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管理挑战·管理的实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1世纪的管理挑战·管理的实践-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院退婊Ρ涞哪芰Α3墒煨托幸敌枰1浠宦阈枨蟮姆绞健R虼耍墒煨托幸敌枰云笠盗恕⒑献鞴叵岛秃献势笠档确绞窖杆偈视φ庵直浠@缫揭┬幸怠4拥诙问澜绱笳角跋Ψ⒚骰前芬╯ulfa drug)和抗生素,到不久前,医药行业一直都是主要的成长型行业。20世纪90年代成为成熟型行业。这说明满足原有需求的方式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高,如从化学药物向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疗电子学,甚至向“替代疗法”(alternative medicine)的转变。在走下坡路的行业,企业首先需要想方设法逐步地、系统化地、有目的地降低成本和稳步提高质量和服务,即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上的提升,而这只是数量上的此消彼长。在走下坡路的行业中,拉大产品之间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困难,产品也日趋成为“大路货”,而且这种情况在乘用车制造业迅速成为现实(个别豪华轿车除外)。

第2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8)
总之,只有在掌握可分配收入的分配趋势和任何分配上的变化,并顺势而为后,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等组织才能制定相应的战略。他们不仅需要数量上的信息,而且还需要进行定性分析。
  定义绩效
  英国政治哲学之父詹姆斯·哈林顿(James Harrington,1611—1677)(在他之后涌现了洛克(Locke)、休谟(Hume)、伯克(Burke)等哲学家和《联邦党人文集》(Federalist Papers))在他的著作《大洋国》(Oceania)中提出了“财富是权力的源泉”的观点。他认为,17世纪40年代爆发的英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是财富从贵族手中转移到大地主的手中。那场革命推翻了*政府,建立了代表新兴财富拥有者(地方乡绅)的议会政府。
  在过去50年里,人口的变迁改变了所有发达国家的财富分配格局。我们现在开始看到权力的分配也随之发生变化。富裕的(虽然没有发大财)、由非体力劳动者构成的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平均寿命的延长,是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等金融机构产生的主要原因。现在,在现代发达国家,这些机构成为主要资产(即上市公司)的法定“拥有者”。
  美国是这种现象的发源地(在我1975年出版的著作《看不见的革命》(Unseen Revolution)中,我第一次提到了这种现象,该书1993年再版,更名为《退休基金革命》(The Pension Fund Revolution))。因此,代表将来靠退休金生活的人的利益的机构,现在拥有美国所有上市公司至少40%的资产,而且拥有大型上市公司资产的比例可能超过60%。同样,他们在英国也有资产。同时,他们在所有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和日本等),也开始拥有企业的资产。随着财富上的转移,我们也看到权力在发生转移。
  目前,这种现象引起人们对公司治理(governance of corporations)的广泛争论,而这场争论基本上是围绕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代表谁的利益”这个中心展开的。同时,财富和权力的转移也成为在公司治理方面明显突出“股东权益”的主要原因。在所有其他发达国家,同样的争论也开始浮出水面。迄今为止,任何国家都不认为,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完全或主要代表股东的权益。在美国,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均衡地代表各方(客户、员工和股东等)利益。这种观点实际上含糊其辞,也就是说企业不用对任何人负责。英国或多或少地有同样经历。在日本、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们一直认为大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和保持和谐社会,其实际的含义是,大企业要代表着体力劳动者的利益。这些传统观点现在已经过时了。但是,在美国最新出现的观点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只代表着股东的短期权益。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而且肯定需要修改。
  将来,越来越多的人的经济保障(即安度晚年)日益取决于他们的经济投资,即作为业主取得的收入。因此,企业对绩效的重视会给股东带来最大的利益,同时也不会偏离方向。然而,股东想要的不是眼前的收益(包括所得和股价)。他们需要的是为今后二三十年提供保障的经济回报。但同时,企业将日益需要满足知识工作者的利益,或至少重视他们的利益,以便吸引和留住他们所需的知识工作者,并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关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问题,请参阅第5章)。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9)
传统的德国或日本企业代表的是体力劳动者的利益,而将来,体力劳动者会越来越变得不重要,同时,把“和谐社会”作为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绩效目标的传统观点也随之变得不重要。
  因此,现在关于公司治理的争论只是大规模讨论的开始。我们必须重新规定“绩效”在特定企业,特别是大型上市公司中的定义。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短期结果(即目前强调的股东价值所指的含义)与企业的长期繁荣和生存之间取得平衡。即使从纯粹的财务意义上讲,我们面临的都是全新的事物:企业需要保持三四十年的生命力,即在投资者达到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后,企业仍旧能保持正常经营。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目标,太理想化了。成功企业的平均寿命过去都没有超过30年的。因此,我们需要就“绩效”在企业中的含义发展出新的概念。我们需要发展出新的评价标准。但同时,我们需要采用非财务的手段定义绩效,使得绩效的定义能够适合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并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不是一种以财务手段衡量的回报,而是“价值”上的回报。
  因此,所有组织都需要思考一下绩效的含义。过去,它的含义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现在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战略越来越需要以绩效的新定义为基础。
  全球竞争力
  所有组织都必须将全球竞争力视为一项战略目标。任何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大学,或是医院,除非达到本行业表现优异的组织(无论位于世界的哪个地方)设定的标准,否则是没有生存的希望的,更不用说取得成功了。
  启示:企业或国家不再有可能将经济的发展寄托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除了规模最小和完全只在当地经营的企业(如当地的小饭馆)外,对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企业来说,除非其雇员的生产力能够在短期内与本行业表现优异的企业(无论位于世界的哪个地方)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否则是不可能生存的,更不用说兴旺发达了。制造业的情况尤其如此。在发达国家的大多数制造行业中,体力劳动者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在1/8左右或更低。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但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再使企业具有成本上的优势,也无法抵消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带来的劣势。这(如第1章所述)也意味着,20世纪的经济发展模式(即1955年后首先由日本提出,然后被韩国和泰国成功效仿的模式)不再行之有效。尽管新兴国家拥有大量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富余年轻劳动力,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从现在起必须依靠领先的技术(如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和德国),或依靠与本行业内世界上较优秀的企业旗鼓相当的生产率(即使不能成为最优秀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所有领域:设计、市场营销、财务和创新领域,即适用于全部管理范围。即使成本非常低,政府的补贴非常高,低于世界最高标准的绩效也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无论关税多么高,或者无论进口配额多么低,这些“保护措施”都不再具有保护作用。
  尽管如此,在今后几十年里,保护主义浪潮十有*将席卷全世界。在遭遇湍流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筑起一道防护墙,将外面的冷空气挡在自家花园之外。但是,对于没有达到世界标准的组织和企业来说,这种防护墙不再具有保护作用,只会更多地暴露它们的弱点。墨西哥就是最好的例子。自1929年起,这个国家经过深思熟虑,实施了帮助国内经济不依赖于外部世界的经济政策,时间长达50年之久。他们不仅筑起了保护主义的深沟高垒,以求将来自外国的竞争拒之于门外,而且几乎禁止本国的公司向外出口。在20世纪,只有墨西哥这样做。这种措施试图建立一个既现代化又纯墨西哥化的经济体系,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实际上,当时的墨西哥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来自外部世界的进口产品,包括食品和产成品。由于墨西哥再也不能承担得起进口所需商品的费用,因此它最终被迫向外部世界开放自己的市场。此后,墨西哥的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第2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10)
同样,日本也试图保护自己的企业和工业,他们将外国企业挡在门外的同时,还创办了少量极具竞争力的出口企业,然后以较低的成本或免费向这些企业提供资金,从而使这些企业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由于大量日本企业和行业(特别是金融产业)不具备全球竞争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也诱发了1999年在日本发生的经济危机。所以,战略必须接受一个全新的基本原则,即任何组织(不只是企业)必须按照业内表现优异的企业(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设定的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估。
  经济现实和政治现实日趋分化
  在世界性的结构调整和变化莫测的时代,在制定战略时要考虑的最后一个基本原则是,经济现实和政治现实正日趋分化。
  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国家疆界成为阻碍全球化发展的成本中心。如第1章所述,企业和越来越多的其他组织再也不能按照国家经济和国家疆界规定自己的经营范围。他们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按行业和服务定义他们的经营范围。
  但同时,政治疆界并不会消失。事实上,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或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酝酿中的南美经济共同体)等新兴的区域经济体,是否能在事实上削弱政治疆界的作用还值得怀疑,更不要说取而代之了。“主权消亡论”在1918年之前就出现了,至今仍不绝于耳。但是,在政治生活中还没有什么能取代国家政府和国家主权。事实上,自1914年以来,分裂的趋势就愈演愈烈。1914年以前统治世界上最大疆域的帝国现在已经土崩瓦解,它们是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大英帝国、法国、荷兰、葡萄牙、比利时、横跨欧亚大陆的沙皇俄国和苏联。同时,由于财富和信息呈“跨国”分布之势(实际上指它们不存在任何国籍问题),因此面积不大的政治体拥有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从1950年起,许多超小型国家相继成立,它们有自己的政府、军队、外交部门、税务和财政政策。然而,我们迄今为止没有看到出现任何全球性组织的迹象,甚至在经济领域也没有出现控制全世界完全无序流通的货币的全球性中央银行,更不用说控制世界税收和金融政策的全球化组织了。
  1英里=1609公里。即使在跨国经济体中,国家政治仍旧制约着经济理性(economic rationality)。例如,尽管欧洲经济共同体已经成立,但是事实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