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罪名的士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背负罪名的士兵- 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手中。葛尚德将田地霸占到手以后,又租给佃农耕种,任意提高田租,乡民不服,告到乡里,老乡长上门调解,葛尚德闭门不见。葛尚德见引起众怒,叫大儿子葛金根买通县府官吏,帮他遮掩。又叫小儿子葛银根勾结北乡尖刀岭土匪,让其暗中助力。秋收时节,葛银根请来土匪,持刀带棍,挨家上门催要田租,一时间民怨沸腾,纷纷向老乡长哭诉,老乡长忍无可忍,便去县里告状,谁知半路上竟发病身亡。乡民知道凶手是谁,但没有真凭实据,只得忍气吞声。老乡长亲属停尸县府申告冤情,县里派人缉拿真凶,土匪得逞后早已远走高飞,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老乡长一死,葛尚德四处活动,百般拉拢利诱保甲长,经大家推选,如愿继任了乡长,俨然成了乡里一霸,“狗丧德”的恶名也传遍了四乡八邻。

    天有不测风云。1935年秋,就在葛尚德刚刚做完60大寿之时,一个名叫林布新的*在高风山拉起了红军游击队,周围乡民群起响应,纷纷参加游击队,忙着打土豪分田地,闹腾的可欢了。葛尚德情知大事不好,忙叫葛金根速到县府报信求救,这边赶忙藏好金银细软,带着大老婆和小儿子葛银根逃到南乡躲避。

    两个月后,开来了三千多军队和保安团,进山清剿红军游击队,指挥部就设在葛尚德宅院,几十个大小军官吃喝拉撒都在他家,葛尚德两个小老婆跟军官们上了床,后来干脆带着私房钱去了县城不回来了。家里稍微年轻一点的女佣也给民团们糟蹋了个够,闹得他家鸡飞狗跳,终日不宁。

    在山里活动的正是林布新。这时林布新刚刚接任泾旌宁宣中心县委书记,组织起近300人的游击队,发动群众成立农会、妇女会、赤卫队,广泛开展抗租、抗税、抗抽丁活动。贫苦百姓们刚刚尝到了翻身的滋味,那边国民党围剿大军就开过来了,他们将这一带团团围困,实行拉网式清剿。

    林布新他们一开始还能依托有利地形进行抵抗,但时间一长就不行了,由于敌人封锁的厉害,游击队缺粮缺盐,硬打下去对己不利。在消灭了几十个敌人之后,林布新果断地带领游击队钻出了包围圈,向西南方向转移,在休宁彰公山找到了赣东北省委,将游击队编入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也就是后来的新四军一支队第二团的主力部队。

    好不容易把红军打跑了,葛宅又传来凶讯,说是葛金根给*剿匪带路,走进了红军游击队的埋伏圈,给乱枪打死了。葛尚德当即晕倒在地,不省人事。经过随军医生救治,人是醒过来了,却落下个半身不遂的病症。

    葛尚德后来便叫小儿子葛银根跟随*走了,要他投笔从戎,替兄报仇。乡邻听说此事皆拍手相庆,都说葛尚德丧尽天良,坏事干尽,遭了报应,活该啊。
第10章 赴任
    宁国至葛顺乡不到百里,沿着西津河边的大路,步行一天半就能到达。中秋节前一天,叶首志、刘贤臣领着众人起程上路。刘贤臣骑着一匹高头骡子,走在队伍前头。昨夜与叶首志敞开心扉一番长谈,确定了他今后的人生走向,主动要求参加队伍。促成他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因素,是他这一段时间与叶首志的深入交往,明白了救国救民的真谛所在。另一个因素是他叔父托人带信,告诉他堂兄刘寅已经参加了新四军,他岂能落后?他现在的心情,犹如眼前一碧如洗的蓝天,格外澄明透亮,令人振奋。

    跟在刘贤臣后面的人都牵着骡子,骡背上驮着各人的行装以及缴获来的枪支财物。陈水根牵着两条毛驴,驮着自己的行装和昨天刚买的几匹棉布。铁犁头父子俩推着一车的工具材料走在后面,七个半大小子有的在前面拉车,有的在后面帮着推车。他们身上穿着有些肥大的衣裤,这是田嫂和两个女伢忙活一晚上,用大人的旧衣服剪裁缝制出来的,又搓了七根布绳,给他们拦腰系上,显得利索多了。叶首志安排杨少良当他们的头,要他首先抓好思想教育。因此他们一边赶路,一边说个不停。

    杨少良问:我们穷人为什么穷?孩子们答:我们家没有钱,也没有地,爹妈说我们命苦,是穷命。杨少良又问:那富人为什么富?孩子们答:他们家什么都有,也不用干活,他们命好。杨少良说:你们说的不对,人生下来都一样,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腿,没有命好命苦的区别。富人家里的地啊钱啊,都是慢慢从我们穷人手里夺过去的。孩子们疑问:那我们怎么没看到他们来夺啊?我爹妈是自己往地主家里送粮食的,还感谢地主给我们家地种。杨少良听到这里,就觉得头变得有些大,幸亏他以前听教导员上课时说过,就照葫芦画瓢,把私有制的罪恶,雇工剥削的道理讲给他们听,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一些。刘贤臣听他们说的有趣,便下了骡子凑过来问道:小杨啊,那我贩卖茶叶,算不算是剥削啊?杨少良抓抓头:这我就说不好了。叶首志在一旁接过话头:物品流通买卖有另一种说道,不是一回事。但只要是雇人干活,有了雇佣关系就有剥削,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刘贤臣沉思不语。

    晌午,一路人马在西津河边停了下来,先是卸下物品,让骡子自去啃草饮水。各人掏出干粮填饱肚子。然后接着赶路。晚上在离葛顺30里路的鱼湾村住宿,从村民家买来米粮蔬菜,自己烧火做饭。吃饱了后叫孩子们洗漱睡觉。徐长胜几个又买来草料喂了骡驴,安排好岗哨,也早早休息了。第二天早早起身,叶首志命徐长胜、邵家旺全副武装,带上路条,骑着骡子先行赶往葛顺,控制乡公所,等候他们到来,两人领命驰去。叶道志一行也起程上路,中午就到了葛顺乡。邵家旺在路口迎住,带着他们来到村里的一座高墙大屋前停了下来。大屋紧靠路边,屋前有一片空地,像是打谷场,当中一条青石板路直通大门。屋门打开,门边挂有木牌,上写“葛顺乡乡公所”。众人走进大门,迎面是个宽敞的天井,檐下放着风车和量谷用的升斗等物件。左右共四间厢房里,堆放着扁担箩筐麻袋。对着大门的有三间上房,桌椅柜架齐全,只有一人趴在桌上打盹。徐长胜介绍说:这里是葛尚德家的收租院,当了乡长也就成了乡公所,没有办事员,平时无人值守,乡丁就是他家的家丁。他指着打盹的人说,此人是他家专门收租的二帐房,平时在这里看房子。

    刘贤臣看到此番情景,有些哭笑不得。他喊醒了那人,掏出委任状朝桌上一拍,说:起来,我是新任乡长,这座屋子由我接管了。你先把乡公所的账册拿出来。那人站了起来,揉揉眼睛,仔细看了看,马上恭敬地说:是刘乡长啊,失敬失敬。刘乡长要什么账册?刘贤臣说:全乡的人丁保甲簿籍、赋租缴纳账簿、办公文书大印。那人从裤腰里掏出一串钥匙,找出一把打开了身后的一个橱柜,抱出一摞簿籍放到桌上,说:这是全乡的人口登记和各保甲名册,田赋地租账册和文书印章都在我家老爷手里。哪个老爷?是葛尚德老爷。你把所有的柜子全都打开,那人依言打开柜门,里面空空如也。刘贤臣命他交出钥匙,再叫他带路察看各个房间。这时徐长胜他们已把屋前屋后检查了一遍,屋后还有三四间房子,能当作伙房柴房使用,也能住人。伙房里有现成的炊具,杨少良掌管着钱物,跑到隔壁的农家买来米粮蔬菜,再加上一束咸肉。这帮小家伙们很是勤快能干,不用大人吩咐,一齐动手洗锅涮盆,淘米洗菜,生火做饭,功夫不大已是饭熟菜香了。

    葛顺乡本身是个大村子,住着百十户村民,是宁国西部山区数一数二的重镇。村里有条十字街,连接着通向外县的大路。街口的北边有一座大宅院临街而建,粉墙黛瓦,朱漆大门,气势逼人。

    大院内的东厢房,葛尚德此时正斜靠在软榻上,右手把玩着一支用整块黄山玉雕成的黄烟枪,眯缝着眼,嘴里哼哼唧唧的:哼,又来了个乡长,走着瞧吧。乡长就是鸡肋,丢了可惜,食之无味。这时家人进来传报:新乡长前来拜访。葛尚德摆摆手说:请到客厅等候。说罢唤人伺候更衣。

    刘贤臣、叶首志、汪施才三人刚刚落坐,葛尚德在两个年轻女仆半搀半抱下来到了客厅。刘贤臣起身拱手:葛乡长贵体欠安,刘某特来探视。说着从汪施才手中接过一盒点心送上。葛尚德阴沉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哎呀,刘乡长甫一上任,就来看望老朽,惶恐啊。刘贤臣说明来意,葛尚德一口答应:公文印章现就奉上,财赋账册待家人整理妥后,即刻送去。取了文书印章后,刘贤臣三人告辞。
第11章 行动
    中秋之夜,月明星稀。乡公所外面布上了暗哨,屋里油灯闪亮。桌上堆了一大摞表册,刘贤臣、叶首志、徐长胜、汪施才正在不停地翻看,不时的用笔记录着什么。良久,刘贤臣合上表册,揉揉发酸的眼睛,调侃道:许久没有这般熬夜了,当个乡长也不容易唉。众人皆笑。徐长胜说:今天是中秋,刘大乡长也不犒劳犒劳我们?

    刘贤臣笑了:你不说我还真忘了。转身走到床前,掀起行李箱,拿出一盒点心放到几人面前,现在就请大家吃月饼赏月,这是宁国福来顺饭庄特制的。叶首志掰了半块放到嘴里,慢慢咀嚼着。其他人也都尝了半块,然后包好,放回盒中。徐长胜舔了舔手上的饼渣,感叹道:当兵十年了,头一次吃这么香的饼子,等到胜利了,老徐天天请你们吃月饼。众人大笑。叶首志说:等有条件了,我们也开饭庄。大家都说说,下一步怎么干?

    刘贤臣打算先把全乡保甲跑一遍,掌握乡情民意,顺便察看茶叶生产情况。徐长胜说现在缺少人手,急需增加力量。汪施才说现在情况不明,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打开局面,才能赢得民心。叶首志点点头,说:大家讲得很好。我的意见:第一,请老汪与特委联系,汇报目前情况,尽快给我们输送力量;第二,贤臣带老徐拣大的保甲跑一遍,掌握土豪劣绅情况;第三,老邵轮流带七个小家伙进山训练,侦查地形。不去的就在所里值守。外出的全部带枪,带通行证,打乡公所和葛顺乡民众抗日大队的旗号。

    第二天,叶首志和杨少良在所值班,其他人全部外出分头行动。邵家旺召集七个小家伙下达命令,带上三支步枪、50发子弹,还有各人的干粮、百宝丹、万金油,很高兴地整队出发了。杨少良去找村民,让他们编草鞋、做布鞋、做军衣,弹棉花、做棉被,尽量多做,全部按市价付钱。

    叶首志带着铁犁头父子去建铁匠铺。铁犁头看好了西津河边的一块地,问了村民说是无主地。叶首志到村里请来工匠,买来石料木料砖瓦,两天时间建起一座三间房的铁匠铺,又从西津河渡口拉来一船宣城产的煤炭,第三天铁匠铺就开了张。当前正是秋收季节,村民们见铁犁头手艺好,价钱公道,纷纷来此定做镰刀镢头,生意十分红火。

    第四天,汪施才带着10个人回来了,这是林布新从皖南游击队中选出的上过战场的老兵,只是没有武器。还说过些日子再送一批人过来。叶首志高兴地说:欢迎同志们加入我们队伍,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