对手
最早对搜索感兴趣的,并不仅有李彦宏。在他之前,至少还有一个中国互联网的大腕看好这一领域。
  那就是搜狐的张朝阳。
  他肯定是看好搜索的,搜狐成立之初就是一个搜索网站。看看这个网站的名字,就知道和搜索有一定的关联。
  “出门看地图,上网找搜狐”。
  早期的中国互联网,这句口号是非常有名的。
  只是,后来搜狐走上了门户的道路,在投资商的压力下,搜狐不能把精力集中在搜索领域,这也让张朝阳耿耿于怀。
  搜索的地盘,本来应该是属于他的。
  不过,现在也不晚。
  搜狐是三大门户网站中率先实现盈利的,在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之后,张朝阳有充足的精力来考虑搜索。
  而且,李彦宏找到了“竞价排名”这个商业模式,这也为整个搜索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2004年6月,搜狗成立,这是搜狐公司旗下的独立搜索网站。
  张朝阳的设想希望搜狗搜索能凭借搜狐的背景,和百度一争长短,成功攫取搜索引擎市场的商业利益。
  搜狗在地图、音乐、视频等搜索频道,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在网页搜索方面,更是建立了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数据库。
  后来,搜狗开发出基于搜索引擎技术的拼音输入法,深受中国网民的欢迎。大家看到的这些文字,就是我用搜狗输入法打出来的。
  百度,面临着搜狗的挑战。
  搜狐亮剑搜索,另一个门户网站新浪也不甘落后。
  2004年7月13日,新浪也开通了独立的搜索网站“爱问”。
  “爱问”号称采用了最为领先的智慧型互动搜索技术,充分体现人性化应用的产品理念,为广大网民提供全新搜索服务。
  说得通俗一些,“爱问”就是发动网民的力量,有人提问有人回答。
  这样,把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变成互联网的内容。
  和“爱问”的模式相近,百度也推出了相关的搜索频道“百度知道”。
  除了搜狐新浪两大门户网站,百度还要面对一个对手。
  雅虎中国。
  其实,雅虎中国是由百度的两个对手整合到一起的。
  2004年1月,雅虎出资亿美金购买了3721公司。然后,3721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
  3721公司是一家网络实名公司,如果介绍这个公司,又要花费很大的篇幅。我们简单点理解,3721公司是靠“流氓软件”起家的,市场渠道建得很好,当时在全国拥有近4 000家合作伙伴。
  周鸿祎是中国互联网界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有记者形容他是中国互联网界最富传奇色彩和最让人头疼的“斗士”:和百度抢地盘,同马云交恶,挑起免费杀毒之争。他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毁誉参半,集矛盾于一身。
  “好斗可能是我最大的缺点。太好斗的时候容易做一些比较激烈的反应,说话不掩饰,容易得罪人。”周鸿祎对自己认识得倒是很深刻。
  此时,李彦宏也要面临这个好斗的对手。
  多年以后,很多IT业界人士都在思考,如果要找一个最有可能阻止百度走上霸主地位的人,这个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