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点,别郁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兴点,别郁闷-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而长生不死。上帝另外又派了一位天使,手持一把喷发火焰的宝剑,把守伊甸园的大门。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从天堂来到了尘世,过着平凡人的生活,繁衍着一代又一代子孙。
  《圣经》这部充满神秘色彩的天书,就这样记述了人类的来源。80
  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是赤身裸体地来到世上的。尽管《圣经》上的这则传说是宣扬上帝主宰人类的唯心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所排斥,甚至也为不信仰上帝者所排斥,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老祖宗确确实实是身无丝线的来到人世的,最终也确确实实是赤身裸体归于尘土的。
  一个能透视人生的人,可驾轻就熟地驾驭事物而不为事物所驾驭。他有敏锐的洞察力,对金钱、名利等等东西,都能从最深处加以剖析。他观察严谨、思考周密、推断明晰。仔细想一下,天下没有什么东西不是身外之物,所以他能在自己的一生中,静心而处,从容以对,自然能快乐无忧。愚人之所以挥不去烦恼、忧愁、苦痛,在于其被外物所迷惑,因而一遇到名利之事便撇不开、放不下,常常为欲望的不满足而受煎熬,那么,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因此,如果你真想活得有滋有味、愉悦快乐,就学学那悟得透人生来去真相的智者吧。
  《周纪》里有个人物,名叫李克。此人曾为魏文侯相,助文侯富国强兵,修明法制。一天,文侯要选拔辅相,就把自己看中的魏成和翟璜两个人选提出来,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应该去谋划尊贵者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应该去考虑亲近者的事,臣是一个在野的人,实在不敢应命。”文侯说:“先生面临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请不必谦让!”李克说:“君王只是没有详察罢了。在平时看他所亲近的人,得意时看他所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所举荐的人,失意时看他所不做的事,贫困时看他所不取用的是什么,从这五个方面观察,就足以判断他们的优劣了,何必要我参与研究呢?”文侯道:“先生回家休息吧,我已定下辅相的人选了。”
  李克辞出,恰好遇见翟璜。翟璜说:“刚才听说君王召见先生,谈论选任辅相的事,结果如何呢?”李克说:“魏成。”翟璜变了脸色,生气地质问说:“防守西河的吴起,是臣推荐的。君王内心为邺县百姓忧虑,是臣推荐西门豹。君王准备攻打中山国,臣推荐乐羊。中山被占领后,未能选派出防守的人,臣推荐先生。君王的儿子没有师傅训导,臣推荐屈侯。凭着这些有眼可见、有耳可听的事实,臣哪一点比魏成差?”李克说:“你当初把我推荐给君王,难道是要结党营私做大官吗?君王向我征询选谁为相的意见,我只做了请君王详察这样的建议。我之所以知道君王必定会任魏成为相,乃是因为魏成在自己薪俸的开支上,把十分之九用到了有关国家的事情上,只将十分之一用于他个人,因此从东方吸引来了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等贤者。这三位,君王都把他们视为老师;你所推荐的五个人,君王只把他们用作臣子,你怎么能同魏成相比呢!”翟璜不安地后退了几步,向李克拜了两拜,说:“我翟璜是一个见识浅陋的人,讲话失礼,希望终生当您的弟子!”
贫穷不是罪(3)
  这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至今仍然实用。为人正直的李克,在位时一心辅佐文侯,为国家建功立业,功居榜首却从来不与其他大臣们比物欲、争高低,因此深得文侯的喜爱和信任。李克下野后,文侯面临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仍忘不了征求他的意见;而他,却总是不以个人利益为本,而以国家利益为重。他对魏成的评价,尽管讲得不够全面,但他特别强调其不视俸禄为私产的贤明,以及在招纳人才上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应该说是抓住了其人的根本,即使在今天,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根本去评价别人,也是非常得体的。反观翟璜,总觉得自己有很多长处、很大功劳,辅相的位子非他莫属。他得知文侯见李克谈论这件事,便急于探听消息,落选后心有不甘,要与魏成一比高低,总觉得自己要高人一等,相位定然是非他莫属,否则便是选拔不公。这种现象古代有,现代社会也可谓司空见惯。就是因为他私心太重,太想与人争个高低,结果才导致了他的“落选”。
  ⊙别总是得陇望蜀
  “得陇望蜀”是人们熟悉的一句成语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岑彭传》,其原文是:“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它的本意就是讲已经取得了陇右,还想进攻西蜀,可谓不知满足啊!后来,人们便用“得陇望蜀”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
  这层道理,在《伊索寓言》中也讲得很透彻:“有些人因为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人的贪欲,尤其是对权力的贪欲,是永无休止的。人在未踏入仕途时想当官,当了科长思处长,可当了处长之后呢,又会想当厅长,等当了厅长之后,又会想做副省级,得到副省级的职位之后又会考虑更高的头衔。
  这就是人的贪欲。有人说,“得陇望蜀”是人的天性。这种看法,似乎无可挑剔,但为人处事,总在一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在爬到一定的官位,戴上一定的乌纱帽后,仍不满足,还想追求新的官位,拥有不曾拥有的权力,那么到头来,只会被权力弄得疲惫不堪。
  通晓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在汉桓帝时期,梁冀权倾朝野,专权弄权,飞扬跋扈,不仅对反对他的大臣加以迫害,而且连同他意见相悖的皇帝也不放过。据史书记载,八岁即位的质帝年幼但聪明过人,曾经因为在群臣朝见的时候,注视梁冀,说他是蛮横霸道的将军,而受到梁冀的痛恨,并寻机害死了他。质帝死后,梁冀与梁太后狼狈为奸,为控制朝政,立15岁的刘志为帝,史称桓帝。梁太后继续临朝摄政,实际上,真正的大权仍在梁冀手中,桓帝成了傀儡皇帝。迫于无奈,桓帝将梁冀、梁太后之妹立为皇后,一干忠臣均被免职、迫害。梁冀凭借着两个妹妹,越发肆无忌惮,百官受到提拔升迁,都必须先到梁冀家谢恩。但梁冀这一专权的局面,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安和恐慌,也使得不少清流人士尖锐地抨击时政,给桓帝极大的打击。
  延熹一年(公元159年),梁太后、梁后相继去世。桓帝对梁冀擅权之事早已忍无可忍,于是找了个机会,下定决心,于此年八月诛除了梁冀及其党羽300余人。
  梁冀贪心不已,争权夺利的行径,以贪权、篡权始,也以专权、弄权终。对这种结局,北宋的思想家、史学家司马光曾经指出:“为人生之大害者,欲壑矣!”也就是说人生最大的祸害,无非是欲壑难填了。此中道理,在今天已为人所共知。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仍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热衷于名利,处心积虑地争权夺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人不仅失去人生的乐趣,将在企盼、争斗的煎熬中度过一生,而且必定会为自己的将来埋下祸根。
  陈毅元帅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不伸手,意味着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自由和满足代表幸福快乐。
  伸手,意味着心灵的私欲和贪婪,浮躁和贪婪代表着苦海无边。不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洗涤,一味地攀登高峰,其结果不是上天堂,而是把自己推向苦海。
  人若是能知恩惜福,不贪心,不妄求,苦痛便会烟消云散,祸患、灾难亦不能近身,幸福、快乐将不召而至。
  假如你领悟了这样的处世原则,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与快乐!85
寻找生命的平衡点
  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平衡的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出了国、某人盖了别墅……我本来比他们强,可我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促成了心理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取得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不顾廉耻、丧失道义,自私贪婪之心膨胀,让身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将陷入难以回旋的败局之中。
  有位朋友原先曾是个表现不错,工作很有干劲也很有实绩的干部,因政绩突出而不断受到提拔。但在最近这几年,当他看到过去的同事、同学通过各种途径都富起来的现实状况,开始思考:自己的能力至少不比他们差,而且在职位上也比他们高,然而钱挣的却比他们少得多,心里总感到很不是滋味。特别是到年终评比考核,在台上给厂长经理发奖金,每个人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而自己作为一地之长,担子比他们重,责任比他们大,工作也比他们辛苦,却两手空空,囊中羞涩,于是便深感不平衡起来。由此也就有了“何不捞点钱”的想法。于是便在他任职期间,大肆收受贿赂。这样,他思想上警惕的闸门在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之下终于倾斜了,欲望的洪水顿时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他成为一名“死缓”的囚犯。
  一位老师原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对学生无私奉献。但当眼见身边的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富起来时,心理便也觉得不平衡了。单位要集资建房,口袋里没钱,眼巴巴地望着别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自己却仍然要住在低矮破旧的小平房里,对比之下倍感自己的寒酸清贫。他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学生就吃学生。于是,他先是暗示学生家长节假日送礼,接着便是公开地索要,再后来就干脆勒令班里几十名学生晚上到家补课,每人每月收取几十元补课费,收入既可观又合“情”合“理”。白天课堂上尽量少讲,学生有什么问题,晚上到家里去补……一年下来,腰包鼓了,高档家具置了,名牌时装穿了,住房集资款也筹齐了……然而,正当他干得起劲时,他收到了学校的黄牌警告,自己先前树立的那种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得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得过且过,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走上了危险的钢丝绳。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但要怎样才能从这种不平衡的心理误区中突围出来呢?
  不平衡心理缘于比较,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缘于比较“参照系”的选择失误。前文所说的某官之类的腐败分子及某师之类的师德败坏者,他们所选择的比较“参照系”自然是那些风流倜傥、一掷千金的大款,这些人自认为能力才华不比他们差,而收获却比他们少,因此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我们的心里便不会有这样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也不会感到愤愤不平了。面对着众多尚未求得温饱的农民,面对着多贫困的待岗、下岗职工,面对着千千万万辛苦操劳但却收入菲薄的普通百姓,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份平静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