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点,别郁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兴点,别郁闷-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才猛然感觉到健康的重要性;二是心理上的极限状况。处顺境容易,处逆境就难了。在逆境中,我们常发现自己竟是如此脆弱,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舞;三是伦理上的极限状况。我们的伦理规范以“行善避恶”为原则,但是善恶的报应,在现实中却是一再延误,并且大打折扣。这个时候就面临着伦理上的极限状况,此时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
  ⊙“我要干什么”
  上述三种极限状况,对认识自我大有帮助。现在接着要弄清楚的就是“我要干什么”这个问题。在心理学家看来,这个问题是不难回答的,它就是“自我实现”。但是,光说“自我实现”而不先认清人性的含义,是十分危险的。譬如,文学上得到诺贝尔奖,当然算是自我实现,但是日本的川端康成得到诺贝尔奖之后却自杀了。因此如果认为这些可以由外在标准去衡量的成就,是真正的自我实现,那就大错特错了。表现并不意味着实现,表现必须由人群去肯定,而实现则全靠自我的努力。实现可以包含表现,表现却不能代表实现。儒家的人性向善论,把人的自我实现定位在道德上。他们认为无论你在其他领域成就多么大,若是道德上稍有欠缺,就还不够理想,还需要努力。反之,即使你在名利权位方面一无所成,但在道德方面领悟极高,也照样可以堂堂正正做一个人,人的安顿惟在于此。若是追求这种安顿,则快乐时刻伴随着你。当我们依照内心的要求去做,同时又符合外在既有的规律,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时,快乐就会像一盏明灯,时刻照亮我们心头。
包容,让世界变得更宽广(1)
  朋友是一个神圣的字眼,纯真的友谊、真挚的朋友是每一个人的内心渴求。但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这一切,甚至有时还会失去来之不易的友谊。以下几则故事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依赖的危险
  朋友间的互相帮助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这种帮助,不能体会朋友的苦衷而一味依赖朋友的话,最终就很有可能要失去朋友了。这种事情多发生在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人身上。
  秦某在上学时交了很多朋友,彼此感情非常好,年纪最小的他饱受朋友们的呵护关心。毕业以后也是经常相聚,可到后来却不怎么见他的朋友上门了。原来,他原先的朋友都有意无意地躲着他,更别说主动来找他了。经了解,原来问题出在秦某身上。经常得到朋友相助的他养成了一种习惯心理:出了问题就去找朋友帮忙,即使是自己能解决的事。一开始还好,可慢慢地朋友们就受不了了,特别是陆续结婚以后。可秦某却依然如故,这就使得他的一些朋友非常为难:找来了不帮忙又不好,干脆“惹不起、躲得起”,甚至一听是他的电话都不敢接。就这样,秦某和他的朋友渐渐疏远了。
  秦某的问题,一是过分地依赖朋友,而不是自己去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二是不能体谅朋友的难处,成家立业的他们当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去帮助他,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秦某能认识到这些的话,事情也许不会是这个结局。朋友之间应平等相处。在向朋友寻求帮助的同时,一定要适度,同时也不能忘了给予。任何人都不能无限度地索取,再好的朋友也不例外。另外,切记不能事事依赖别人,这样会成为别人无法承受的负担。
  ⊙及时化解矛盾
  朋友之间也会发生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事。当矛盾出现时,只要能正确面对并及时化解,一般不会造成多大问题,甚至会进一步促进朋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的话,结果就难说了。
  小赵、小崔是一对“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好朋友,在单位里一有时间就凑在一起,下班了也是形影不离,直到时间晚了才各自回家睡觉。可最近两人却形同陌路,闹得不可开交。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最近科里要提拔一位副科长,自觉再不提拔就没有机会的小赵是志在必得,小崔也表示全力支持(这对小赵很重要,因为小崔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比他优秀),可问题偏偏出在这里。一天晚上,睡不着觉的小赵在街上意外地发现小崔和人事科长在一起喝酒,而平时他们俩都对其评价很低。当时,小赵心头掠过一层阴影(实际上是恰好和人事科长相遇的小崔经不住再三相邀才和他一起喝酒的,席间小崔还向科长推荐了小赵)。事也凑巧,第二天公布的副科长恰恰是小崔。认为小崔不够朋友的小赵并没有去向小崔问什么,而是不再理他。问心无愧的小崔则觉得小赵有点小肚鸡肠。就这样,一对好朋友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
  小崔和小赵之间的问题就出在两人没能及时沟通。小赵应该相信自己的朋友并不是那种人,而小崔也应该体会小赵的心情。两人如果能在事后像以前那样仍然无话不说的话,也许不会造成这种结局。
  正视朋友间的矛盾,并及时化解矛盾。朋友间出了问题,一定要采取主动的态度,及时地进行沟通,取得彼此的理解,这样才不会造53成彼此的误解,不会造成朋友关系的破裂。
  ⊙多宽容对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有可能在生活中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待之,对待朋友更应如此。否则,轻则失去朋友,重则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宋某因盗窃罪被逮捕了。他的好朋友牛某十分气愤,觉得他使自己丢尽了面子:自己怎能有一个小偷朋友呢,应该和他断绝一切来往。于是,在宋某拘押期间,他一次也没有去看望。可他哪曾想到,一时见财起意的宋某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来自朋友的关心。由于是初犯又能及时退赃,他只被判处了缓刑。可回到家后他却发现,人们都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极度苦闷的他想找牛某聊聊,却失望地发现: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也不原谅自己的过失。深感生活无趣的宋某索性破罐子破摔,迳自走向犯罪之路。
  宋某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如果牛某能相信自己的朋友并及时地给予关心,宋某就不会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可惜的是,牛某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使宋某感觉不到朋友的温暖,最后终于锒铛入狱。
  宽容朋友的过失。在朋友犯了过错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博大的胸怀,相信他能知错改错,并且帮助他改正错误。有时,来自朋友的关心、帮助更有利于一个人改正自己的错误。
  ⊙把握分寸
  这主要表现在对朋友隐私的过分关注。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都有不愿示人的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失去朋友的危险(虽然有时你是出于好心)。
  小黄生性开朗,有很多朋友。但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好奇心特别强,喜欢问东问西,在与朋友相处时更是如此,对朋友的一些个人私事总是“关心备至”。即使朋友不愿说,他也不轻易罢休,总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去打听,然后在和其他朋友相聚时,作为其无所不知的资本来炫耀(当然,他也并没有做更过分的事)。渐渐地,朋友们都远离了他,谁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呢?可小黄还觉得自己委屈:我又没瞎编,事情本来就是那样。再说,朋友间也应该坦诚相处,我也没对你们隐瞒自己的事。
包容,让世界变得更宽广(2)
  小黄的问题就在于其过强的好奇心。朋友间应该坦诚相处没错,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别人不愿吐露的事就不要追根究底。
  我们应尊重朋友的个人隐私。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的维护。如果仍然认为朋友间应无话不谈、坦诚相见,并处处关心朋友一切私密的话,最终极有可能失去朋友。
幽默小贴士不识镜
  从前,有一位少妇从来没有照过镜子。有一天,他的丈夫买了一面镜子给她。当她照镜时,大吃一惊,急忙向婆婆告状。
  她抱怨说:“你的儿子带了一个新媳妇回家了!”
  婆婆惊讶地问:“真有这回事吗?我去看看。”
  当老太太面对镜子时,她感到困惑不解,低声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新媳妇的娘怎么也一起来了?”
第三章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最关心你的人,那就只能是你自己。我们要挺起胸膛,走向完全的自尊自重。我们要沉着而又镇定地向前走。想到我们所贡献给大众的一切,想到我们能贡献给自己的一切。                        
完美,不完美(1)
  尽管你是个不完美的人,你仍必须喜欢和接受自己。对于改正缺点来说,鼓励比指责更容易收到成效。
  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这并不表示我们不必竭力成为最好,但却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多多包容、支持自己。鼓励自己比敌视、指责自己更能帮助我们改正缺点。
  现在,让我们花几分钟在头脑中放映一部微型电影:你和你所谓的缺点担任主角。要用批评的角度,而是以支持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演员。就像一位和善、溺爱孩子的祖母那样,看一下你和你的特性。你能用这样包容、理解的心态接受自己、自己的缺点以及所有的一切吗?如果不能,试着想想塞西尔的座右铭:“我犯了错,但无论怎样,我都喜欢并接受自己!”
  ⊙做人做事不必面面俱到
  都喜欢事事做到尽善尽美,做人也要考虑面面俱到,但世无完人,这样做只会累死自己,并让你处于一种不能超脱的心里负担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一天俩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
  父亲听了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跟着走。走了不久,有人议论:”真是不孝子,自己骑着驴让父亲走路!”
  父亲于是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儿,又有人说:“这个人真是狠心,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累着孩子?”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心想这下总该没人议论了吧!谁知又有人说:“那头驴那么瘦,两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它压死吗?”
  最后父子俩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扛着。在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这故事里面的那个父亲一样,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人家说什么,他就听什么!结果呢?终于得到了教训。
  一般来说,此类人有以下心理:
  1。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讨好每一个人,不管是谁提了一个什么意见,他连想都不想,就依着去做。
  2。乏主见,能自己做出有效的判断,所以只能是谁说得有理,就听谁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心理,你都要明白一点:想面面俱到,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你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利益,你自以为把事情处置得十分周全,但对其他人来说,他们或许还嫌你做得不够。换句话说,由于每个人的感受和需求都各不相同,所以无论你怎样“周到”,都会有人不满意!
  如果事事都想做到面面俱到,结果肯定会把自己给累死。因为你总是小心翼翼地去揣摩别人的意思,担心别人是不是会满意,这多累啊!想不神经衰弱也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